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扬州八怪纪念馆(六)东园

(2019-11-16 20:08:49)
标签:

扬州八怪纪念馆

西方寺

东园

六角形经幢

板桥道情

分类: 有关扬州

   扬州八怪,是清康熙中期至乾隆末年活跃于扬州地区的一批风格相近的书画家总称,美术史上也常称其为"扬州画派"。在中国画史上说法不一,较为公认指:金农、郑燮、黄慎、李鳝、李方膺、汪士慎、罗聘、高翔。至于有人提到的其它画家,如阮元、华岩、闵贞、高凤翰、李勉、陈撰、边寿民、杨法等,因画风接近,也可并入。因""字可看作数词,也可看做约数。他们大多出身贫寒,生活清苦,清高狂放,书画往往成为抒发心胸志向、表达真情实感的媒介。扬州八怪的书画风格异于常人,不落俗套,有时含贬义,因此称作"八怪"扬州八怪纪念馆(六)东园大雄宝殿前东侧的碑廊扬州八怪纪念馆(六)东园碑廊中间的小门进去 扬州八怪纪念馆(六)东园门里是一个花园式庭院,是西方寺的东园”。  扬州八怪纪念馆(六)东园不正对小门东侧是一根八角石柱

扬州八怪纪念馆(六)东园庭院南侧扬州八怪纪念馆(六)东园 扬州八怪纪念馆(六)东园庭院西侧是碑廊,碑廊的这一面仍然有许多碑刻。扬州八怪纪念馆(六)东园庭院西北角

扬州八怪纪念馆(六)东园   草坪当中这座六角形经幢,现在只有上半截。据了解,这“六角形经幢”刻于五代十国时期,距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
扬州八怪纪念馆(六)东园   “五代经幢”,此经幢刻于五代十四年,其内容为佛学中的“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神妙真言”。经幢呈六角型,字型工稳、点划分明、气韵生动,对研究佛学和五代书法均 具有较高的价值。 
扬州八怪纪念馆(六)东园

扬州八怪纪念馆(六)东园   西方寺内原有一口铁镬,它是在南北朝时期用来镇水的宝物,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了。现在已搬到三湾景区的将建铁镬广场。 

扬州八怪纪念馆(六)东园从庭院南面看碑刻

扬州八怪纪念馆(六)东园   高翔的山水画,配诗:东岭新亭一笠悬,蓠蓠草色浸寒烟。难堪树老人如此,又见松风替管弦。

扬州八怪纪念馆(六)东园    边寿民的《芦雁图》之一。题诗:《浪淘沙》:塞草白茫茫,塞月慌慌,关河冷落路途长。都说江南烟水好,且自随阳。菰米足潇湘,芦荻茫茫。于鸟饮啄或飞翔。排向碧天书几字,如此秋光。 

扬州八怪纪念馆(六)东园

扬州八怪纪念馆(六)东园月门上楣额“寒春留影”高凤翰字 

扬州八怪纪念馆(六)东园罗聘的梅花。并配诗划纸如书空,圈点发寒萼。疏影浮暗香,不开亦不落”。

扬州八怪纪念馆(六)东园   黄慎的《题林逋驯鹤图》,并题诗:生平梦梦扬州路,来往空空白鹤归。六水三山惟浣带,烟霞还染旧时衣。 

扬州八怪纪念馆(六)东园东园西侧碑廊 

扬州八怪纪念馆(六)东园从南头看起

扬州八怪纪念馆(六)东园   高凤翰的《隶书江亭客兴诗轴》隶书:江上流莺破晓听,江烟啼处树冥冥,梦回忘却江南路,错认山园旧竹亭。款署:江亭客兴之一。南村弟翰,书请耀老老长兄先生斧政。己酉祀灶日。

扬州八怪纪念馆(六)东园郑板桥手书:五百年来得名世,一弹指顷定评漠。

扬州八怪纪念馆(六)东园   道情是我国民间说唱艺术中的一种,其渊源可以远溯至唐高宗时的“道调”,那是祭祀道家教主老子的唱词。元明散曲里宣扬道家思想的曲子,也可看作是“道情”的流变,一般都是道士唱的。它真正大行其事,是在清朝的康乾盛世之后。那位“难得糊涂”的郑板桥创作的《道情》十首,使得道情曲在南方,尤其在维扬地区风靡一时。道情艺人手执渔鼓简板,行走于街市坊巷、献艺于茶肆酒楼,无论是官绅市民,还是贩夫走卒,男女老少都爱听爱唱。其中最为百姓喜爱的,就是郑板桥的《道情》十首。
   这《道情》十首,自清代至民国二百年间流传不衰,甚至在三四十年代的小学堂里,孩子们也会唱。它节奏铿锵,音调悦耳,文词出入雅俗之间,唱起来余韵悠然,真有一曲三叹之感。

