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南京老门东(二)

(2020-02-04 13:22:02)
标签:

老门东

上江考棚

傅善祥故居

黄勤记

杂谈

分类: 有关南京

   老门东,是南京老城南地区的古地名,位于南京夫子庙箍桶巷南侧一带。这块占地约6.9平方公里饱经沧桑的历史街区,是古城金陵历史最悠久、文化积淀最深厚的地区之一。这里北至剪子巷、南至明城墙,长约250米的箍桶巷内,有不少历史文化资源,包括风貌建筑8处、官沟一处、古井一处、老树15处。 南京老门东(二)走进边营巷南京老门东(二)


南京老门东(二)上江考棚 
南京老门东(二)  历史上老门东最为辉煌的时期,是明清两朝在此设立的“考棚”。所谓“考棚”,是供悻悻学子参加科举应试的场所,老门东的所在地,为“上江考棚”。《南京市地名录》中也有记载:南起新民坊,北至剪子巷。清朝科举时,上江考生宿舍设此,故名。 
南京老门东(二)房屋正在维修,只能在网上下载图片。
南京老门东(二)20095月份,南京城市记忆讨论版网友在即将拆迁的老门东发现了上江考棚界石。
南京老门东(二)   当时网友们发现的仅仅是房屋西侧的一块界石,其实,在这幢房子的东侧还有另一块同样的界石。由于这两块界石的发现也导致了这幢老平房幸运地被保留了下来。
南京老门东(二)   明朝时期,每到三年各省都会举行一次“乡试”,老百姓称之为“大比”之年。当时的两江(时称安徽为上江,江苏为下江)各县、州、府的秀才、廪生等云集江南贡院应试,考中者即为举人。参加“乡试”之前,报考人必须通过预试。预试的场所,正称为考棚,南京设置上江考棚和下江考棚,上江考棚也就成了安徽学子的预考考场,这个制度一直沿袭至清朝未曾改动。
南京老门东(二)  据清《同治上江两县志》卷十一《建置》载,上江考棚始置于朝天宫皇甫巷,同治四年(1865)迁至南京门东三条营附近方家巷,同治十二年(1874)迁建于中正街(今白下路),至废科举制度止。
南京老门东(二)   上江考棚在南京前后共有三处,白下路六中院内的这一处上江考棚,是于公元1873年(同治十二年)由安徽士绅集资修建的。现作为行知馆的上江考棚正堂,至今已有一百一十多年的历史。原上江考棚建筑,完全是清代风格。大门前为一广场,两旁有雕刻精细的石狮子一对(毁于“文化大革命”),门前对面有大照壁(毁于抗日战争)。正堂(现行知馆)开始叫明伦堂,门前有座石砌平台,周围是花圃,有紫藤缠绕的走廊。
南京老门东(二)这里供奉的可能是文曲星

南京老门东(二)   如果说南京城是以城墙作为帝王与百姓行政区域的话,那么南京老门东则是南京城墙下最具代表的地方了,这里记录着几千年老南京城的百姓生活的一切一切。
南京老门东(二)   这座白墙黑瓦的二层小楼只在高高的上层开窗,背面和侧面有小小的圆形窗,目的是为了采光、防盗、透气。

南京老门东(二)

南京老门东(二)   老门东的改造并没有使其失去原貌。而是在原貌的基础上加以整新。另外,其周边的建筑居民楼也或多或少有意地沾染了老民居的风格,与大环境形成一种和谐的美感。
南京老门东(二)老树、古井还有残留的墙基都是历史的沉积。
南京老门东(二)柱础、石槽等各种石件。

南京老门东(二)狭窄的小巷经过改造,干净、朴素、整洁。

南京老门东(二)   作为南京市秦淮河畔、中华门外的老门东是位居中华门以东的百姓生活街区最重要的街道,这里曾经是南京最为繁华的地方,而在民国时期繁华程度到达鼎盛,当时的商贾、高官以及贵族等都是集中居住生活在此地。如今的老门东带有非常厚重的历史感,步行其中能够感受到当年繁华的街貌景象。
南京老门东(二)

南京老门东(二)树德堂 

南京老门东(二)一座华丽的仿古建筑飞檐翘角 
南京老门东(二)
   徽派建筑是世界闻名的,其中砖雕、木雕与根雕堪称徽州雕刻三绝, 古代南京与徽州山水相近,徽州之水也是江宁府的上游源头之一,所以文化习俗上受徽州影响很大。 
南京老门东(二)大门两边的砖雕,双凤牡丹,寓意大富大贵、吉祥如意。

