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桐乡夏氏府第(七)

(2022-08-04 20:40:26)
标签:

桐乡夏氏府第

吴蓬艺术之路

艺术熏陶

玄秘塔碑

散氏盘

分类: 浙江风景
   吴蓬艺术院(桐乡市书画院)设有展厅、讲堂等,它集古建筑风格、江南园林景观和传统书画艺术为一体,是桐乡市书画展览、教学传承、学术交流、艺术研究的公共文化场所之一。
桐乡夏氏府第(七)吴蓬艺术之路展厅 桐乡夏氏府第(七) 
桐乡夏氏府第(七)进入大厅 
桐乡夏氏府第(七)

桐乡夏氏府第(七)平生丹青洒不尽,吴蓬艺术之路。
桐乡夏氏府第(七)

桐乡夏氏府第(七)   吴蓬,现为中国干部书画研究院名誉院长,1941年生于浙江嘉兴石门,祖籍徽州。字稚农,号无篷。仁弘居士、石门散人,室名白雪斋、南天白云斋、明琴草堂、月底箫声楼、蓬岚阁。当代著名画家。
桐乡夏氏府第(七)   吴蓬现为上海书画研究所研究员。能文,善古琴。书法篆刻皆精。书法中以金文、草章、甲骨文为最,故画中线条书法情趣持重。所作花卉,以“四君子”(梅、兰、竹、菊)为出手绝招。涉笔鸟兽,以墨鸡、墨马为专攻。山水画中,尤善画水,若作屏山巨嶂以寻丈计者,愈见其力!人物画中,最善佛像,有古雅绝俗之趣。
桐乡夏氏府第(七)

桐乡夏氏府第(七)   吴蓬出版有《芥子园画谱·吴蓬临本》、《蓬岚阁画谱》、《砚田耕耘录》、《五行品味图鉴》、《笔墨图说》、《东方审美词汇集萃》《速写艺术》、《甲骨文书法》、《金文书法》、《六朝碑文书法》等书画教学教材,被当今画坛誉为“传统国画之教父”。
桐乡夏氏府第(七)

桐乡夏氏府第(七)吴蓬艺术之路事件简表 

桐乡夏氏府第(七)从这边开始看  

桐乡夏氏府第(七)   艺术熏陶。吴蓬自幼在外祖父的影响下痴迷书画,幼年临摹的书画范本有王概的《芥子园画谱》、柳公权的《玄秘塔》等。他对文学艺术的感悟甚深,爱好广泛,速写、水彩画、工艺美术、摄影、音乐、文学等均有涉猎,为他日后的书画艺术成就奠定了基础。
桐乡夏氏府第(七)

桐乡夏氏府第(七)3~6岁受家人熏陶、临摹花鸟画。

桐乡夏氏府第(七)

桐乡夏氏府第(七)7~17岁,立志当画家,临写《玄秘塔》。
桐乡夏氏府第(七)

桐乡夏氏府第(七)

桐乡夏氏府第(七)18~23岁,涉足水彩画,开启治印路。
桐乡夏氏府第(七)

桐乡夏氏府第(七)24~30岁,临摹《盘氏散》,痴迷于画鸡。

桐乡夏氏府第(七)24~30岁,取法汤国梨,涉猎古琴圈。

桐乡夏氏府第(七)   一个真正的艺术追求者,定是一个对艺术有着强烈冲动的疯狂者。——抱虹(吴蓬,字抱虹。)

桐乡夏氏府第(七)   玄秘塔碑全称《唐故左街僧录内供奉三教谈论引驾大德安国寺上座赐紫大达法师玄秘塔碑铭并序》,简称《大达法师玄秘塔碑》,唐裴休撰文,柳公权书并篆额。此碑由刻玉册官邵建和及弟邵建初镌。碑额篆字排三行,每行四字,共十二字。碑正文楷书28 行,满行54字,总(1302)字。《玄秘 塔碑》立于唐会昌元年 (公元841年)十二月,现藏陕西西安碑林,虽历经千年,字画仍清晰完好。

桐乡夏氏府第(七)   《散氏盘》造型与纹饰均呈现西周晚期青铜器,盘腹内刻有铭文19行,计357字,是一篇完整的契约,记载了核定、赔偿土地和举行盟誓的过程,共列记了双方参加定界、盟誓的人名25个,对研究当时的土地制度有很大价值。此盘出土后,为江南收藏家所得,长期保存在江苏扬州,当时其铭文拓本的售价即已十分昂贵。它的书法风格峻峭挺拔,苍劲古拙,历来为书法家所重,引为范本。

桐乡夏氏府第(七)艺术转机
桐乡夏氏府第(七)

桐乡夏氏府第(七)39~40岁,拜师吴藕汀,悟枯湿浓淡。

桐乡夏氏府第(七)41~42岁,艺术新境界,自刻两印章。
桐乡夏氏府第(七)

