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上海银行博物馆(六)

(2022-05-23 08:21:27)
标签:

上海银行博物馆

远东第一金库

横滨正金银行大厅

废两改元

金圆卷

分类: 有关上海

   上海银行博物馆是上海乃至全国首家金融行业博物馆,它以其简明、翔实的史料实物及生动、鲜明的表现手段,以上海近代银行发展史为主线,浓缩了上海150年的银行沧桑。上海市银行博物馆展厅面积1500平方米。上海银行博物馆(六)   走过“远东第一街”之后,迎面而来的是曾有“远东第一厅”之称的横滨正金银行大厅展区。上海银行博物馆(六)

上海银行博物馆(六)   华丽的大理石地面和石柱,仿旧式柜台的展柜,带领观众融入当年繁华的流金岁月。大厅正中是横滨正金银行银行大厅的巨幅油画,与整个展区浑然一体。银行总经理的办公桌上,放置着旧式电话机、绿色灯罩的老台灯。
上海银行博物馆(六)
 上海银行博物馆(六)   一座远东第一金库,被复原在展厅当中。说起这座金库,那是赫赫有名,金库位于滇池路一侧的中国银行地下。当年国民政府中央银行的金库就设立在此。那座金库仍在使用中,但是为了让更多人一睹当年远东第一金库的威风,博物馆对其进行了精心复制,由于体积巨大,场外只能加工一个个部件,并进入现场进行安装,效果足以以假乱真。 
上海银行博物馆(六)

上海银行博物馆(六)   横滨正金银行于光绪六年(1880)根据《国立银行条例》正式成立,初期资金300万日圆,其中政府出资100万日元。总行设于日本横滨,主要目的是对抗外国银行和外国商社,支持本国的贸易发展。以国际汇兑为主业,初代头取(行长)中村道太。上海银行博物馆(六)   一开始横滨正金银行仅作为日本政府的对外贸易银行,光绪十年(1884),在英国伦敦成立第一家海外分行,接着陆续在法国里昂,美国纽约等地设立分行,光绪十九年(1893)在上海设分行,以后又陆续在香港、天津、牛荘、北京,大连、青岛、济南、哈尔滨、汉口等地开设分行,也在旅顺、辽阳、铁岭、安东、长春等地设立营业所,成为日本帝国主义对华进行经济侵略的重要金融机构。依仗侵略特权在中国东北发行日本纸币。
上海银行博物馆(六)   光绪三十年(1904),日俄战争爆发后,该行利用其在中国东北各据点的优势,不断提供资源给战争中的日本,最终协助日本获得了胜利。此后,在中国东北不断地进行经济扩张,成为该地金融机关的中心,并代表日本参加对华借款团,是日本经济侵略的先锋,积极参与对华资本输出,参加帝国主义银行团,先后承办多笔对清政府和北洋政府的贷款,以及地方政府和实业借款,从中榨取大量利润。   
上海银行博物馆(六)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将势力扩展至山东境内。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期间,配合日本侵略军控制沦陷区的金融,摧残中国民族工业和金融业,扶植日军控制的工矿企业和伪组织银行。战后,19466月,该行指定改为普通银行,12月并入东京银行,19476月停业。
上海银行博物馆(六)   横滨正金银行上海分行开设于1893年,起初在南京路租房营业,业务发展后,购进外滩32号地皮建造行屋。1923年买下外滩24号老沙逊洋行行址,请英商公和洋行设计,柯尔公司营造。到1924年重建了一座六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古典主义风格的大楼。占地面积3425平方米,建筑面积为18932平方米。柱廊采用爱奥尼柱式。1945年后,该楼改为中央银行使用,大楼也易名为中央大楼。1949年后又成为中国人民银行华东区行办公楼。1956年上海市纺织工业局迁入大楼办公。现为中国工商银行上海市分行。

上海银行博物馆(六)黄金市场及其发展 

上海银行博物馆(六)同业拆借市场 

上海银行博物馆(六)信托业务的兴起 

上海银行博物馆(六)汇兑市场 

上海银行博物馆(六)进入金库
上海银行博物馆(六)   配合金库大门,还仿造了一组保管箱库,部分保管箱设计成展柜形式,当人靠近时,展柜内的灯会亮起,里面存放的贵重物品将一一呈现眼前。
上海银行博物馆(六)

上海银行博物馆(六)透过透明的保险柜的“柜门”,所见到的客户在柜内储藏的“宝物”。上海银行博物馆(六)

上海银行博物馆(六)

上海银行博物馆(六)从金库里出来 
上海银行博物馆(六)

上海银行博物馆(六)文以载道,早期的金融出版物。 上海银行博物馆(六)

上海银行博物馆(六)银行周报、金融周报、钱业月报、中央银行月报。

上海银行博物馆(六)

上海银行博物馆(六)交通银行会计规则、中国近代货币史等

上海银行博物馆(六)银行人员手册等 

上海银行博物馆(六)往这边走 

上海银行博物馆(六)礼尚往来,银行业务宣传品。 
上海银行博物馆(六)

上海银行博物馆(六)

上海银行博物馆(六)用旧币组成的“礼”字 
上海银行博物馆(六)

