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南京阅江楼(二)江南第一楼牌坊阅江楼鼎

(2018-09-09 09:58:43)
标签:

阅江楼

狮岭阅江

江南第一楼

阅江楼鼎

政通人和

分类: 有关南京

    建阅江楼的初衷,始于600多年前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因为朱元璋在其称帝前,在狮子山上以红、黄旗为号,指挥数万伏兵,击败了劲敌陈友谅40万人马的强势进攻,为其建立大明王朝奠定了基础。

    1374年(洪武七年)春,朱元璋在狮子山建一楼阁,亲自命名为阅江楼,并以阅江楼为题,命令在朝的文臣职事们各写一篇《阅江楼记》。留传至今的有元末明初著名文学家、翰林大学士宋濂的《阅江楼记》和朱元璋亲自撰写的《阅江楼记》和《又阅江楼记》等三篇文章。朱元璋还动用了服刑的囚犯,在狮子山顶修建了建楼用的“平砥”,也就是地基。

    朱元璋在写了楼记、打了地基后又突然决定停建阅江楼,并在他的《又阅江楼记》中说明了停建的理由:一是上天托梦给他,告诫他不要急于建阅江楼;二是在他经过深思熟虑后,觉得应该抓迫切需做的大事,建阅江楼这事应该缓一缓。其实还有一个原因是集中财力人力修建南京和中都凤阳的城墙,后来连中都凤阳的城墙也因耗费巨大而停建了。直到2001年才建成。

南京阅江楼(二)江南第一楼牌坊阅江楼鼎在“江南第一楼牌坊下面有一无字照壁
南京阅江楼(二)江南第一楼牌坊阅江楼鼎

南京阅江楼(二)江南第一楼牌坊阅江楼鼎
“江南第一楼牌坊
南京阅江楼(二)江南第一楼牌坊阅江楼鼎
    所以称“江南第一楼”, 是从楼的体量、高度、气势均为四大名楼之最。“江南第一楼五个大字为著名书法家尉天池的墨宝。

南京阅江楼(二)江南第一楼牌坊阅江楼鼎    阅江楼下面有一青铜浮雕,是全国最大的青铜浮雕,高2米,宽8米,由雕塑大师吴为山作。
南京阅江楼(二)江南第一楼牌坊阅江楼鼎    青铜浮雕的情景:洪武六年,天下大定。朱元璋率大臣徐达、刘伯温、宋濂等登临卢龙山(狮子山,)感大江东去、爽气西来、钟山龙蟠、石城虎踞之气象,拟建阅江楼于山顶,是以察奸料敌,威震四方。
南京阅江楼(二)江南第一楼牌坊阅江楼鼎

南京阅江楼(二)江南第一楼牌坊阅江楼鼎“江南第一楼牌坊背面南京阅江楼(二)江南第一楼牌坊阅江楼鼎牌坊背后的大平台
南京阅江楼(二)江南第一楼牌坊阅江楼鼎

南京阅江楼(二)江南第一楼牌坊阅江楼鼎继续往上走
南京阅江楼(二)江南第一楼牌坊阅江楼鼎“政通人和”门楼
南京阅江楼(二)江南第一楼牌坊阅江楼鼎   “政通人和”匾额为当代书法家武中奇题写。门楼的楹联为:狮梦醒来顶天立,龙吟远去搏海飞。

南京阅江楼(二)江南第一楼牌坊阅江楼鼎站在门楼上往下看

南京阅江楼(二)江南第一楼牌坊阅江楼鼎     阅江楼喻阅江揽胜之意,楼高五十二米,外四层暗三层,共七层,碧瓦朱楹、檐牙摩空、朱帘凤飞、彤扉彩盈,具有鲜明的古典的皇家气派,为典型的明代皇家建筑风格。


南京阅江楼(二)江南第一楼牌坊阅江楼鼎“政通人和”门楼侧面

南京阅江楼(二)江南第一楼牌坊阅江楼鼎
“政通人和”门楼过去,就是阅江楼鼎。

南京阅江楼(二)江南第一楼牌坊阅江楼鼎“政通人和”门楼里看,左边是阅江楼,右边是凉亭。南京阅江楼(二)江南第一楼牌坊阅江楼鼎

南京阅江楼(二)江南第一楼牌坊阅江楼鼎
阅江楼前的广场

南京阅江楼(二)江南第一楼牌坊阅江楼鼎
阅江楼前的广场东西两侧往下的台阶
南京阅江楼(二)江南第一楼牌坊阅江楼鼎

南京阅江楼(二)江南第一楼牌坊阅江楼鼎阅江楼,东面是门楼。

南京阅江楼(二)江南第一楼牌坊阅江楼鼎阅江楼西侧主楼

南京阅江楼(二)江南第一楼牌坊阅江楼鼎主楼北面

南京阅江楼(二)江南第一楼牌坊阅江楼鼎    新建的阅江楼整体成“L”型,主翼面北,次翼面西,两翼均可观赏长江风光。主楼在两翼的犄角处,外四内三,共计七层,总高度为51米,总建筑面积5000多平方米。 
南京阅江楼(二)江南第一楼牌坊阅江楼鼎    因为古代资料的缺失和工艺的差别,新建的阅江楼并不是传统的木结构,而是采用现代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来代替,所以说它不算是一个古代建筑,当然以当代的视角看,这也是一个成功的建筑,所以现在看到的阅江楼为仿明代建筑,赤色大梁,金色琉璃瓦覆顶,精雕内饰,鲜艳夺目,无一不显示出富丽堂皇,登上阅江楼远眺,浩瀚的长江风光一览无余,令人心旷神怡!
南京阅江楼(二)江南第一楼牌坊阅江楼鼎
俺要在这留个影

