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宁波老外滩(二)

(2021-05-26 18:16:51)
标签:

老外滩

宁波老外滩邮局

甬江大桥

中国通商银行宁波分行

王宅

分类: 浙江风景

   “宁波·老外滩” 坐落于宁波市核心区域——三江口北岸,东临甬江,西接人民路,南依甬江大桥,北接轮船码头,占地面积近49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80000平方米,是目前浙江省省唯一现存的能反映中国近代港口文化的外滩,是百年宁波的重要见证地,也是宁波精心打造的第五张城市名片(宁波帮、宁波港、宁波景、宁波装)。老外滩融东西方建筑文化之美,以新兴的商业街区概念集中打造一个集购物、美食、娱乐、旅游、居住为一体的特色区域,塑造宁波城市时尚地标。宁波老外滩(二) 宁波老外滩(二)外马路89号,中国银行宁波外滩支行,应该是近代建筑,比较新。

宁波老外滩(二)

宁波老外滩(二)宁波老外滩邮局宁波老外滩(二)

宁波老外滩(二)

宁波老外滩(二)邮局内部
宁波老外滩(二)

宁波老外滩(二)

宁波老外滩(二)外滩邮局南侧面
宁波老外滩(二)

宁波老外滩(二)外滩邮局南面建筑
宁波老外滩(二)涌优茶馆
宁波老外滩(二)   涌优茶馆外部整体建筑古朴厚重,4层高的楼临三江口而立,门口挂着一幅对联:“煮沸三江水,共饮五岳茶”,气势不凡。宁波老外滩(二)(网络下载图片)  

宁波老外滩(二)甬江,往北边看,有外滩大桥。 
宁波老外滩(二)那个高高的,有点像玉米的是“宁波财富中心”。

宁波老外滩(二)   三江之上的桥梁,一直是宁波人的骄傲。横跨甬江的首座大桥——甬江大桥,当年曾是浙江省最大的城市桥梁,也是当时全市乃至全省唯一的预应力混凝土单塔双索面斜拉桥。
宁波老外滩(二)  甬江大桥,1989年12月19日开工,1992年6月30日竣工,是连接江东(现鄞州)、江北两区的第一条陆上通道,分别与人民路、中马路、外马路和江东北路立体相交。该桥梁由主桥、引桥和接坡三部分组成,全长588米,其中主桥长202米,主桥为单塔预应力混凝土双箱双索面斜拉桥。甬江大桥桥面宽26米,其中车行道宽15米,为四车道,人行道宽各3米。大桥最大设计荷载为汽车30吨、挂车100吨。
宁波老外滩(二)   桥下通航净高5米,为五级航道。桥面车行道照明灯采用整体电控装置,臂梁悬挑1米,高8米。主桥江北侧桥头设登桥人行螺旋梯2道,鄞州侧桥头设直径6米圆形观光亭1座。
宁波老外滩(二)

宁波老外滩(二)   主桥为105+97(m)不等跨预应力混凝土独塔斜拉桥,引桥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结构,全桥长588.62m。主桥桥面总宽26m,按城市桥标准设计。车行道宽15m,两侧人行道各宽3m,车行道和人行道之间设有2.25m的护索带。
宁波老外滩(二)   引桥桥面宽21.5m。斜拉桥为塔、墩、梁固结体系。两个索面采用竖琴式布置,索距8m,全桥共11对索。拉索采用国产PE热挤索套防护工艺。门式桥塔高52m,并对它进行了艺术处理。主梁为带风嘴的半封闭双箱截面,梁高2m,顶宽24m,两侧悬臂长2.5m,底宽13m每隔4m设一道横梁,并布置三向预应力。
宁波老外滩(二)   上部结构用挂篮悬浇施工。主桥塔墩基础为32根φ160cm、长65m的钻孔灌注桩,承台尺寸为长35m、宽15.5m、高5m。于19926月建成通车。浙江省交通勘察设计院设计,上海市政工程公司施工。  
宁波老外滩(二) 
宁波老外滩(二)外滩会馆 宁波老外滩(二)(网络下载图片)

宁波老外滩(二)江北天主教堂背面
宁波老外滩(二)