扬州八怪纪念馆(六)东园   郑板桥道情:风流家事元和老,旧曲翻新调,扯碎状元袍,脱却乌纱帽。俺唱这道情儿归山去了! 
   郑板桥道情:拨琵琶,续续弹,唤庸愚,警懦顽,四条弦上多哀怨。黄沙白草无人迹,古戍寒云乱鸟还。虞罗惯打孤飞雁,收拾起、渔樵事业,任从他、风雪关山。

扬州八怪纪念馆(六)东园   郑板桥道情:吊龙逢,哭比干。羡庄周,拜老聃。 未央宫裏王孙惨。 南来薏苡徒兴谤,七尺珊瑚只自残。 孔明枉作那英雄汉; 早知道茅庐高卧,省多少六出祁山。
   郑板桥道情:邈唐虞,远夏殷。卷宗周,入暴秦; 争雄七国相兼并。 文章两汉空陈迹,金粉南朝总废尘, 李唐赵宋慌忙尽。 最可叹龙盘虎踞,尽销磨燕子、春灯。

扬州八怪纪念馆(六)东园   郑板桥道情:掩柴扉,怕出头,剪西风,菊径秋; 看看又是重阳后。 几行衰草迷山郭,一片残阳下酒楼, 栖鸦点上萧萧柳。 撮几句盲辞瞎话,交还他铁板歌。 
   郑板桥道情:尽风流,小乞儿,数莲花,唱竹枝; 千门打鼓沿街市。 桥边日出犹酣睡,山外斜阳已早归, 残杯冷炙饶滋味。 醉倒在回廊古庙,一凭他雨打风吹。

扬州八怪纪念馆(六)东园   郑板桥道情:老书生,白屋中,说黄虞,道古风; 许多后辈高科中。 门前仆从雄如虎,陌上旌旗去似龙, 一朝势落成春梦。 倒不如蓬门僻巷,教几个小小蒙童。
   郑板桥道情:水田衣,老道人,背葫芦,戴袱巾; 棕鞋布袜相厮称。 修琴卖药般般会,捉鬼拿妖件件能, 白云红叶归山径。 闻说道悬岩结屋,却教人何处可寻?

扬州八怪纪念馆(六)东园   郑板桥道情:老头陀,古庙中,自烧香,自打钟; 兔葵燕麦闲斋供。 山门破落无关锁,斜日苍黄有乱松, 秋星闪烁颓垣缝。 黑漆漆蒲团打坐,夜烧茶炉火通红。
   郑板桥道情老樵夫,自砍柴,捆青松,夹绿槐; 茫茫野草秋山外。 丰碑是处成荒冢,华表千寻卧碧苔, 坟前石马磨刀坏。 倒不如闲钱沽酒,醉醺醺山径归来。

扬州八怪纪念馆(六)东园   郑板桥道情:老渔翁,一钓竿,靠山崖,傍水湾; 扁舟来往无牵绊。沙鸥点点轻波远,荻港萧萧白昼寒, 高歌一曲斜阳晚。 一霎时波摇金影,蓦抬头月上东山。   道情十首》

扬州八怪纪念馆(六)东园继续往北看

扬州八怪纪念馆(六)东园   左边,李蝉的花卉画。此图右绘蝴蝶兰,兰花浓淡交融,层次丰富,描绘逼真,叶则挺拔多姿,舒展灵动,上部绘动态的蝴蝶一只,传神而充满韵律节奏。左边自题曰“万事浮云过眼空,前人作画我相同,花花草草飞飞蝶,尽付庄周一梦中,癸酉四月鱓制。”钤白文印“里善”,为李鱓之谐音。时年李氏68岁。 
  右边高翔的梅花图,款识:空里疏花数点。西堂高翔。
扬州八怪纪念馆(六)东园

扬州八怪纪念馆(六)东园   郑板桥《墨竹图》,款识:再减减不去,欲添添不能,酷似霜雪中,一把剪刀,剪出春(风)万里。只此二叶,已具天地间一片太和景象也。第五行风字错写春字也。板桥郑燮。

扬州八怪纪念馆(六)东园  李方膺《五月梅花图》,款识为一首七言诗:五月梅花浓墨池,孤标别韵不逢时。虽无索笑巡檐客,心有清凉我自知。晴江题于石家何亭。钤印(方白文):“晴江”。

扬州八怪纪念馆(六)东园   李方膺《钟馗图》,款识为一首七言诗:节近端阳大雨风,登场二麦卧泥中。钟馗尚有闲钱用,到底人穷鬼不穷。乾隆十年端阳前二日,写于梅花楼雨窗。晴江居士。
扬州八怪纪念馆(六)东园

