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镇江梦溪园(一)

(2021-05-31 08:14:58)
标签:

梦溪园

沈括

严氏宗祠碑记

梦溪笔谈

沈括故居遗址

分类: 江苏风景
  梦溪园,位于镇江市梦溪园巷21号,是北宋时期著名科学家沈括晚年居住并撰写科学巨著《梦溪笔谈》的地方。
镇江梦溪园(一)梦溪园巷
镇江梦溪园(一)

镇江梦溪园(一)   沈括三十岁时,常梦见一风景秀美之地,山明水秀,登小山,花木如覆锦;山之下有水,澄澈悦目,心中乐之,因欲谋居。后来他托人在镇江买了一块园地。几年后沈括路过镇江,见其地,不禁又惊又喜,觉得宛若梦中所游之地,于是遂举家移居于此,建草舍,筑小轩,将门前小溪命名为“梦溪",庭院命名为“梦溪园”。他在这里潜心撰著,完成了包罗他毕生科学研究结晶的不朽著作《梦溪笔谈》。
镇江梦溪园(一)   元祐三年(1088年)迁住定居。绍圣二年(1095年),沈括病逝于园中。嗣后,梦溪园逐渐荒废,半为军寨,半为民房。南宋宁宗年间,辛弃疾任镇江知府,曾修茸过园子。其后郡守赵善湘助沈家子孙修建过。后来为伍姓占居,祠宇遂废。至元代,伍家又将此宅卖给北人李节,后又转属于真州都督严泰壹,人们遂称此园“梦溪严氏”。镇江梦溪园(一)1985年镇江市政府在原址上初步修复了梦溪园。现为镇江文保。

镇江梦溪园(一)   现在的梦溪园是原梦溪园的一部分,由两进六间青砖平房和一方小庭园组成,镇江市政府于1985年恢复,占地仅2亩,计2幢建筑。前幢为清代修建的硬山顶平瓦房,坐东朝西,当中设正门入园。
镇江梦溪园(一)

镇江梦溪园(一)园门两侧间,有石刻,装饰墙面。可能是严氏宗祠的遗物。
镇江梦溪园(一)

镇江梦溪园(一)操凛冰霜守义抚孤讵恨遭家不造,心肠如铁石殉夫死难也能与国同休。
镇江梦溪园(一)   
镇江梦溪园(一)为国捐躯虽属凡民愧煞贤良不少,事亲竭力谁非人子安能宗族皆称。 
镇江梦溪园(一)

镇江梦溪园(一)门上方嵌有我国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题写的“梦溪园”大理石横额。

镇江梦溪园(一)门厅内有赵朴初书匾额“梦溪园”

镇江梦溪园(一)右边墙上是沈括生平简介

镇江梦溪园(一)左边墙上是沈括事迹年表

镇江梦溪园(一)两旁是当代著名女书法家萧娴所题写的楹联:“一代司天监,千秋说梦溪。”
镇江梦溪园(一)

镇江梦溪园(一)进入园中
镇江梦溪园(一)   历史上的梦溪园是一座著名的宋代文人宅园,其原貌早已荡然无存,但其景况和布局在沈括的《自志》可大致窥见。
镇江梦溪园(一)   当时园内建筑有岸老堂、萧萧堂、壳轩、深斋、远亭、苍峡亭等,另有一条溪水流经园内。岸老堂建在百花堆上,是全家的住屋,萧萧堂是会客之处,壳轩是沈括的卧室和读书写作的地方。
镇江梦溪园(一)   现在的梦溪园是原梦溪园的一部分,由市政府于1985年恢复,占地2亩,计2幢建筑。前幢为清代修建的硬山顶平瓦房,坐东朝西,当中设正门入园,门上方嵌有茅以升题写的“梦溪园”大理石横额。后幢为清式厅房,坐北朝南,内有沈括全身座像和文字图片、模型、实物,展现了沈括在天文、地理、数学、化学、物理、生物、地质、医学等方面的科研成就。
镇江梦溪园(一)

镇江梦溪园(一)   沈括现存诗选:《金山》、《望海楼》、《丹阳楼》、《游花山七律》、《润州甘露寺》。  

镇江梦溪园(一)

镇江梦溪园(一)   宋仁宗天圣九年(1031年),沈括出生于杭州钱塘(今浙江杭州)沈氏家族,祖父沈曾庆曾任大理寺丞,父亲沈周、伯父沈同均为进士。沈括自幼勤奋好学,十四岁就读完了家里的藏书,并随父亲宦游州县,到过泉州、润州、简州和汴京等地,接触社会,增长见识,表现出对大自然的强烈兴趣和敏锐观察力。皇祐三年(1051年),父亲沈周去世;至和元年(1054年),沈括以父荫入仕,任海州沭阳县主簿,遂治理沭水,开发农田,颇有政绩。   

