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扬州大运河博物馆(三十九)

(2022-12-05 09:45:36)
标签:

扬州大运河博物馆

天台

大运塔

今月桥

三湾抵一坝

分类: 有关扬州

   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张锦秋团队设计。博物馆新唐风建筑融合传统与现代之美,总面积约7.9万平方米,由展馆、内庭院、馆前广场、大运塔和今月桥5部分组成,其中馆、塔、桥相得益彰,登塔可以俯瞰“三湾抵一坝”的历史景观。扬州大运河博物馆(三十九)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模型扬州大运河博物馆(三十九)   该博物馆整体基调为唐代建筑风格,由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张锦秋领衔设计。

扬州大运河博物馆(三十九)100米高的仿唐式大运塔

扬州大运河博物馆(三十九)   中国大运河博物馆犹如一艘行驶在河中的巨轮,停驻在扬州三湾生态中心。博物馆整体基调为唐代建筑风格,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张锦秋领衔设计。博物馆同时融入风帆元素,像一只运河边即将扬帆起航的船只。(网络下载图片)

扬州大运河博物馆(三十九)登上天台
扬州大运河博物馆(三十九)

扬州大运河博物馆(三十九)  整栋建筑19.85米高的平屋顶。在此为观众提供了一个大型屋顶花园,可供休闲、眺望。节假日甚至可在这片空中花园举行文化游艺活动。
扬州大运河博物馆(三十九)

扬州大运河博物馆(三十九)大运塔,为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的主体建筑之一。
扬州大运河博物馆(三十九)   大运塔是扬州首座以钢结构为主体建设的宝塔,塔檐和围栏均采用透明玻璃,塔体四周也是玻璃幕墙,共用去钢构件2200多吨,也是扬州历史上首座以钢架和玻璃为主材料的透明宝塔。 
扬州大运河博物馆(三十九)   大运塔为平面正方形,地下1层,地上明层9层,同时有两个暗层,建筑面积4935平方米。这一景观塔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逐层向上收缩——下大上小,这样的结构牢固稳定。共使用钢构件2200多吨。

扬州大运河博物馆(三十九)   从大运河博物馆顶层可通过今月桥这座廊桥走进大运塔,登上宝塔最高层,饱览运河三湾美景。
扬州大运河博物馆(三十九)   博物馆与大运塔由今月桥相连。今月桥的平面中间收窄,状如古琴,立面形似圆月,名字取自李白诗句“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同时有徐凝诗意“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扬州大运河博物馆(三十九)

扬州大运河博物馆(三十九)

扬州大运河博物馆(三十九)从这边走才能靠近大运塔
扬州大运河博物馆(三十九)

扬州大运河博物馆(三十九)   大运塔距离文峰寺的文峰塔大约1.2公里,距离高旻寺天中塔大约4公里,站在运河三湾生态文化公园最高的观景台大运塔上远眺,南北两方分别可以看到一座塔尖。文峰塔、大运塔、天中塔,将在运河边连成一条线,形成“三塔映三湾”的景观。
扬州大运河博物馆(三十九)今月桥上

扬州大运河博物馆(三十九)今月桥东侧
扬州大运河博物馆(三十九)   大运河博物馆建在扬州古城南侧的新市区内,隋唐古运河的三湾所在。这里曾是运河势陡多险的地段,先人采用让运河弯曲而行的方法,史称“三湾抵一坝”的水工智慧,创造出了安全航道。扬州大运河博物馆(三十九)   沿古运河,三湾上游1.2公里处有文峰寺的文峰塔,下游4公里处有高旻寺的天中塔。这些都是运河沿岸的历史明珠。三湾围合成的湿地,近年已由扬州市建成了一处优美的湿地公园。
扬州大运河博物馆(三十九)   用无人机从高空俯视三湾,古运河由北而南盘桓而去的恢宏场景,深深打动了选址踏勘的人们。“三塔映三湾,三桥连馆园。三湾胜迹在,智慧代代传”。就这样,在确定选址的同时大运河博物馆应该含有高塔的意象已油然而生。

