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南京燕子矶(三)御碑亭劝诫碑

(2018-12-15 11:06:56)
标签:

燕子矶

劝诫碑

御碑亭

酒樽石

遇难同胞纪念碑

分类: 有关南京
    燕子矶不仅是历史上闻名的旅游胜地,而且自古就是军事要地和有名的渡口。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巡视全国就是从这里南下的;南朝梁末,北齐军渡江南进,陈霸先率军出此山拒战,大破北齐军;在宋金战争时,八卦洲就是黄天荡,当年宋朝军队在这里大败了金兀术。
南京燕子矶(三)御碑亭劝诫碑    鸦片战争中,英国侵略者沿江一路烧杀,攻南京时首先在燕子矶登陆,入观音门,去迈皋桥,占天堡城。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燕子矶被世人称为万里长江第一矶。矶下惊涛拍石,汹涌澎湃,是观赏江景的最佳去处。
南京燕子矶(三)御碑亭劝诫碑    登临矶头,看滚滚长江,浩浩荡荡,一泻千里,蔚为壮观。西面长江大桥如彩虹横跨江上,尤其是月夜,皓月当空,江面波光粼粼,江帆点点。

南京燕子矶(三)御碑亭劝诫碑御碑亭,因为正在维修,无法看到里面。
南京燕子矶(三)御碑亭劝诫碑     御碑亭初建于乾隆年间(公元1762年),原名大观亭,后称御碑亭。据说乾隆皇帝六下江南,五登燕子矶,作诗多首。其中第三次登矶时,御笔亲题“燕子矶”三个行书大字,时江宁知府特造亭刻碑,将乾隆手迹树于矶巅,流传至今。此碑为南京市目前保存较好的御碑文物之一。南京燕子矶(三)御碑亭劝诫碑    御碑亭原为两层六角重檐,翘角下坠六足铜铃,风吹铃响,远扬十里。1937年因遭侵华日军炮火所折,解放后修建,为四角砖亭。
南京燕子矶(三)御碑亭劝诫碑    1998年为恢复御碑亭两层六角重檐原貌,公园管理处重新翻建了此亭,使御碑亭给人气派、庄严、古朴、典雅的印象。
南京燕子矶(三)御碑亭劝诫碑

南京燕子矶(三)御碑亭劝诫碑(网上下载图片)御碑亭的模样

南京燕子矶(三)御碑亭劝诫碑御碑亭楹联:白云悠悠矶头月涌千骏过,往事渺渺江上风情一燕来。

南京燕子矶(三)御碑亭劝诫碑正面御笔亲题“燕子矶”三个行书大字

南京燕子矶(三)御碑亭劝诫碑    背面为乾隆的诗。公元1751年暮春,当首次来游燕子矶时,即被这里的壮丽景色所陶醉,乘兴作诗一首七绝:“当年闻说绕江澜,撼地洪涛足下看。却喜涨沙成绿野,烟村耕凿久相安。”

南京燕子矶(三)御碑亭劝诫碑

南京燕子矶(三)御碑亭劝诫碑
继续往前走是“劝诫碑”
南京燕子矶(三)御碑亭劝诫碑燕子矶因三面环水,峭壁陡立,旧时常有失意之人在此轻生,旧称“一仰一个”。
南京燕子矶(三)御碑亭劝诫碑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当年在燕子矶乡晓庄村办学期间,听说经常有失意人来矶头跳崖,他十分婉惜,于是便带着学生在此竖了劝诫碑。
南京燕子矶(三)御碑亭劝诫碑    并亲笔题写“想一想,死不得”六个大字,碑后面还写着二行春风化雨的劝诫雨,此碑曾让血多失意之人幡然醒悟,挽救了不少人的生命。南京燕子矶(三)御碑亭劝诫碑劝诫碑背面(网上下载图片)