桐乡夏氏府第(七)《芥子园画魂》插图
桐乡夏氏府第(七)

桐乡夏氏府第(七)

桐乡夏氏府第(七)

桐乡夏氏府第(七)

桐乡夏氏府第(七)

桐乡夏氏府第(七)   吴蓬二十二岁时所作水彩写生;照片,1968年6月吴蓬带儿子女儿在自己打造的小船内,荡漾在门前的古运河中;吴蓬二十九岁拍摄的石门镇寺弄口。

桐乡夏氏府第(七)

桐乡夏氏府第(七)43~50岁,多地办画展,倡立“五行说”。

桐乡夏氏府第(七)吴蓬的《研田耕耘录》

桐乡夏氏府第(七)51~53岁,祭祖梅花庵,临写六朝碑。

桐乡夏氏府第(七)吴蓬画集;吴蓬临六朝碑文。

桐乡夏氏府第(七)54~58岁,游历与写生,名画相继出。

桐乡夏氏府第(七)吴蓬游历书籍

桐乡夏氏府第(七)59~62岁,情绕芥子园,赋予新生命。

桐乡夏氏府第(七)吴蓬《芥子园画谱》 

桐乡夏氏府第(七)

桐乡夏氏府第(七)耕耘不辍,弘扬传统。
桐乡夏氏府第(七)

桐乡夏氏府第(七)63~68岁,四君子技法,名扬海内外。

桐乡夏氏府第(七)吴蓬的梅兰竹菊图

桐乡夏氏府第(七)

桐乡夏氏府第(七)吴蓬对传统文化的定义

桐乡夏氏府第(七)69~75岁,悟山水写生,赏国画神韵。
桐乡夏氏府第(七)

桐乡夏氏府第(七) 
桐乡夏氏府第(七)63~75岁,创造高峰。

桐乡夏氏府第(七)吴蓬的绘画著作 
桐乡夏氏府第(七)

桐乡夏氏府第(七)《芥子园画魂》 

桐乡夏氏府第(七)《古陶文书法》等 

桐乡夏氏府第(七)吴蓬绘画作品
桐乡夏氏府第(七)

桐乡夏氏府第(七)

桐乡夏氏府第(七)

桐乡夏氏府第(七)

桐乡夏氏府第(七)

桐乡夏氏府第(七)

桐乡夏氏府第(七)

桐乡夏氏府第(七)

桐乡夏氏府第(七)

桐乡夏氏府第(七)
  
桐乡夏氏府第(七)   吴蓬现已有《吴蓬画集》、《砚田耕耘录》、《芥子园画谱》(吴蓬临本 彩色版)、《国画初步系列教学丛书》、《白雪斋赏读丛书》等面世,由中央电大音像出版社出版VCD光盘《国画初步系列教学》、《芥子园画谱技法讲座》、《吴蓬画贵州》、《画梅、兰、竹、菊、松技法系列》、《画人物技法》等。
桐乡夏氏府第(七)   曾为中南海创作大型国画《不尽长江滚滚来》。在美国斯科拉卫星电视网全中文教学频道播出。发表论文《道家哲学与中国书画之审美致范》。倡立“五行品味说”,以金、木、水、火、土之征衡味书画。为当代传统功底深厚之画坛强将。
桐乡夏氏府第(七)   在学术上,吴先生认为,书画的发展是一种“渐变”。所谓“新”是属于“伟大母体的亲生儿女”。在绘画本体上,吴先生强调笔墨的“阴阳调合之美”。
桐乡夏氏府第(七)   纵观我国美学史,晋人顾恺子提出了“以形写神”一语,虽可传喻千载,但此说只是一个总的概念,不够尽致。到了南齐谢赫。他在《古画品录》中总结出“六法”: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写形,随类傅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这“六法”虽比顾氏的“以形写神”全面具体。但“六法”的意趣不高。他只着意在浅显的画面格局上,“气韵生动”也只是当时的口头禅。
桐乡夏氏府第(七)   这跟谢氏在当时贵族中养尊处优的平庸生活有关。唐人孙过庭,是个才气横溢生活堪坷跌宕的人,在他的《书谱序》中,展示了他的审美风采,真是“阳舒阴惨”之境,可谓汗颜千古。此后清人石涛的《一画论》,虽然意趣高超,但词义过于晦涩,无法普及。再说吴蓬经历坎坷、阅历丰富,当我读到他的“五行品味说”,直觉其文辞朴实而贴切,深入浅出,意趣高逸,直可追踪孙过庭之迹。可以说:“吴蓬是一位很有实力的学者型画家,同时又是当代有威望的书画评论家、国画理论家。”

桐乡夏氏府第(七)

桐乡夏氏府第(七)恪守传统,并非抱残守缺。弘扬国粹,同时推陈出新。——抱虹

桐乡夏氏府第(七)结束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