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南京栖霞山(七)千佛崖三圣殿

(2019-02-08 20:20:14)
标签:

栖霞山

千佛崖石窟

三圣殿

明焦蔐栖霞寺修造碑记

明祝世禄重修栖霞寺碑

分类: 有关南京

    千佛岩位于栖霞山纱帽峰到紫盆峰西的岩壁上。据传,栖霞寺创建人僧绍曾梦见西岩壁上有如来佛光,于是立志在此凿造佛像。他病故后,其子在西壁上凿佛龛,镌刻了三尊佛像,其后齐梁两朝贵族竞相捐资凿石造佛。据史书记载,此处共有佛龛294个,佛像515尊,号称千佛而得名千佛岩。佛像有坐有立,大有数丈,小仅盈寸,造型精美,与大同、云冈石窟,南北齐名。南京栖霞山(七)千佛崖三圣殿    我国有两处著名的千佛岩景区,因有大量的摩崖石刻造像而知名。一处位于四川省乐山市夹江县,一处位于江苏南京栖霞山。栖霞山千佛岩是从南朝齐永明二年至梁天监十年(484511年)逐渐开凿的,它较山西大同云岗石窟迟三十一年,但比河南洛阳龙门石窟早十七年。南京栖霞山(七)千佛崖三圣殿   千佛岩位于南京栖霞山栖霞寺东北侧山崖上,是从南朝齐永明二年至梁天监十年(484-511年)逐渐开凿而成。不大的地方,不高的山岩,依崖之高下开凿着一座座佛像。崖壁上下共五级,佛大者数丈,小者仅盈尺,或五、六尊为一龛,或七、八尊为一龛,望之如蜂房鸽舍,号称千佛崖。其实,现存造像只有515尊,佛龛294座,除少数完好外,大部分已残缺。然而,你不要小瞧了千佛岩石窟,它有“江南云岗”称,是中国唯一的南朝石窟。 

南京栖霞山(七)千佛崖三圣殿   据《栖霞寺碑》载,南朝齐代明僧绍死后,其子仲璋与沙门法度首先在西峰两壁上镌造无量寿佛及观音、势至两菩萨。相传佛像雕成后,在佛龛顶上放出光彩,于是,齐、梁的贵族仕子,风闻而动,各依山岩的高 下深广,在石壁上凿雕佛像,或五六尊或七八尊为一龛,号称千佛岩。共计南朝造像有二百九十四座佛龛,佛像五百一十五尊。以后唐宋元明各代均续有开凿,共计佛像七百尊。梁代临川王萧宏将佛像加以装梁代临川王萧宏将佛像加以装饰,金碧焕然,千佛岩位于南方,与云冈石窟南北遥遥相对,是中国古代雕刻艺术的杰作。 

南京栖霞山(七)千佛崖三圣殿    栖霞山石窟佛像造像坐落位置可分为两大块,一处为底层环绕无量殿的石窟群,一处在山顶纱帽峰一带,而以底层造像保存较好,上述造像中均无明确纪年。
南京栖霞山(七)千佛崖三圣殿  南京栖霞山(七)千佛崖三圣殿

南京栖霞山(七)千佛崖三圣殿
     依据文献记载及造像风格演变,现将栖霞石窟造像大致分为三期。第一期约建于晋宋之际至宋永光元年。第二期约开凿于5世纪末的十余年。 第三期约于6世纪初至梁天正元年(551)年间。
南京栖霞山(七)千佛崖三圣殿穹窟顶,三壁环坛,主尊结跏趺坐,半披佛衣,手及身体残损均较严重,螺发。

南京栖霞山(七)千佛崖三圣殿左右壁梁胁侍菩萨,破损严重。
南京栖霞山(七)千佛崖三圣殿

南京栖霞山(七)千佛崖三圣殿    第一期造像风格:均为穹窿形窟顶。佛像身躯粗短呈方形,多为高髻螺发,U形领口佛衣,有阴刻背光及头后着莲花,衣襞呈八字形覆坛,亚形坛基。菩萨着方形宝冠,跣足立于圆形莲座上。出现三壁三龛窟。

南京栖霞山(七)千佛崖三圣殿第二期晚期下004窟。
南京栖霞山(七)千佛崖三圣殿    穹窟顶,作三壁环坛,主尊跣足立于圆形莲花座上,佛衣右领襟沿左臂敷搭至左肩,头为螺发,神曲修长,旁边塑有多尊菩萨或子弟像。
南京栖霞山(七)千佛崖三圣殿