南京燕子矶(三)御碑亭劝诫碑山顶上的已经用钢管做的栏杆围起来了,比较安全。

南京燕子矶(三)御碑亭劝诫碑继续往前走

南京燕子矶(三)御碑亭劝诫碑

南京燕子矶(三)御碑亭劝诫碑    通往燕子矶头的半山坡小路上,有一片砾岩。这些岩石形状各异、凌空峭立,其中有一块砾岩石,内凹外圆,酷似古代酒樽,故名“酒樽石”。
南京燕子矶(三)御碑亭劝诫碑    这个天然形成的“酒樽石”,与“斗酒诗百篇”的唐代大诗人李白,流传着‘段令人神思的故事。
南京燕子矶(三)御碑亭劝诫碑    唐代,李白曾多次来到南京,他在南京期间,几乎游遍了名胜古迹,留下了十多篇诗作。如《永王东巡歌》、《登金陵凤凰台》、《金陵酒肆留别》、《夜下征虏亭》、《劳劳亭》等等。李白还多次乘船,饱览江景,或对月当歌,或送别友人。如《金陵江上遇蓬池隐者》诗云:“解我紫衣裘,且换金陵酒;酒来笑复歌,兴酣乐事多;水影弄月色,消光奈愁何;明晨挂帆席,离恨满沧波。”在《金陵城西楼月下吟》诗中云:“金陵夜寂凉风发,独上高楼望吴越;白云映水摇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月下沉吟久不归,古来相会眼中稀:解道澄江净如练,今人长忆谢玄晖。”他在《把酒问月》诗中云:“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江水,月亮与酒,在李白的脑海中,酿造出一首首芳香醇浓的诗篇,表现出诗人浪漫高远的情怀。
南京燕子矶(三)御碑亭劝诫碑    正因为李白对大江、月亮与酒有如此浓厚的情怀,在一个月白风清的秋夜,他又泛舟江上,登临燕子矶,独览月夜江天,徘徊于酒樽石旁,对江酹月,把酒问天,酒酣之际,在崖壁上挥毫题了“吞江醉石”四个大字,留下了千古佳话。有人认为,这是李白把燕子矶比作欲醉的巨人,以酒樽石为盏,长江水为酒,欲醉吞长江,以此神绘了燕子矶三面环水、兀立江中的雄姿。
南京燕子矶(三)御碑亭劝诫碑    李白题壁的“吞江醉石”四个大字,虽未留存,却有诗可证。清代诗人华长卿在《登燕子矶观大江游永济寺至上台洞》一诗中写到“吞江书醉石”,诗云:燕子矾头望,波涛日夜流。吞江书醉石,铁锁系危舟。撒手悬崖峭,皈心古洞幽。梵宫遭劫火,僧尚恨夷酋。
南京燕子矶(三)御碑亭劝诫碑    这首诗写于1846年,清道光26年,即英帝国主义侵略军侵犯南京后四年。燕子矶遭“夷酋”的焚烧、毁坏、掳掠的罪行,历历在目。诗末二句,是诗人及永济寺僧众对英帝国主义侵略军侵略罪行的憎恨和控诉!

南京燕子矶(三)御碑亭劝诫碑继续往前走
南京燕子矶(三)御碑亭劝诫碑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碑
南京燕子矶(三)御碑亭劝诫碑路边一块岩石上长着三棵树
南京燕子矶(三)御碑亭劝诫碑裸露的树根,顽强的树。

南京燕子矶(三)御碑亭劝诫碑    193712月间,侵华日军在此地的江滩集体屠杀50000名以上中国人,使这里成为南京大屠杀的主要屠杀场地之一,为纪念在此地受害的中国人,在今天的燕子矶公园内立有燕子矶江滩遇难同胞纪念碑。
南京燕子矶(三)御碑亭劝诫碑    南京城破后,日军一个骑兵营尾随逃难军民追到燕子矶。当时正值枯水季节,江面上的渡船早就逃到江北,数万逃难人群一时陷入进退维谷的绝境。“日本骑兵当时带着轻机枪,他们把枪架在燕子矶一带的山头上,对着江边人群就是一阵猛烈的扫射,难民一片惊慌,四处逃散,妇女、儿童和老人被践踏者不计其数。有的人躲进了芦苇荡,但很快遭到了日军密集的扫射,中弹者不计其数。
南京燕子矶(三)御碑亭劝诫碑    据资料记载,在这场血腥的屠杀中,有5万多同胞血染江滩,“所有的尸体,或漂浮江面,水为之赤;或堆积沙滩,雨淋日晒。直到次年春夏之交,此处积尸,还无人过问,臭恶气味,远闻数里之外。”其中有3万多解除武装的士兵和2万多平民,惨状举世罕见。
南京燕子矶(三)御碑亭劝诫碑    1985年,市、区人民政府于燕子矶矶头处树立“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燕子矶江滩遇难同胞纪念碑”一块,以警示后人,勿忘国耻。
南京燕子矶(三)御碑亭劝诫碑

南京燕子矶(三)御碑亭劝诫碑三角形的碑亭

南京燕子矶(三)御碑亭劝诫碑遇难同胞纪念碑前的木板平台
南京燕子矶(三)御碑亭劝诫碑

南京燕子矶(三)御碑亭劝诫碑

南京燕子矶(三)御碑亭劝诫碑上面是燕子矶头的山顶

南京燕子矶(三)御碑亭劝诫碑
通到遇难同胞纪念碑的道路
南京燕子矶(三)御碑亭劝诫碑

南京燕子矶(三)御碑亭劝诫碑

南京燕子矶(三)御碑亭劝诫碑

南京燕子矶(三)御碑亭劝诫碑纪念碑下面山壁陡峭

南京燕子矶(三)御碑亭劝诫碑
有关部门做了绿化处理,树木道路都做的很好。
南京燕子矶(三)御碑亭劝诫碑

南京燕子矶(三)御碑亭劝诫碑

南京燕子矶(三)御碑亭劝诫碑慢慢下山

南京燕子矶(三)御碑亭劝诫碑
山上的遇难同胞纪念碑
南京燕子矶(三)御碑亭劝诫碑

南京燕子矶(三)御碑亭劝诫碑走到公园尽头
南京燕子矶(三)御碑亭劝诫碑

南京燕子矶(三)御碑亭劝诫碑

南京燕子矶(三)御碑亭劝诫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