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秋叶
秋叶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73,398
  • 关注人气: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南京阅江楼(四)蟠龙藻井郑和下西洋瓷画

(2018-09-14 09:18:44)
标签:

阅江楼

郑和下西洋图

蟠龙藻井

江南四大明楼双面绣

百狮台

分类: 有关南京

    600年前,中国人郑和率领27000余人组成的庞大船队七下西洋,经东南亚、印度洋到红海和非洲,遍访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并巩固了海上丝绸之路,传播了友谊的种子,促进了经济贸易发展,增加了国与国之间的友好交流,为世界文明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600年以来,郑和下西洋无论是史学地位还是文化地位都有失公允,尤其是对人类文明进步的作用更被长期忽视。今年中国隆重纪念郑和下西洋首航600周年,就是要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热爱和平、睦邻友好的优良传统,促进世界和平与共同进步。同时,郑和这段历史也说明社会要进步,国与国之间的交流、合作、融合的重要,自我封闭则会断送民族的生机。

    郑和下西洋是指明朝初期郑和奉命出使7次下西洋的航海活动。郑和下西洋时间之长、规模之大、范围之广都是空前的。它不仅在航海活动上达到了当时世界航海事业的顶峰,而且对发展中国与亚洲各国家政治、经济和文化上友好关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南京阅江楼(四)蟠龙藻井郑和下西洋瓷画登上三楼南京阅江楼(四)蟠龙藻井郑和下西洋瓷画楼梯对面是2005年江泽民主席来阅江楼时的照片

南京阅江楼(四)蟠龙藻井郑和下西洋瓷画

南京阅江楼(四)蟠龙藻井郑和下西洋瓷画    三层中空墙壁上,引人注目的是一幅为纪念郑和下西洋而烧制的《郑和下西洋全图》瓷画。

南京阅江楼(四)蟠龙藻井郑和下西洋瓷画瓷画《郑和下西洋全图》高12.8米、宽8米,从三层一直延续到六层。
南京阅江楼(四)蟠龙藻井郑和下西洋瓷画    巨型瓷画,画面反映了1405年到1433年间郑和七下西洋的这段历史。画高12.8米,宽8米,画面由十二个部分组成,详细描写了航海家郑和按照永乐皇帝的旨意建造宝船,到西洋各国宣传中华文明的盛况。画面还反映了永乐皇帝敕建静海寺、天妃宫并亲赐“天妃宫碑”,撞响静海寺钟声,以祭奠这位保护航海平安的海神天妃娘娘。南京阅江楼(四)蟠龙藻井郑和下西洋瓷画    画中有建造宝船、征服海洋、睦邻友好、传播文明、平等经贸、文化交流和海外风光等多组画面,全景式描绘了郑和七下西洋的历史与传说,斑斓纷纭,气势磅礴,是当今国内最大的景德镇瓷画。

南京阅江楼(四)蟠龙藻井郑和下西洋瓷画三层的藻井
南京阅江楼(四)蟠龙藻井郑和下西洋瓷画

南京阅江楼(四)蟠龙藻井郑和下西洋瓷画
三层的楼梯
南京阅江楼(四)蟠龙藻井郑和下西洋瓷画

南京阅江楼(四)蟠龙藻井郑和下西洋瓷画瓷画前面,陈列着一艘郑和当年乘坐的宝船模型。
南京阅江楼(四)蟠龙藻井郑和下西洋瓷画    明朝永乐帝朱棣,取消海禁,扩大贸易、文化交流,当时南京下关地区是一座造船厂,船厂打造了许多船,最长的船,长138米,宽56米,航行时有九桅十二帆,载重量七千吨,在六百年前可算世界之最。
南京阅江楼(四)蟠龙藻井郑和下西洋瓷画