南京栖霞山(七)千佛崖三圣殿立佛左侧有以双腿或单腿跪地的四个小跪人。

南京栖霞山(七)千佛崖三圣殿    第二期石窟造像风格:均为穹窟顶,出现三壁环坛,佛坛多为方形与横长方形,并有千佛出现。佛像躯干较一期明显拉长,倚坐、立佛及结跏趺坐均有表现,佛衣穿法也较丰富,U形领口佛衣、“敷搭双肩下垂式”、“褒衣博带式”、“半披式”袈裟并存,施有禅定印与无畏印,裳悬外展下垂。菩萨出现Ⅹ形璎珞,并有穿壁现象。雕塑方面,圆雕、平直刀法混用,造型更重人体表现,衣饰厚度较一期有所减弱,佛像躯干较一期修长,秀骨清像风格明显,造像组合也较前期有所增加。其他造像因素如护法狮子上举一爪及小跪人造型也为这一期新有。
南京栖霞山(七)千佛崖三圣殿

南京栖霞山(七)千佛崖三圣殿

南京栖霞山(七)千佛崖三圣殿

南京栖霞山(七)千佛崖三圣殿

南京栖霞山(七)千佛崖三圣殿

南京栖霞山(七)千佛崖三圣殿

南京栖霞山(七)千佛崖三圣殿


南京栖霞山(七)千佛崖三圣殿

南京栖霞山(七)千佛崖三圣殿

南京栖霞山(七)千佛崖三圣殿第二期下019释迦多宝窟
南京栖霞山(七)千佛崖三圣殿    下019窟,为双佛窟,穹窟顶,出现三壁环坛,正壁置释迦、多宝二佛,侧立两菩萨。两佛均结跏趺坐于横长方形坛基上,衣襞覆坛,高髻螺发,线刻背光及头枕圆形莲花。左侧坐佛,佛衣作U形领口,内着僧袛支,右侧坐佛,着褒衣博带式佛衣,施无畏与愿印。二佛右肩原有明显之孤形饰线,今已无法得见,据此二佛应外披“半披式”袈裟。
南京栖霞山(七)千佛崖三圣殿    双佛两侧立二胁侍菩萨,跣足立于圆形莲花座上,菩萨着Ⅹ形披帛及璎珞穿璧交叉于腹前。
南京栖霞山(七)千佛崖三圣殿

南京栖霞山(七)千佛崖三圣殿站在地藏殿外看到对面的三圣殿
南京栖霞山(七)千佛崖三圣殿
三圣殿位于栖霞寺舍利塔东有,又称大佛阁、无梁殿,供无量寿佛,为南齐时弋开凿。
南京栖霞山(七)千佛崖三圣殿    现在的三圣殿是明万历二十八年至三十四年(1600—1606年)对千佛崖石窟佛全龛和佛像全面修缮时重建的”。
南京栖霞山(七)千佛崖三圣殿    三圣殿的正中部位镶嵌了一块碑,上书“三圣殿”三个大字,字体酣畅浑厚,笔势雄健洒脱,但一直以来不知道是由谁书写,史书也从无记载。题有“三圣殿”三个大字的石碑镶嵌在佛龛上,离地面6,远望三个大字清晰可见,除了“三圣殿”三个大字外,在该拓片的左上角,从上到下排列着三个字,最上方是一个“朱”字,中间一个有些模糊,第三个字隐约可见是个“蕃”字,除此以外,在左下角和右上方还发现了两枚印章,分别是“状元及第”和“定觉”的篆书字样。经考证,碑文是明朝状元朱之蕃题写。
南京栖霞山(七)千佛崖三圣殿    朱之蕃是明代大臣、书画家。字元升,号兰隅、定觉主人,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科举状元,官终礼部右侍郎,任上曾奉命出使朝鲜,书有朝鲜的“明伦堂”三个字。生平著有《奉使朝鲜稿》4卷、《纪胜诗》1卷,《金陵四十八景图像诗咏》等著作,现莫愁路附近还保留有朱之蕃故居。

