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杭州宝石山(一)

(2021-07-17 10:23:06)
标签:

宝石山

保俶塔

宝石流霞

寿星石

来凤亭

分类: 有关杭州

   宝石山原名石姥山,其他名字很多,如保俶山、保所山、石甑山、巨石山、古塔山等。此山是火成岩中的凝灰岩和流纹岩,呈赭红色。岩体中有很多闪亮的红色小石子,在阳光映照下,尤其是在朝阳或夕阳中,如同无数的宝石熠熠生辉。宝石山因此得名,新西湖十景“宝石流霞”也由此而来。杭州宝石山(一)从保俶塔前山路走进去 杭州宝石山(一)   西湖的南北西都处于山岭的包围之中,群山峻岭环绕着美丽的西湖:西南有龙井山、理安山、南高峰、烟霞岭,大慈山、临石山、南屏山、凤凰山、吴山等,总称南山;北面有灵隐山、北高峰、仙姑山、栖霞岭、宝石山等,总称北山;它们像众星捧月一样,捧着西湖这颗江南明珠。 杭州宝石山(一)   山体的高度虽然不超过400米,但峰奇石秀,林泉幽美。它们的山体均由侏罗纪凝灰岩构成。凝灰岩是火山凝灰岩简称。一种压实固结的火山碎屑岩。主要由粒径小于2毫米的晶屑、岩屑及玻屑组成。碎屑物质小于50%,分选很差,填隙物是更细的火山微尘。质软多孔隙。这里是玻屑凝灰岩凝灰岩,晶屑以石英、长石及含三价铁较高的二氧化硅矿物组成。玻屑含量3-8%,凝灰质胶结,块状构造,岩石坚硬,厚层-巨厚层状,呈现玻璃质有赭红色的玛瑙光泽。产生于距离火山口较远地带。   杭州宝石山(一)   葛岭、宝石山为西湖北屏,从断桥、白堤北望,它们仿佛是一件放大的水石盆景。登上葛岭 、宝石山,则南望平湖,水天荡漾;北瞰万亩平畴,楼栋鳞次栉比;东则街衢商埠,市面廛充满省活力;西有青嶂千叠,一派苍翠遥接晴空。

杭州宝石山(一)往山上走  杭州宝石山(一) 杭州宝石山(一)山壁上有“宝石山”石刻。 杭州宝石山(一) 杭州宝石山(一)“宝石山”沙孟海书,西泠印社社长、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杭州宝石山(一)

杭州宝石山(一)继续上山,上面就是保俶塔。
杭州宝石山(一)

杭州宝石山(一)   宝石山东巅,保俶塔巍然挺秀,卓立山巅,窈窕、高耸的外形,成为西湖美景的轮廓线。保俶塔与西湖南侧雷峰塔同为西湖门户,“未近西湖,先入眼帘”便是人们对她的赞许。
杭州宝石山(一)

杭州宝石山(一)保俶塔下面的一个泉,显然是经过人工开凿。
杭州宝石山(一)有明显的水槽痕迹
杭州宝石山(一)

