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南京紫金山天文台旧址(四)油画展天堡城

(2019-03-27 19:03:10)
标签:

紫金山天文台

变星仪室

圭表

诗意天空

天堡城

分类: 有关南京
  天文台是专门进行天象观测和天文学研究的机构,世界各国天文台大多设在山上。每个天文台都拥有一些观测天象的仪器设备,主要是天文望远镜。是看星星的好地方。由于近二十年来南京城夜间灯光污染严重,紫金山顶上已难以持续进行天文观测,原址现已改建成科普教育基地,1996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南京紫金山天文台旧址(四)油画展天堡城油画展厅  
南京紫金山天文台旧址(四)油画展天堡城靠墙的是“天文图碑”
南京紫金山天文台旧址(四)油画展天堡城  
天文图碑刻上部为一圆形全天星图。它以赤极为中心,将可见的星象投影在圆形的平面上,体验了古人“天圆地方”的理念。全图以赤极,也就是北极为圆心,有三个同心圆。小圆和大圆之间画有辐射状的经线二十八条,把星图分成二十八个不等部分,每部分含有一宿,也就是中国古代天文学上所说的二十八星宿。图上有许多星星。

南京紫金山天文台旧址(四)油画展天堡城须弥座石件

南京紫金山天文台旧址(四)油画展天堡城  在油画展厅前的树园里立着一个牌子,上面是张和祺先生亲笔书写的文字:“值此我台六十大庆之际,慷慨捐资为我台发展作出贡献的香港著名人士,怀着爱中华兴科技之情光临我台祝贺,并植树于此,以志纪念。”

南京紫金山天文台旧址(四)油画展天堡城
油画展厅前面是古代天文仪器:圭表、简仪。南京紫金山天文台旧址(四)油画展天堡城

南京紫金山天文台旧址(四)油画展天堡城

南京紫金山天文台旧址(四)油画展天堡城

南京紫金山天文台旧址(四)油画展天堡城
  南京紫金山天文台旧址(四)油画展天堡城


南京紫金山天文台旧址(四)油画展天堡城  
圭表是古代汉族科学家发明的度量日影长度的一种天文仪器,由“圭”和“表”两个部件组成。圭表和日晷一样,也是利用日影进行测量的古代天文仪器,早在公元前20世纪,陶寺遗址时期,中国就开始使用了。
南京紫金山天文台旧址(四)油画展天堡城  中国古代最早使用的计时工具称为圭表,它由两部分组成,垂直立于平地上的标杆称为表,南北方向平放的测影尺称为圭,两者以直角相接。由于圭为南北方向,当太阳自东向西运动时,只有正午时分,表的影子才会正好投射至圭上。此外,由于地球公转时,北半球阳光直射点的南北移动,同一地点每天正午的表影长度都不相同。根据表影长度变化规律,就可以知晓一年的时长和二十四节气的位置。南京紫金山天文台旧址(四)油画展天堡城   浑仪、简仪、圭表,在1900年八国联军侵占北京时遭抢劫和破坏。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才归回中国,至今在圭表的卧圭上,仍留有联军企图截断运走的锯槽。

 


南京紫金山天文台旧址(四)油画展天堡城诗意天空》罗方扬先生油画展

南京紫金山天文台旧址(四)油画展天堡城  
罗方扬先生,1973年生,江苏太仓人。中国天文学会和上海市天文学会成员,工作于太仓市某医药化工厂。兼任太仓市朱棣文小学和太仓市明德中学天文辅导员。近几年来,他在探索天文油画的道路上独辟蹊径,把天文、人文、山水、历史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创作了大量的天文题材的油画。
南京紫金山天文台旧址(四)油画展天堡城  
罗方扬先生不是科学家、作家、画家,只是一名普通的公司职员,长期对宇宙星空的追随,给了他创作的灵感和题材。作者创作多年,积累了一批以天文为主题的油画,展现了星空下的人文,和艺术化的天文。
南京紫金山天文台旧址(四)油画展天堡城
展厅中间一台
22CM折轴式折射天文望远镜南京紫金山天文台旧址(四)油画展天堡城

南京紫金山天文台旧址(四)油画展天堡城

南京紫金山天文台旧址(四)油画展天堡城
   罗方扬先生居于人文荟萃的太仓,自少年时倾心于天文学的理性魅力与中国古典文化之风雅,虽未以科研、艺术为职业,却在事业有成的同时,倾力于天文普及教育与诗书琴画艺术。
南京紫金山天文台旧址(四)油画展天堡城  
他从星空和历史文化中汲取灵感,近十年来在探索天文艺术作品创作的道路上独辟蹊径,将天文与人文、东方与西洋绘画技法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创作了大量独具风格的天文油画。
南京紫金山天文台旧址(四)油画展天堡城
《春江花月夜》
南京紫金山天文台旧址(四)油画展天堡城

南京紫金山天文台旧址(四)油画展天堡城
《寄声月姊》
南京紫金山天文台旧址(四)油画展天堡城在天文无国界组织的2017年全球星空绘画大赛中,《寄声月姊》获得一等奖。