南京栖霞山(七)千佛崖三圣殿三圣殿前南边的碑亭
南京栖霞山(七)千佛崖三圣殿明祝世禄重修栖霞寺碑记》讲述明代栖霞寺有关重修栖霞寺的情况
南京栖霞山(七)千佛崖三圣殿    碑文:金陵栖霞寺,在摄山之南阳。去城四十五里,为南齐明僧绍舍宅之处,详在志中。山从钟阜蜒蜿而北,江水环之,其中岩壑秀映,泉洞交错,静室精蓝,因山隐显,实金陵第一名胜也。历劫来如齐明仲璋凿为无量佛,齐文惠太子与诸王凿千佛岭,隋文帝为拓而竖两石佛导之,皆极精丽,屹然自今犹存者。唐宋间寺额屡更,而规制不废。迨我国朝,仍旧额也。成化间,以有司借税寺田,而僧逃者众,田为豪所侵,寺几丘墟也。嘉靖庚戌,住持兴善刻善恢复,而法会和尚以心力提奖之。得归其侵产,寺粗有结构,年而梵刹之大都具矣。万历丙申,余视奋垣,恒数数憩此,而儿辈亦读书其中,余始为疏修定惠禅堂,堂成越岁己亥,三空法师僧定者,自关西来,访寺衲明师,解行双修,机缘多偶,见千佛岭剥落殆尽,无复相好,遂于明通谋庄严之,而中贵人客君仲乞诸当事者二三公,合金为助,一佛一龛,节比于颤岫之中者,金碧辉映,山亦生色。客君短衣徒跣,冒风雪,披星霜,往来栖霞道中。自荷锸畚土,引绳叠石,与工师共拮据之,等心循乞,无不响应.而侪伍中王寿者,亦齐心矢力,竭蹶昏朝。自庚子至丙午,历七载而落成之。日山门、日天王殿、西侧日祖师殿、东侧曰伽蓝殿,皆稍其基而鼎新之者也;日藏经殿、日韦驮殿、日接引殿,以塔前石佛突立风雨中而覆之栋字也。日三圣殿,则因无量石佛,旧凿山为宇而复裁石甍之也.殿前缭以石垣,延袤如城郭,题名“ 净土干城” 。日地藏殿,以往僧司混修而延定公主之。山之崩日碧霞元君殿凡皆无基而首创之者也;山门左有隙地四十亩,属民为草场者,升科于上元,以赀垦之为地藏殿。岁费工成。而新旧住持董其事,引领大众,绕佛三匝,欢未曾有。至于林风钟鼓,江夜潮音,山月传灯,仙禽说倡,此无量法宝又在璀璨辉煌之外矣。住持时丐余言以为记。余乃然日:“ 此一栖霞也,梁齐初造,唐宋递兴,现呈坏相,僧绍安存?后游接踵,现去来相。凡此皆法之不住者耳。山中大善知识能得常住于不住之中,则一毛端,现宝王刹可历劫而不坏也,又安问记耶? 是为记。
南京栖霞山(七)千佛崖三圣殿

南京栖霞山(七)千佛崖三圣殿

南京栖霞山(七)千佛崖三圣殿三圣殿前南边的碑亭
南京栖霞山(七)千佛崖三圣殿明焦蔐栖霞寺修造碑记》也是讲述明代栖霞寺有关重修栖霞寺的情况
南京栖霞山(七)千佛崖三圣殿    碑文:金陵名蓝三:牛首以山名,弘济以水名,兼山水之胜者,莫如栖霞,古高人胜流,率栖迹于此。自明僧绍、扈谦、徐铉以来,湮灭而亡称意者,江山虽在而昔贤往矣。幽复寂寥,殆有郁而未发者耶。嘉靖中殷公迈、万公表、陆公光祖,聊辔而至,爱其山深木茂,泉甘而石峻,于学道者为宜。于是禅师法会居焉。时复得兴善者,相之都人士,各出其力,成就废阙,居民亦稍以侵地来献,迄今四十载,会既化去,施者不至,岩石草木为之索然,顷释僧定以道价倾一时,像宇圮坏。拟为兴复,意之所至,不督而集,中常侍既公禄、刘公海、党公存仁、客公仲等,争以旃檀归之,而王公寿综理,加毖首于千佛岭、三圣殿,大为贲饰,工未竣也,会客公仲者,卧疾梦神僧拊摩,宿疴如脱,问其自,日摄山,客心异之。入寺寻访,感诸缘会,应如决川,故三殿日大雄、日天王、日藏经,历任修葺,以伽蓝、祖师二殿翼之,沿故顶新,因毁成妍。于是高薨霭以云属,真仪揭其壮丽,荒糠灌莽之门,丹垩炳焕,即天帝释富不如也。闻者以为胜。无贵贱皆往观焉。或谓真心本寂,色相假名,梵以是区区者焉?余惟无不在,巨而大地,细而微尘皆是也.警诸群木,生气充足.枝条花叶,长短纤浓,无所不可:譬如白川原委,有自江河洲渚,流徙传输,无所不到,岂可妄声取舍。执鞔断为上乘,谓造作非佛事哉?故下士滞有而迷空,中士迷空而疾有,孰如凭相寄怀,因敬生悟,庶几若丧而得大归业。况兹山严泉,含绝世之美,自是结构庄严。于弘济牛头,相映发于江表.诸君子之功大矣。余自罢归,累憩于斯,寻徽君散骑自迹,丽然而乐之.新旧住持,其事于石。嗟夫士之怀琬琰而就煨尘者,其有待于人,岂不犹此山哉。是又可临风而—慨也。是为记。  万历丙辰午春  
  赐进士及第翰林院修撰儒林郎直起居注纂修国史  东宫日讲官琅铘焦撰
南京栖霞山(七)千佛崖三圣殿

