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乌镇南栅(二)

(2022-09-16 08:37:52)
标签:

乌镇南栅

林家酒铺

三白酒

陶复昌

杂谈

分类: 浙江风景

   乌镇是沿着四个方向的水系划分成四片古老街区,称为东栅、西栅、南栅和北栅。南栅是乌镇最后一块没有开发的地方,古朴的窄巷子里都是老房子和木门板的店铺,生活在这里的大多还是本地人。乌镇南栅(二)沿着南大街往前走乌镇南栅(二) 乌镇南栅(二)古朴的窄巷子里,都是老房子和木门板的店铺,也有一些惊喜。乌镇南栅(二) 乌镇南栅(二)积垢蒙尘的木雕时不时的出现 乌镇南栅(二)


乌镇南栅(二)林家酒铺
乌镇南栅(二)

乌镇南栅(二)   旧时乌镇酿酒业十分发达,明时有酿酒作坊20余家,尤以高公生、顺兴、永盛三家较为著名。现仅存高公生糟坊,原名高公生酱园,始建于明朝初年。
乌镇南栅(二)

乌镇南栅(二)老房子了,门柱下面已经腐烂。 
乌镇南栅(二) 
乌镇南栅(二)店铺内 

乌镇南栅(二)柜台内摆放着各种酒
乌镇南栅(二)

乌镇南栅(二)   乌镇牌米酒目前有三个产品,分别为55的三白酒、12的白糯米酒、以及4的甜白酒。这三种酒都是采用传统工艺,经手工酿制而成的。
乌镇南栅(二)   《乌青镇志》上说:“以白米、白面、白水成之,故有是名”。此酒醇厚清纯、香甜可口,男女老少皆宜饮用。以往农村过春节,就用它来招待客人,在乌镇民间,此酒还有一个别名叫“杜搭酒”。民间有谣“猫屎芋艿杜搭酒,客人吃了不肯走”。
乌镇南栅(二)   三白酒以本地自产的糯米为主要原料,首先将糯米用大蒸茏蒸煮成饭,盛在淘箩里用冷水淋凉。然后把酒药,拌入饭中,并搅拌均匀,再倒入大酒缸,捋平,在中央挖一个小潭,放上竹蒌然后将酒缸加盖密封,并用稻草盖在大缸四周以保持适宜的温度。
乌镇南栅(二)   几天后,酒缸中间的小潭内的竹篓已积满酒酿,此时就将凉开水倒入缸中,淹没饭料,再把酒缸盖严。一周后就可开盖,取出放入蒸桶进行蒸馏,从蒸桶出来的蒸汽经冷却,流出来的就是三白酒了,至此三白酒便酿成了。
乌镇南栅(二)

乌镇南栅(二)老宅入口 

乌镇南栅(二)背面是一砖雕门楼 
乌镇南栅(二)

乌镇南栅(二)有很多钉子的大铁门 
乌镇南栅(二)

乌镇南栅(二)天井内墙上爬满了植物 
乌镇南栅(二)

乌镇南栅(二)正屋朝东  

乌镇南栅(二)北侧有厢房 

乌镇南栅(二)隔扇窗上的木雕
乌镇南栅(二)

乌镇南栅(二)

乌镇南栅(二)

乌镇南栅(二)厢房内 
乌镇南栅(二)

乌镇南栅(二)三白酒的由来、酒坊介绍。

乌镇南栅(二)酒坊规矩、作坊展示。

乌镇南栅(二)厢房与正屋之间的隔扇门,以前的彩色玻璃都是进口的,很贵的。

乌镇南栅(二)厢房墙下的雕刻 
乌镇南栅(二)

乌镇南栅(二)

乌镇南栅(二)正屋的隔扇门

乌镇南栅(二)隔扇门是的木雕 
乌镇南栅(二)

乌镇南栅(二)

乌镇南栅(二)

乌镇南栅(二)

乌镇南栅(二)

乌镇南栅(二)楼上有阳台   

乌镇南栅(二)进入正屋 

乌镇南栅(二)陶复昌糟坊是乌镇的百年老字号,所生产的三白酒远近闻名。
乌镇南栅(二)   据史料记载:明太祖朱元璋在南京登基庆典时,浙江巡抚高仲越选中乌镇陶复昌糟坊生产的三白酒为贡品,进贡皇室享用,陶复昌糟坊由此鸿运发达。清同治11年(公元1872年),清政府工部正式颁文乌镇陶复昌糟坊予以确立,比茅台酒还早了一年。

乌镇南栅(二)三白酒酿造工艺流程 

乌镇南栅(二)陶复昌糟坊简介

乌镇南栅(二)  鼎盛时期,乌镇陶复昌糟坊有伙计酒师百余人,遍布江南的分号有十几处,为“江南水乡白酒优先坊” 。《乌青镇志》、《乌镇掌故》、《茅盾故乡名胜风情》均有记载“乌镇陶复昌糟坊生产的三白酒较为较好”。
乌镇南栅(二)

乌镇南栅(二)上楼 
乌镇南栅(二)

乌镇南栅(二)站在楼上看天井
乌镇南栅(二)

乌镇南栅(二)

乌镇南栅(二)

乌镇南栅(二)北侧厢房楼上 
乌镇南栅(二)

乌镇南栅(二)房间不大,隔扇门的木雕很精致。 
乌镇南栅(二)

乌镇南栅(二)正屋上的楼上 
乌镇南栅(二)

乌镇南栅(二)隔扇门与厢房上的那间一样 
乌镇南栅(二)

乌镇南栅(二)楼梯上方的木雕挺复杂 
乌镇南栅(二)

乌镇南栅(二)

乌镇南栅(二)阳台上木雕(挂落) 

乌镇南栅(二)进入楼上的房间 乌镇南栅(二)

乌镇南栅(二)

乌镇南栅(二)按传统的新房布置的,听说在这里拍过电视剧。
乌镇南栅(二)

乌镇南栅(二)梳妆台上有新娘戴的凤冠等
乌镇南栅(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