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杭州六和塔(六)六和钟声

(2020-06-25 08:34:39)
标签:

杭州

六和塔

御碑亭

中华古塔博览苑

六和钟声

分类: 浙江风景

   六和塔,兀立于山水之间,伟硕挺拔,势干云天,气魄非凡,它是中国古代楼阁式塔的杰出代表之一,也是历史文化名城杭州最重要的宋代高大建筑遗存。如果把保俶塔比做柔丽动人的女子,那么,六和塔则更象一名充满阳刚之气的壮士。这一柔一刚,为天堂杭州增添了丰富多样的审美意趣。杭州六和塔(六)六和钟声   新中国成立以后,六和塔历经的大规模修缮就有4次。第一次在1953年,当时塔顶屋面漏水严重,修缮时对塔内原有的古式彩绘全部更新,同时调换了底层木柱,代以砖柱。并于57年在塔顶安装避雷针。第二次在1971年,解决了木结构霉烂、白蚁危害等问题 并加设铁栏杆,将部分木窗台板改为钢筋混凝土结构。第三次也是规模最大的一次在1986年,针对六和塔木架构出现不同程度残损等现象,在进行全面勘察之后,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专家组按照《威尼斯宪章》精神,以加固、维护为主,确定了维修方案。19915月,维修工程进入实施阶段,工程主要是调整塔顶屋面坡度,加固地柎钢结构,同时更换各层屋面全部屋瓦一万余张。是年十二月竣工。杭州六和塔(六)六和钟声在六和塔景区内有一“中华古塔博览苑”杭州六和塔(六)六和钟声   “中华古塔博览苑”是九十年代在六和塔近旁兴建的,将中国各地近100座著名的古塔,按其原形的1/10缩微雕刻而成。

杭州六和塔(六)六和钟声   沿六和塔后方石阶而上,有一座重檐四角攒尖亭碑亭,为御碑亭。亭内立有杭州现存最完整的清乾隆帝手书碑刻——乾隆登开化寺六和塔记碑。
杭州六和塔(六)六和钟声碑文记载了开化寺六和塔千百年来的兴衰史和乾隆游历钱塘的感慨之情
杭州六和塔(六)六和钟声该碑原碑亭已毁,此碑亭是在原址基础上1997年重建的。
杭州六和塔(六)六和钟声   御碑亭坐北朝南,正南面入口有匾额:“六和碑亭”。碑亭正面亭柱上有一对联,极为精妙:“挟九区爽气,扬两浙风华,拍万古月轮,问他昔日宸翰,尚显得几多文采;建百尺高亭,纳三春胜景,喜六和钟韵,为我名山事业,又播来一片佳音。”落款是“杨尚模撰并书”。杨尚模(1920-2011),安徽无为人,字柳溪,号江淮眊叟,两香室主人,“诗、书、画”造诣均高,被称为“江淮诗书画三绝”。

杭州六和塔(六)六和钟声东侧的楹联是:“读临江一座名碑而鉴史;登望海七层古塔以观潮。”

 


杭州六和塔(六)六和钟声

杭州六和塔(六)六和钟声   西侧的是:“墨海碑亭,赏前代御题,山临秦望;钟声塔景,访六和胜迹,潮听钱塘。”

杭州六和塔(六)六和钟声   北侧楹联是:“月涌江流追往事,浮思古幽情,弘历亭中留御笔;天翻地覆看今朝,颂空前伟业,人民心底树丰碑。”
杭州六和塔(六)六和钟声

杭州六和塔(六)六和钟声   整碑通高4.35米,宽1.5米,碑下设须弥座,碑额刻有“乾隆御碑”四字,两侧线刻双龙戏珠纹样。整座御碑字迹清晰,内容完整。

杭州六和塔(六)六和钟声   正面碑文刻的乾隆“登开化寺六和塔记”,行书,每字6厘米见方,清乾隆十六年(1751)书。碑文记载了六和塔千百年来的兴衰史及乾隆游历钱塘美景时的感慨之情。