杭州宝石山(一)   宝石山的主景点是保俶塔,为实心砖塔,塔平面为八边形,塔身实心,共七层,总高约45米。各层自下而上均有收分,最上两层收分骤增,令塔身更显高耸瘦削。顶层之上的铁铸塔刹体积庞大,塔顶原有木构基座支撑塔刹的重量。
杭州宝石山(一)
   原塔已毁,明代曾重建,现在的塔身是1933年重建的,仿照清代原样。此塔初建于北宋开宝年间(公元968976年),为九级砖木结构,是吴越王国钱弘俶的母舅吴延爽所建。因为钱弘俶奉召进京,为祈祷保佑他平安归来,于是建了此塔,取名保俶塔。杭州宝石山(一)2013年,保俶塔为全国重点文保。
杭州宝石山(一)   建塔者是吴延爽,有文物为证,无可怀疑。吴延爽是国王钱俶的五舅之一,五代后期他在钱俶的支持下建成九层高塔,同时建寺庙,因为塔比寺的名气大,寺在最初人们就叫它“宝塔院”。寺的官方名字,是北宋开宝元年(968年),北宋朝廷正式颁布的“崇寿寺”。
杭州宝石山(一)
   吴延爽建佛塔寺院,只是一种佛教宗教行为,是为了安放唐朝高僧东阳善导和尚(佛教净土宗第二代祖)的舍利。塔初建时,吴延爽没有来得及给塔正式取名,吴延爽因严重的政治问题,被国王钱俶流放外州,不准再回杭州。
杭州宝石山(一)   此塔建在西湖第一风景名山“宝石山”上,因此,民间又叫它“宝石塔”。与雷峰塔一样,因山而名,最合事理。五代吴越时,南、北高峰上都建有塔,民间就分别叫做“南高峰塔”、“北高峰塔”,这有宋明西湖诗词为证。
杭州宝石山(一)   北宋咸平年间,“宝石塔”的木结构外部廊檐毁坏,人称师叔的永保和尚,双目患疾,辛苦募缘十年“复其旧”。因为“永保师叔”使塔一新,精神感人,“土人因号‘保叔’焉”(南宋《咸淳临安志》卷82)。所谓“保叔”,就是“永保师叔”的简称。约定俗成,宋、明时期的文人就大多叫“保叔塔”了。“保叔塔”和“宝石塔”,在杭州话里,声音非常相近,“石”、“叔”都是入声。“保叔塔”所以叫得响,与
“宝石塔”声音近似,也有极大的关系。
杭州宝石山(一)   保俶塔初为九级,元明以降,宝塔屡毁屡建。明万历七年(公元1579年)改建为七层楼阁式塔。民国十三年(公元1924年),因塔身倾坯再次重建八面七级塔身,塔刹铁制构件仍为明代旧物。现在的保俶塔保留了民国重修时的风貌。
杭州宝石山(一)   雷峰塔、保俶塔均修建于北宋初年,彼此相望矗立,长达千年以上。1924年,雷峰塔轰然倒塌,人们在痛心疾首的同时,迅速展开了对保俶塔的保护工作。1933年,在上海青帮大佬杜月笙、张啸林的捐助下,重修雷峰塔资金的改用下,时任杭州市长的著名建筑师赵志游主持了保俶塔修复工作。
杭州宝石山(一)   重修后的保俶塔,为仿木结构楼阁式砖砌实心塔,保留了北宋时期的砖砌内芯样式,重砌了外墙,塔刹的木结构基座被替换为钢筋混凝土基座。总体来说,这次保护顺应了时代潮流,体现了文明的进步。
杭州宝石山(一)   在晚清民国老照片中,与保俶塔相伴的,位于塔下的广济医院西式建筑群,该建筑群的建造者为著名英国传教士,杭州广济医院、广济医校等的创始人梅滕更。在上世纪五十年代,这些建筑因为白蚁问题以及年久失修,被完全夷为平地。(网络下载图片) 
杭州宝石山(一)在塔的背面嵌《重修保俶塔记》
杭州宝石山(一)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杭州市长赵志游和邑人程学銮等人发起重建,照之前的古塔原样修葺,共耗资二万三千元。于当年三月一日动工,六月三十日竣工。塔为八面七级实心砖塔,通高45.3米,背面嵌《重修保俶塔记》碑,塔刹铁质黑色,由宝瓶、相轮等组成。

杭州宝石山(一)   1996年,杭州文物保护部门发现塔顶朽损的塔刹铸件时有坠下,严重威胁游人的安全。199711日,杭州园文局开始进行搭架勘察,发现多重塔刹相轮由于铸造粗劣已断裂毁损,便提出调换塔刹的维修方案对五重十七件朽坏的塔刹及相轮进行重铸更换,整个维修工程于1997422日竣工,耗费人工890余工,耗资人民币27万元左右。塔的基座平台原本是因就岩石开凿而成,后来扩建改用花岗岩料石砌筑。
杭州宝石山(一)

杭州宝石山(一)   1996年修缮时,曾对明代塔刹的相轮进行更换,更换下来的明代旧塔刹构件现陈列于塔的西侧平地。
杭州宝石山(一)   塔刹是明代万历七年保俶塔重修时修缮的,相轮因铸造粗劣加上年代久远,破损很严重,已不能继续使用,需要更换。1997226日,卸下七节青铜皮刹尖、火焰珠。当时青铜皮的构件还算完好,因此直接安回原位。杭州宝石山(一)
   10.3米高的塔刹,从上到下的构造非常讲究。最顶上是刹尖。也就是这次被卸下来的绿色部分——青铜皮刹尖,一节节,逐一往上收缩,底部是扁圆形的火焰珠,形如大蒜,有瓣状花纹。火焰珠往下,依次为覆钵、仰钵、宝珠、华盖、五重相轮,相轮之间还有起间隔作用的铸铁套筒。青铜皮内部还有刹杆,这个在1933年保俶塔大修缮的时候,由朽木换成了水泥的。
杭州宝石山(一)   刹尖下面的宝珠、华盖以及五重相轮等,朽坏比较严重,于是采用调换塔刹的维修方案。当时他们特地请杭氧铸造厂重铸十七件朽坏的塔刹及相轮,进行了更换。拆下的17件铸铁塔刹构件都进行了编号。19997月,将这些保俶塔明代塔刹装配复原,移至宝石山上保俶塔下屯霞石南,加围栏和说明,长期展出。

杭州宝石山(一)   在保俶塔西约50米,有一褐色巨石立在崖壁边。相传钱鏐在此欣赏松涛起伏,见岩石光耀闪烁,宛如彩霞屯积,取名屯霞石,至今还留下宋人孙克宏所题摩崖“屯霞”二字,石上还铭刻着古人陈奋永写的《屯霞石》诗:“明霞晴散绮,飞影欲堕水。秋来巾子峰,遥映霜叶紫”。 
杭州宝石山(一)落款思道,即为明代刑部主事方豪,字思道,开化人。

杭州宝石山(一)《名胜志》说登其巅“俯临巨壑,仰拂松梢”,所以又名看松台。
杭州宝石山(一)