南京阅江楼(四)蟠龙藻井郑和下西洋瓷画
江南四大明楼》双面绣
南京阅江楼(四)蟠龙藻井郑和下西洋瓷画    这以雄伟壮观的阅江楼为主景,与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共同构成一幅锦绣壮丽的《四大名楼》图画。
南京阅江楼(四)蟠龙藻井郑和下西洋瓷画    绣面长2.7米,高1.4米,由12名绣工采用彩色真丝线一针一线绣成,共用去真丝1.5公斤,真丝总长度超过10万米,堪称苏绣艺术的经典之作。

南京阅江楼(四)蟠龙藻井郑和下西洋瓷画    绣品前面,陈列着一艘郑和当年乘坐的宝船模型。顶层大厅中央,有一张红木椭圆桌及十把椅子,桌沿雕刻有100只生动活泼的狮子,号称“百狮台”,是阅江楼的镇楼之宝。南京阅江楼(四)蟠龙藻井郑和下西洋瓷画

南京阅江楼(四)蟠龙藻井郑和下西洋瓷画    这些木头雕刻的狮子,和素有千狮之山的狮子山上的狮子交相辉映,别有一番情趣。再加上阅江楼整个景区里大大小小形态形态各异的狮子。算起来,整个景区里居然有1000多只狮子。这些石狮子、木狮子等等交织在一起,就形成了阅江楼景区一道“群狮闹狮岭”的独特景观。真是让人叹为观止。

南京阅江楼(四)蟠龙藻井郑和下西洋瓷画阅江楼的顶层可观蟠龙藻井
南京阅江楼(四)蟠龙藻井郑和下西洋瓷画    屋顶盘踞的金龙用整根香樟木雕刻而成,沉香浓郁,威武雄壮,活灵活现,栩栩如生,具有皇家气派,尽显古都特色。龙身贴有11公斤24K金箔,金光灿烂、美轮美奂。

南京阅江楼(四)蟠龙藻井郑和下西洋瓷画    自狮子山向上游望去,长江自南流向北,流经狮子山后,长江转为由西向东,夹角一百三十度,(长江在此转弯)千百年来长江从狮子山下流过,而今,长江远离狮子山山角600多米。
南京阅江楼(四)蟠龙藻井郑和下西洋瓷画顺着长江往西看
南京阅江楼(四)蟠龙藻井郑和下西洋瓷画



南京阅江楼(四)蟠龙藻井郑和下西洋瓷画
远处是南京长江大桥
南京阅江楼(四)蟠龙藻井郑和下西洋瓷画
近处有公路铁路
南京阅江楼(四)蟠龙藻井郑和下西洋瓷画

南京阅江楼(四)蟠龙藻井郑和下西洋瓷画

南京阅江楼(四)蟠龙藻井郑和下西洋瓷画
几栋高楼大夏临江而立
南京阅江楼(四)蟠龙藻井郑和下西洋瓷画

南京阅江楼(四)蟠龙藻井郑和下西洋瓷画往南看
南京阅江楼(四)蟠龙藻井郑和下西洋瓷画

南京阅江楼(四)蟠龙藻井郑和下西洋瓷画
阅江楼的琉璃瓦及屋檐上的神兽清晰可见
南京阅江楼(四)蟠龙藻井郑和下西洋瓷画

南京阅江楼(四)蟠龙藻井郑和下西洋瓷画

南京阅江楼(四)蟠龙藻井郑和下西洋瓷画
静海寺的黄墙黑瓦,还有弯曲的城墙。
南京阅江楼(四)蟠龙藻井郑和下西洋瓷画
远处的南京市区一排繁华景象
南京阅江楼(四)蟠龙藻井郑和下西洋瓷画

南京阅江楼(四)蟠龙藻井郑和下西洋瓷画
上山的路
南京阅江楼(四)蟠龙藻井郑和下西洋瓷画

南京阅江楼(四)蟠龙藻井郑和下西洋瓷画
下面是政通人和门楼及阅江楼鼎
南京阅江楼(四)蟠龙藻井郑和下西洋瓷画

南京阅江楼(四)蟠龙藻井郑和下西洋瓷画
再往下是“江南第一楼”牌坊

南京阅江楼(四)蟠龙藻井郑和下西洋瓷画
政通人和门楼北面是凉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