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扬州个园(七)映碧水榭

(2019-04-12 08:57:15)
标签:

个园

映碧水榭

竹里馆

步芳亭

大运河遗产点

分类: 有关扬州

   早在清朝时曾有人对江南名胜作出过这样的评价:杭州以湖山胜,苏州以市肆胜,扬州以园亭胜。可见当时江南一带,扬州是以园林之美而著称的。早在汉代,扬州就有规模较大的园林式建筑,以后又有创新,到清代时,由于手工业、商业、交通运输业、盐业都十分发达,加之乾隆的六次南巡,扬州园林迅速兴盛。但历史上多次遭到兵灾战祸,园林毁坏甚多,现在幸存的仅个园、何园、小盘谷和后冶春园等为数不多的园林了。扬州个园(七)映碧水榭  坐落在扬州古城北隅的“个园”是扬州城里历史最悠久、保存最完整、最具艺术和观赏价值的园林。 扬州个园(七)映碧水榭个园北大门扬州个园(七)映碧水榭1988年个园被国务院授予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扬州个园(七)映碧水榭

扬州个园(七)映碧水榭2005年,个园被誉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扬州个园(七)映碧水榭  2013
年,电视艺术片《扬州个园》在美国获得了第46届休斯顿国际电影电视节本类组别最高级别的“worldfest雷米奖”。
扬州个园(七)映碧水榭  
2016715日,在2016中国运河文化与旅游融合高峰论坛所发布的14条京杭大运河精品旅游线路中,有4条线路将扬州作为其中重要一站,扬州个园亦被列入其中。

扬州个园(七)映碧水榭  
个园是清嘉庆、道光年间“两淮盐总”(朝廷的税收大户)黄至筠在明代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寿芝园旧址上兴建起来的,两淮盐总黄至筠的家宅。它以独辟蹊径的景观设计和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成为最具扬州特色的江南私家住宅园林之一,为扬州明清私家园林的经典代表。199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与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和苏州拙政园并称为中国四大名园。扬州个园(七)映碧水榭  大门两侧有草书楹联:春夏秋冬,山光异趣;风晴雨露,竹影多姿。此副楹联上联写叠石四季山,四时光景各异,幻化意趣无穷;下联写园中竹风情万种,清翠欲滴,婆娑多姿。全联立意落笔,于写物状景中不着痕迹地概括揭示了个园以竹、石称盛的景观特色。
扬州个园(七)映碧水榭大门内墙壁一侧是各种牌牌

扬州个园(七)映碧水榭   
墙壁另一侧是个园黄氏家联:“传家无别法,非耕即读;裕后有良图,唯俭与勤。”、“咬定几句有用书可忘饮食,养成数竿新生竹直似儿孙。”、“几百年人家无非积善,第一等好事只是读书。”

扬州个园(七)映碧水榭
大门里面一个木雕竹子的落地罩,远处有一组假山恰好在罩中,形成一幅画。

扬州个园(七)映碧水榭大门背面

扬州个园(七)映碧水榭
落地罩背面

扬州个园(七)映碧水榭个园游览图
扬州个园(七)映碧水榭  
个园是私家住宅园林,虽然不大,但其结合了南北园林的特色,既有北方皇家园林的雄伟壮分赴健,又有江南私家园林的明秀柔情。个园呈南北方向的长条形,园的北部是名贵品种竹的观赏区,占整个个园的二分之一;园的最南部是住宅区,占整个个园的四分之一;在这两者之间的山、水、楼、轩、亭、阁,才是具有特色的私家园林。

扬州个园(七)映碧水榭南大门画中的假山石

扬州个园(七)映碧水榭进入大门后西侧竹林深处有一亭,取王维诗意曰“竹里馆”。
扬州个园(七)映碧水榭
竹里馆,是1997年复建的北区“万竹苑”时设置。 
扬州个园(七)映碧水榭
匾额“竹里”
扬州个园(七)映碧水榭
   亭柱楹联:
为重凌霜节,能虚应物心。种竹、品竹、爱竹、敬竹,是中国文化的重要内容。竹不仅形态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而且还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理想人格的化身。这副楹联出自唐代诗人蒋涣的咏竹诗,言简意赅,掷地有声,写出了竹注重修炼不畏严寒的气节和善于涵养虚心待人的美德。以竹喩人,借竹言志。体现了个园主人用竹置景造境的良苦用心。扬州个园(七)映碧水榭

