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牛头禅院大门,楹联:云峰圣境翠竹黄华皆佛性,天阙烟岚流水白云是禅心。
弘觉寺塔
史料中,记载有一条丈余长蛇,目如星火,举头扬威于洞口,法融视若不见,凝心安坐,隔夜蛇自行退出;山中有猛虎伤人,法融来后,虎不知去向;山中鹿群竟纷纷来到室前,伏地听法。唐贞观二十年(646年),
法融在岩下讲《法华经》,正值寒冬,冰天雪地中竟有鲜花出现,状似芙蓉,灿如金色,人们称奇,由此花岩山便成了今日的
“献花岩”。
据说,禅宗(达摩所创,汉传佛教宗派之一)四祖道信听闻其名声,前来拜访,见到法融后,和他参谈佛法,大为欣赏,于是将禅宗法要悉数传授。法融在禅宗基础上,另立宗派,取名为“牛头宗”,又名“牛头禅”。
“牛头宗”在初唐至中唐间极为盛行,唐显庆元年(656年),司空萧元善邀请法融入住南京城内最早建立、也是影响最大的佛教寺院——大报恩寺弘法。不料第二年,法融在讲所圆寂,世寿64岁。他创立的“牛头宗”在此后开枝散叶,成为一个重要的地区性教团,这也是牛首山自南朝后,再度开启的佛教盛况。
资料记载,牛首山寺院繁多,最多时可达32座,至今还有建于502年——南朝梁天监间的宏觉寺仍存,史料称,明朝时,宏觉寺“与西北之清凉、西南之峨嵋并为圣道场地”,僧人咸集,群贤毕至。在东峰山腰,还有摩崖石刻,刻有大小近百尊佛像,蔚为大观。
晚明葛寅亮《金陵梵刹志》中,就专辟一幅“金陵梵刹图”,描述牛首山寺庙遍地、僧人如云的佛教盛况,令人惊奇。不过,随着战乱频繁,朝代更迭,牛首山的佛教文化一度衰败,只是成为一个美景之地。
牛头禅院大门背面
弘觉寺塔位于南京市江宁区牛首山东峰南坡,海拔标高180.50米,始建于唐大历九年(公元774年),相传是唐代宗李豫为“感梦而筑”,后毁,现塔身是明初重建。塔高约40米,砖砌七层八面,每面有壶门一座,小窗两扇,雕木飞檐,造型典雅,风格古朴。
弘觉寺塔旁边的法融像
法融(593-657),禅宗牛头派的创始人,俗姓韦,润州延陵(江苏丹阳县延陵镇)人。十九岁即尽通经史,因阅《般若经》,遂皈信佛法。后入茅山,依炅法师出家,二十年中专精匪懈,入大妙门。唐太宗贞观十七年(643),法融于牛头山幽栖寺北岩下别立禅室,潜修禅观,净侣四至,百有余人。禅宗四祖道信大师闻之,往付顿教法门。以牛头山为中心之法系遂称为牛头宗,自法融至慧忠,称为牛头六祖,盛极一时,入宋以后渐衰。贞观二十一年,法融在幽栖寺开讲《法华》。高宗永徽三年,应请至建业讲《大品般若》,后又讲《大集经》。显庆元年,应请住建初寺,次年正月二十三日示寂,寿六十四,腊四十一。

宏觉寺原名佛窟寺,司空徐度建于梁天监二年(503),位于牛首山南,后更名普觉寺。后梁武帝萧衍又在佛窟寺下建仙窟寺。因此,牛首山又称为“仙窟山”。唐法融和尚在此讲经说法,创立了“牛头禅”,名声大振。南唐时,又在普觉寺基础上扩建毗卢殿,辟支佛塔、天王殿、白云梯等,规模宏伟,香火盛极一时。明洪武初年,寺院大规模整修,复称佛窟寺,后更名为宏觉寺。
弘觉寺塔的底层有须弥座,由红色花岗岩加工拼制而成,为明初型制;四面有宽80厘米的踏步上下,周围有宽2.18米的附阶(回廊),四面开门。二至七层的平座(即外回廊)挑出约60厘米,各层的拱门,四实四虚,为壶门形式。每层拱门的两侧有灯龛,二至七层灯龛计96座。塔身用青砖砌筑,灰缝的黏结材料用白石灰,十分坚硬。塔的各层平座和下檐、内层楼板下均有斗拱。塔心木固定在六层的横梁上,上部穿出屋顶,形成塔刹。现塔心木已毁,但塔顶洞眼仍在。顶部屋面的瓦垄仍很清楚。
弘觉寺塔楹联:弘化十方,慧融阐法幽栖地;觉开七级,般若空观自在天。
弘觉寺塔是一座十分典型的江南楼阁式砖木塔,塔基位于岩石之上,数百年来,塔的主体未见倾斜,保存较好。这种外八角、内四方、隔层错角的空筒式结构,在江苏古塔中较为流行。它克服了早期空简式结构的弱点,在设计构图上更加严谨,施工上精巧准确。
1956年7月14日,游人在塔底层发现地宫,经南京博物院发掘,出土羹金喇嘛塔一座。塔高0.35米,须弥座高0.16米,塔底刻有“金陵牛首山弘觉禅寺永充供养”和“佛弟子御用监太监李福善奉施”题记。塔身有四个壶门。佛龛有释迦、韦陀佛像。塔刹上置相轮十三天、宝盖、葫芦宝顶。同时出土的还有佛像、玉瓶等文物。此后,文物部门又对砖塔塔壁上题记进行了调查,发现了70余条明清两代游人题记。
时隔30余年,1991年9月市文管会为修塔搭架,对塔进行上面测绘与调查,这些题记仍保存完好,它们都是明刀或瓷片在门券洞壁的石灰粉刷层上刻划的,分布在3—7层,年代从明正德五年(1501年)到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最多为明嘉靖、万历与清康熙年间。说明这段时间寺庙香炎最盛,游人最多。
至20世纪90年代,除塔内木结构被毁和塔上部壁砖部分风化、脱落外,砖石主体结构仍保存较好。1997年按原有风貌修复,千年古塔得以重现雄姿。塔高约45米,砖木结构,七层八面,每面正中有一壶门、小窗两扇,每层均挑出雕木飞据,造型典雅古朴,具有鲜明的江南风格。
1957年此塔被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天上的云彩很壮观
同时还告诉我们,弘觉寺增重修或重建是在明正德五年(1510年)前,最后遭破坏是在清乾隆年间。从木结构的受损来看,弘觉寺塔似乎遭受雷击,大火从塔顶烧到底层,塔内的各层楼板、塔心木,塔外围的平座栏杆,腰檐、内外斗拱,底层附阶所有木结构部分都不存在。它的砖石结构保存尚完整。
此塔历经兵火,明代重修,现塔身基本完好,下部已有10多米埋入土中,为南京地区现存最古老的一座砖塔。弘觉寺塔是南京现存最雄伟的砖制仿木结构楼阁式古塔,登临塔上,附近风光一览无余。
游廊的凉亭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