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扬州大运河博物馆(十五)

(2022-11-09 09:04:45)
标签:

扬州大运河博物馆

南宋砖瓦窑

大运河的经济文化

唐代船型墓葬

贡砖

分类: 有关扬州
   大运河,不仅是粮食、盐铁等物资运输的交通保障,更是沿岸腹地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对沿岸各级市镇的兴衰、新旧社会形态的更迭、民间风土人情的移化、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等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大运河影响都城的选址与规划,也影响沿线工商业城镇的兴起与衰落、塑造了沿线一代代人“逐水而居,枕水人家”的生活方式,衍生出丰富长久的经济、社会、文化价值。
扬州大运河博物馆(十五)第四部分,泽被天下、万民生业——大运河的经济文化。
扬州大运河博物馆(十五)

扬州大运河博物馆(十五)   该部分即着眼于大运河给沿线城镇发展和百姓生活带来的经济、文化方面的交流改变和深远影响,在时间和空间上展现出对中国古代城市文明体系的塑造以及对沿线百姓风土习俗的精神烙印。 
扬州大运河博物馆(十五)

扬州大运河博物馆(十五)
第一部分,贸易往返,舳舻相接。
扬州大运河博物馆(十五)   稳定的水陆运输极大地促进了货物流通,激励了手工业的发展。大运河所到之处,即是商品贸易的发达之所。大运河连接了陆上的丝绸之路,大量陶瓷、铜镜、茶盐、丝绵等由运河送抵全国各地,并销往海外。

扬州大运河博物馆(十五)隋之清的各种瓷器等 
扬州大运河博物馆(十五)

扬州大运河博物馆(十五)
茶盏、茶碾、玉摆件等日常器具。
扬州大运河博物馆(十五)

扬州大运河博物馆(十五)

扬州大运河博物馆(十五)

扬州大运河博物馆(十五)

扬州大运河博物馆(十五)
唐至明铜镜 
扬州大运河博物馆(十五)

扬州大运河博物馆(十五)

扬州大运河博物馆(十五)
各种陶瓷壶、罐、瓶等。   
扬州大运河博物馆(十五)

扬州大运河博物馆(十五)

扬州大运河博物馆(十五)

扬州大运河博物馆(十五)
瓷业兴旺
扬州大运河博物馆(十五)

扬州大运河博物馆(十五)   水上运输有利于瓷器的保护和批量运输,运河的畅通促进了陶瓷生产和贸易。运河沿线的河北、河南、安徽、浙江等地区窑场广布,技术先进。各地窑口生产的瓷器不仅运往全国各地,而且远输海外。

扬州大运河博物馆(十五)运河沿岸及周边窑口分布图

扬州大运河博物馆(十五)运河沿岸及周边窑口名录;百炼之镜、南茶北渐。

扬州大运河博物馆(十五)南宋宜兴宋代砖窑
扬州大运河博物馆(十五)

扬州大运河博物馆(十五)
    南宋馒头窑,来自宜兴市张渚镇凤凰村,重达33吨,由操作间、窑门、火膛、窑床、烟道五部分组成。宜兴靠近荆溪、江南运河等多条运河,又是著名的陶都,这座烧制砖瓦的南宋古窑见证了这段历史,也反映了古代运河沿线发达的手工业。扬州大运河博物馆(十五)
    20199月,经过近5个月的考古发掘,张渚镇凤凰村发现的宋代窑址群,其中编号为Y3的“馒头”状砖室窑,保存最为完好,Y3平面形状呈“马蹄形”,该窑由烟道、窑室、火膛、窑门及操作间五部分组成,内壁均有一层较厚的烧结面。扬州大运河博物馆(十五)

扬州大运河博物馆(十五)   操作间位于窑门南侧,窑门外,残存高约1米,为包边砖墙。在窑门口外发现较为规律的多个柱洞和排水沟。包边砖墙的中部和底部嵌有多块阳刻铭文砖,铭文分两种,砖两端为:“常州修城砖”,侧面为“修职郎宜兴县尉秦”。
扬州大运河博物馆(十五)20203月,凤凰村宋代窑址多座古窑被“打包”搬迁,运往相关博物馆和科研场所。
扬州大运河博物馆(十五)

扬州大运河博物馆(十五)
    搬迁过程中,首先在考古现场进行土体加固、防风化处理,经过除菌、杀虫、防霉等步骤将古窑保护起来,再开挖土方、切割修边、降排水,最后对窑进行支撑、套制后,整体起吊运输。这次的开展窑址搬迁使得原本很快会坍塌开裂的窑址,不仅变废为宝,还得到了充分的保护,是一次有意义的创新实践。扬州大运河博物馆(十五)

