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镇江南山(一)文苑1

(2020-04-18 18:45:57)
标签:

镇江南山

南山赋

刘勰

文苑

文心雕龙

分类: 江苏风景

   南山风景名胜区是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完美结合的的省级风景名胜区,位于镇江市南郊,距市中心2.5公里,方圆18平方公里,由四大景区组成,它们是招隐景区、竹林景区、鹤林景区和文苑。景区内重峦叠翠,山深水秀。山上有树木160余种,飞禽70多种,居沪宁线之首。景区内景点有增华阁、读书台、虎跑泉、鹿跑泉、林公泉、鸟外亭、文心阁等,整个景区给人的感觉就是幽深、古朴、素雅。宋代著名书画家米芾曾将它称为 “城市山林”。镇江南山(一)文苑1黄鹤山镇江南山(一)文苑1黄鹤山顶的鹤林阁

镇江南山(一)文苑1   镇江南山是招隐山、黄鹤山、夹山、九华山等诸山的统称,由招隐景区、竹林景区、鹤林景区和文苑组成。
镇江南山(一)文苑1   这里山峦起伏,绿树葱茏,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相得益彰。景区内重峦叠翠、茂林修竹、山深水秀、泉涌溪流。名胜区内景点有招隐寺、增华阁、读书台、济祖殿、听鹂山房、虎跑泉、鹿跑泉、林公泉、挹江亭、玉蕊亭、如斯亭、万古长青亭、鸟外亭、文心阁、学林轩、竹林寺、鹤林寺、杜鹃楼、米芾墓、赵伯先墓、文苑等,游人到此有泉可饮,有洞可探,有鸟可听。 
镇江南山(一)文苑1景区入口大牌坊 
镇江南山(一)文苑1

镇江南山(一)文苑1

镇江南山(一)文苑1瓷画《南山胜景图》

镇江南山(一)文苑1   笪远毅先作《南山赋》:铁瓮坚如铁,京口谁与京?连冈西来,千峰护郭;大江东去,匹练绕城。六朝名邑,三吴要津;江山第一,驰誉古今。八方宾客,往来如云。越陌度阡,访渔问秦。乍离闹市,竟入山林。
  金焦北固,玉润南山。庄严兮灵秀,壮美兮幽然。其城南诸山,逶迤绵邈,蓊郁萧森。杉栖白鹭,渚宿青禽。湖池映月,洞窟藏珍。招隐、竹林、鹤林,古寺寂寥生禅意;珍珠、虎跑、鹿跑,清泉澄澈涤俗尘。金桂醉客,玉蕊招仙;杜鹃啼血,枫叶流丹。人文闪烁,古迹斑斓。淡霭轻岚,晨烟暮雨,米南宫悟神旨画开泼墨;松风竹韵,鹂啭猿啼,戴仲若闻天籁曲散广陵。梁昭明集贤纂著,增彩增华编文选;周茂叔凿池蓺莲,不妖不染寄素心。鹤舞莺飞,刘寄奴龙潜耕牧;梁摧栋折,赵伯先魂返竹林。古今佳话,可胜道哉!
   国运盛,镇江兴。南山蕴秀,北水涵清。风景丽都,高标江苏名胜;森林葱蔚,更辟国家公园。构思景异,彩绘图新。凭牖回龙归兽窟,倚栏望鹤觅潮音。碧榆荫浓庇碧草,文苑风清赞文心。丽水桃村休闲乐,云山得意豁胸襟。乐水者智,乐山者仁。登山临水,返朴归真。欢歌忭舞踏青去,国泰民安四时春。
 赞曰:东南形胜,郁郁乎文。六朝遗韵,华夏奇珍。童叟偕乐,天人相亲。新园古寺,美奂美轮。
   一九九九年三月  京口笪远毅撰  阳湖宋潜深书                     镇江南山(一)文苑1南山风景区游览图