扬州八怪纪念馆(六)东园   杨法行书:骋日千田土,风沙极四维。竞成中道断,难禁暮年鬼。昔者滹沱上,奔腾飞渡为。先人传一砚,永宝染柔翰。风字形真璞,莲青色可餐。图南任鱼跃,蠖屈想龙蟠。我亦施孙子,深知继述难。孤云欣绝类,乌兔莫之求。舒卷从吾好,消摇率自由。无心每独往,得意或淹留。下视群龙戏,凌空笑未休。礼耕主人属杨法书  此幅书法结体奇趣,用笔生拙,铁划银勾,极具金石之味,是杨法书作中难得的精品。

扬州八怪纪念馆(六)东园南面碑廊有拱门漏窗,内偶遇假山盆景。

扬州八怪纪念馆(六)东园   左边,华岩《杂耍图》,款识为一首五言诗:稚子夸多力,风竿臂能舞。他时一长成,应得健如虎。右边,华岩《儿戏图》,款识:不为抛石戏,团作打钱游。

扬州八怪纪念馆(六)东园花窗

扬州八怪纪念馆(六)东园   金农《野梅图》,款识为一首七言诗:野梅瘦得影如无,多谢山僧分一株。此刻闭门忙不了,酸香咽罢数花须。七十五叟金农画。

扬州八怪纪念馆(六)东园   黄慎题写五言诗帖《梨花两》:扑面梨花两,官河几曲湾。风梳新绿柳,帘卷旧青山。寂寞人归去,呢喃燕未还。离心应计日,回首板桥间。宁化黄慎。

扬州八怪纪念馆(六)东园拱门进去 

扬州八怪纪念馆(六)东园紧贴墙壁有叠石小品,墙上石额“莲池映月”。 

扬州八怪纪念馆(六)东园里面角落

扬州八怪纪念馆(六)东园南面碑廊出来 
扬州八怪纪念馆(六)东园拱门外一圆形石件 
扬州八怪纪念馆(六)东园可能是西方寺的遗物 
扬州八怪纪念馆(六)东园

扬州八怪纪念馆(六)东园回望东园庭院

扬州八怪纪念馆(六)东园往前走有一个亭子
扬州八怪纪念馆(六)东园这是一座建在西方寺水井上的四角亭 
扬州八怪纪念馆(六)东园   金农常与友人在此喝茶赋诗。后人就在此井之上建一亭,旁边再种些竹子,取名竹泉亭。
扬州八怪纪念馆(六)东园   金农在西方寺寄居七年即用此井中之水,水井四周有叠石假山、清竹、卵石小径,构成了“竹泉幽境”。
扬州八怪纪念馆(六)东园    金农一生爱竹,晚年更是以画竹为乐事。井水亦称泉水,故名“竹泉”,当年金农常用的一方闲章就叫“竹泉”,现在我们建亭于古井之上,以追寻金农高古雅逸的情怀。
扬州八怪纪念馆(六)东园“竹泉亭”为金农题写

扬州八怪纪念馆(六)东园古井 

扬州八怪纪念馆(六)东园再往北,东侧是竹林,西侧是东厢房。
扬州八怪纪念馆(六)东园   扬州八怪的作品用笔奔放,挥洒自如,不受成法和古法的束缚,打破当时僵化局面,给中国绘画带来新的生机,影响和哺孕了后来像赵之谦、吴昌硕、齐白石、徐悲鸿等艺术大师。
扬州八怪纪念馆(六)东园   他们对当时盛行于官场的卑污、奸恶、趋炎附势、奉承等作风深恶痛绝。八人中除郑板桥、李方膺做过小小的知县外,其他人均一生以“鲁连”、“介之推”为楷模,至死不愿做官。就是做过官的郑板桥也与常官不同。他到山东上任时,首先在旧官衙墙壁上挖了百十个孔,通到街上,说是“出前官恶俗气”,表示要为官清廉。“扬州八怪”一生的志趣大都融汇在诗文书画之中,绝不粉饰太平。他们用诗画反映民间疾苦、发泄内心的积愤和苦闷、表达自己对美好理想的追求和向往。郑板桥的《悍类》、《抚孤行》、《逃荒行》就是如此。“八怪”最喜欢画梅、竹、石、兰。他们以梅的高傲、石的坚冷、竹的清高、兰的幽香表达自己的志趣。
扬州八怪纪念馆(六)东园   其中罗聘还爱画鬼,他笔下的鬼形形色色,并解释说“凡有人处皆有鬼”,鬼的特点是“遇富贵者,则循墙蛇行,遇贫贱者,则拊膺蹑足,揶揄百端”。这哪是在画鬼,分明是通过鬼态撕下了披在那些趋炎附势、欺压贫民的贪官污吏身上的人皮,还了他们的本来面目。在封建制度极端残酷又大兴文字狱的时代,他们却敢于与众不同,标新立异,无怪乎当时一督抚摇头直称“怪哉、怪哉”。邓拓在咏清代著名画家郑板桥时曾写道“歌吹扬州惹怪名,兰香竹影伴书声”,可以算作对他们“怪”之特点的总结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