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常州天宁寺(七)

(2022-04-10 08:34:05)
标签:

常州天宁寺

日晷

古井

禅宗四大丛林

法融禅师

分类: 江苏风景

   常州天宁寺位于常州市内红梅公园南面,解放路728号, 始建于唐永徽年间(公元650655年),初名广福寺,北宋政和元年(公元1111),改为现名,已有1300余年历史。几经毁建,几度更名,向有“东南第一丛林”、“一郡梵刹之冠”的称誉。常州天宁寺(七)常州天宁寺游览图 

常州天宁寺(七)天宁宝塔南面有一弥勒亭

常州天宁寺(七)

常州天宁寺(七)弥勒亭里坐着一个金光闪闪的弥勒佛(网络下载图片)

常州天宁寺(七)东面是财神殿 
常州天宁寺(七)

常州天宁寺(七)南面是天宁寺
常州天宁寺(七)   常州天宁寺始建于唐朝永徽年间,距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天宁寺的开山祖师是法融禅师,乾隆曾三次到常州天宁寺拈香,并为寺题“龙城象教”匾额和楹联。这里终日香火鼎盛,游客如云,现为全国重点保护寺院和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常州天宁寺内主要殿宇有八殿、二十五堂、二十四楼、三室、两阁等建筑,总面积过110亩之多。
常州天宁寺(七)天宁寺的三宝殿背面

常州天宁寺(七)三宝殿后门(网络下载图片) 

常州天宁寺(七)三宝殿东侧,入天宁寺后门。进入

常州天宁寺(七)进入后门,回望天宁宝塔。

常州天宁寺(七)沿路往前走 
常州天宁寺(七)路的西侧是茶室
常州天宁寺(七)   2017年天宁寺在大雄宝殿与玉佛殿之间东西厢房和主干道排水管道整治工程中,施工人员在方丈室西墙外无意中发现了两口弃置古井。
常州天宁寺(七)
   据上世纪40年代《武进天宁寺志》记载,其中一口井建于宋开宝二年(969年),是晋陵县富安乡木宝里(今无锡境内)佛教信徒朱安为超度亡妻周氏而捐建的,原有井亭,取名“无尽甘泉”。该井为石凿垒砌,多层叠加,造型精巧,直径70厘米,井深约10米,坐落在东厢房旁通道边。

常州天宁寺(七)   另一口井是清康熙五十二年癸巳(1713年)古井,为天宁寺方丈澄一济清同监院明端所建。康熙年间,正是天宁寺鼎盛之时,住寺僧众达数千人,这口泉眼微涌、存水清冽之井于是成为僧徒取泉养生、众人生活起居用水的重要源泉。清代史学家、诗人赵翼有“鸣钟声集斋堂饭,汲绠痕深石井栏”记录其事,故有“汲绠涌泉”之称。此井为罗砖垒砌,上小下大,最大处直径近4米,深约10米,坐落在方丈室西墙外。后因长期搁置不用,一直处于沉睡状态,所以不为人知。   
常州天宁寺(七)   
常州天宁寺(七)   这两口古井重见天日后,天宁寺特地请来了专业人员清淤排垢,恢复原样;又得到苏州元烨堂古玩收藏家张棋先生乐捐唐、宋、元精美古朴的石雕井栏各一,对古井恢复保护工作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天宁寺住持廓尘大和尚认为,这两口古井历史悠久,形制独特,在常州极为罕见,虽历经沧桑变迁,但仍完好如初,实属稀有珍贵,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

常州天宁寺(七)再次回望天宁宝塔 

常州天宁寺(七)天宁寺山门(网络下载图片)