扬州大运河博物馆(三十九)   大运河博物馆总体布局充分利用地形,将平面是矩形的。博物馆布置在三湾的第一湾湿地公园以北,建筑长边平行于古运河东岸,主入口设在矩形的南端。城市通园区的主干道联通公园已建成的红色剪影桥,将车行、步行不同的游人引导入馆前广场。大运塔则设在博物馆主建筑西侧,高耸于运河东岸。
扬州大运河博物馆(三十九)   博物馆西侧与古运河河堤之间的场地作为三湾公园的延伸部分,又用较宽的浅水池形成对博物馆的保护与衬托。由此形成了馆、塔、园、河、桥浑然一体的天然图画,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

扬州大运河博物馆(三十九)今月桥西侧 

扬州大运河博物馆(三十九)近距离看大运塔,不能登塔很遗憾。 
扬州大运河博物馆(三十九)

扬州大运河博物馆(三十九)在东边看今月桥和大运塔
扬州大运河博物馆(三十九)   大运塔通过今月桥与主馆相联。其半圆形的承托结构倒影在水面上,恰是正圆。其命名和形成的景观都为博物馆凭添了诗意。

扬州大运河博物馆(三十九)大运塔下的风光
扬州大运河博物馆(三十九)今月桥下的清水,波光粼粼。
扬州大运河博物馆(三十九)

扬州大运河博物馆(三十九) 
扬州大运河博物馆(三十九)
   登上大运塔塔顶,周边景观尽收眼底,位于大运塔东南侧的扬州大运河博物馆顶部有5个醒目的亭子,其中四个为方形亭子,分布在四个角上,而在顶部中间位置,则是一个圆形景观亭,从空中看,呈“五亭”拱月景象。(网络下载图片)
 扬州大运河博物馆(三十九)
天台四角阁有一亭
扬州大运河博物馆(三十九)

扬州大运河博物馆(三十九)中间的圆形景观亭扬州大运河博物馆(三十九)   圆形景观亭,下面是一圆形的建筑场馆。这个圆形建筑被巧妙利用,打造成720度的全景展厅,游览者可以在这里看“环幕电影”,体验“河之恋”。  
扬州大运河博物馆(三十九)   屋顶上透明的圆形接待大厅兼具唐风和现代感。命名为“阅江厅”是导引观众由此极目远眺时,仿佛看到大运河由此南下直达长江。
扬州大运河博物馆(三十九)

扬州大运河博物馆(三十九)不同位置观看大运塔
扬州大运河博物馆(三十九)
   塔为正方形呈唐风;塔身挺秀,与扬州秀丽气质相协调;运用了轻盈通透的材料结构,呈现代感。 
扬州大运河博物馆(三十九)

扬州大运河博物馆(三十九)   “口”字形的平面,对于博物馆将来的展陈、展厅的画风,带来了非常大的灵活性。尤其,矩形平面因为形体非常简洁,同时形成了一个很好的内庭院。大家一进入博物馆,就可以看到非常不一般的序厅。
扬州大运河博物馆(三十九)

扬州大运河博物馆(三十九)   馆内的内庭院南北长99.75米,东西宽41米,由北而南布置了蜿蜒水体,两岸绿草如茵。院中布置了四组山石:北京的房山石、山东的泰山石、西部的秦岭石、南方的太 湖石,以表现大运河造福了幅员辽阔的祖国大地。这个庭院成为博物馆序厅的序曲。

扬州大运河博物馆(三十九)
   露天庭院呈长方形。一条道路像运河一样在庭院内流淌,颇具运河三湾的风韵。道路将庭院分成两大部分。区域内用深绿、浅绿、淡黄色的绿草,摆放成自然造型,成为景观的“底色”。而盛开的淡红、大红、紫色的鲜花,在绿色的映衬下,更加亮丽。花圃里面还摆放了不同风格的假山山石,同时栽种了景观树木,其中一株松树层层叠叠,颇具黄山迎客松的风韵……整个地面小游园,给人以精致、自然的景观。

扬州大运河博物馆(三十九)两侧
扬州大运河博物馆(三十九)

扬州大运河博物馆(三十九)   整个楼顶十分宽敞,行走的道路穿行其间,各个区块栽种的花草不同,色彩各异,而大运塔近在咫尺,更成为空中花园的亮丽背景。在空中花园里步行,可以吹着凉风,呼吸新鲜空气,一路行走,一路饱览美景,让人赏心悦目。扬州大运河博物馆(三十九)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