杭州六和塔(六)六和钟声   碑的背面。乾隆《登六和塔作诗》:我游西湖率三日,乐矣虑非凛无逸。会稽南望举精烟,宣命明当发清跸。穹塔镇江久所闻,到此不登孤良因,振衣拾级陡其顶,耳饫天籁衣湿云。海眼龙宫寂寥锁,江边雁堵香花妥。之字长流写向东,月峰朝霭揽於左。 壮观至是真空前,那更息心安四禅。杜甫添忧我添喜,境移所遇理则然。

杭州六和塔(六)六和钟声  碑的侧面。乾隆《瞻礼六和塔作》:宝塔岧峣耸七层,恐妨泥污不须登。江历劫安澜庆,凌汉单提向上乘。立久波光如欲彻,望来烟意亦将澄。漫言造极今孤约,兴已轩飞绝顶凭。
   
杭州六和塔(六)六和钟声   碑的侧面。乾隆《瞻礼六和塔作歌》:田山策马楯江干,窣堵遥见青云端。旋到舍骑入塔院,屏营瞻礼心神宽。镇江初建忆北宋,时方一统归提封。讵知九世忽南迁,徒供绍淳游赏用。昔年我实亲曾登,睫眼倏历最上层。江海全势在指頋,兹弗躬临意以凭。慢言见表知其里,由来我亦增年矣。

杭州六和塔(六)六和钟声六和碑亭西侧,是新建的智昙大师雕像。杭州六和塔(六)六和钟声   智昙,南宋高僧,开化寺主持,师奉法相宗。北宋宣和三年(1121),六和塔毁于方腊兵火。南宋绍兴二十二年(1152),高宗纳言召集有识之士重修六和塔以治水患。智昙自荐,并因“学德兼备”得以担当曾经六和塔之大任。此后智昙“以身任其劳,不以丝毫出于官”,靠化缘筹资,耗时十余年,历尽艰辛,终于隆兴元年(1163)建成六和塔。
杭州六和塔(六)六和钟声

杭州六和塔(六)六和钟声   在去往六和塔苑的通道边是一组六和典故,描述的是与六和塔有相关的人物钱镠、鲁智深、武松。
杭州六和塔(六)六和钟声

杭州六和塔(六)六和钟声钱王射潮
杭州六和塔(六)六和钟声   “钱王射潮”说的是:古时钱塘江潮水凶猛,给两岸人民带来灾害。唐末五代吴越王钱镠治理杭州,对修建中的钱塘江海堤屡被潮水冲塌非常苦闷。侍从说,这是江中有潮神作怪。适逢八月十八(据传为潮神生日),钱王带万名弓箭手蓄势以待,当潮神出现时,钱王发出“放箭”命令,霎时万箭齐发,潮神落荒而逃,潮水退去。从那时起,海堤才得以造成。百姓为纪念钱王射潮的功绩,就把江边的海堤叫做“钱塘”。

杭州六和塔(六)六和钟声鲁智深圆寂
杭州六和塔(六)六和钟声   相传梁山泊英雄南征方腊,宋江将兵马驻扎在六和塔外的寺庙内,鲁智深与武松忽听得钱塘江上潮声雷响。鲁智深是北方人,从没听说过钱江潮,以为是战鼓声,便起身准备迎战。后来僧人跟他解释,方知这是潮信。于是他想起以前出家时师父说过“听潮而圆,见信而寂”的偈言,觉得这是宿命,便在六和塔边圆寂坐化了。

杭州六和塔(六)六和钟声武松出家
杭州六和塔(六)六和钟声  鲁智深圆寂后,宋江等人看望失去一臂的武松,要其随军回京接受朝廷封赏。武松对宋江说道:“小弟今已残疾,不愿赴京朝觐。尽将身边金银赏赐,都纳此六和寺中,陪堂公用,已作清闲道人,十分好了。哥哥造册,休写小弟进京。”宋江见说:“任从你心!”武松自此,只在六和寺中出家,后至八十善终。