南京栖霞山(七)千佛崖三圣殿    三圣殿宽11.20米,高15.50米,进深9.70米。相传南齐时明僧绍隐居摄山,与法度禅师研讨无量寿佛经。西岩石壁,中夜放光,现无量寿佛及殿宇辉煌状。于是准备凿岩为像,不久明僧绍撒手归天。其子明仲璋为竟父未成之业,遂与法度禅师在西岩石壁凿造无量寿佛。佛像坐身高三丈二尺五寸,连座高四丈。左右凿观音、势至二菩萨,各高三丈三尺。合称“西方三圣”,故此石窟名无量殿,又叫三圣殿。南朝梁大同六年
(540),佛龛顶上忽然佛光四射,轰动京师。于是皇室、贵族相继到此凿石造像,其中齐文惠太子、豫章文献王、竟陵文宣王、始安王遥光、江夏王、梁临川靖惠王萧宏等造佛最多。他们有的自己舍钱,有的则动用国库。石像依岩之高下,就势而凿,上下共分五级,大佛数丈,小佛仅尺许,或五六尊一龛,或七八尊一龛,基本布局是一佛二菩萨,或一佛二弟子。窟门两侧多设天王力士像,佛座下蹲有狮子。整个千佛岩,异常壮观。
南京栖霞山(七)千佛崖三圣殿
三圣殿墙上的碑刻
南京栖霞山(七)千佛崖三圣殿    这首诗的碑刻,在明万历年间修建三圣殿时,就已经镶在三圣殿外壁的墙上了,题名曰:《登栖霞山》。原诗碑刻云:“殿古丹霞映碧幢。悬厓石像凿空矼。山连钟阜平开嶂。地视龙潭半入江。三晋旧游惟我共。六朝名寺许谁双。莺花况值春将暮。离思吟情两未降”。

南京栖霞山(七)千佛崖三圣殿第二期下020窟,即无量殿,宆窟顶,窟内一佛二菩萨。   
南京栖霞山(七)千佛崖三圣殿    主尊结跏趺坐,施禅定印,佛脚为佛衣覆盖,方形坛基,衣襞覆坛,呈外展下垂,U形领口。佛像坐身高十点八米,连座高十三点三米。

南京栖霞山(七)千佛崖三圣殿观音、势至菩萨左右立侍,高十一米。佛像的衣褶风格,颇似大同云冈石窟之佛。
南京栖霞山(七)千佛崖三圣殿

南京栖霞山(七)千佛崖三圣殿    殿前这两接引佛,原在舍利塔前,系解放前迁来,也是六朝遗物。为栖霞石窟造像第三期约于6世纪初至梁天正元年(551)年间,以现无量殿前两接引佛为代表。损坏较重的一尊,作低髻螺发,佛跣足立于圆形莲座上,佛衣右领襟沿左臂敷搭至双肩,衣纹转折多为凸棱形起伏,对称刻于胸前,袈裟表现较厚重。南京栖霞山(七)千佛崖三圣殿    另一尊形体保存较为完好,薄衣贴体,下胸腹起伏刻画细腻,衣纹塑造以阶梯式及仿泥条式手法表现,低髻螺发,着装方式与前一尊相同。两尊佛像造型相似,雕刻手法及形体表现略有不同,由于两尊造像均为单体圆雕,其最初所在位置已无从考证(一说从舍利塔旁移至此)。
南京栖霞山(七)千佛崖三圣殿    栖霞寺舍利塔老照片。无梁殿门口的两个菩萨曾站在塔边。原为舍利塔旁的两尊接引佛,高三米多,秀美典雅,与洛阳龙门石佛相似,亦为中国佛教艺术黄金时代的绝世珍品。