宁波老外滩(二)中国通商银行宁波分行旧址
宁波老外滩(二)   中国通商银行宁波分行旧址,是宁波金融及外滩历史变迁的重要见证,具有较高保护及研究价值。20171月被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网络下载图片)
宁波老外滩(二)      中国通商银行宁波分行旧址座落于江北区中马街道外滩社区外马路37号,地处宁波三江口,座西朝东,建筑面积约为2000平方米。现存建筑始建于1930年,由宁波旅沪人士叶澄衷、严信厚、朱葆三等人发起,德国西门子公司设计,该大楼即作为中国通商银行宁波分行的行址,直至解放初。(网络下载图片)
宁波老外滩(二)   现存建筑分东西两部分,东立面又分南中北三部分,南北两侧均为三层楼房,中间为六层楼,西部全是三层单檐楼房,中间置走廊,其正门立面为宝塔形,采用黑色大理石贴就,双扇铁门,庄严肃穆,台阶、第二道门面装饰均为白色大理石,内部顶及四周壁围,石膏装饰,具有外来建筑文化特色。(网络下载图片)
宁波老外滩(二)   中国通商银行是国人创办的第一家商业银行,也是我国首家获准政府批准发行钞票的银行,创始于清光绪二十三年四月二十六日(1897年5月27日)。总行设于上海黄浦路(今中山东一路76号)。(网络下载图片)
宁波老外滩(二)   鸦片战争后,英国东方银行最早进入中国,它们发行纸币,开展存贷,挤得国内的钱庄、票号奄奄一息。中堂大人意识到金融命脉的重要,在1885年向慈禧建议开办官方银行。然而,当时的官场极力反对,只能搁置。事情拖了十多年,直到1897年,中国第一家银行—— 中国通商银行成立,第一任总经理正是宁波人严信厚,出生于庄桥费市。他曾是胡雪岩的文书,后来被举荐给李鸿章成为幕僚,游走于官商两界。直到民国,他又发起在宁波江北老外滩设立了中国通商银行第一家分行,德国西门子公司设计, 是当时的宁波最高楼。(网络下载图片)
宁波老外滩(二)   期间,严信厚执掌中国第一商会,事业达到巅峰,被称为“宁波帮”的开山鼻祖,搬入这幢新大楼的当天,来宁波主持活动的人叫杜月笙。同年,该行即先后在北京、天津、汉口、广州等地开办分行,民国十年(1921)以后,还在南京、宁波(在江北岸老外滩)、汉口成立三家分行,这是中国传统金融业迈向现代化的标志。
宁波老外滩(二)   通商银行宁波分行于民国十年(1921)建立,是该行在上海外所设立的第一家分行,由余均任经理。行址在江北岸。民国二十五年6月28日迁入外马路23号新大楼,这是在当时宁波最高,也是最雄伟的一座建筑物。搬迁新址时,上海总行董事长杜月笙来甬主持。
宁波老外滩(二)   常董傅筱庵、徐圣禅和旅沪名人王晓籁、金廷荪、俞佐庭、蒉延芳、竺梅先等专程前来致贺。通商宁波分行成立后,以发行钞券为主,直到民国十九年,存款余额不过10万元左右,汇划业务仅英美烟草公司等少数几家,全年利润只有1万元,是宁波所有银行中业务量最少,盈利最低的银行之一,不及钱业中的一家小同行。

宁波老外滩(二)
老浩丰船舶大楼(网络下载图片)
宁波老外滩(二)

宁波老外滩(二)

宁波老外滩(二)

