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上海豫园(二)

(2022-04-30 10:53:37)
标签:

上海豫园

渐入佳境游廊

大假山

美人腰

鱼乐榭

分类: 有关上海
   豫园是著名的江南古典园林,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豫园始建于明嘉靖年间,有明代四川布政使潘允端所建,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1853年上海小刀会起义时,豫园点春堂曾作为起义军的城北指挥部,现堂内陈列着当年小刀会的武器、自铸的钱币,以及发布的文告等文物。解放后政府对豫园进行了大规模的修缮,1961年正式对外开放。   
上海豫园(二)仰山堂东侧是游廊,渐入佳境游廊,为登临大假山必经处。

上海豫园(二)元代铁狮位于“渐入佳境”游廊前

上海豫园(二)   铁狮原置河南安阳县衙大堂前,曾被日军运往日本,抗战胜利后归还中国,长期存仓库内,修园时移置此。这对狮子左雄右雌,雄师左蹄踏球,象征权利和威严,雌狮踏着小狮子,象征子嗣昌盛。 
上海豫园(二)   铁狮铸造于1290年,底座上有款识:“章德府安阳县铜山镇匠人赵璋”、“大元国至元廿七年岁次庚寅十月廿八日”。

上海豫园(二)进入游廊 
上海豫园(二)

上海豫园(二)在廊中看风景

上海豫园(二)   游廊中段有一只方亭。在这座方亭中,临池迎风,抬眼是近在咫尺的山景,俯首是碧波中游嬉的池鱼。方亭中间陈列着一块太湖石。上海豫园(二)   太湖石,高2.3米,亭亭玉立,名“美人腰”,似美人柔腰顾盼,遮住了前面景物,乃造园抑景,产生含蓄美的艺术效果。

上海豫园(二)   梁上悬挂的匾额是“渐入佳境”,“渐入佳境”语出《晋书·顾恺之传》,这里有引人入胜之意。

上海豫园(二)   卷雨楼位于三穗堂之后,与大假山隔池相望。清同治五年(1866)建。底层称仰山堂,上层为卷雨楼。卷雨楼为曲折楼台,雨中登楼,烟雾迷蒙,山光隐约,犹如身入雨山水谷之中,为豫园绝景。
上海豫园(二)   卷雨楼名取自初唐诗人王勃《滕王阁》诗句“珠帘暮卷西山雨”。整座建筑造型雅致,飞檐翘角,轻灵俊秀,月色溶溶之夜,楼上宫灯盏盏,望之几疑天上宫阙。

上海豫园(二)顺着卷雨楼看过去
上海豫园(二)   大假山峰峦起伏,磴道纡曲,涧壑深邃,清泉若注。山上花木葱茏,山下环抱一泓池水。游人登临,颇有置身山岭之趣。层峦叠嶂,清泉飞瀑,完若真景。大假山是全园最高点,相传当年也是上海的最高峰之一。
上海豫园(二)   大假山上有二亭,一在山麓,名“挹秀亭”,意为登此可挹园内秀丽景色;一在山巅,称“望江亭”,意为立此亭中“视黄浦吴淞皆在足下。而风帆云树,则远及于数十里之外”。昔重阳节时,游人来此登高望远,浦江帆樯,历历在目。
上海豫园(二)   大假山是400年前的遗物,享有“江南黄石假山之冠”美誉。大假山高达14米,用浙江武康的黄石堆叠而成,名列重点保护文物的名单。是豫园景色的精华,是豫园的镇园之宝这座假山由明代著名叠山家张南阳精心设计堆砌,是他唯一存世的作品。园林设计中讲究“芥纳须弥”,这里可以说是一个范例。据说,假山象征“寿比南山”,荷花池象征“福如东海”,这是一幅立体的水墨画。
上海豫园(二)   清末名人王韬曾描绘:“奇峰攒峙,重峦错叠,为西园胜观。其上绣以莹瓦,平坦如砥;左右磴道,行折盘旋曲赴,或石壁峭空,或石池下注,偶而洞口含岈,偶而坡陀突兀,陟其巅视及数里之外。循径而下又转一境,则垂柳千丝,平池十顷,横通略约,斜露亭台,取景清幽,恍似别有一天。于此觉城市而有山林之趣,尘障为之一空。”