南京紫金山天文台旧址(四)油画展天堡城  
本次画展的油画作品,以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天文元素为题材,用水墨国画式的写意与西洋油画式的色彩层次,来表现星空、山水、人物、古典建筑、历史故事。同时融汇中西方星空文化,在星座的呈现上既有中国古代星官体系的四象三垣二十八宿,又有西方星座体系的四季星空。笔下谱星成诗,染叶绘风;画中星河月海,文豪英雄。罗方扬先生将其心血之作倾情分享,生动呈现了星空下的历史,和诗意的星空。
南京紫金山天文台旧址(四)油画展天堡城  
罗方扬的油画,已经具备了梵高的风格,但选题却颇为独特。以天文和星空为主题。再充分融入了自己熟知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东西。于是,奇幻的星空,不仅与中国的山水和江南小景相结合,并且与中国的古天文知识、古诗词、神话传说等元素巧妙的结合在一起。这便产生了一种新境界的美——科学与艺术结合的美,遥远的星系与中华河山结合的美,望而不能及的日月星辰与流传千古的中国古文化结合的美。
南京紫金山天文台旧址(四)油画展天堡城

南京紫金山天文台旧址(四)油画展天堡城
在两个房间中间是高鲁先生像
南京紫金山天文台旧址(四)油画展天堡城  
高鲁(18771947),中国天文学家。字曙青,号叔钦。福州长乐人。生于1877516日,卒于1947626日。早年就读于福建马江船政学堂。1905年去比利时布鲁塞尔大学留学,后来获该校工科博士学位。1909年追随孙中山参加同盟会,1911年回国,辛亥革命后任南京临时政府秘书,不久任中央观象台首任台长。1918年去欧洲,任留欧学生监督。1921年回国后仍任中央观象台台长。1928年任中央研究院天文研究所所长 1929年任驻法国公使。1931年回国后相继任监察院监察委员、闽浙监察使等职。1913年创办《气象月刊》,普及气象学和天文学知识。1915年此刊改为《观象丛报》,1930年更名为《宇宙》。1922年发起成立中国天文学会,并任首任会长。1927年筹划建立南京紫金山天文台。参与组织1936年和1941年两次日全食观测。1929年发明天璇式 中文打字机。著有《日晷通论》、《星象统笺》、《中央观象台过去与未来》、《相对论原理》等。

南京紫金山天文台旧址(四)油画展天堡城这间展厅中间放置了一台
中星仪
南京紫金山天文台旧址(四)油画展天堡城

南京紫金山天文台旧址(四)油画展天堡城这台中星仪比子午仪室展示的大很多
南京紫金山天文台旧址(四)油画展天堡城

南京紫金山天文台旧址(四)油画展天堡城

南京紫金山天文台旧址(四)油画展天堡城
《黄河之水天上来》

南京紫金山天文台旧址(四)油画展天堡城
《静影沉璧》
南京紫金山天文台旧址(四)油画展天堡城

南京紫金山天文台旧址(四)油画展天堡城
《细斟北斗》

南京紫金山天文台旧址(四)油画展天堡城
《掠日彗星》

南京紫金山天文台旧址(四)油画展天堡城俊采星驰》

南京紫金山天文台旧址(四)油画展天堡城
往西走,赤道仪室(小赤道仪室)。
南京紫金山天文台旧址(四)油画展天堡城  
小赤道仪室也是紫金山天文台最早的建筑之一。小赤道仪室(包括太阳分光仪室) 小赤道仪室圆顶直径5.5米,由上海礼和洋行在德国制造,制成后运来由中国工人自己安装。安设200mm折光赤道仪一座。有研究室、太阳分光仪室、照相暗室等。
南京紫金山天文台旧址(四)油画展天堡城
奠基于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923日秋分。