杭州六和塔(六)六和钟声六和塔东北侧有一小亭,名曰“六和钟声”。杭州六和塔(六)六和钟声   铸于钟体表面的六和钟声铭文由浙江博物馆名誉馆长毛昭晰撰文并书写。铭文是:“铄铜为钟,悬诸秦望。格于上下,光于四方。扣之必应,击之铿锵。发以清音,近亮远彰。相生律吕,递变宫商。铭我襟怀,勿迷勿罔。钱江滔滔,钟声荡荡。维我神州,繁荣富强。各族团结,人民安康。经济腾达,万事呈祥。伟哉中华,仁威远扬。千秋万世,地久天长。”
杭州六和塔(六)六和钟声   六和塔自古就有使用黄钟大吕驱逐潮神,以期江涛平静、国泰民安之说。六和钟声把中国古塔的造型艺术和宏远深沉的鸣钟寄情传统习俗相结合,利用六和塔以及塔周围登高望远、江天浩瀚的特殊环境条件,既为游人提供了直接参与敲钟的机会,又营造出有形有声、声情并茂的意境和氛围。
杭州六和塔(六)六和钟声   亭内悬挂的铜钟仿明代款式铸造,高2.25米,重2.3吨。铸于钟体表面的六和钟声铭文由浙江博物馆名誉馆长毛昭晰撰文并书写。

杭州六和塔(六)六和钟声   塔身自下而上塔檐逐级缩小,塔檐翘角上挂了104只铁铃。檐上明亮,檐下阴暗,明暗相间,从远处观看,显得十分和谐。

杭州六和塔(六)六和钟声中华古塔博览苑入口  

杭州六和塔(六)六和钟声两侧石像
杭州六和塔(六)六和钟声石像侧面

杭州六和塔(六)六和钟声石像后面

杭州六和塔(六)六和钟声   莲性寺白塔。莲性寺又名大明寺。位于扬州蜀冈中峰,因建于南朝刘宋孝武帝大明年间(457464),故名大明寺。杭州六和塔(六)六和钟声就是扬州瘦西湖的白塔的模型,做的很细致。
杭州六和塔(六)六和钟声   扬州瘦西湖莲性寺白塔建于清乾隆年间。砖石结构,外敷白垩,形制仿京城北海喇嘛塔,而稍见清瘦修长。
杭州六和塔(六)六和钟声  前置小台,台北及两侧皆筑阶梯,可以登人。中层为龛室,形如古瓶,南面设“眼光门”,内供白衣大士像。上层为圆锥形塔刹,有13层瘦长的圆圈,象征佛教“十三天”。刹顶置六角形宝盖,角悬风铃,上托铜质葫芦塔顶。

杭州六和塔(六)六和钟声白塔晴云”与扬州瘦西湖的白塔一致 

杭州六和塔(六)六和钟声底层为方形台基,四周围有栏板。座上有承托塔身的覆莲座与金刚圈

杭州六和塔(六)六和钟声基座中央是砖雕须弥座,每面各有3个小龛,雕十二生肖像。
杭州六和塔(六)六和钟声

杭州六和塔(六)六和钟声昆明官渡古镇金刚宝座塔
杭州六和塔(六)六和钟声   官渡金刚宝座塔,原名为妙湛寺妙应兰若塔,亦称穿心塔、金刚塔,位于昆明东南的官渡古镇。官渡金刚塔是中国已知建造历史最久的金刚宝座塔,也是中国唯一一座用砂石砌成的石塔,与北京真觉寺、香山碧云寺和呼和浩特五塔寺的金刚塔相比,官渡金刚塔雕工精美程度稍逊,但更为古朴、雅致。
杭州六和塔(六)六和钟声   官渡金刚塔方形金刚宝座上有五座覆钵式椎体佛塔(与北京妙应寺白塔同为尼泊尔佛塔风格),官渡金刚塔中心主塔为方基须弥座,须弥座四角力士拱卫,正面浮雕狮、象、双马、孔雀、迦楼罗五佛座骑。座上七圈莲瓣层层奠护,覆钵式塔身四面开眼光门,镌刻四方佛。
杭州六和塔(六)六和钟声   塔刹为十三天相轮,有铜锻伞盖,垂八铃铎,刹顶为宝瓶、摩尼珠。如大般若经所言:天花垂盖,宝铎珠幡,绮饰纷纶,甚可爱乐。

