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乌镇西栅(七)

(2022-08-27 13:49:57)
标签:

乌镇西栅

定升桥

雨读桥

乌镇邮局

徐家厅

分类: 浙江风景

   西栅位于乌镇西大街,毗邻京杭大运河,并有公路直通江苏、苏州和桐乡市区,交通十分便利,与东栅以旅游观光为主题不同,西栅打造的是商务旅游、休闲度假为主。西栅由12座小岛组成,70多座小桥将这些小岛串连在一起。例如,通济桥和仁济桥两桥成直角相邻,不管站在哪一座桥边,都可以看到一个桥洞里的另一座桥,故有“桥里桥”之称“桥里桥”是乌镇最美的古桥风景,堪称桥景一绝。街区内的名胜古迹、手工作坊、经典展馆、民俗风情、休闲场所让人流连忘返,自然风光美不胜收,泛光夜景气势磅礴。乌镇西栅(七)定升乌镇西栅(七)   众多江南小镇中,三孔圆拱石桥十分罕见,乌镇西栅的定升桥便是其中保存非常完好的一座。此桥在西市河上别有风格,南北台阶两侧护栏上的八个望柱顶雕有石狮,栏尾石绘有螺旋纹等图案,桥顶面中央石板上侧光下隐约有图案痕迹,从桥名推测,估计是“一鷺莲科”、“蟾宫折桂”一类圆形图案。此桥初建成时,应当是一座极为精美恢弘的石桥。 乌镇西栅(七)   定升桥是一座三孔圆拱石桥,桥全长24.1米,最大拱净跨3.4米,南侧桥拱净跨1.2米,北侧桥拱净跨2.28米,整座桥净跨12米,桥面宽2.4米,是西栅街区最高的桥。乌镇西栅(七)   定升桥的命名,据传说与本地的一个风俗有关。当地的小孩,到了上学的年龄,第一天去上学的时候,都要手拿状元糕,到这座桥上走一走,状元糕寓意将来能金榜题名,而到这座桥上走一走,是意味着走过这座西栅最高桥后,将来定会步步高升,因此此地的乡亲,便把这座桥叫做定升桥。 

乌镇西栅(七)右边的石板桥是华云桥乌镇西栅(七)  乌镇西栅(七)   定升桥位于昭明书院西南,跨西市河,呈南北走向。桥的西北侧便是雨读桥,南堍与灵水街相通。 乌镇西栅(七)站在定升桥上看西市河 乌镇西栅(七) 乌镇西栅(七)定升桥的西北侧便是雨读桥乌镇西栅(七) 乌镇西栅(七)   雨读桥:位于昭明书院西入口,呈东西走向,桥东堍是昭明书院西入口。雨读桥是一座单孔石平桥,全长10.25米,净跨4.25米,桥面宽3.72米。桥上建有亭阁,亭的北侧有墙与桥面相连,墙上开有木板推窗。南侧置有美人靠,可以供游人在此休憩,凭栏观赏水上风景。

乌镇西栅(七)雨读桥边的古井

乌镇西栅(七)  雨读桥横跨通顺河,以廊桥的造型静立于绿树掩映之中,北侧是与桥身相连的墙面,南侧是背对河面的美人靠。这座桥不仅为过往的游客提供了休憩、赏景之所,也是旧时乌镇书生的雨天读书的宝地。

乌镇西栅(七)雨读桥匾额

乌镇西栅(七)雨读桥介绍

乌镇西栅(七)   旧时乌镇读书人信奉晴耕雨读,随遇而安。细雨时节,便在雨读桥上诵书,桥顶有廊棚、可挡雨,北侧有墙体、可防风,背后是秀丽水景、可远眺。不知是因为靠近昭明书院,还是它庇护过的读书人太多,天长日久,雨读桥也有了几分幽远的书卷气息。 

乌镇西栅(七)西栅中区游览图 

乌镇西栅(七)
沿着西栅大街往西走

乌镇西栅(七)   乌镇莲足道馆建于原始风貌的老宅中,坐落锦堂会所旁,是集传统医学养生和时尚休闲于一体的高级足道SPA馆。  
乌镇西栅(七)


乌镇西栅(七)前面是福安桥 

乌镇西栅(七)酱鸭店

乌镇西栅(七)福安桥
乌镇西栅(七)   福安桥位于西大街中段,锦堂会所西南方向,呈东西走向,是一座单孔石板平桥,桥全长12.5米,净跨4.4米,桥面宽2.5米,由四块长条石拼接而成。
乌镇西栅(七)   桥的两侧是以整块的长条石联结成桥栏,整座桥看上去古朴、简洁。桥临西市河这一面,东西桥堍两侧各有石阶伸向水中。这种石阶,当地人称之为桥洞。旧时,古镇的居民就是在这些桥洞上淘米、洗菜、洗衣的,同时这里也是家庭妇女说长论短的场所。
乌镇西栅(七)

乌镇西栅(七)福安桥西 

乌镇西栅(七)乌镇洋行

乌镇西栅(七)   洪昌弄是西栅最长的弄堂,全长81.5米。南起西大街中段,北经归思桥,连通龙形田,路面全由粗石板铺就。
乌镇西栅(七)   弄内原是沈姓大族的聚居处,太平天国时期,乌镇沈氏曾在西栅咸宁桥南堍开有洪昌冶坊,故此弄便被叫做洪昌弄。 
乌镇西栅(七)

乌镇西栅(七)三寸金莲馆
乌镇西栅(七)

乌镇西栅(七)三寸金莲馆大门 

乌镇西栅(七)

乌镇西栅(七)老街射箭馆 
乌镇西栅(七)