杭州宝石山(一)   在宝石山顶,“寿星石”凌空顶立,摇摇欲坠,堪称危岩奇观。寿星石与下面的基岩同属火山熔结凝灰岩,致密坚硬。地壳运动使岩石形成许多裂缝,地质学称之为节理,寿星石正在三组互相交叉的节理构造处,长期的日晒雨淋,风化作用就沿着三个节理面纵深剥蚀,并由原来的菱形逐渐变为浑圆。
杭州宝石山(一)   此石南北长约4米,宽高各2米,周围10米左右,底部仅以1米周围的提触面依托于基岩,呈现出三足鼎立之势,三点大约各距30公分,形成了稳定的重心。寿星石的重力作用在其支撑面内,即使外界稍有扰动,石头的重心即使稍稍提高,但当势能增加之后,又会向低矮处运动,所以寿星石的重力作用线在打破平衡后,仍能回到原来的位置,构成了“可摇动而不可移置”的奇观。
杭州宝石山(一)   此石下部已与山岩脱离,搁置在山巅,摇摇欲坠,犹如天外坠落,故初名落星石。五代时候,吴越国王钱鏐根据星象说,以此石的位置正好与天上二十八星宿之一的角亢相对,角亢主人的寿命,因封之为寿星石。
杭州宝石山(一)   今刻现代著名书法家朱关田题书“寿星石”三字。南宋诗人周文璞曾写下“子规欲归归不得,啼向钱王寿星石”的诗句。

杭州宝石山(一)   山顶保俶塔旁有一个来凤亭,即“宝石凤亭”,是清代“钱塘十八景”之一。这个亭子立在赤裸的大石头上,亭下某处刻着两行字,就直接凿在粗砺的岩石上。杭州宝石山(一)   亭下石壁上刻有“宝石凤亭”记录了来凤亭的建造史,石壁左边还有另外的十六字摩崖题刻“在天有荣耀,归帝;在地有和平喜悦,归人。”

杭州宝石山(一)   来凤亭又叫西爽亭,建于清雍正九年(1731),浙江总督李卫主持建造,1950年后依其旧制多次修葺,为西湖十八景之一——宝石凤亭。
杭州宝石山(一)   因宝石山犹如振翅欲飞的凤凰,在东峰上的保俶塔又像凤首,恰似凤冠上的一颗宝珠,从湖上远望保俶塔旁的红色小亭,就像凤凰的冠毛,故名来凤亭。
杭州宝石山(一)亭子古色古香,六角攒尖顶,青灰色石柱,黛色瓦片,在巨石上,显得风姿卓越。
杭州宝石山(一)   来凤亭里面有一石碑,碑上有康有为的女弟子萧娴书写的“宝石流霞”四个大字。萧娴(1902-1997),中国当代著名书法家。
杭州宝石山(一)

杭州宝石山(一)   宝石山的突冗怪石,千姿百态,威武险峻,百看不厌。它的形成,与两组相互交叉的节理和火山碎屑岩本身密切有关。宝石山由块状熔结凝灰岩组成,岩石结构致密,岩性坚硬,抗蚀力强。这类岩石在节理密集处被切割成大小不等的菱体。风化作用沿着菱体周围的节理面进行纵深剥蚀,使其岩块蚀去棱角,层层剥落(球状风化),年复一年,岩块渐趋浑圆状外形,最终把菱体雕塑成光圆突兀的怪石撂在原位。
杭州宝石山(一)   宝石山上的石峡和悬崖,多作北东东或北西方向展布,倾角70。至80。,甚至直立,分别与相同走向的节理产状完全吻合。关于成因,与兀石塑造的道理雷同。但是一般在一组节理相对发育地段,且节理延伸较长的情况下,可形成石峡或悬崖。其发育过程,系风化作用、流水作用循节理面进行纵深剥蚀及侵蚀,使之节理面渐趋扩大,岩石碎片不断被带走、淘空。风化作用的最终结呆,便形成笔立的石峡,如正川洞之西的石峡最宏伟状观。至于宝石山上的险峰、悬崖的成因机制,与石峡形成过程同理。
杭州宝石山(一)   宝石山,赭色“宝石”,比比皆是,造型各异,大小不等,闪闪发光,逗人喜爱,故由此得名宝石山。 “宝石”,系碧玉。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属酸性火山喷发的产物.实际上就是火山喷射出的二氧化硅成分为主的岩浆粗大碎屑,并被岩浆中氧化铁染成红色。
杭州宝石山(一)   火山喷发时,熔融的岩浆上涌地表,因压力猛降,大量气体膨胀而使熔岩破碎,许多二氧化硅立即凝聚,小如珍珠,大似鹅卵,散落在喷发物之中,有些碎屑物夹在熔岩中沿山坡下移时被压扁拉长,有的呈现出条带状排列,即地质上所说的“假流纹构造”。
杭州宝石山(一)   这些含有二氧化三铁的红色“宝石”,好似碧玉玛瑙,质地致密坚硬,具有红色的玻璃光泽,断裂面呈贝壳状,在阳光下呈现出晶莹的“流霞”景观。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