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南京朝天宫(四)

(2018-07-14 22:44:38)
标签:

朝天宫

御碑亭

飞云阁

飞霞阁

敬一亭

分类: 有关南京

    南京朝天宫在江苏南京市水西门内。相传该处原为吴王夫差所筑之冶城,晋建冶城寺,唐改太清宫,五代吴王杨溥于其地建紫极宫。宋大中祥符(10081016)间,改名祥符宫,续改天庆观,元朝元贞(12951296)年间,改额玄妙观,寻升大元兴永寿宫。

    明洪武十七年(1384)重建,易名。前有三清殿,后有大通明殿,另有飞霞阁、景阳阁等。内有习仪亭,为文武官员演习朝贺礼仪之所。清乾隆二十九(1764),皇太后发帑重修,为金陵道观之最。咸丰(18511861)中被毁,同治四年(1865),于旧址改建孔庙,并迁鸡鸣山江宁府学于此。

南京朝天宫(四)御碑亭
南京朝天宫(四)    清朝初年,这里曾是道观,清代康熙、乾隆年间,随着江南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朝天宫也逐渐得到重修,规模甚大,“宫观犹盛,连房栉比”。康熙南巡时,曾为朝天宫题写匾额,曰:“欣然有得”。乾隆六下江南,对朝天宫情有独钟,先后五次登临游览朝天宫,每次都题诗一首,镌刻在同一块石碑上,以叙事抒怀。
南京朝天宫(四)    御碑亭为八角攒尖顶,亭内有石碑一通,通高3.28米,宽0.64米,厚0.23米。碑上刻有乾隆帝于乾隆二十二年(1757)至乾隆四十九年(1784)五次游朝天宫时所题的诗文。一块碑上分别刻有乾隆五首御诗实属罕见。(俺只看到四首)
南京朝天宫(四)御碑亭匾额由南京国画院书画家张伟题写

南京朝天宫(四)    冶城谒琳字,皆树讲苍苍。吊古怀王谢,遗风泯宋梁。缘山飞紫阁,守乘销丹房。顾旋吾恒惘,宁同尚老庄。

南京朝天宫(四)    眉山当日忆茹薇,建业登楼兴早归。七字讵惟纾思作,千秋何独和吟稀。吾方夏谚怀游豫,那向陈编辩是非。纸牒金刀却邻诞,略伤往事立斜晖。

南京朝天宫(四)    玉局风流似紫薇,游吴望蜀远思归。登楼未觉山川美,送雁因怀音信稀。高观当年知宋否,西园今日姓王非。冶城不少留题者,独和坡吟倚素晖。

南京朝天宫(四)    宋时天庆此朝天,易后名因洪武年。道侣何须问修炼,吾心原不慕神仙。幻哉法术干星斗,远矣元言留五千。朝贺习仪曰于此,思量殷鉴意夔然。

南京朝天宫(四)御碑亭旁边有飞霞阁
南京朝天宫(四)    太平天国革命运动被满清统治者镇压下去后,湘军头目曾国藩,鉴于东南各省受到战火的严重破坏,文物书籍,荡然无存。他本人是翰林出身,知道书籍在文化传播中的重要性,同时为了笼络广大知识分子,准备恢复科举考试,不能没有图书。于是,在收复南京后不久,即于同治三年(1864年)在南京创办了金陵书局,地址在南京的朝天宫飞霞阁,延聘通人,校刊经史重要书籍。这是以官方力量校刻书籍的开始。其后,各省相继成立了刊刻书籍的官方机构,称之为“官书局”。如浙江书局(杭州,1867);江苏书局(苏州,1869);淮南书局(扬州,1869);湖北书局(武昌,1868);加上金陵书局,当时称为五大书局。
南京朝天宫(四)    金陵书局致力于刊印经史书籍和诗文集,校勘精善,对近代书籍流通和文化传播功劳不小。曾国藩为书局罗致了不少优秀学者,同治九年(1870)孙依言、薛时雨二人移居飞霞阁,更为招集聚会提供了方便。书局中人与本地文士学者的交往,使满目疮痍、元气大伤的南京城,渐渐再现往昔浓郁的文化氛围。
南京朝天宫(四)    明清两朝期间,寿苏会极为盛行,有的地区甚至连续多年举办。据记载,从同治四年(1865)到同治十三年(1874),逢十二月十九日苏轼生日那天,在南京朝天宫飞霞阁上,就有一批文人学士聚会,为宋代大文学家苏轼祝寿,时人称之为“寿苏会”。
南京朝天宫(四)    参加飞霞阁“寿苏会”的核心人物,大多数是当时供职曾国藩幕府,尤其是在金陵书局做事的人,包括张文虎、孙衣言、周学濬、李善兰、唐仁寿、钱应溥等人。此外也有一些是南京本地人,包括江宁举人汪士铎(后来亦被延揽入金陵书局)和江宁府学教授赵彦修。一次雅集,到会者有时多达15人,或张挂苏轼画像,或陈设蔬果,然后各自赋诗纪事。
南京朝天宫(四)    本来,集会就是超越时间,仰望先贤,也可以说是与苏东坡展开精神交流,聊补 “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的遗憾。有时,集会中人也把诗作寄给身在外地的同道,跨越空间,与同道共享雅集的快乐。
南京朝天宫(四)    “胜地不常,盛筵难再。”从光绪元年(1875)起,寿苏会似乎就中断了。直到光绪十二年(1886)、光绪二十四年(1898),才又见有两次寿苏会,不过,那主要是以本地文人为主,包括陈作霖、司马湘、梅寿康、顾云、秦际唐、何延庆等人,有一次是在薛庐(薛时雨旧宅)集会,则其意不仅寿苏,而且兼怀薛时雨了。
南京朝天宫(四)    飞霞阁高踞于冶城之上,“钟阜群峰,窥窗排闼。朝烟霏青,夕霞酿紫,如置几席间,诚奇景也”。这也是飞霞阁得天独厚之处。遥想当年,王羲之与谢安等人也曾登高于此,谢安悠然远想,有高世之志。乾隆皇帝南巡,五次来到朝天宫,题诗五首,刻石树碑,这块御碑亭就立在飞霞阁之侧。苍茫的东晋人物,举目可见的本朝遗迹,在在令人怀想,发思古之幽情。

