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扬州个园(十二)透风漏月厅冬景

(2019-05-24 22:42:01)
标签:

个园

鱼骨石

透风漏月厅

夏山

冬山

分类: 有关扬州

黄至筠在购得“南街书屋”后改称“个园”大加修葺,但承袭了马氏小玲珑山馆的若干风景,也延续了小玲珑山馆的文化传统。所谓“南街十二景”中的从书楼、觅句廊、红药阶、浇药井等景致逐一恢复,只是将“透风透月两明轩”改称“透风漏月轩”、“看山楼”改称“抱山楼”。

 道光十八年(1838)黄至筠卒。其街南祖居归其长子黄锡庆,街北的个园分给另外三子黄锡麟(黄奭)、黄锡麒、黄锡禧。咸丰十年(1860),个园毁于太平天国战火。同治年间(18621874)卖给镇江丹徒盐商李文安。后李家负官债,军阀徐宝山逼李家用个园抵债。徐宝山1913年被革命党炸死,此事遂罢。李家入主个园达60年左右,时间最久,其间将个园逐步完善,乃个园最完整的时期,大多假山乃以李家船队的压舱石所建。1926年李家让出个园,后又几易其主,直至解放后收归国有,成为公园。19668月红卫兵“扫四旧”中又遭毁灭性破坏“街南书屋”首进的砖雕门楼和轿厅均被毁。文革后又再加修葺,1988年个园被国务院授予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扬州个园(十二)透风漏月厅冬景  宜雨轩西北,修竹依依,绿树成荫。数株高大的广玉兰和枫杨掩映着一座苍翠欲滴的太湖石假山,湖石色泽青灰,飘逸俊秀,形姿多变,状若天上带雨的云朵。这就是夏山。扬州个园(十二)透风漏月厅冬景   夏山均为备具廋、透、漏、皱之形的上品太湖石掇叠而成。廋、透、漏、皱是我国传统赏石标准。廋,指其线条的妩媚多姿;透和漏是指石的多孔和玲珑;皱则是形容其沧桑的纹理。夏山不仅用石讲究,且叠出了“山”的脉络。虽变化万千,却气韵流畅,匠心独运。扬州个园(十二)透风漏月厅冬景  中国画里有“夏云多奇峰”的意境,因为夏日天空中变幻万千的巧云多像奇异的山峰,个园夏山便是利用太湖石柔美曲线以掇山手法,垒石为停云之势,来模拟夏日天空中的云朵。山前有一池碧水,绿树的浓荫在水面上、山石上渲染着水墨的意蕴。池水的波光中又变幻着山石树木迷离的倒影,如云一般在水底的天空聚散流动着。扬州个园(十二)透风漏月厅冬景夏山处有两块令人大为惊叹的奇石;蛙石和鱼骨石。扬州个园(十二)透风漏月厅冬景  曲桥旁有3米多高的“鱼骨石”。石身有三个大漏孔。充分体现了太湖石“漏、透、皱、瘦”的造型艺术特色。扬州个园(十二)透风漏月厅冬景 此石修长飘逸,由上而下有三个近圆形的孔洞,如剔尽的鱼骨,极似一个“丑”字。形似丑字,又似月字,瘦骨嶙峋,又绝似一根剔去鱼肉的鱼骨。此石正是个园的镇园之宝,名“鱼骨石”是也。石以丑为美,丑到极处便是美到佳处,细嚼,“丑石观”实在耐人寻味。扬州个园(十二)透风漏月厅冬景  荷塘蛙鸣。设计者运用太湖石为基本元素。通过有机体的 组合形成了海龟的完整形象。海海水上架曲桥一道,青石板的桥面,三折后直达洞口又延伸隐没于山腹,使水尾藏起,给人有无限幽深的感觉。扬州个园(十二)透风漏月厅冬景  蛙石是被巧妙地安排在龟石背上,龟有缓慢游水的特征,温和饱满的动态,以及独特的外形轮廓线。龟的动态则给人以上升、欢快的动感,暗示出海龟轻盈地悬浮于湖面上的特点。蛙石蹲伏在一个点缀着睡莲的池塘边,它双眼突出,耳鼓鼓胀,正在鸣叫着跳向池塘。

   扬州个园(十二)透风漏月厅冬景   鹤亭立于夏山之上,下临悬崖峭壁、飞瀑流泉。亭子的左侧有一株柏树相依相伴,枝条交错缠绕,向外伸出。古代松柏不分家,园主人用借景的方式,巧妙地把这座亭子变成了“松鹤亭”,寓意健康长寿。 

