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隐寺建于东晋咸和元年(公元326年),至今已有一千六百余年的历史,为杭州最早的名刹。当时印度僧人慧理来到杭州,看到这里山峰奇秀,认为是“仙灵所隐”,所以就在这里建寺,取名“灵隐”。清康熙南巡时,曾登寺后的北高峰顶揽胜。他看到山下云林漠漠,整座寺宇笼罩在一片淡淡的晨雾之中,显得十分幽静,于是就赐名灵隐寺为“云林禅寺”。现在天王殿前的那块“云林禅寺”四个巨匾,就是当年康熙皇帝的“御笔”。
灵隐寺全盛时期,有九楼、十八阁、七十二殿堂,僧徒达三千余众。北宋时,有人品第江南诸寺,气象恢宏的灵隐寺被列为禅院五山之首。
灵隐寺确实深得"隐"字的意趣,整座雄伟寺宇就深隐在西湖群峰密林清泉的一片浓绿之中。
华严殿,是灵隐寺的最后一重殿。站在华严殿往下观望,5个大殿贯穿在一条中轴线上,层层递进,气象万千。
华严殿前西侧
往下看直指堂旁树木茂盛
黄墙黛瓦依次向上延伸

(网络下载图片)
华严殿前台基墙面上刻有“静观众妙”四字。
照壁前的香炉,香炉推的造型是飞人飞狮的神兽。

照壁前的平台
华严殿为单层重檐歇山顶建筑
华严殿墙壁上的砖雕
进入华严殿
殿门上挂有原国家人大委员长乔石同志的亲笔题字“华严殿”。匾额“华严世界”为著名书法家王冬龄书。
华严殿内供奉有三尊庄严雄伟的佛像,中间手结毗卢印的是毗卢遮那佛,右边手持莲花的是大智文殊师利菩萨,左边手持如意的是大行普贤菩萨。(网络下载图片)
三尊佛像仅用一根珍贵巨大的楠木雕刻而成,佛像雕工精致,线条优美。整组佛像高达13米,佛像肉色面孔,蓝色发髻,配以乳白色的莲座、服装、帽饰和靠背,金箔勾边,显得色彩明快,珠光宝气,给人以庄严肃穆之感,为佛教艺术的精品。据记载:三者都是华严世界里的圣人,所以又称为“华严三圣”,华严殿即是由此得名。(网络下载图片)
三尊佛像的佛身均以缅甸进口的直径2.06米,高8.1米的楠木雕塑,衣饰、莲台等则为香樟木雕。整组佛像高达13米。(网络下载图片)
中间蓝色的发绺的就是毗卢遮那佛,也就是中国所称的大日如来佛主了。他是发、报、化三身佛中的法身佛。据说大日如来是光明理智的象征,佩戴供奉佛法像者能通天地之灵气,取万物之精华,除妖避邪,勇往直前,光明快乐,鸿图大展。(网络下载图片)
手持莲花的是大智文殊师利菩萨。文殊菩萨主智门,立于毗卢遮那佛之左。文殊菩萨是中国佛教四大菩萨之一,释迦牟尼佛的左胁侍菩萨,代表聪明智慧。因德才超群,居菩萨之首,故称法王子。是除观世音菩萨外最受尊崇的大菩萨。(网络下载图片)
手持如意的是大行普贤菩萨。普贤菩萨主理门,位于毗卢遮那佛之右。普贤菩萨是中国佛教四大菩萨之一,释迦牟尼佛的右胁侍菩萨,象征理德、行德,同文殊菩萨的智德、正德相对应,其示现教化众生道场在四川峨眉山。“普渡众生登净域;
贤开大道化慈航。”说的就是这位普贤真人了。(网络下载图片)
毗卢遮那佛,意为遍一切处。谓佛之烦恼体净,众德悉备,身土相称,遍一切处,具无边际真实功德,是一切注平等实性:即此自性,又称法身佛。普贤菩萨,以其居伏道之顶,体性周遍,故称普:断道之后,邻于圣位,故称贤。文殊师利菩萨,文殊师利意为妙德。以其明见佛性,具足法身、般若、解脱三德,不可思议,故称妙德。(网络下载图片)
殿的东侧是一个圆形的水池
水池的水是从边上八个龙头中喷出来的。所以又称为“八龙吐珠”。中间是一个石柱。托着一个圆盘,看上去倒是有几分像是佛家的莲花座。
座上是一个用大理石雕成的球。佛家说这就是“牟尼宝珠”了。
龙头
华严殿前面是直指堂背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