南京朝天宫(四)飞云阁
南京朝天宫(四) 在飞霞阁旁,还有一栋小楼名为飞云阁。
南京朝天宫(四)    飞云阁高二层,后人曾胜赞此楼,“钟阜群峰,窥窗排闼。朝烟霏青,夕霞酿紫,如置儿席间,诚奇景也”。 

南京朝天宫(四)    其楼前匾额是金陵书局总编校莫友芝题写的。“飞云阁”三字平和简静,边上有
“同治已巳长夏独山莫友芝书”的落款,也是往日金陵书局的在此处见证。

南京朝天宫(四)飞云阁上的楹联是:“八方烟树齐横廓,四面云山不遮楼。

南京朝天宫(四)飞云阁前的花盆,应该是民国的东西。

南京朝天宫(四)飞云阁前有长廊

南京朝天宫(四)飞云阁前的圆洞门

南京朝天宫(四)

南京朝天宫(四)继续往上走

南京朝天宫(四)飞云阁向西是“敬一亭”
南京朝天宫(四)    《敬一箴》是嘉靖帝撰写的一篇箴言,要求天下恪守孔子的圣人之道。各地学宫纷纷将这篇箴言刻成石碑,建亭供奉,所建之亭遂称为“敬一亭”,成为文庙标志性建筑。
南京朝天宫(四)敬一亭为八角亭,设在冶山最高处。

南京朝天宫(四)敬一亭周围的鹅卵石路

南京朝天宫(四)下面有一个平台

南京朝天宫(四)有一个小池塘
南京朝天宫(四)

南京朝天宫(四)小小的池塘上还有一个小小的拱桥
南京朝天宫(四)
冶山最高处被打造成一个环境优美的小花园
南京朝天宫(四)

南京朝天宫(四)

南京朝天宫(四)

南京朝天宫(四)

南京朝天宫(四)崇圣殿后面

南京朝天宫(四)崇圣殿后面的展览厅,因时间关系,未能进去细看。
南京朝天宫(四)

南京朝天宫(四)棂星门后面的西厢房里面有《胜迹千年——朝天宫历史沿革展》
南京朝天宫(四)

南京朝天宫(四)
展厅内
南京朝天宫(四)    《胜迹千年——朝天宫历史沿革展》。展览分为“冶城春秋”、“朝天云阁”、 “人文掌故”三个单元,分别介绍朝天宫的历史沿革、现状和历史上的掌故、诗文。

南京朝天宫(四)

展厅内的石碑
南京朝天宫(四)记载朝天宫历史的两座石碑
南京朝天宫(四)

南京朝天宫(四)

南京朝天宫(四)前言介绍

南京朝天宫(四)    冶城春秋,介绍朝天宫的历史沿革。“传说中的吴王夫差冶城铸剑”、“东吴时期的冶城”、“西园”。

南京朝天宫(四)    冶城春秋,“南朝总明观”、“隋唐宋元的道观”、“明清时代朝天宫”、“近代朝天宫”。

南京朝天宫(四)朝天宫旧影

南京朝天宫(四)    朝天云阁,介绍朝天宫现存历史遗迹。主体建筑:“大成门”、“大成殿”、“崇圣殿”。

南京朝天宫(四)    朝天云阁,标志性建筑。“敬一亭”、“棂星门”、“下马碑”、“东西牌坊”、“泮池”、“万仞宫墙”照壁。

南京朝天宫(四)朝天云阁,其它建筑。“飞云阁”、“飞霞阁”、“御碑亭”、“景阳阁”等。
南京朝天宫(四)

南京朝天宫(四)人文掌故,介绍名人与朝天宫。郭文、卞壶、王羲之、谢安、江淹、李白、刘禹锡。

南京朝天宫(四)人文掌故。王安石、苏轼、陆游、文天祥、元文宗、顾炎武、乾隆、莫友芝等。

南京朝天宫(四)
朝天宫历史大事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