杭州六和塔(六)六和钟声   金刚塔基台东西南北开四道券门,十字贯通,券洞穹顶嵌铜铸金轮。金轮四角饰云纹,中心浮雕八叶莲花,趺坐八如来,正中独坐大日如来,共九佛,是为“金刚界九会曼荼罗”。

杭州六和塔(六)六和钟声   北京清净化域金刚宝座塔,简称“清净化域塔”。位于北京市朝阳区安定门外黄寺大衔,是清代的喇嘛塔古建。
杭州六和塔(六)六和钟声   该塔位于清顺治九年,即公元1652年,笃信佛教的顺治皇帝为西藏达赖五世所建的驻锡之所,称西黄寺,俗称达赖庙。到了乾隆四十七年,即公元1782年,为了纪念在此圆寂的六世班禅,乾隆特在西侧建造衣冠塔,称清净化域塔,俗称班禅塔。
杭州六和塔(六)六和钟声   该塔仿印度佛陀迦耶式塔,用汉白玉砌筑,中间主塔高16米,四隅有高7米的塔幢,组成金刚宝座式塔。
杭州六和塔(六)六和钟声   主塔建于3米多高的台基上,塔下部为八角须弥座式塔基,束腰每面雕佛传故事,转角处雕力士像。杭州六和塔(六)六和钟声

杭州六和塔(六)六和钟声   上面又有一层须弥座,满雕流云和小坐佛,其上承托覆钵式塔身,塔身正面辟佛龛,龛内浮雕三世佛,龛旁分别雕菩萨立像八尊。
杭州六和塔(六)六和钟声塔身上为折角须弥座及以铜鎏金莲座、相轮和宝瓶组成的塔刹

杭州六和塔(六)六和钟声   邛(qióng)崃石塔坐落在四川省邛崃县西南约50公里的镇西山南麓高兴乡石塔寺内。寺原名为大悲寺。寺内有座石塔,故塔名称邛崃大悲院石塔,塔的全称是“释迦如来真身宝塔”。
杭州六和塔(六)六和钟声   塔通高17.8米,全部用红色砂岩砌筑,平面四方形,为13层密檐式。由塔基、塔身和塔刹三部分组成。塔基高约4米,分基台和基座两部分。基台由于平整的条石砌成正方形平台,露出地面部分约0.5米,边长约6米,分立四天王像,含有四大天王托塔之意。基座双重须弥座,高约3.5米,中间是束腰,以间柱分为三间,柱间浮雕海堂曲线形壶门三个,内有阴刻牡丹、莲荷等线条的花卉,繁简相宜,线条流畅,是不可多得的宋代花卉图案雕刻佳品。双重须弥座上雕有纹饰和佛龛,须弥座束腰上面装饰着仰莲瓣花纹,上层须弥座直接叠在下层的须弥座的上枋上。这种佛塔基座是典型的宋塔风塔,高大的须弥座上托着第一层塔身的附阶回廊,回廊同须弥座一样宽大高耸。座上有回廊,四面用12根八方形石柱托起微翘的四角攒尖房盖。第一层塔身的龛门上,以石刻叠涩8层挑出,与须弥附阶檐柱共同支托起第一层宽大的塔身,塔檐为石砌四角反翘。这种建筑结构,国内佛塔所罕见,表现了南方建筑的特点。第一层塔身以上,出密檐12层,相距很近。塔檐均以石刻叠涩挑出。塔身底层较高。约4.1,四面均有佛龛,龛内供四方佛,龛楣题匾:“释迦如来真身宝塔”,佛塔四面都一样,东、西、北三面上款题:“勅赐大悲院兴建石塔僧安静记”,南面的上款为:“大宋壬辰乾道八年秋兴建石塔僧安静记”。第二层以上塔身伸出,腰檐由整石凿成,四角反翘。每层间均辟有3个小佛龛,用以替代门窗。整个塔身外观,从第二层起到第六层每层略为增大,而从第七层到十二层逐层收小。塔身中段微凸,略呈梭形,显得格外流畅挺拔,塔刹高1米。在塔顶置覆钵两重,上置葫芦宝瓶。