扬州个园(十二)透风漏月厅冬景  山前有一泓清澈的水潭,水上有曲桥一座,通向洞口,巧妙地藏起了水尾,给人以庭院深深深几许的观感。走在曲桥上,我们可以饱览夏山的多姿多彩,只见两旁奇石有的如王鹤独立,形态自若;有的似犀牛望月,憨态可掬。抬头看,谷口上飞石外挑,恰如喜鹊登梅,笑迎宾客;跳远处,山顶上群猴戏闹,乐不可支。真是佳景俏石,使人目不暇接。
扬州个园(十二)透风漏月厅冬景  进入洞室,刚开始觉得有点阴森,继而习惯了斜上方石隙中落下的丝丝光线,便觉得洞室宽敞。而小池里的水又分出一支流入洞中,加上湖石色呈青灰,夏日在洞中赏景,更觉凉爽。洞室可以穿行,拾级登上,转上数转使到山顶。
扬州个园(十二)透风漏月厅冬景

扬州个园(十二)透风漏月厅冬景
山涧石缝中,广玉兰盘根错节。
扬州个园(十二)透风漏月厅冬景树龄有210多年了

扬州个园(十二)透风漏月厅冬景  山前配植高大的广玉兰和枫杨,深池中睡莲数丛,绿叶贴于水面。山上秀木繁阴,有松如盖。
扬州个园(十二)透风漏月厅冬景  太湖石产于苏州洞庭山旁,石性坚硬润泽,多有穿眼孔洞,色泽白或青灰,如带雨的云,有一种清凉之感。其山势变化具有流动性且纹理纵横交错,每当阳光直射山石阴影变化,宛如夏日积云。
扬州个园(十二)透风漏月厅冬景

扬州个园(十二)透风漏月厅冬景路边竖立的假山石

扬州个园(十二)透风漏月厅冬景夏山旁边的一棵广玉兰树
扬州个园(十二)透风漏月厅冬景
有200多年历史了
扬州个园(十二)透风漏月厅冬景

扬州个园(十二)透风漏月厅冬景
从黄石假山往南看去,在三盈小楼的西面,有一个幽静的景区。
扬州个园(十二)透风漏月厅冬景
迎面是一组由宣石堆叠而成的“冬景”
扬州个园(十二)透风漏月厅冬景  
造园者将冬景安排在个园南面的南墙之下,用宣石(石英石)堆叠,宣石又称雪石,内含石英,石质晶莹雪白,迎光则闪闪发亮,背光则熠熠放光。每块石头几乎看不到棱角,给人浑然而有起伏之感。假山又背靠高墙几乎终年不见阳光,远远望去似积雪未消,地面亦用白石铺成。
扬州个园(十二)透风漏月厅冬景  
这里采用一块块小狮形宣石因山势制宜,按高低、疏密、大小错落掇叠起来,好像有无数小狮子在雪中嬉戏,一只只顾盼生情,憨态可掬,使寂寥的冬季充满了生机。故而冬山也被称为群狮戏雪图。
扬州个园(十二)透风漏月厅冬景  
冬山掇叠以贴壁为主,山脉余势延伸为花台,分植三株腊梅,几丛天竺和一棵老榆树,三株腊梅都是扬州名品,其中一株是“冬前素”,花期最早,在冬至前后就开花了,另一株为“扬州黄”,花瓣短圆,色泽也比一般腊梅更深,花期较冬前素稍晚,还有一株是素心腊梅,立春前后才开花的,所以从冬至到立春,整整一个冬季都是暗香浮动,梅雪相映;而天竺在入冬后,叶与果实都转为红色,和山的雪色形成鲜明的对比,冬山唯一的乔木就是那株老榆树了,一般来说,榆树是很少入园造景的,此树既无花的芬芳,也无叶的婆娑、干的俊美。但植于此地,却是神来之笔,因为残雪冬景要的就是这种老树昏鸦的萧条。当然你也可以说是取“年年有余(榆)”的意思了。
扬州个园(十二)透风漏月厅冬景  
冬山是用宣石以掇山、贴山、围山三种手法垒叠而成的,是园中占地面积最小的一组假山,但是却是构思最为精巧、独特,最富创意的一景。它分别从色、形、声三个角度来勾画冬的意境,又以植物,建筑、来烘托冬的气息。哪怕是酷暑盛夏,流连其间,也觉得寒气逼人呢。
扬州个园(十二)透风漏月厅冬景
  “形”和“色”都是可以看到的,也是造园者惯用的表现手法。但怎么才能把转瞬即逝的声音运用到造园之中的呢?看到了吗?这南墙之上的圆形孔洞,共分为四排,每排六个,总计二十四个,每个孔洞直径约一尺,分布均匀,排列整齐。冬为岁尾,你会很自然的联想到它代表了一年二十四个节气,不过在这里它可不仅仅传达了岁月的变迁,而是设计者最为独特也最有想像力的安排。这些孔洞被人称为“风音洞”。冬山处于花园的最南边,风音洞所在的高墙和个园三路住宅的后墙形成了一条狭长的通道,风从高墙窄巷之间擦墙而过时,会形成负压,加快流速。这时墙上四排孔洞,就好像四支等待以久的横笛,呼呼作响,发出北风呼啸的声音,奏响了冬的乐章,给人以寒风料峭的感觉。
扬州个园(十二)透风漏月厅冬景