上海银行博物馆(六)   银两是我国历来通行的货币单位。近代,银元广泛流通,形成银两银元并行流通的局面。1917年虽有倡废两改元之议,迄未实现。
上海银行博物馆(六)
   上世纪20年代后期,世界连续多年发生经济危机,美国也受冲击而发生严重通货膨胀。1933年新当选的罗斯福总统决定采取美元贬值的手段来保护美国利益,并计划以“金三银一”的比例,用13亿美元向世界收购金银,作为国库储备,于是引起世界银价上涨,而银本位制根深蒂固的中国首当其冲。
上海银行博物馆(六)
   当时,将白银运到美国可获20%的利润,于是在华的商行大量套购白银出口。南京政府为了应对白银外流,立即通过增收白银出口税7%的提案,但所增加的税率仍赶不上世界银价上涨的幅度,不久又公布“废两改元”法,即取消银两作为通货流通,一律以银元作为流通货币。但是,中国的银元价仍低于世界银价,商家又套购银元出口。上海银行博物馆(六)   通货不足给中国经济带来灾难,上海的银行、钱庄为保护自己,就紧缩放贷款,而企业得不到银行的支持,资金周转失灵,商家则被迫以“大拍卖”、“大减价”的方式倾销商品,回笼资金,据1935年统计,上海受此影响而倒闭的工商企业1065家,银行、钱庄因无法收还已倒闭企业的资本,也跟着倒闭——这次事件史称“白银风潮”。

上海银行博物馆(六)国民政府的金融管理措施

上海银行博物馆(六)   为了防止事情进一步恶化,南京政府又通过新的货币法案——由政府授权中央、中国、交通等六家银行发行法定货币——“法币”,取消白银、银元为流通货币,法币一元等于原银元一元,合白银23.493448克;同时取消已获准发行纸钞银行发行的纸钞,即规定“法币”为中国惟一的法定货币。
上海银行博物馆(六)   1933310日,国民政府财政部发布《废两改元令》,规定所有公私款项收付、契约票据及一切交易、一律改用银币,不得再用银两。原定以银两收付者,在上海应以银两715厘折合银币1元的标准以银币收付。上海以外应按45日申汇行市,先行折合规元,再以规元715厘折合银币1元的标准收付。持有银两者,可由中央造币厂代铸银币,或在中央、中国、交通3银行兑换银币。

上海银行博物馆(六)   在发布《废两改元令》命令和条例时,中央造币厂从3月起开铸新银币。新银币正面孙中山半身头像,背面为帆船图案。

上海银行博物馆(六)   1948年,国民党在军事上一败涂地,其财政经济严重恶化,政府财政赤字越来越大,濒临破产。为了弥补财政赤字,国民党实施了新的货币政策,发行了金圆券。1948年底,上海滩人心惶惶。市民排起长队,焦急地等待着兑换黄金。有消息说,有一大批黄金被悉数运往了台湾,这些金子原本是用来作金圆券的准备金。人们唯恐国库里这最后一点真金白银被劫走,从焦灼,变成了绝望与疯狂。随着消息愈传愈广,兑换黄金的人愈来愈多,情况失控了。
上海银行博物馆(六)   19481224日,圣诞节前一天,上海市民收到了这样一条消息:拿着身份证和金圆券可以到中国银行领取4两黄金。消息一出,整个中国银行门口被挤爆,几天后,中国银行甚至大街上人山人海摩肩接踵,现场一度发生混乱,直接导致“人踩人”事件发生。本次事故导致7人被踩死,50多人受伤。

上海银行博物馆(六) 驻守在中国的美国士兵用金圆卷点燃香烟
上海银行博物馆(六)

上海银行博物馆(六)物价飞长,金圆券流通不到一年,形同废纸。
上海银行博物馆(六)

上海银行博物馆(六)   国民党为挽救其财政经济危机,维持日益扩大的内战军费开支,决定废弃法币,改发金圆券。
上海银行博物馆(六)   发行金圆券的宗旨在于xian zhi 物价上涨,规定“全国各地各种物品及劳务价,应按照1948年8月19日,各该地各种物品货价依兑换率折合金圆券出shou这一政策,使得商品流通瘫痪,一切交易转入黑市,整个社会陷入混乱。   
上海银行博物馆(六)

上海银行博物馆(六)国民政府同治区金融崩溃

上海银行博物馆(六)   1948101日,国民党政府被迫宣布放弃限价政策,准许人民持有金银外币,并提高与金圆券的兑换率。限价政策一取消,物价再度猛涨,金圆券急剧贬值。19481011日,国民政府又公布《修改金圆券发行办法》,取消发行总额的xian制。
上海银行博物馆(六)   至1949年5月,一石大米的价格要4亿多金圆券。各式买卖经常要以大捆钞票进行。由于贬值太快,早上的物价到了晚上就已大幅改变。市民及商人为避免损失都不想持有钞票(金圆券),交易后或发薪后所取得的金圆券,皆尽快将其换成外币或实物,或干脆拒收金圆券。
上海银行博物馆(六)   至1949年6月,金圆券发行总额竟达一百三十余万亿元,超过原定发行总限额的六万五千倍。票面额也越来越大,从初期发行的最高面额一百元,到最后竟出现五十万元、一百万元一张的巨额大票。金圆券流通不到一年,形同废纸,国民党政府财政金融陷于全面崩溃。
上海银行博物馆(六)

上海银行博物馆(六)《国统区民不聊生》绘画 
上海银行博物馆(六)

上海银行博物馆(六)

上海银行博物馆(六)日本侵华对中国金融业的影响 上海银行博物馆(六)

上海银行博物馆(六)法币政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