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镇江焦山(五)

(2023-03-28 09:52:51)
标签:

镇江焦山

摩崖石刻

瘗鹤铭

三诏洞

御碑亭

分类: 江苏风景
   焦山位于镇江东北的扬子江中,山高71米,又名樵山,狮子山,双峰 山,海门山等,自东汉名士焦光隐居此山后,至今称为焦山。它屹立于大江激流之中,“万川东注,一岛中立”,故人称“中流抵柱”。
镇江焦山(五)继续上篇的摩崖石刻 
镇江焦山(五)

镇江焦山(五)看不清
镇江焦山(五)

镇江焦山(五)看不清

镇江焦山(五)

镇江焦山(五)   江苏巡抚赵舒翘所作的诗篇:“我与名山有旧盟,高僧相遇恰同庚。逃禅便觉风尘远,住世须将宇宙擎。江寺懒寻铭瘗鹤,海隅愤指浪翻鲸。彼苍未许林泉福,解缆匆匆负此行。”落款为“乙未季夏游焦山赠山僧越尘赵舒翘”。

镇江焦山(五)   下段为两江总督彭玉麟所写的诗篇:“红羊劫火已全销,惟有焦山土不焦。最好云林看北固,绝佳风景忆南朝。”.落款:“山僧六游嘱书疥壁,庚辰秋,彭玉麟。”

镇江焦山(五)

镇江焦山(五)一点痕迹都看不出来了

镇江焦山(五)

镇江焦山(五)

镇江焦山(五)   明正德十四年“正德十四年冬十月十九日,刑部主事棠陵方豪公干江南,暂署金山,因至焦山寻三峰故迹,金僧惠銮从行,睹壁有成石,因请题名,焦僧妙如行殉刻。”镇江焦山(五)(网络下载图片)

镇江焦山(五)   《米芾观山樵书》,纵刻“仲宣法芝(金山寺、甘露寺住持)米芾元祐辛未孟夏观山樵书”。宋,楷书,宋四家之一的米芾书于元祐辛未年(1091),此刻自左向右书写,笔意仿《瘗鹤铭》,苍古奇峭,斜崎挺拔,结体疏朗,拙朴遒迳,气韵满石,是米芾仿晋人书风的得意之作。
镇江焦山(五)
(网络下载图片)

镇江焦山(五)
   宋,何子韶题名旁绝句三。作者:何子韶,字文昭,嘉熙三年(1239年)题刻,字迹漫漶,难辨。识文:文昭翰墨此曾题,俛仰当年若有期,地老天荒崖石划,临风惆怅立多时。咸淳癸酉夏闰,从孙子拜乎石。镇江焦山(五)
(网络下载图片)

镇江焦山(五)正德年间的一方石刻:正德戊寅八月二日,江海使臣玉峰朱衮游。镇江焦山(五)(网络下载图片)

镇江焦山(五)   这方《焦山怀古》七言诗,是光绪廿九年(1903),河内(位于今日河南北部、河北南部和山东西部)人窦镇山题写。全文:“绝顶登临得大观,江山休作画图看。焦chui险要屯色港,元宋兴亡战夹滩。世乱逃名高隐易,时危固围将才难。古今成败分明在,对此茫茫感百端。”落款:焦山怀古光绪廿九年(1903)夏立(或至字),河内窦镇山作。

镇江焦山(五)

镇江焦山(五)

镇江焦山(五)“咸丰二年(1852)十一月,澧州黄文涵,五度来游题名。”

镇江焦山(五)   清道光二十一年“道光己酉仲春下浣,邗江胡景庵礼,武林唐楚珍宝善,山阴徐樨村应斗,……两淮分转判官吴兴周孟博鸿庆书并识。” 

镇江焦山(五)

镇江焦山(五)   题记全文:“正德十四年(1519),七月十六日,巡抚江北直隶右都御史,山东文登丛兰,因江西宁王反叛。亲诣沿江督理防御,率淮安府通判盛时雍、扬州府推官刘一正、淮安卫指挥张柱、扬州卫指挥姜继勋、宿州卫指挥孔山等,各领军江中操演,遂登此山。”

镇江焦山(五)   此“独往生”隶书三个字,据闻是明末清初就见此石刻存在。《焦山志》载:“独往生未详何人,明曾清有,妙高台同独往生《夜坐诗》”。

镇江焦山(五)

镇江焦山(五)

镇江焦山(五)