乌镇西栅(七)继续往前走
乌镇西栅(七)

乌镇西栅(七)   盛庭,位于西栅大街中段,由近百年历史的水乡豪宅巴家厅改建而成,巴家厅是著名中医巴心孚的故宅,巴氏虽非名门望族,却也小有资产,崇儒尚文,堪称书礼之家。
乌镇西栅(七)

乌镇西栅(七)盛庭现在是餐馆  
乌镇西栅(七)

乌镇西栅(七)东油车弄(猪粪巷)
乌镇西栅(七)   油坊是一个地区城镇化程度局低的标志之一。明清以来,乌镇榨油业素称发达,坊中规模较大,仅次于冶坊,其风俗也很丰富。民国37年(1948)尚有同昌、万和、万丰裕、顺昌等五家。新中国成立后,公私合营,机械化设备代替传统手工操作。时至今日,乌镇油坊早已消失,只在西栅中段因当时开设油坊,而存有油车弄之名。而乌镇四郊及附近地域常有古石桥称油车桥或小村名油车汇等等,很可能早先附近有过油坊(车),也说明当年的油坊(车)是令人瞩目的大作坊。

乌镇西栅(七)往前走 

乌镇西栅(七)   红线弄位于西栅大街518号红线弄,红线弄紧邻乌镇盛庭行馆,全长60米,宽3米左右,地面是石板路,左右两侧是青砖白墙。
乌镇西栅(七)

乌镇西栅(七)徐家厅是著名画家、上海美协副主席徐昌酩的旧宅。
乌镇西栅(七)

乌镇西栅(七)进入大厅
乌镇西栅(七)   徐家世代经营米业,“徐鼎和”曾是享誉乌镇的大米行。后来昌酩的父亲徐殿丞在日寇屠杀中罹难,徐鼎和失去顶梁柱,步入衰微。徐昌酩曾在这个老宅中度过童年和少年时光,直至17岁时赴沪求学。
乌镇西栅(七)   徐昌酩192912月生于浙江桐乡乌镇,徐昌酩自幼求学乌镇,17岁离开乌镇。1964年起为历界“中国服交会”创作大型壁画和各类商品册的设计;1972年获美国波明代公司设计奖;1973年主编《中国画》、《海上名画》、《中国工艺品》等多部画集;1982年至1983分赴南斯拉夫、菲律宾任“国际博览会”上海馆总体设计并获奖;1993年作品入编文化部出版的《中国美术五十年》,在国内外多次举办个人画展。作品《咏春》被南海紫光阁收藏。曾在新加坡、比利时、美国等国成功举办个人画展。
乌镇西栅(七)

乌镇西栅(七)   现在的徐家厅在遗留老宅的基础上稍作修复,除第二进玻璃天顶展厅外基本维持原貌。画苑特辟出一部分空间为来乌镇的书画家提供创作和沙龙场所,此外主要功能是作徐昌酩画作和收藏展示。
乌镇西栅(七)

乌镇西栅(七)

乌镇西栅(七)乌镇水龙会位于西栅景区,西栅大街。 
乌镇西栅(七)

乌镇西栅(七)   明清时期乌镇人口非常密集,据有关资料记载约10万人,所以盖屋子也是一家挨着一家的建。由于乌镇的建筑均为木质结构,当地的乡绅非常重视消防,为了预防火灾,在每条街上面挑选一些青壮年男子,自发成立一个消防队。里面放置的两台机子都是以前所保留下来的,因为过去很多机子是从国外引进的所以旧时也叫“洋龙会”。
乌镇西栅(七)

乌镇西栅(七)安置水龙处称龙所。清光绪年间添置纱带,抗战时期为新式泵波龙所替代。乌镇西栅(七)

乌镇西栅(七)水龙大会告牌 

乌镇西栅(七)现在还会进行水龙会消防表演

乌镇西栅(七)   乌镇老邮局始建于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清政府决定“裁驿归邮”,开办“大清邮政”。乌镇邮局创办于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四月九日,当时只经营信函业务,后逐步兼营包裹,汇兑等业务。清末时期,西方文化已融入中国,所以有中西合璧的风格。
乌镇西栅(七)   那时候开办邮政,仅配备一些简单的工具,邮运业务是靠邮差凭借双脚,艰苦跋涉出来的,步行的邮差肩挑邮件,打着绑腿,风尘仆仆地行走在邮路上。不过由于乌镇水路交通发达,所以乌镇的邮运方式更多是以船只代运的。抗战期间乌镇邮局停办,有私人设立的寄信处两处,进出信函都需要加收手续费,抗战胜利后邮局恢复。

乌镇西栅(七)露天影院 
乌镇西栅(七)

乌镇西栅(七)往里走 
乌镇西栅(七)

乌镇西栅(七)往里走
乌镇西栅(七)

乌镇西栅(七)   黑陶兴起于我国新石器时代,成为新石器时代晚期一种主流文化,这种黑陶的文化贯穿乌镇早期的文明史。乌镇镇名为“乌”,所以先民一直称乌镇的黑陶为“乌陶”。
乌镇西栅(七)   乌陶的制作技术曾在商代逐渐失传。上世纪末,随着黑陶手工艺制作技术得以开发,乌陶也得以再次焕发光彩。乌陶坊属于典型的“前店后坊”型江南作坊,前店销售的商品大部分为后坊制作。前店商品中较为特色的为陶笛、陶瓷器具及各类装饰品,产品大部分采用深挖粘土,经特殊而复杂的制作、烧造工艺,传承和延续了数千年的陶艺文化精髓,充分挖掘展示和再现乌陶文化的精神内涵和人文历史风貌。
乌镇西栅(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