扬州大运河博物馆(十五)

扬州大运河博物馆(十五)唐代船型墓葬,55吨的唐代船型古墓是展厅中最重的文物展品了。
扬州大运河博物馆(十五)

扬州大运河博物馆(十五)   2017年,镇江博物馆在大运河边的大港镇龙泉村,发掘了一对船形砖室墓。这两座墓葬左右并列,出土有开元通宝铜钱、陶壶和碎陶片等文物,锁定年代为唐朝。两位墓主是一对夫妻,墓葬之间有甬道相连,反映出即使去了另一个世界,这对伉俪也祈盼灵魂能够相通。
扬州大运河博物馆(十五)

扬州大运河博物馆(十五)   有趣的是,两座砖室墓两侧壁向外弧出,平面形状像运河上的船。“将墓葬设计成船形,可能与墓主的生活习惯有关。他们可能生活在水边甚至是船上,死后也希望在船形‘阴宅’内得到安息。
扬州大运河博物馆(十五)

扬州大运河博物馆(十五)   2016 年,这对唐朝夫妻船型古墓在镇江被发现。独特的形制、美好的寓意打动了南京博物院考古研究所所长林留根。古墓体积庞大,重 55 吨。为了能够全貌展示,南京博物院决定整体“打包”。
扬州大运河博物馆(十五)   由于船型墓砌法特殊,为了能安全运走,先对它进行了加固。先用 H 钢铺在底部,焊接;接着对四周进行模块化处理;然后,古墓内部像造船一样进行处理。处理后整个古墓像方舱一样,用 5 台吊车稳稳地送上集装箱,运到句容考古工作站“寄存”。
扬州大运河博物馆(十五)   而把它搬进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工作人员也是费尽心思。为了搬进馆里,博物馆曾经拆了一面墙,才得以把它安放在展厅。
扬州大运河博物馆(十五)

扬州大运河博物馆(十五)   “北京的城,临清的砖。”明清时期五六百年的历史长河中,临清砖因其质地坚硬、经久耐用等特点,逐渐成为修建宫殿城墙的特供用砖,北京的紫禁城、明十三陵、天坛等皇家建筑都用了临清砖,因此临清砖也被称为临清贡砖。当年明成祖朱棣为迁都北京大兴土木,临清烧的城砖被定为贡砖,通过大运河源源不断地运往北京。从那以后,北京皇城的修缮与增建一直延用临清贡砖。
扬州大运河博物馆(十五)   在故宫众多的砖料之中,当属金砖最为“贵重”。金砖主要产自苏州,从故宫初建时起,一直都是修建紫禁城的特供品。细料方砖,颗粒细腻,质地密实,敲之作金石之声,称“金砖”。 这些金砖,都是顺着大运河,从苏州“漂”到紫禁城的。
扬州大运河博物馆(十五)    明朝时期江南是全国丝绵纺织业中心,纺织品贸易成为运河商品流通的主要内容。沿岸形成许多纺织品中转市场。尤以山东临清为最。

扬州大运河博物馆(十五)清桃红色提花缎冬季旗装  
扬州大运河博物馆(十五)紫色提花纱秀边立领氅衣 

扬州大运河博物馆(十五)藏青地平安  垫料 

扬州大运河博物馆(十五)民国木纺车

扬州大运河博物馆(十五)民国纺车轮 

扬州大运河博物馆(十五)清花鸟枕套 

扬州大运河博物馆(十五)官窑贡砖 

扬州大运河博物馆(十五)

扬州大运河博物馆(十五)明临清贡砖

扬州大运河博物馆(十五)明苏州金砖 

扬州大运河博物馆(十五)清苏州金砖

扬州大运河博物馆(十五)

扬州大运河博物馆(十五)

扬州大运河博物馆(十五)明嘉靖两淮盐场分布旧图 

扬州大运河博物馆(十五)淮盐运输相关运河一览表 

扬州大运河博物馆(十五)民国卤缸 
扬州大运河博物馆(十五)

扬州大运河博物馆(十五)西周熬盐盔形器 

扬州大运河博物馆(十五)煮海熬波 

扬州大运河博物馆(十五)清折扇、清荷包袋、清扇套。

扬州大运河博物馆(十五)

扬州大运河博物馆(十五)清官帽

扬州大运河博物馆(十五)清眼镜、清眼镜涛、清翡翠物件。

扬州大运河博物馆(十五)

扬州大运河博物馆(十五)清朝服

扬州大运河博物馆(十五)清单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