镇江焦山(五)

镇江焦山(五)

镇江焦山(五)  清光绪十二年,张士珩题名:“光绪丙戍,……从者 幸舍,客松,滋能,佐虞甥倩,瑞安孙贻绩也。”

镇江焦山(五)

镇江焦山(五)

镇江焦山(五)前方是御碑亭,有乾隆三十年(1765)题《自丹徒跋马至象山渡江驻焦山》七律一首。
镇江焦山(五)

镇江焦山(五)   乾隆题七律《自丹徒跋马至象山渡江驻焦山》全文:“三度驻金未驻焦,隐虞顿置笑松寥。回銮得趁一时兴,策骑偷消十里遥。信是无双栖静域,还因有暇陟崇椒。水天俯仰惟空阔,小矣奚称隐士招。”落款:乙酉暮春朔自丹徒跋马至象山渡江驻焦山作,御笔。
镇江焦山(五)

镇江焦山(五)三诏洞又名焦公洞,位于焦山西麓引人上山顶的路旁。
镇江焦山(五)   相传东汉末年,学士焦光,不愿做官,避乱流寓镇江,隐居在此。他学问高深,精通医术,经常在山上采药为周围渔民治病。每天在山上砍柴,靠卖柴度日,自食其力,生活十分清贫。汉献帝刘协闻其高名,曾三下诏书请焦光出山做官,他都拒不应诏,世称“三诏不起”,故名三诏洞。据传,皇帝第一次来诏书时,焦光煎汤熬药,以妻子患病为由,加以推诿;第二次,借邀友出门远游而回避;第三次,焦光躺在床上,以自己年迈多病而拒诏。后人为了纪念他,改当时山名樵山为焦山。  
镇江焦山(五)   焦山原建有焦公祠,内有焦公塑像。清顺治十年(1653),和尚兴上将焦公像移置三诏洞中,焦公祠改为伽蓝殿。
镇江焦山(五)

镇江焦山(五)   后倒塌未修复。三诏洞在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中秋,由焦光的后代焦尔昌重新整修过,洞中有一尊石刻像,服式为深衣大带,两旁站立两个童子(“文革”中被毁)。
镇江焦山(五)

镇江焦山(五)

镇江焦山(五)   现洞内焦光像是19798月塑成。身着隐士服,脚穿草鞋,右手执书卷,仪态大方。形象生动。
镇江焦山(五)

镇江焦山(五)楹联:山消双清玉坞潜光高士卧,潮来一碧金涸对峙仙人居。
   
镇江焦山(五)继续往前走
镇江焦山(五)

镇江焦山(五)

镇江焦山(五)

镇江焦山(五)

镇江焦山(五)   《吴琚焦山摩崖题诗》,宋,行书,作者吴琚,字居父,号云壑。宋淳熙11年春季,已是迟暮之年的吴琚再次登临焦山,寻访千古奇刻《瘗鹤铭》。此刻运笔洒脱,结构疏畅,灵动清秀中蕴涵质朴之气,不涉浮华。吴琚此时在书法上已达到人书俱老的至高境界,为其晚年佳作之一。
镇江焦山(五)(网络下载图片)

镇江焦山(五)清光绪三十六年陈任旸的一方石刻

镇江焦山(五)

镇江焦山(五)   这方摩崖石刻是唐代僧人取自《金刚经》中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落款:唐僧贞观书。

镇江焦山(五)   周蕴辉的作品:“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前款:民国七年(1918)夏月。后书:东鲁寿臣周蕴辉。这是出自唐代王维的五律《汉江临眺》: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镇江焦山(五)


镇江焦山(五)   民国7(1918)康有为题刻:“戊午四月康有为四游焦山,烽火遍地弥欧亚,吾经劫后乃与陈默偃息林石也”。

镇江焦山(五)

镇江焦山(五)   题记全文:“夏历己未(1919),中秋前三日,南通薛穆清、常熟归曾祁、吴县沈鼎铭、陆肇曾、太仓吴锡麟、陆思溥、马家镛、丹徒韩渭华、大冶程发轫、武进陈宝、皇囗胡金云、无锡薛光谦、江宁徐荫(),同游囗岩,小憇留题,渭华书。”

镇江焦山(五)
   《李根源等题名》,题记:“民国十五年(1926)八月三十日偕冷御秋、陆小波、胡建春、陈绍五、马贡芳、卢润州,来游金、焦,腾冲李根源,题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