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徐州博物馆(八)

(2023-09-18 10:05:18)
标签:

徐州博物馆

汉风华彩

汉代服饰

北洞山楚王墓

千面郎官

分类: 江苏风景
接上篇:汉风华彩 
徐州博物馆(八)   宫廷服饰,本文主要是指在诸侯王国宫廷服务的文武官吏、杂役人员,是区别于平民阶层的服饰类型。在徐州地区汉墓出土陶俑中,宫廷服饰均有反映,比较典型的是北洞山汉墓、子房山汉墓的陶俑,由于陶俑形体比较大,显示的服饰信息更加丰富。
徐州博物馆(八)

徐州博物馆(八)文创产品展示
徐州博物馆(八)

徐州博物馆(八)  
徐州博物馆(八)   从目前考古发现的情况来看,汉代日常服饰的色彩丰富多样。北洞山楚王墓保存的431件较为完整的陶俑服色,至少有9种色彩,几乎包括了目前可见陶俑的全部色彩。就不同色彩的使用比例而言,黄色使用频率最高,占到四成,其次为红色、黑色、紫色、绿色、蓝色、白色、褐色和灰色。
徐州博物馆(八)

徐州博物馆(八)彩绘服饰及配饰复原展示 

徐州博物馆(八)   帻,一般是杂役人员的日常穿戴。秦汉时期的帻其实就是一种头巾,从形象上来看,应该是麻布一类的纺织品制作的简易头巾,可以直接摘戴,在边缘部分有绳可以固定,类似现在的软帽。汉代的足衣一般称作“履”,具有一定礼仪性质的有双尖翘头履,这个形象在汉代很常见;另一种为圆头履,多为一般劳作杂役人员穿用。从质地来说,汉代有丝履,也有麻布履,而且一般都有髹漆,使得履变得更加挺括。 

徐州博物馆(八)   中国古代服饰为上衣下裳或者是上下一体的长袍。所谓的下衣,指裳和袴,一般隐藏在上衣内侧,很难看到具体形制。在徐州,宫廷服饰中的下衣有一个明显的特征,就是裤脚特别宽肥,有点像现在的肥腿袴,下缘收口,像袍内的衬裙下缘,且女性侍者的袴脚普遍比男性更宽肥一些。
徐州博物馆(八)

徐州博物馆(八)彩绘陶碑箭菔俑 

徐州博物馆(八)佩剑 

徐州博物馆(八)转过来继续看 
徐州博物馆(八)

徐州博物馆(八)北洞山楚王墓挖掘现场照片
徐州博物馆(八)

徐州博物馆(八)

徐州博物馆(八)

徐州博物馆(八)

徐州博物馆(八)北洞山楚王墓东一龛场景复原 
徐州博物馆(八)

徐州博物馆(八)

徐州博物馆(八)

徐州博物馆(八)   千面郎官。土陶俑的7个壁龛中的东一龛,做了完整的实地复原,这批俑的面部表情生动细致眉目、胡须都纤细如毫,形式多样。甚至连单、双眼睑都可以分辨。有的男性陶俑朱唇显眼,唇下有“八”字“川”字和“小”字等撮须,亦可看出汉代的男性有敷粉施朱的习俗。
徐州博物馆(八)   北洞山楚王墓龛内的彩绘仪卫俑形式各异的眉、须,五颜六色的服饰,各不相同的剑鞘纹样,纹样丰富的箭箙,不同组带、绶带的颜色和系结形式等都超过过去已发现的帛画、壁画、木俑和服饰等资料,极大地丰富了西汉早期的相关资料。
徐州博物馆(八)   
徐州博物馆(八)

徐州博物馆(八)

徐州博物馆(八)

徐州博物馆(八)   北洞山楚王墓共出土执兵俑151件,均戴冠佩剑,双手所执兵器原为木质长戟、铍等,有些尚存朽痕。俑皆模制成形,经烧制后,再彩绘出不同的五官和服饰,达到千人千面的效果。
徐州博物馆(八)

徐州博物馆(八)彩绘陶执兵俑

徐州博物馆(八)彩绘陶执兵俑

徐州博物馆(八)彩绘陶执兵俑

徐州博物馆(八)彩绘陶执兵俑 

徐州博物馆(八)

徐州博物馆(八)俑韵 
徐州博物馆(八)

徐州博物馆(八)女侍立陶俑 
徐州博物馆(八)

徐州博物馆(八)彩绘陶执兵俑
徐州博物馆(八)

徐州博物馆(八)

徐州博物馆(八)彩绘陶女跪坐俑
徐州博物馆(八)

徐州博物馆(八)彩绘陶跪坐俑
徐州博物馆(八)

徐州博物馆(八)


徐州博物馆(八)彩绘双禁长袍背箭菔俑
徐州博物馆(八)

徐州博物馆(八)   汉代文献记载的标识官服等级最重要的指征是冠和绶,即所谓的“冠绶别阶”,而绶的色彩又是区分等级的最重要的方面。以往的汉代考古发现虽然有佩绶的形象,但无色彩。北洞山汉墓发现的仪卫俑,既保存了完好的色彩,也有绶的形象,为研究汉代佩绶制度提供了非常好的佐证。
徐州博物馆(八)   北洞山汉墓仪卫俑右侧有条直接系印的红色丝带,称作“縌”。过去习惯“印绶”连称,想当然地认为是以“绶”系“印”,但北洞山汉墓陶俑“縌”的形象告诉我们,以绶直接连接印在实际佩戴过程中并不具备可操作性。北洞山汉墓彩绘陶俑第一次向世人展示出“绶”之构件“縌”的直观形象,这也是这一考古发现的重要学术价值所在。
徐州博物馆(八)   北洞山汉墓出土的彩绘仪卫俑所佩之印基本上是长方形半通印,有“郎中”和“中郎”两种印文。根据汉廷中央的情况,郎官之长如“郎中令”“中郎将”“郎中将”“骑郎将”的官秩在千石至两千石之间,一般郎官则在二百石至六百石之间。

徐州博物馆(八)北洞山仪卫俑配饰示意图

徐州博物馆(八)彩绘陶执兵俑

徐州博物馆(八)彩绘陶背箭菔俑

徐州博物馆(八)彩绘陶大箭菔流云纹样、彩绘陶大箭菔传贝纹、几何纹等纹样。
徐州博物馆(八)

徐州博物馆(八)彩绘陶箭菔
徐州博物馆(八)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