杭州六和塔(六)六和钟声   北京妙应寺白塔。妙应寺白塔是元大都遗存下来的重要标志,是中国现存年代最早、规模最大的喇嘛塔。是北京最早的藏传佛教佛塔,也被认为是北京最古老的标志性建筑。是后世研究元代佛教及其建筑艺术的重要史迹,是汉、蒙、藏民族团结和中-尼两国友好往来的见证,具有较高的历史、文物和艺术价值。
杭州六和塔(六)六和钟声   妙应寺白塔总高51米,砖石结构,白色体躯,塔基是用大城砖垒起,呈T形的高台,高出地面二米,面积为1422平方米须弥座束腰部分,每块立面都被两边角柱及上下枭枋所衬托,整个塔座造型优美,富於层叠变化。座上的塔身是硕大的白垩色的覆钵体,形状如同葫芦;上半部为圆锥形的长脖子,有13节,称“十三天”顶上花纹铜盘的周围悬挂36个小铜钟。风吹铃铛铎,声音清脆悦耳。铜盘上坚八层铜质塔刹,高五米,重四吨,分为刹座、相轮、宝盖和刹顶几个部分。杭州六和塔(六)六和钟声   在塔基的中心,筑成多折角方形塔座,面积为810平方米,叠高9米,共三层,下层为护墙,二、三层为须弥座,每层四面各左右对称内收两个折角,因此拥叠出许多角石和立面。

杭州六和塔(六)六和钟声   小雁塔即“荐福寺塔”,位于西安城南荐福寺内,与大雁塔相距三公里。因低于大雁塔,故称“小雁塔”。小雁塔建于唐景龙年间(707709),是唐代著名佛塔,位于大荐福寺内。荐福寺的原址在唐长安城的开化访,创建于公元684年,原名献福寺,建于唐睿宗文明元年,武则天天授元年(公元690年)改称大荐福寺。唐中宗再次登基后,在开化坊南面的安仁坊西北角修建了寺塔,塔园大门向北开,正好与荐福寺门隔街相望。后荐福寺搬到了塔院中,塔寺合一,成为了今天的小雁塔所在地。
杭州六和塔(六)六和钟声   玲珑秀丽的小雁塔与雄伟庄严的大雁塔风格迥异。这座密檐式砖塔略呈梭形,高43.38米,建造时共15级,现存13级。塔的底层最高,以上逐层递减,整体轮廓呈自然圆和的卷刹曲线。每层皆有迭涩出檐,檐下砌有两层菱角牙子,形成重檐密阁、飒爽秀丽的美感效果。底层南北各有券门,上部各层南北有券窗。门框上布满精美的唐代线刻。

杭州六和塔(六)六和钟声   “六和金鱼苑”。六和塔是金鱼发祥地之一。清朝人撰写的《湖山便览》有一条《金鱼池》的记载,里面引用了苏东坡的诗话,翻译成白话文的意思是:“我在苏子美(舜钦)的《六和寺》诗里,读到过‘沿桥待金鲫,竟日独迟留’的句子,起先不明白这话的意思,后来到杭州担任通判,才知道六和塔院开化寺后有水池,池中就有这种全身金色的奇特的鱼。
杭州六和塔(六)六和钟声   有人根据北宋大文豪苏东坡的诗句“我识南屏金鲫鱼,重来拊槛散斋余”,断定这个问题的答案应是西湖南岸的净慈寺、兴教寺一带。其实,早在苏东坡之前,北宋初期的著名诗人苏舜钦(字子美),已经记述杭州放养金鱼了,他在诗作中提到的这处在时间上要比净慈寺早近50年的杭州金鱼发祥地,就在月轮山腰的水池之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