扬州个园(十二)透风漏月厅冬景
  风音洞所在的位置按常规做法应该设置花窗,但宣石体态浑圆,形似雪堆,又间以杂色,如果用传统的磨砖花窗作为背景,会消弱宣石的质感,淡化雪意,如果只用一段粉墙又未免显的过于单调,在这里造园者非常有创意的用最简单的几何图形“圆”造成孔洞,即代替了花窗,又借来了“寒”风,真可谓匠心独运。
扬州个园(十二)透风漏月厅冬景  
冬,是四季的终篇,但它并不意味着结束。冬山的西墙之上两个圆形的漏窗,延伸了我们的视线,透过这圆形的漏窗,春山的修篁石笋重又映入了眼帘。让人立刻产生
“大地回春,周而复止”的联想。令人感叹设计者的奇思妙想,让你忍不住为它喝彩!至此,你是否也会在心里轻轻的叹一声:“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此窗设置堪称点睛之笔。
扬州个园(十二)透风漏月厅冬景

扬州个园(十二)透风漏月厅冬景
透风漏月厅位于冬山之北,为个园中又一赏景花厅,面冬山而筑,环境清冷幽静。
扬州个园(十二)透风漏月厅冬景  马曰琯兄弟构建“南街书屋”时所筑,名“透风透月两明轩”实为二轩,一曰透风,二曰透月。黄至筠购得“南街书屋”并为一轩,改名“透风漏月轩”,为园主清赏山光水色、清风明月之处。
扬州个园(十二)透风漏月厅冬景
房上的彩色玻璃应该是当时从国外购得,保存至今很难得。
扬州个园(十二)透风漏月厅冬景

扬州个园(十二)透风漏月厅冬景厅内展示了许多书法作品
扬州个园(十二)透风漏月厅冬景
  这是一个南北通透的大厅,单檐硬山顶。此厅从其构架形式上来说是方厅,抬梁式的构架是方的,椽子是方的,柱子是方的,石鼓是方的,石磉是方的,地面是方砖铺的,连木雕窗子也是方的。
扬州个园(十二)透风漏月厅冬景   南面有一座用宣石平叠的花台,台上倚着花园的南界墙,又有宣石堆起的小型倚壁假山,这就是冬山。从厅中望去,台上小山一色皆白,犹如积雪未消。因为宣石中含有石英,其色虽白,但在阳光下会闪闪发光,如将其置于向阳处,就与赏雪的主题有些相违,冬山背阴,也可见叠山家观察的仔细了。

扬州个园(十二)透风漏月厅冬景  透风漏月厅背面。屋角起翘较小,屋面较平缓,造型显得比较厚重,为什么会这样呢?原来在清朝盛世,帝王南巡,都要在扬州游玩。扬州盐商经济实力雄厚,为了所谓的迎銮,费尽心机来揣摩皇帝的喜好,因而有不少园林建筑就仿照了北京建筑的款式,渐渐地,扬州园林中有些建筑也带有了某些京味。这幢叫作透风漏月的小厅也不例外。

扬州个园(十二)透风漏月厅冬景  冬山宜居,不过,最好的当然是仨俩知己,聚在这座面山而筑的透风漏月厅里,围炉赏雪、夜话。

扬州个园(十二)透风漏月厅冬景
透风漏月厅西侧的花瓶洞门,门外是假山。
扬州个园(十二)透风漏月厅冬景
花瓶洞门旁边还有月八角洞门,那边是春景。
扬州个园(十二)透风漏月厅冬景假山石堆砌的石门护着前面的两个洞门
扬州个园(十二)透风漏月厅冬景
透风漏月厅西侧 
扬州个园(十二)透风漏月厅冬景
这里隐藏着12生肖
扬州个园(十二)透风漏月厅冬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