南京紫金山天文台旧址(四)油画展天堡城紫金山天文台老照片。从左到走:本部(大台)、变星仪室、小赤道仪室。
南京紫金山天文台旧址(四)油画展天堡城
   19315月,国立第一天文台终于在紫金山上开工兴建,除了建有大台(大赤道仪室和办公室)、小午仪室、小赤道仪室、太阳分光仪室、变星仪室等工作用建筑,另外还有大宿舍(职员宿舍)和小宿舍(所长宿舍)、大门及传达室、警卫室、配电房、蓄水池和气象塔等建筑。南京紫金山天文台旧址(四)油画展天堡城
   1934年天文台台址选定后,余青松即带人上山测量、选线,只用三天时间就完成初步路线的测量。为了稳妥起见,余青松又命人再以经纬仪校准一次。测量工作完成后,余青松亲手绘制出此路的横断面图、纵断面图和平面图各一份,根据设计要求,全路宽10米。路中铺有宽约0.132米厚的石片,公路两旁有人行路,在上坡处宽约0.67米,在下坡处宽约1.3米。路旁内侧还设计了宽约0.67米,深约0.33米的明沟。为了预防大雨冲击路面,余青松还在全路设计了八座大小涵洞。南京紫金山天文台旧址(四)油画展天堡城  对于天文台的建筑,他亲自动手设计,但在提交陵园管理委员会核准时,并不那么顺利。陵园方面的代表、陵园总务处处长夏光宇仔细看过图纸后认为,余青松的设计太西洋化,与陵园的整体风格不一致,必须采用中式风格重新设计。于是,余青松会同基泰工程司杨廷宝共同设计,20天后,一份“中式天文台”的图纸摆在了夏光宇的面前。夏光宇仔细看后深思良久,随后提笔致信孙科。两天后,孙科让秘书给夏光宇打电话,同意照图开建。
南京紫金山天文台旧址(四)油画展天堡城  从1 930年夏季开始,国立第一天文台终于在紫金山第三峰正式破土动工。这期间,余青松克服了经费短缺,自然条件恶劣艰苦以及“九一八”事变战乱影响的种种不利因素,经过五年时间的艰苦施工,于1934年夏天,国立第一天文台的主要建筑已基本完成。在这座天文台的建设过程中,余青松在施工中就地取材,大量采用紫金山特有的虎皮石砌地基和墙面,不仅节省了大笔材料和运输费用,同时还使紫金山天文台后来成为防风、防火的坚固建筑。
南京紫金山天文台旧址(四)油画展天堡城   19349月,国立第一天文台终于落成,它们分别是:台本部一幢,25间,面积503.80平方米;子午仪室一幢,5间,面积113.95平方米;赤道仪室一座,6间,面积106平方米;变星仪室一座,面积25.52平方米,东宿舍一幢,19间,面积237.11平方米;西宿舍一幢,32间,面积261.28平方米。土木建筑总投资19万元。主要建筑左下角,分别镌汪精卫、蔡元培、于右任书写的奠基碑文。因建在紫金山上,人们习惯上称之为紫金山天文台。 
南京紫金山天文台旧址(四)油画展天堡城  在占地47亩的天文台台界内,有六座银色的天文观测室圆顶,高低错落,衡宇相望。每座圆顶的基座和整个墙面,均用虎皮石砌出了水波纹形状。每座圆顶四周均环绕着天坛式的石栏杆。
南京紫金山天文台旧址(四)油画展天堡城

南京紫金山天文台旧址(四)油画展天堡城  天堡城位于南京太平门外紫金山西峰山顶。是太平天国时期修筑的两个重要的军事要塞。
南京紫金山天文台旧址(四)油画展天堡城  1853(清咸丰三年)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南京)后,在海拔267米的天堡峰峦顶和该峰西北麓龙脖子上,用当地坚硬的虎皮石,修筑成壁垒森严的天堡城,地堡城两座军事要塞。作为太平天国的战略要地控制着东北方向尧化门,岔路口等以及东南方向麒麟门,上坊门等入侵之敌。
南京紫金山天文台旧址(四)油画展天堡城天堡城后被划规到紫金山天文台内
南京紫金山天文台旧址(四)油画展天堡城登上紫金山天文台最高点,天堡城上的大平台。  
南京紫金山天文台旧址(四)油画展天堡城

南京紫金山天文台旧址(四)油画展天堡城
天堡城上也有一个天文圆顶,但不对外开放,内部有什么仪器也不清楚。
南京紫金山天文台旧址(四)油画展天堡城难以想象,当年洪秀全修筑的天堡城,早已建起了观测天体的观象台。
南京紫金山天文台旧址(四)油画展天堡城平台外围有许多天线,形状不一,应该也是用于天文观察的。

南京紫金山天文台旧址(四)油画展天堡城
   远处若隐若现的白色圆顶都是天文台的观察室,想象夜色陈静,这些白色的圆顶慢慢打开,里面的仪器对着天空观察,不懈地探索着千百年来尚未揭开的宇宙奥秘。似乎离天很近。
南京紫金山天文台旧址(四)油画展天堡城  天文台设在山上,不是因为山上离星星近一点。星星离开地球都非常遥远。一般恒星都在几十万亿千米以外,离地球最近的天体月亮,距离地球也有38万千米。地球上的高山一般只有几千米,缩短这么一小短距离,显然是微不足道的。
南京紫金山天文台旧址(四)油画展天堡城

南京紫金山天文台旧址(四)油画展天堡城  地球被一层大气包围着,星光要通过大气才能到达天文望远镜。大气层中的烟雾、尘埃以及水蒸气的波动等,对天文观测都是有影响。尤其在大城市附近,夜晚城市灯光照亮了空气中的这些微粒,使天空带有亮光,妨碍天文学家观测较暗的星星。在远离城市的地方,尘埃和烟雾较少,情况要好些,但是还不能避免这些影响。

南京紫金山天文台旧址(四)油画展天堡城  越高的地方,空气越稀薄,烟雾、尘埃和水蒸气越少,影响就越少,所以天文台大多设在山上。
南京紫金山天文台旧址(四)油画展天堡城远处的水面是玄武湖

南京紫金山天文台旧址(四)油画展天堡城

南京紫金山天文台旧址(四)油画展天堡城
南京市区
南京紫金山天文台旧址(四)油画展天堡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