镇江梦溪园(一)   支持王安石变法。沈括和王安石是同时期的人,比王安石(公元八六年)小十岁。沈括王安石关系好,他学问广博,又具有法家进步思想,极为王安石赏识。宋神宗在位期间,他们经常一同在京城任职,深得神宗的信任。沈括是王安石变法运动的得力助手他在政治路线上坚定地站在王安石一边,在实践上也为新法的推行做了大量的工作,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嘉祐八年(1063),沈括进士及第。因排名在前六名之外,按制守选。次年,沈括守选期满,授扬州司理参军,负责一州刑狱。治平二年(1065),经淮南路转运使张蒭推荐,沈括被调入京师,编校昭文馆书籍,参与详订浑天仪,并在闲暇研究天文历法之学。熙宁元年(1068),沈括升任馆阁校勘,有机会接触皇家藏书,进一步充实自己的学识。从此提拔迅速,仕途通畅。

镇江梦溪园(一)   元丰三年(1080年),沈括总领鄜延路军务,驻守延州。宋廷为确保西线安全,加派禁军驻防,并多次赏赐,但没有赏赐地方军队。沈括认为赏赐不均,会引起边防变乱。于是假传朝廷旨意,犒赏地方军队,并上报朝廷。神宗对此极为满意,降诏允许沈括酌情处理类似紧急事件。
   沈括性格中的弱点,使他在官场沉浮多年,不仅结局悲哀,而且口碑不佳,遗下骂名。熙宁二年仲春,宋神宗录用王安石为参知政事,引导熙宁变法。此时的王安石权势熏天,沈括有心依赖,便极言新法之好。在王被罢黜之后风向转得飞快,立刻起草万言书一份,从政治经济学以及自然科学的角度论证了王安石新法之荒谬之祸国。。王安石从此都不称呼沈括的名字,而是叫他“壬人”,所谓壬人,就是见风使舵的奸佞之徒,俗称小人。史料记载,沈括在杭州与苏轼聊天吃酒,临走求了苏轼近期的诗文,回家就拿了放大镜逐字逐句地审查,挑出来几首诗,以朱笔勾注,掉头就告苏轼心怀不满讪谤朝廷。

镇江梦溪园(一)   元丰五年(1082年)五月,沈括与副使种谔奉诏条陈制夏方略,提出进取横山以筑城、以地理优势直接威胁西夏的战略主张,宋廷派给事中徐禧前往鄜延路节制军事,共同申议。九月九日,西夏出兵三十万攻永乐城,曲珍忙报知徐禧,徐禧统兵两万五千往援,令沈括留守米脂。由于兵力相差悬殊,宋军失利,夏军乘胜围城,截断水源,永乐城危在旦夕。沈括作为一路帅臣,在明知永乐城“路险而远、不利协防与救助;且地理位置险要,敌军必争”的情况下,不坚持己见,而选择迎合徐禧,对永乐城之败有不可推卸的责任。面对错综复杂的边境局势,沈括没能坚持正确的主张,舍弃利用地理优势,筑造坚固城墙的做法,而是选择在永乐建城。这里是兵家必争之地,孤悬境外,易攻难守,最终在西夏的重兵压境下,城破兵败,落得个“议筑永乐城,敌至却应对失当”的处置。

   沈括因兵败永乐,被朝廷贬官至随州,而且对他的行动加以限制。在随州的三年是沈括一生中最忧伤、灰暗的时期,他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政治生涯,甚至对从政萌生出一丝“悔意”。元丰八年(1085年)三月,神宗驾崩,太子赵煦继位,是为宋哲宗,大赦天下。沈括也得以内迁,他后来于元祐四年(1089年),举家搬迁至早年在润州(今江苏省镇江市)购置的梦溪园,从此归隐梦溪,全身心创作起《梦溪笔谈》来。

镇江梦溪园(一)   沈括在自然科学领域、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等多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并留下了弥足珍贵的硕果。

   沈括在梦溪园度过了他一生中的最后8年,在这里完成了他那不朽著作《梦溪笔谈》,也被誉为“中国古代科技史上的一位坐标式的人物”。

镇江梦溪园(一)2014年到2016年对梦溪园及周边地区进行考古挖掘 

镇江梦溪园(一)院子南侧 
镇江梦溪园(一)有一半亭 
镇江梦溪园(一)亭内是一尊沈括的全身塑像
镇江梦溪园(一)沈括左手紧握陨石,右手覆于书上,儒雅而睿智。
镇江梦溪园(一)