南京阅江楼(二)江南第一楼牌坊阅江楼鼎“政通人和”门楼背面
南京阅江楼(二)江南第一楼牌坊阅江楼鼎

南京阅江楼(二)江南第一楼牌坊阅江楼鼎

南京阅江楼(二)江南第一楼牌坊阅江楼鼎 南京阅江楼(二)江南第一楼牌坊阅江楼鼎“政通人和”门楼背面楹联起兵濠上先存捧日之心,定鼎江南遂作擎天之柱。

南京阅江楼(二)江南第一楼牌坊阅江楼鼎   阅江楼鼎。广场前有全国最大的仿西周司母戊青铜鼎,重达4吨,鼎上刻有篆:“狮梦觉兮鬣张,子孙骄以炎黄,山为挺其脊梁,阅万古之长江,江赴海而浩汤,楼排云而慨慷,鼎永铸兹堂堂。”将每句首字连读,即为“狮子山阅江楼鼎”。南京阅江楼(二)江南第一楼牌坊阅江楼鼎

南京阅江楼(二)江南第一楼牌坊阅江楼鼎阅江楼前的凉亭
南京阅江楼(二)江南第一楼牌坊阅江楼鼎

南京阅江楼(二)江南第一楼牌坊阅江楼鼎

南京阅江楼(二)江南第一楼牌坊阅江楼鼎

南京阅江楼(二)江南第一楼牌坊阅江楼鼎 南京阅江楼(二)江南第一楼牌坊阅江楼鼎凉亭楹联:东迎紫峰千年瑞气,北望金龙万里雄风。

南京阅江楼(二)江南第一楼牌坊阅江楼鼎凉亭的藻顶

南京阅江楼(二)江南第一楼牌坊阅江楼鼎
登上阅江楼    
南京阅江楼(二)江南第一楼牌坊阅江楼鼎    阅江楼的建筑设计、色彩选定均以朱元璋在《阅江楼记》中所描绘的状况和神采为依据,以明代风格、皇家气派为基本方针,展示阅江楼之巍峨形态和磅礴气势,从而使其高度、体量、气势均与岳阳楼、滕王阁、黄鹤楼相媲美。
南京阅江楼(二)江南第一楼牌坊阅江楼鼎阅江楼中间门柱楹联:吴楚名楼今则四,水天明月古来双。
南京阅江楼(二)江南第一楼牌坊阅江楼鼎    阅江楼檐柱中间楹联:天地沉浮迎日出,古今代谢阅江流。两侧柱楹联:纵眼江山开远虑,骋怀云物荡闲愁。

南京阅江楼(二)江南第一楼牌坊阅江楼鼎    新建的阅江楼整体成“L”型,主翼面北,次翼面西,两翼均可观赏长江风光,主楼在两翼的犄角处,外四内三,共计七层,阅江楼虽然晚建于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并采用了现代的钢筋混凝土技术,但其碧瓦丹阁、耸立峰巅、英姿凌云、豪气冲天、高大巍峨、气势磅礴的壮丽景致一点也不输于它们,而其黄绿相间的琉璃金瓦,丹廊赤柱的朱门彤扉,重檐斗拱的飞脊叠梁,色彩艳丽的雕梁画栋,层次分明的优美造型,错落有致的独特结构,无不流露着鲜明的古典皇家气派和典型的明代建筑风格。
南京阅江楼(二)江南第一楼牌坊阅江楼鼎
阅江楼二层上的回廊
南京阅江楼(二)江南第一楼牌坊阅江楼鼎

南京阅江楼(二)江南第一楼牌坊阅江楼鼎
阅江楼斗拱结构

南京阅江楼(二)江南第一楼牌坊阅江楼鼎阅江楼的台阶

南京阅江楼(二)江南第一楼牌坊阅江楼鼎
在阅江楼上往北看
南京阅江楼(二)江南第一楼牌坊阅江楼鼎
    从楼北东望长江,“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的长江大桥,在茫茫天际和氤氲水气间横跨大江,宛如一道壮丽的彩虹静卧长江。
南京阅江楼(二)江南第一楼牌坊阅江楼鼎

南京阅江楼(二)江南第一楼牌坊阅江楼鼎

南京阅江楼(二)江南第一楼牌坊阅江楼鼎    大江东去,浩浩荡荡,一泻千里,直奔大海。长江,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奔腾不息的黄金水道,中国人的脊梁和灵魂所在,曾令多少英雄为之奋斗和竞相折腰,曾留下多少气吞山河的历史篇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