宁波老外滩(二)   文化简单地说是在一定区域内人们所形成的价值观,群体意识和行为规范的总和。我们把在“外滩”这一特殊的区块所形成的价值观、群体意识和行为规范的总和称之为“外滩文化”,它包括商业文化、宗教文化、民俗文化、饮食文化、教育文化、建筑文化等等。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外滩文化有一般文化的普遍特征,但由于外滩这一地块的特殊性,它又表现出了与中国传统文化截然不同的文化个性。
宁波老外滩(二)   外滩本身就是开展经贸活动的场所,商业性是它与身俱来的品性,追逐利益的内在驱动使这里的一切都带上了浓重的商业气息。为商业活动而设的配套设施一应俱全,如报关行、洋行、仓库、银行等各种商贸楼建筑,经营各种生意的商铺,为从事海运的人员的生活休闲设施,以及为各种商贸活动提供信息服务的报刊,为营造商业氛围的各种广告牌、霓虹灯等等,使外滩的商业要素十分完备,各地的外滩都曾是当地当时的繁华的商业中心。
宁波老外滩(二)   包容性,这是指对异域文化的包容程度。外滩是对外经贸往来的产物,异域文化在这里跟本土文化相互冲撞、融合是寻常之事,不同的生活习惯、不同的风俗信仰、不同的价值取向在这里同生共存,如宁波的外滩建筑充满欧陆风情,饮食起居等生活方式浸透了西方的色彩,西方的先进教育理念带进了我国城市。这同样体现在全国其他的外滩中,这一切充分表明外滩文化中既有中国传统文化的烙印,又有西方先进文化的影响,两种文化兼容并蓄、互相融合、互相渗透,推动了外滩所在城市经济文化和各项事业的发展。
宁波老外滩(二)   外滩文化的开放性是由外滩特有的区域条件和功能决定的。外滩背靠大陆,面朝江河,它直接接受来自大陆和海洋文明的幅射,在文化的传播途径上体现出开放性。另外,外滩出于对外贸易的需要,在外滩文化的内容上也体现出灵活、开明、时新、实用等开放的态度,与传统的本土文化形成鲜明的对比。伴随着传播途径和内容上的开放性,使这一带人们的文化心理上也表现出了开放性,如他们比当时的城内人更快、也更容易接受来自西方的一切新生事物。外滩的开放性使近代文明的许多雏形在外滩一带率先形成,如印刷业的出现,西医的传入,欧美现代教育制度和教育内容的输入等等,使外滩这一带成为当时引领时尚潮流的一方热土。
宁波老外滩(二)   创新性是一种无中生有、化旧为新的能力,外滩文化的创新性不仅体现在许多当时人们从没有见到过的东西在这里被引进,还在于对传统文化的改造,最为典型的是对传统建筑文化的创新。中国自汉唐以来,几千年的传统建筑文化根深蒂固,随着对外交流的急速频繁,外来建筑文化在外滩一带不断渗透。工匠们开始把西方的新材料、新结构与新工艺结合到各种外滩建筑的建造上。外滩一带的领事馆、洋行、银行、教堂、报关行等建筑物采用钢筋混凝土、钢铁结构与大玻璃相结合的技术,还在下水道、阴沟、冷暖气设备、外墙贴面及瓷砖建筑工艺都被采用,体现了对传统建筑文化的一种创新。
宁波老外滩(二)

宁波老外滩(二)残壁
宁波老外滩(二)   民国,中西合璧民居残立面,残壁上方设方形壁柱和卷柱门洞,二层有外挑砼阳台。现于原址上保留部分片墙。
宁波老外滩(二) 
宁波老外滩(二)

宁波老外滩(二)   外滩文化是一个多元素文化的集成,各种元素之间是互相推动、互相交流、互相发展的。一个城市有了港口、码头,就有了交通、商品贸易、人员往来、文化、教育、建筑、宗教、金融等等的交流发展,以及思想、观念、生活方式的互相影响。这种互动,其载体就是外滩。外滩造就了上述多种元素的互相融合,推动了上述各元素和各个方面、各个领域的同步发展。(网络下载图片)

宁波老外滩(二)善水阁,王宅。
宁波老外滩(二)   王宅位于宁波市海曙区中山西路155号,建于1935年,系砖木混合结构。院落环境清幽,外墙面均用较规则的几何图案装饰,建筑总体保存较完整。此宅原为民国时期工商业者王文翰的住宅。
宁波老外滩(二)

宁波老外滩(二)   王宅位于二横街20号,是商人、书画收藏家王德溶的私宅。因祖籍镇海石门,故宅曰“石门山馆”。一座中西合璧的建筑物,整体布局采用传统的三合院型,正立面具有典型的浙东民居风格,而山墙则为西洋的硬山出山式。庭院天井、西洋窗花、朱漆镂门、青砖铺地,内屋大厅、厅堂、回廊铺图案精美、别具一格的艺术细节点化,有着明显的划时代特征,其中最具特色的是门厅的玻璃,这一玻璃是王德溶从德国购买,至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依然保留着当时的风采。
宁波老外滩(二)

宁波老外滩(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