常州天宁寺(七)山门背面

常州天宁寺(七)   天宁寺使建于唐贞观、永徽年间(627-655年),据记载,天宁寺的创始人是唐朝高僧法融禅师,法融(594- 657年),是禅宗牛头派的创始人。唐贞观、永徽年间, 法融常来弘法、化缘、募粮, 并在这里“筑室十数楹”,供僧人楼身,这就是天宁寺的开端。
常州天宁寺(七)   唐天复年(901-904年),维元法师途经常州,听说法融旧事,就“施舍利,卜寺址”正式建寺,名“广福寺”。唐末更名“齐云寺”。南唐保大年间,又建七层宝塔。
常州天宁寺(七)   宋朝始,寺中法令极盛,寺志中有 “法令之盛开于遐迩,庄严妙胜,甲于东西”之记载。宋熙宁三年皇帝下诏建崇宁寺,遂易齐云寺为“万寿崇宁寺”,赐塔为“慈云”。
常州天宁寺(七)   政和元年,改为“天宁寺”。绍兴七年(1137年),为 “报恩广孝寺”,绍兴十二年(1142年),诏为崇奉徽庙道场。元朝至元年恢复天宁寺之名,沿袭至今。常州天宁寺(七)   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岁月里,天宁寺屡经沧桑,但在许多名僧大德的努力和历朝政府的支持下,香火兴盛,寺院巍峨。与镇压江金山寺、扬州高旻寺、宁波天童寺并称为“禅宗四大丛林”,在中国佛教发展史上有一定的地位。
常州天宁寺(七)

常州天宁寺(七)   19811月始,坐落于常州天宁禅寺内的天王殿开始修复。被修复的天王殿是一座重檐歇山顶结构古建筑,高约23米,宽30多米,七楹,面积790平方米。屋顶的 “龙吻脊”上,两边各有一条巨型蟠龙,使用了清代御窑专制的72厘米大方块共30多块雕刻拼成,远眺犹如天龙飞舞。
常州天宁寺(七)   这么大的天王殿在全国是屈指可数的。它高达23米多,面积790平方米。这檐下的巨匾“天王殿”三个金光闪闪的大字,是原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前会长、著名书法家赵朴初书写的。上方“不二法门”的砖刻,由清代翰林院编修、晚清洋务派先驱、吴县书法家冯桂芬所书。 

常州天宁寺(七)进入天王殿,门上匾额“笑我将来”。

常州天宁寺(七) 
 殿中汉白玉浮雕神台上供奉着笑口常开的弥勒佛像。佛龛飞檐翘角,上端刻有九十尊佛像,四根主柱各有盘龙一条,十分精美。

常州天宁寺(七)殿内东西两侧供奉了四尊四大天王像,像高7.8米,连同神台高9.1米。
常州天宁寺(七)

常州天宁寺(七)佛龛背后供奉护法韦驮尊天菩萨 

常州天宁寺(七)天王殿背面有几块碑刻 

常州天宁寺(七)《拜请大方广佛华严尊敬姓名碑记》乾隆五十七年立

常州天宁寺(七)   明嘉靖《重铸弥勒佛碑记》碑,碑记落款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三月。青石质,由碑额、碑身及碑座三部分组成,通高308厘米(方砖铺地以上可测高度),其中碑身高213厘米,碑额圆首,阴刻篆书“重铸弥勒佛记”。

常州天宁寺(七)   明正德《天宁寺重修三殿钟楼记》碑,碑记落款明正德四年(1509年)八月。青石质,由碑身及碑座两部分组成,通高277厘米(方砖铺地以上可测高度),其中碑身高261厘米。碑身上端(额部)中部阴刻篆书“天宁禅寺重修殿楼记”,寺僧心海篆额。碑记由邑人陆鳌撰文,记载了天宁寺重修三殿及钟楼的经过。

常州天宁寺(七)   清光绪“给示严禁勒石永遵事”碑,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立。青石质,由碑身及碑座两部分组成,通高174厘米(方砖铺地以上可测高度),其中碑身高160厘米,宽84厘米。

常州天宁寺(七)   清乾隆《重建天宁万寿寺前殿碑记》碑,东起第二通,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十二月立。青石质,由碑额、碑身及碑座三部分组成,通高290厘米(方砖铺地以上可测高度),其中碑身高210厘米。碑额圆首,左侧已残佚,中部阴刻“重建天宁寺前殿碑记”篆书。碑记记载了天宁寺前殿重建经过,文末署“乾隆五十七年岁次壬子十二月日立”。

常州天宁寺(七)   明正统《重修天宁万寿禅寺记》碑,碑记落款明正统元年(1436年)闰六月。青石质,由碑身及碑座两部分组成,通高277厘米(方砖铺地以上可测高度),其中碑身高263厘米。碑身上端(额部)圆首,中部阴刻篆书“重修天宁万寿禅寺记”。碑记由邑人胡濙撰文,记载了天宁万寿禅寺重修的经过。