扬州个园(七)映碧水榭回望北大门

扬州个园(七)映碧水榭 
 “山藉树而为衣,树借山而为骨。”作为园林三要素之一的植物配置,在园林景观艺术构成中的重要性早已为古人所熟识,栽培应用也一直备受青睐。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积淀了深厚的花文化,甚至将观赏植物人格化。牡丹、芍药、梅花、兰花等中国传统名花,以及桂花、海棠、李、桃等花灌木,便成为扬州古典园林中最主要的构景或配景素材。
扬州个园(七)映碧水榭  
1997年复建的北区“万竹苑”,占地1.2万平方米,设竹里馆、碧映水榭、竹西佳处等景点,逐渐恢复最初有竹“百种万竿”的历史风貌。目前,园内共栽竹60余种近2万竿,千姿百态、各具特色:色彩夺目的紫竹、红竹、黄皮刚竹、黄秆乌哺鸡竹、菲白竹,秆形奇特的龟甲竹、佛肚竹、罗汉竹、螺节竹,因美丽传说而得名的斑竹、孝顺竹、琴丝竹。它们在丰富植物知识的同时,又给人以艺术的享受、心灵的启迪。
扬州个园(七)映碧水榭这有个布景,可能是为什么演出准备的。
扬州个园(七)映碧水榭

扬州个园(七)映碧水榭走到布景后面,是“步芳亭”。
扬州个园(七)映碧水榭  
步芳亭位于个园内,一池碧波畔,是重檐六角的步芳亭,亭与水榭以曲廊相连,轻灵雅致。亭中楹联:“径隐千重石,园开四季花”。
扬州个园(七)映碧水榭


扬州个园(七)映碧水榭
映碧水榭
扬州个园(七)映碧水榭
水榭前面的曲桥

扬州个园(七)映碧水榭
水榭西侧
扬州个园(七)映碧水榭
这里是假山都是黄山石堆砌,感觉有点冷硬。带到夏日炎炎时会有凉爽。
扬州个园(七)映碧水榭
池塘中有鱼
扬州个园(七)映碧水榭

扬州个园(七)映碧水榭  造园必有山,无山难成园。中国古代园林置石掇山始于秦汉,成熟于北宋,明清后逐渐走向高潮。周维权先生说过:“园林之所以能够体现高于自然的特点,主要即得之于叠山这种高级的艺术创作。”
扬州个园(七)映碧水榭

扬州个园(七)映碧水榭
   假山是中国园林所特有的景观符号,是对自然山体景观的高度浓缩与再现。在古典园林中,常常作为庭院空间的主景,是园林景观创意表达的重要手段。
扬州个园(七)映碧水榭   中国传统假山营造常以“中国画论”为指导,强调“师法自然”,造型也多采用山水画中诸如“三远”和“合皱”之类的画理准则。“扬州以名园胜,名园以叠石胜。”(李斗《扬州画肪录》)。
扬州个园(七)映碧水榭  
其中,叠石最具代表性的当属个园的“四季假山”,作为“江南四大名园”之一,无论是其独特的立意还是精湛的叠石技法、造型艺术都是不可多得的研究范例,值得我们去细细品味和学习 
扬州个园(七)映碧水榭

扬州个园(七)映碧水榭

扬州个园(七)映碧水榭
映碧水榭楹联:暗水流花径;清风满竹林。

扬州个园(七)映碧水榭水榭前面往东看,是步芳亭。

扬州个园(七)映碧水榭石板曲桥
扬州个园(七)映碧水榭  
一泓碧水沁润着花间小径,四面清风穿拂着满院竹林。映碧水榭廊柱间这幅楹联,画龙点睛般激活了人们对水榭周围环境的审美关照,将大家的视觉、嗅觉、听觉、感觉一起调动了起来。这时你会发现,自己仿佛来到了李白诗中“桃花流水杳然去,别有洞天是人间”的世外仙境。 
扬州个园(七)映碧水榭

扬州个园(七)映碧水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