南京栖霞山(七)千佛崖三圣殿

南京栖霞山(七)千佛崖三圣殿栖霞寺的舍利塔、无梁殿老照片。

南京栖霞山(七)千佛崖三圣殿

南京栖霞山(七)千佛崖三圣殿

南京栖霞山(七)千佛崖三圣殿

南京栖霞山(七)千佛崖三圣殿

南京栖霞山(七)千佛崖三圣殿    由于这里的石质属石英砂岩,易于风化,民国十三年(1924年),栖霞寺住持若舜等人用水泥把部分造像涂缮,并“施唇以朱,画眼以墨”。由于补工技艺低劣,使所补之佛,精神面貌尽失,文物和艺术价值大打折扣。十年动乱期间,千佛岩石像又横遭浩劫,竟被捣毁二百余尊。

南京栖霞山(七)千佛崖三圣殿
下021、022窟。

南京栖霞山(七)千佛崖三圣殿    第二期早期:下022窟,宆窿顶,主尊结跏趺坐于方形坛基上,后接横长方形坛基,衣襞覆坛,呈八字形外展,佛衣领口呈U形,内着僧袛支,阶梯形衣纹,平直刀法并融有圆雕手法,高髻螺发,手残缺,头后着圆形莲花,

南京栖霞山(七)千佛崖三圣殿
    窟壁分上下五层,满雕千佛,主尊躯干较前期明显增长。胁侍菩萨立于两侧,形象不清。
南京栖霞山(七)千佛崖三圣殿

南京栖霞山(七)千佛崖三圣殿    下021窟,宆窟顶,佛像造型与下022窟相近,佛衣损坏严重,方形坛基较下022窟更宽,呈现向下019窟坛基演变的趋势,佛头后枕圆形莲花。  
南京栖霞山(七)千佛崖三圣殿021窟两边造像  
南京栖霞山(七)千佛崖三圣殿

南京栖霞山(七)千佛崖三圣殿

南京栖霞山(七)千佛崖三圣殿


南京栖霞山(七)千佛崖三圣殿024窟两边的大力士
南京栖霞山(七)千佛崖三圣殿

南京栖霞山(七)千佛崖三圣殿第一期造像,下024窟。  
南京栖霞山(七)千佛崖三圣殿    下024窟为三壁三龛窟,穹窿形窟顶,三尊主像均结跏趺坐于亚形坛基上,佛衣下垂覆坛,呈八字形外展,佛装领口呈U形下垂,内着僧袛支,阶梯型衣纹,平直刀法,头后均塑有圆形莲花,主尊头,手均有残损。
南京栖霞山(七)千佛崖三圣殿    两侧坐佛均为高髻螺发,手施禅定印,三主尊躯干相近,短且宽呈方形,造像组合多为一佛二菩萨。三佛皆有两胁侍菩萨銑足跣立于圆形莲座上,衣饰不清。 南京栖霞山(七)千佛崖三圣殿

南京栖霞山(七)千佛崖三圣殿着通肩大衣螺发。应该是比较早期的佛像。

南京栖霞山(七)千佛崖三圣殿    明朝隆庆以后,又出现在千佛岩凿佛的热潮,但大多是有权有势的太监所为。千佛岩的最后一个佛龛石匠殿,里面琢一石匠,手握槌,形象朴素,表情生动,相传是著名石匠王寿的化身。王寿是南京著名的石匠,万历年间他带领石工在此镌造佛像,他不仅能设计新的佛龛,还能对齐、梁以来的古老石龛进行补造,因此名闻遐迩,并被收入地方史志。千佛岩的石佛和石匠并存,反映了人们对塑造这一艺术珍品的能工巧匠的崇敬。   南京栖霞山(七)千佛崖三圣殿     在千佛崖大佛阁东侧的一个角落里的石匠雕像。相传,在雕凿千佛工程限期的最后一晚,石匠们数来数去只有九百九十九尊石佛,限期将到,而最后这一尊佛像屡凿不成,为免众石匠遭误时杀戮之祸,这位石匠急中生智,奋身跳进洞龛,化身为像,立地成佛。后人凿此“石匠殿”以示纪念。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