镇江梦溪园(一)   游廊东侧尽头有一石碑。沈括逝世后,梦溪园几经转手,大约于明朝初年转归迁居梦溪的严泰壹所有。梦溪严氏是镇江历史上一支重要的宗族力量,他们在镇江留下严家巷、严氏祠堂等历史遗迹。
镇江梦溪园(一)   据《梦溪严氏宗谱》所载,严氏先人曾在严家巷内建有宗祠,“瓦房数间,中祀神主”,但至清末时,其旧址与兴废之由已不可得。严金珍于乾隆初年创建的严氏宗祠。严金珍(1680-1755),字珮玉,号乐安,候选州同知,敕封从六品的儒林郎,为梦溪严氏第23世孙。严金珍有儒士之风,“仁孝性成,克勤克俭”,“待友以信,驭下以宽”。他热心宗族事务,曾主持修订族谱,并独自捐祭田三十亩,供春秋祭祀。举凡宗祠祭祀诸事,他都尽心打理,严整有条。每年办完宗祠事务之后结余之钱,他都拿去接济贫苦的族人。他还心怀仁爱,大力举办慈善事业。每当遇有公益事业时,他都慷慨乐施。镇江的育婴堂、救生会等善会组织,他都曾捐金协助。 
镇江梦溪园(一)   40年后严金珍三子严玉渶重修宗祠。严金珍之后,严玉溪、严玉渶两兄弟继承父志,积极为祠堂之事奔走,尤以严玉渶贡献为大。
   严玉渶(1716-1800),字襟江,太学生,貤封为从五品的奉直大夫,候选布政使司理问。他以父兄为榜样,立志筹资重修祠堂,于乾隆四十九年(1784)开始动工。由于工程浩大,全族老少再次共同捐资襄助。在工程修建中,凡是召集工匠、准备材料等事,严玉渶无不亲自督理、事无巨细。在工程遇到困难时毫不退缩,仍然振奋精神、迎难而上。正是在他的不懈努力下,工程仅一年时间就顺利完成。重修后的祠堂高大宏伟、完好如初,胜于从前。门厅、寝室以至左右余房共14进,计45间,还有穿堂、厢屋14间。此次修祠堪称值得全族骄傲的一件大事,因此在乾隆五十一年(1786)以全体族人的名义勒石铭记。碑文主要回顾、表彰了严金珍三父子的功劳,32名捐资人的姓名及捐资金额也列于碑后。
镇江梦溪园(一)该碑现保存在梦溪园沈括故居内,碑额题“严氏宗祠碑记”6字。

镇江梦溪园(一)  太平天国战争中严氏祠堂毁于战火。光绪二十五年(1899),族人又有更新大门、建忠孝贞节坊于左右、改建内大门并周缭垣墙、东西隙地种以树木等提议,但直至光绪二十七年(1901)时仍仅有初基,建树无多。上世纪80年代时,严氏宗祠旧址仍保留有3栋房屋。在此基础上,设立了沈括纪念室,严氏宗祠遂囊括进梦溪园的布局之中。

镇江梦溪园(一)   北墙上嵌一方碑:镇江市文物保护单位,沈括故居遗址,镇江市人民政府198511月公布。
镇江梦溪园(一)

镇江梦溪园(一)东面两间瓦房

镇江梦溪园(一)院子北侧的四角亭镇江梦溪园(一)

镇江梦溪园(一)   沈括(公元10311095年)是我国历史上最卓越的科学家之一,精通天文、数学、物理学、化学、地质学、气象学、地理学、农学和医学,还是一名工程师和外交家;他的晚年著作《梦溪笔谈》就是在这里完成的,且至今仍是不朽的名作。镇江梦溪园(一)   《梦溪笔谈》是一部涉及古代中国自然科学、工艺技术及社会历史现象的综合性笔记体著作。该书在国际亦受重视,英国科学史家李约瑟评价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 
镇江梦溪园(一)   《梦溪笔谈》一共分30卷,其中《笔谈》26卷,《补笔谈》3卷,《续笔谈》1卷。全书有十七目,凡609条。内容涉及天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各个门类学科,其价值非凡。书中的自然科学部分,总结了中国古代、特别是北宋时期科学成就。社会历史方面,对北宋统治集团的腐朽有所暴露,对西北和北方的军事利害、典制礼仪的演变,旧赋役制度的弊害,都有较为翔实的记载。

镇江梦溪园(一)

镇江梦溪园(一)中间庭院,圆门上额,横匾题:花香鸟语。这里是沈括展览馆。

镇江梦溪园(一)院子中有一口水井,据说是拆房建园时发现的。

 


镇江梦溪园(一)过了花香鸟语园门,就进入内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