常州天宁寺(七)   1987年中秋《修复天宁禅寺功德碑记》碑,碑记落款1987年中秋。青石质,由碑身及碑座两部分组成,通高205厘米,其中碑身高201厘米,整体保存完好。碑记由常州市修复天宁禅寺委员会撰文,追溯了天宁寺的悠久历史,及其在解放后“文化大革命”期间遭受破坏,以及1980年代初天宁寺修复重光的经过,碑记末并录捐献芳名,
“勒石志感,以垂永久”,邑人、著名书法家胡一飞书丹,勒刻者未具名。

常州天宁寺(七)天王殿西侧为普贤殿
常州天宁寺(七)

常州天宁寺(七)天王殿东侧为文殊殿
常州天宁寺(七)

常州天宁寺(七)   近代名僧治开(1852-1922年)被称为天宁寺的中兴祖师。治开,原籍扬州人,12岁时在镇江依明真和尚出,17岁受戒,20岁拜定念为师,读经器重,承其法嗣。后又到镇江等地寺院潜心修行多年,1890年回常州天宁寺任方丈。这时,天宁寺因遭兵燹尚未恢复旧观,冶开就四处募资,历时十几年,先后修复了天王殿、文殊殿、普贤殿、地藏殿及罗汉殿堂等,殿宇嵯峨,僧舍连云,多达六百余间,比以前更为壮观。
常州天宁寺(七)   寺田由原来1500亩增加到8600亩,使天宁寺成为“东南第一丛林,一郡梵刹这冠”。1920年春,冶开法师在天宁寺开坛传戒,受戒的信徒达1500多人,盛况空前。当时,寺内设“毗陵刻经处”,共刻有大小乘经论774部,2649卷。天宁寺还热心社会公益、福利事业,修桥补路、赈济灾民、捐资办学和植树造林等受到社会好评。

常州天宁寺(七)   天王殿与大雄宝殿之间两座罗汉堂分列两侧,形成四角等边的四个配殿,即文殊殿、普贤殿、观音殿、地藏殿。 
常州天宁寺(七)东罗汉堂

常州天宁寺(七)东罗汉堂北端是观音殿 

常州天宁寺(七)   大雄宝殿,殿顶重檐九脊,高25.8米,进深28米,面阔26.4米,铁力木大柱高约30米,是全寺最大的佛殿。整个大殿建筑具有众多的砖雕饰件,这是天宁寺的一大特点,为江南其他寺院所不及。
常州天宁寺(七)   大雄宝殿的正脊和戗脊,几乎全是用砖雕饰件嵌砌而成,以专门定制的砖雕,打磨雕凿出多种人物、飞禽、花卉等图像,风格纤细典雅,形象生动传神。这些饰件都采取中间镂空的“透雕工艺”,既科学地减轻了屋面负荷,又能减弱风力。上端配有“倒挂花篮”和“卦络”,体现出富丽华贵的宫殿装饰风格,其细微有致的结构,充分反映了江南砖雕的特色。

常州天宁寺(七)   常州天宁寺有两件天文科学仪器,是各地寺院所绝无仅有的。它就是放置在大雄宝殿丹墀两侧。
常州天宁寺(七)(网络下载图片)

常州天宁寺(七)   西首像台面模样平卧的叫“平面日晷”。它是据太阳光线照射到晷面上的扇形线条图,就可以读出时间和节气来。  
常州天宁寺(七)   这是历学家、曾任阳湖(即今常州、武进)知县官张作楠,于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运用天文历算原理,吸取明代末年传入我国的欧洲日晷的优点,按常州地处的纬度设计制作的。据专家考证,我国现存的古代日晷中,采取这种形制的并不多见,故已被收入《中国古代天文仪器图录》一书之中。

常州天宁寺(七)东面像石碑式样竖着的叫“面东西日晷”
常州天宁寺(七)  原先的两块日晷,一块在抗战期间被日寇毁坏,另一块因年代久远,风雨剥蚀,早已模糊不清。现在的这两块日晷是在寺院修复后期,经上海天文台研究人员精心勘测设计,于1991年按原样复制成的。(网络下载图片)

常州天宁寺(七)石经幢为八面造型,刻有“七如来”名像。清康熙辛酉年( 1681 )立。
常州天宁寺(七)
(网络下载图片) 

常州天宁寺(七)遗留的各种柱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