镇江南山(一)文苑1南山风景区入口 
镇江南山(一)文苑1文苑亭
镇江南山(一)文苑1文苑景区游览图

镇江南山(一)文苑1   南山文苑位于竹林寺东麓,是为  纪  念  我国伟大的文学理论家刘勰及其文学理论巨著《文心雕龙》而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兴建的一座主题性公园。
镇江南山(一)文苑1前面是学林轩
镇江南山(一)文苑1   刘勰(约465年—约520年),字彦和,生活于南北朝时期的南朝梁代,中国历史上的文学理论家、文学批评家。汉族,生于京口(今镇江),祖籍山东莒县东莞镇大沈庄(大沈刘庄)。他曾官县令、步兵校尉、宫中通事舍人,颇有清名。晚年在今山东省莒县浮来山创办(北)定林寺。
镇江南山(一)文苑1   刘勰虽任多种官职,但其名不以官显,却以文彰,一部《文心雕龙》奠定了他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地位。
镇江南山(一)文苑1   南北朝宋泰始初年(公元465年),刘勰生于京口(今镇江),字彦和,原籍东莞(今山东省莒县境内)。祖父刘灵真,宋司空刘秀之的弟弟。父亲名刘尚,曾担任越骑校尉。刘勰很早就成了孤儿,他发愤图强,热爱学习。因为家里太穷而没有娶妻结婚,和沙门的僧人住在一起,十多年后,他对那些经文都很精通。他分门别类地整理了这些经文,抄录下来,还为经文写了序言。如今定林寺里面藏的经文,都是刘勰编写修订的。
镇江南山(一)文苑1   天监初年,刘勰开始担任奉朝请,兼职做中军临川王宏的秘书,后升职担任车骑仓曹参军。担任太末县县令时,政绩清正廉洁。担任东宫通事舍人时,刘勰向皇帝建议,祭天地应当同祭太庙一样,只用蔬果,不用牺牲(牛、羊、猪),皇帝下诏命尚书讨论此议,最终决定按刘勰的建议处理。后升任步兵校尉。
镇江南山(一)文苑1   32岁时开始写《文心雕龙》,历时五年。卒年歧说甚多。一说卒于梁普通元年(公元520)和二年(公元521年)之间,一说卒于梁大同四年(公元538)和五年(公元539年)之间。

镇江南山(一)文苑1学林轩俗称镇江名人馆,喻意此景为镇江古今文化名人的荟粹之所。
镇江南山(一)文苑1   毛泽东书,唐代诗人许浑的《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红叶晚萧萧,长亭酒一瓢。残云归太华,疏雨过中条。树色随关迥,河声入海遥。帝乡明日到,犹自梦渔樵。

镇江南山(一)文苑1学林轩中间是唐代诗人许浑的画像
镇江南山(一)文苑1   许浑(约791~约858),字用晦(一作仲晦),唐代诗人,润州丹阳(今江苏丹阳)人。晚唐最具影响力的诗人之一,其一生不作古诗,专攻律体;题材以怀古、田园诗为佳,艺术则以偶对整密、诗律纯熟为特色。唯诗中多描写水、雨之景,后人拟之与诗圣杜甫齐名,并以“许浑千首诗,杜甫一生愁”评价之。成年后移家京口(今江苏镇江)丁卯涧,以丁卯名其诗集,后人因称“许丁卯”。许诗误入杜牧集者甚多。代表作有《咸阳城东楼》。

镇江南山(一)文苑1   120多岁的牡丹。这株牡丹原本生长在东郊原丹徒镇居民蒋克绍家中,由他的祖父亲手所植。日军侵华期间,蒋家曾遭兵燹,所幸牡丹存活了下来,因而蒋氏一家将其视为珍宝,精心养护。随后恰逢蒋家旧宅拆迁,蒋克绍决定将这株百年牡丹捐出来,供世人观赏。2001年11月,镇江市园林局决定将这株珍宝交由文苑择吉地而安其家。移植后的百年牡丹终能年年与世人相见。(网络下载图片)