南京老门东(二)松鼠葡萄寓意多子、丰收、富贵。

南京老门东(二)建筑物的外观是大面积的玻璃窗 
南京老门东(二)

南京老门东(二)

南京老门东(二)这是一座老房子

南京老门东(二)对面是瞻园面馆 南京老门东(二)

南京老门东(二)黄勤记 
南京老门东(二)   黄勤记是老门东里又一家有名的小吃店,不大的店面挂着黑底金字的招牌,店里只有三样小吃——凉粉、鸡汁回卤干、五香鸡蛋老卤干。
南京老门东(二)   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店主的爷爷,就开始制作回卤干。汤的用料特别讲究,每天凌晨用一只鸡煨汤,加上扇贝、笋干等口味新鲜的底料熬制汤底,豆干也是店内特制,吃到嘴里有一种糯软的感觉,吸收卤汁以后,豆干的香和汤汁的鲜交融在一起,在味蕾上开出奇迹的花朵。
   由于豆干和另一道招牌菜凉粉都是纯手工制作,四十年来不变的味道和口感成就了黄勤记。

南京老门东(二)凡是来到老门东的人都会被这里的美食吸引 

南京老门东(二)门东社区办公室

南京老门东(二)这里聚集各种南京及外地小吃 

南京老门东(二)三条营72号民居清代建筑,原有四进,现存第二、三进,不过没开放。

南京老门东(二)

南京老门东(二)


南京老门东(二)三条营76号民居清代建筑,五进。也没开放。
南京老门东(二)

南京老门东(二)三条营78号傅善祥故居
南京老门东(二)   傅善祥(18331856),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状元,是太平天国时期的女状元。生于南京书香人家,自幼喜读经史,聪慧过人。父母开明,任由她涉足中华文化的海洋。善祥饱学经赋,四五岁楹联短句,七八岁背会《三字经》《百家姓》《千家诗》等蒙学名篇,终成中国武则天女皇制定科举考试千年唯一女状元(第一名)。太平天国多篇改革社会民族之昭告文献(例如,《天朝田亩制度》、男女平等、禁食鸦片、禁女裹脚等),多出自她的手笔,太平天国有“武有洪宣娇,文有傅善祥”之说。
南京老门东(二)  八岁时,父母相继去世,家道迅速衰落,只好跟哥嫂相依为命。13岁那年,她的哥哥遵照父命把她嫁给了指腹为婚的李氏人家。丈夫比她小六岁,是一个懵懂无知的孩童。
   在她18岁那年,丈夫得麻疹去世了,年轻的善祥在没有圆房之前,就一夜之间变成了寡妇。婆婆恐傅善祥难耐寂寞越轨而影响家风,要把她卖到妓院换钱。此时,傅善祥在李家已是没法再住下去了。傅善祥在无路可走的情况下,毅然投奔了太平军。
南京老门东(二)   经过层层选拔,傅善祥的文章最后被送到了东王杨秀清的案头。东王看后,立即为这篇才华横溢的文章所折服,尤其是文中的观点,更是让他欣喜不已:“三皇不足为皇,五帝不足为帝,惟我皇帝,乃真皇帝。”于是“虎颜大悦”,提起朱笔毫不犹豫地将傅善祥点为女科状元。傅善祥考中鼎甲第一名,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女状元,也是唯一的女状元。
南京老门东(二)   科举考试结束后,杨秀清亲自点将把傅善祥招进东王府,加以重用。不久,东王下诏,任命傅善祥为“女侍史”。负责东王诏命的起草以及文献的整理。因为精明能干,傅善祥后来又升任“簿书”,帮助东王批阅所有来往的文件、书札。
南京老门东(二)   终于,在1856年的8月,“天京事变”爆发了。在洪秀全的密令下,韦昌辉连夜率3000亲兵赶回天京,在燕王秦日纲的配合下,把东王府杀了个鸡犬不留,二万多太平军将士身首异处,尸体丢在秦淮河中,河水被染成了红色。接着洪秀全反戈一击,又把韦昌辉杀死。整个天京血流成河,尸横遍野。
   太平天国天京事变之后,傅善祥下落不明。一说在乱军中傅善祥也被杀死,尸体被抛入大江之中,随水东流而去。

南京老门东(二)

南京老门东(二)

南京老门东(二)

南京老门东(二)

南京老门东(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