上海豫园(二)渐入佳境游廊中“美人腰”的背面的 
上海豫园(二)

上海豫园(二)亭子山墙上的砖雕,刘海戏金蟾。

上海豫园(二)
   三足金蟾,在古代中国神话传说中月宫有一只三条腿的蟾蜍,而后人也把月宫叫蟾宫。古人认为金蟾是吉祥之物,可以吸财镇宅辟邪。
上海豫园(二)

上海豫园(二)游廊墙上的花窗 

上海豫园(二)

上海豫园(二)

上海豫园(二)溪山清赏入口
上海豫园(二)地下的拼花图案万年青 

上海豫园(二)这里原大假山的入口,现在要保护文物,不能进了。

上海豫园(二)门额上有明代“吴中四才子”之一祝允明(号枝山,苏州人氏)题额“溪山清赏”。

上海豫园(二)大假山介绍 朝洞内望去,卷雨楼。

上海豫园(二)朝洞内望去,卷雨楼造型雅致,飞檐翘角轻灵俊秀。

上海豫园(二)往前走

上海豫园(二)   游廊左侧有一幅砖雕,它叫《神仙图》。画面上那位个矮、头形长、须多、拄拐杖的老人,是中国传说中司掌人类寿命的老寿星,也叫南极星。老寿星的上方是观世音菩萨,右侧是“奎星”,这砖雕是200多年前的作品。

上海豫园(二)游廊尽头石刻“峰回路转”系清嘉庆年间过庭闻所书。
上海豫园(二)

上海豫园(二)往右边(东侧)的门洞走 
上海豫园(二)

上海豫园(二)左边(西侧)是假山 

上海豫园(二)右边(东侧)有一花瓶门洞 

上海豫园(二)门洞上方的泥塑,郭子仪祝寿。 

上海豫园(二)花瓶门洞内有一方亭(网络下载图片)
上海豫园(二)匾额曰“会心不远”。此意出自《世说新语》:“会心处不必在远,翳然林木,便有濠濮间想,觉鸟兽禽鱼自来亲人”。(网络下载图片)

上海豫园(二) 
上海豫园(二)《西园萃秀堂记》
上海豫园(二)萃秀堂曾经是属于城隍庙西园的建筑,所以称“西园萃秀堂”。
上海豫园(二)

上海豫园(二)

上海豫园(二)   从一个圭形门洞中望去,沿着轴线排列着三个洞门。三个门洞图案不同,第一个是圭形门,又在上方的半圆形上增加了半圈黑瓦。
上海豫园(二)中间的门洞为双耳瓶形门上海豫园(二)

上海豫园(二)后面的叶形门

上海豫园(二)贝叶形门里面的景色 

上海豫园(二)回望

上海豫园(二)鱼乐榭 
上海豫园(二)   鱼乐榭的临廊的一面设置了一面镜子。院中的假山绿树、小溪粉墙全都映射在镜中,扩展了游人的视野。(网络下载图片)

上海豫园(二)   “鱼乐”两字出典于庄子的《秋水篇》:“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
‘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取名“鱼乐”,蕴含着园主人对庄子的仰幕和避世隐逸的心情。鱼乐榭建筑精致,小巧玲珑,周围古木参天,绿荫如盖,凭栏可观池中游鱼,环境十分优美。

上海豫园(二)俺在镜子前照一张

上海豫园(二)   鱼乐榭跨于溪流之上,三面临水,可凭栏观鱼。溪上筑一垛隔水花墙,墙上有漏窗,墙下处有半洞门,水从洞门流去。这里运用了园林中延伸空间的巧妙手法,游人至此,有不知何处是尽头之意。
上海豫园(二)

上海豫园(二)

上海豫园(二)   鱼乐榭南侧一株老紫藤,高4.2米,墙外设紫藤架,树龄300余年,每年初春时节,枝条上绽满白色小花。
 
上海豫园(二)   鱼乐榭前小溪长仅数丈,有花墙把小溪隔而为二,墙上开漏窗和半圆洞门,水从洞门流去。上海豫园(二)

上海豫园(二)鱼乐榭旁有小石桥进入花墙处的假山
上海豫园(二)

上海豫园(二)小溪的另一侧是复廊的“会心不远”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