镇江南山(一)文苑1   刘勰  著  作  《文心雕龙》共10卷,50篇。分上、下部,各25篇。全书包括四个重要方面,由刘勰在江苏省镇江市南山写下。上部,从《原道》至《辨骚》的5篇,核心是《原道》、《徵圣》、《宗经》3篇。从《明》到《书记》的20篇。下部,从《神思》到《物色》的20篇。《时序》、《才略》、《知音》、《程器》等4篇。以上四个方面共49篇,加上最后叙述作者写作此书的动机、态度、原则,共50篇。
镇江南山(一)文苑1   《文心雕龙》作者刘勰认为,文学的发展变化,终归要受到时代及社会政治生活的影响。他在《时序》篇中说:“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并在《时序》《通变》《才略》诸篇里,从上古至两晋结合历代政治风尚的变化和时代特点来探索文学盛衰的原因,品评作家作品。比如他说建安文学“梗概而多气”的风貌,是由于“世积乱离,风衰俗怨”而形成;东晋玄言诗泛滥,是由于当时“贵玄”的社会风尚所决定。注意到了社会政治对文学发展的决定影响。不仅如此,他还注意到了文学演变的继承关系。并由此出发,反对当时“竞今疏古”的不良倾向。这些都是十分可贵的。
镇江南山(一)文苑1   按《序志》的说法,从《时序》到《程器》的五篇属批评论。不过,其中《时序》、《物色》两篇,兼有创作论和批评论两方面的内容。《时序》从历代政治面貌、社会风气等方面来评论作家作品及其发展情况;《物色》从自然景物、四序变迁方面来评论《诗经》、《楚辞》、汉赋及“近代以来”的创作情况。两篇比较起来,《时序》侧重于文学批评,《物色》侧重于文学创作。
镇江南山(一)文苑1   《文心雕龙》分析论述了文学创作内容和表现形式的关系,主张文质并重。在《风骨》篇里,他主张“风情骨峻”;在《情采》篇里,他强调情文并茂。但在二者之间,他更强调“风”“情”的重要,他主张“为情而造文”,反对「为文而造情」,坚决反对片面追求形式的倾向。   
镇江南山(一)文苑1   《文心雕龙》从创作的各个环节上总结了经验,提出了应该避免的失败教训。他指出,在创作上,作家“神与物游”的重要,强调了情与景的相互影响和相互转化。他还指出,不同风格是由于作家先天的才情、气质与后天的学识、习染存在着差异的结果。针对当时“近附而远疏”“驰骛新作”的风气,他提出了继承文学传统的必要,论述了文学创作中“新”“故”的关系。此外,他对创作中诸如韵律、对偶、用典、比兴、夸张等手法的运用,也提出了许多精辟的见解。
镇江南山(一)文苑1  《文心雕龙》在《知音》篇里,他批评了“贵古贱今”“崇己抑人”“信伪迷真”
“各执一隅之解”的不良风尚,要求批评家“无私于轻重,不偏于憎爱”。与此同时,他还提出了“六观”的批评方法:一观位体,看其内容与风格是否一致;二观置辞,看其文辞在表达情理上是否确切;三观通变,看其有否继承与变化;四观奇正,看其布局是否严谨妥当;五观事义,看其用典是否贴切;六观宫商,看其音韵声律是否完美。这在当时是最为全面和公允的品评标准。
镇江南山(一)文苑1   《文心雕龙》虽然有不可避免的历史局限性,特别是“宗经”“徵圣”等儒家思想对于他的文学理论有不少消极影响;但是,这并不妨碍它成为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一部名副其实的“体大而虑周”“笼罩群言”、富有卓识的专著,是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的一份十分宝贵的遗产,受到了世界上许多国家的理论工作者越来越多的注意和重视。
镇江南山(一)文苑1   传统修辞学分为消极修辞和积极修辞两大方面。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对这两方面都有精当而深刻的论述,尤其对消极修辞的论述,不仅论及文章技巧,而且深入到心理活动和思维规律与语言生成关系的层面,不仅当时直至今天也仍有重要指导意义。
镇江南山(一)文苑1  在语音修辞方面,刘勰没有沿习名人沈约的“八病说”,而着重提出了“飞沉”问题、“双声叠韵”问题。在《神思》中,刘勰就提出了“寻声律而定墨”的主张,在《声律》中又说:“凡声有飞沉,响有双叠。双声隔字而每舛,叠韵杂句而必睽;沉则响发而断,飞则声飏不还。”刘勰认为,作韵易而选和难。足见刘勰不但非常重视而且准确把握了汉字汉语的语音特点,对语音修辞在理论上作出了可贵贡献。
镇江南山(一)文苑1   在语汇修辞方面,刘勰提倡慎重遴选词语。语汇修辞中,还涉及用字,刘勰在《炼字》提出用字“四要则”:一避诡异,二省联边,三权重出,四调单复。无怪刘勰叹曰:故善为文者,富于万篇,贫于一字,一字非少,相避为难也。
镇江南山(一)文苑1   语法修辞部分,刘勰在《章句》中提出了要按内容安排章句和按情韵安排章句的主张。刘勰主张,句式的选择上,用长用短,或长短穿插,整散结合,完全要符合情韵需要,情韵急,少音节短词句,情韵缓,可用舒曼之长句,情韵起伏跌宕,则可长短并用整散结合,以收荡气回肠之效。
镇江南山(一)文苑1   刘勰修辞美学最为璀璨的部分,在篇章修辞。重涵养,立风格。文章有风格,更有风骨,才煽情动人,辞采焕然。要使文章含风树骨,则须“练于骨者,析辞必精,深乎风者,述情必显。”感人的才情和生动的语言固然重要,但一定要为情而造文,而不要为文而造情。要写真情实话,不要假意虚言。重熔裁,明隐秀。文章长短、内容详略、语意显隐、精警庸凡,亦为文之必虑。文章秀句,或自出锦心,或得益援引。刘勰并非反对引用,而是反对抄袭。
镇江南山(一)文苑1  在具体运用方面,刘勰指出“碌碌丽辞,则昏睡耳目。必使理圆事密,联璧其章。迭用奇偶,节以杂佩,乃其贵耳。”《夸饰》专讲夸张。刘勰抓住夸张得是否合乎事义情理这一关键,将夸张分为两类并指出其不同效果:“然饰穷其要,则心声蜂起,夸过其理,则名实两乖。”——如果夸张得合情理得神髓,就会引起强烈共鸣,反之,就会违背事实不合情理。
镇江南山(一)文苑1   在中国,对《文心雕龙》的研究、注释、翻译著述颇多。现存最早写本为唐写本残卷(藏北京图书馆)。以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元至正本为最早版本,并有《四部丛刊》影印明嘉靖本。通行本有清人黄叔琳本,今人范文澜《文心雕龙注》、詹锳先生的《文心雕龙义证》、杨明照《文心雕龙校注》及《文心雕龙校注拾遗》、周振甫《文心雕龙注释》、王利器《文心雕龙校证》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