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南京朝天宫(一)

(2018-07-07 09:46:25)
标签:

朝天宫

孔庙

棂星门

万仞宫墙

大成门

分类: 有关南京

    朝天宫位于南京市中心的西南面。古代称治山,因春秋时期吴王夫差在此冶铁铸剑,后历代帝王多在此建寺庙宫殿。明洪武年间(1384年)明太祖朱元璋下诏赐名为“朝天宫”,取“朝拜上天”,“朝见天子”之意。清末,朝天宫改为江宁府学和文庙,是江南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好的一组古建筑群。朝天宫为南京市博物馆所在地。明代的朝天宫,一方面是皇室贵族焚香祈福,礼拜道教诸神的道场。另一方面在三大节(春节、冬至、皇帝诞辰)前作为文武百官演习朝拜礼仪的场所,有时也作为官僚子弟袭封前学习朝观礼仪的地方。南京朝天宫(一)    纵观朝天宫的沿革变迁,历朝历代都重视冶山建设,无论是早期的冶坊、西园、总明观,还是明清时期的朝天宫、府学以至民国时期的故宫分院、高等法院等,都是官办机构。南朝时期的总明观就是当时的国家最高社会科学研究机构,明代设立于朝天宫的道录司也是掌管全国道教事物的最高国家机构。南京朝天宫(一)朝天宫的东路,原的江宁府学,现在成了江苏省昆剧院,不对外开放。

南京朝天宫(一)    朝天宫古建筑群占地面积约7万平方米,为江南地区最大的古建筑群之一。保存的主要建筑:最南边为宫墙,正南照壁上砖刻“万仞宫墙”4个大字,墙内有泮池;宫墙东、西两面入口处各有砖坊1座,33拱门,中门较大,上有砖刻横额,东为“德配天地”,西为“道贯古今”;西坊门处有下马碑,上刻“文武官员军民人等至此下马”。自南往北,棂星门是文庙的正南门。4柱南北各有石狮1,雄雌成对,共8只。牌坊通面阔15.5米。门内两厢东为文吏斋、司神库,西为武官斋、司牲亭等。戟门面阔529米,进深12.29米,重檐歇山顶,上下檐均用斗拱。它是文庙的中心建筑,用材较大,殿前丹墀基本如旧,东西两庑和走廊各12间。大成殿后是崇圣殿,亦称先贤祠,歇山顶,檐下斗拱。殿后高处有花敬一亭,亭东有飞云阁、飞霞阁等;阁前有御碑亭,碑上刻乾隆六巡江南时为朝天宫景区所题诗文,故名。敬一亭两旁叠石堆山,筑水池,布置庭院,别有情趣。
南京朝天宫(一)    宫墙两端各有砖坊一座,三间三拱门,中门较高大,上面有砖刻横额,东为“德配天地”,西为“道贯古今”。这八个大字都是曾国藩所书。

南京朝天宫(一)德配天地牌坊东侧的边门,挂南京市博物馆的牌子。

南京朝天宫(一)

南京朝天宫(一)泮池北面(正面)是棂星门

南京朝天宫(一)
泮池西侧是“道贯古今”牌坊
南京朝天宫(一)

南京朝天宫(一)    泮池位于万仞宫墙北侧,水池为半圆形,周围有石栏杆,称为“泮池”。泮池作为孔庙水池的特有型制和专用名称,具有特殊的文化寓意。它是儒家圣地曲阜泮水的象征,也是地方官学的标志。孔庙设泮池以蓄水,隐含有希望学子从圣人乐水、以水比德中得到启示之意。泮池形状多为半圆形,不盈不亏,象征中庸之道。孔子提倡学无止境,就像这半圆的水池,永远也不可能成为满圆形的。
    泮池下部原有两组涵洞与宫墙外的运渎(南京的一条古河道)相通,池水终年不竭。抗战期间泮池曾被填平,1970年重新开挖,现与运渎已不再相通。
南京朝天宫(一)“万仞宫墙”照壁泮池南边,面临运渎,全长近百米。
南京朝天宫(一)    照壁南侧有四个砖刻大字“万仞宫墙”,每个字约1米见方。仞,是度量单位,我国古代八尺或七尺叫做一仞。明代学者胡缵宗认为数仞宫墙仍不能表达他对孔子的赞扬,于是将其改为“万仞宫墙”,并亲书“万仞宫墙”石额镶于明代曲阜城的正南门。
“万仞宫墙”出自《论语子张第十九》:“叔孙武叔语大夫于朝曰:‘子贡贤于仲尼。’子服景伯以告子贡。子贡曰:‘譬之宫墙,赐之墙也及肩,窥见室家之好。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得其门者或寡矣!夫子之云,不亦宜乎?’”这段话的大概意思是,鲁大夫叔孙武叔曾经对大夫们说:“子贡的学问很深,比孔子还要强些。”子贡听说后就给叔孙武叔说:“人的学问好比宫墙,我的这道墙不足肩头高,别人很容易看到里面有多少东西,我老师这道墙有好几仞高(仞:丈量单位,一仞约等于八尺),别人是看不到里面的东西的,只有找到门,走进去,才能看到这墙内雄伟的建筑,可找到门的人太少了!”意思是赞喻孔子知识渊博,道德文章水平非常之高。

南京朝天宫(一)    下马碑,东西牌坊外原各有下马碑一块,现仅存西边一块,上刻“文武官员军民人等至此下马”,碑高2.8米,宽0.62米,厚0.31米,文字系双钩楷书。现在朝天宫附近的“东止马营”、“西止马营”街巷名称,均因此碑而得名。
南京朝天宫(一)

南京朝天宫(一)这就是刚才进来的德配天地牌坊
南京朝天宫(一)

南京朝天宫(一)    棂星门为文庙大门,四柱三间牌坊,斗拱,黄琉璃瓦屋面,面阔15.5米。“棂星”古代传说是文星,“其状屈曲勾连”,以棂星门称,意思是文庙府学培养的人才,为国家所用。棂星门三个字相传为宋代理学家朱熹手迹。
南京朝天宫(一)    棂星门,是文庙中轴线上的牌楼式木质或石质建筑。古代汉族传说棂星为天上文星,以此命名意味着孔子为天上星宿下凡。象征着孔子可与天上施行教化、广育英才的天镇星相比,又意味着天下文人学士汇集于此,统一于儒学的门下。
南京朝天宫(一)
棂星门老照片

南京朝天宫(一)


南京朝天宫(一)    正面是“棂星门”,是木结构牌坊式建筑,顶上复以黄釉琉璃瓦,大门东西两侧正反两面有砖雕团龙四对,刻工精细,栩栩如生。
南京朝天宫(一)宏伟的宫墙
南京朝天宫(一)宫墙上的团龙砖雕

南京朝天宫(一)宫墙影壁岔角的雕刻

南京朝天宫(一)
棂星门前中间的石狮子
南京朝天宫(一)    棂星门4柱南北各有汉白玉石雕 刻的石狮,雄雌成对,共8只。工艺精湛,形态各异,维妙维肖。

 


南京朝天宫(一)
棂星门前两侧的石狮子,好有喜感,经过修补的。
南京朝天宫(一)

南京朝天宫(一)    对于南京人来说,朝天宫带给每个人的回忆是不尽相同的,但有一种回忆,却是很多人都有的,可以算是老南京的集体记忆,那就是棂星门前的石头台阶,是南京最有名的“滑梯”,大部分南京人都曾在上面“嗤”过。朝天宫棂星门的石头台阶共有十一二级,高度不算高,坡度不算陡,偏偏就成了南京最老最有名的“滑梯”。就是这么一个“正儿八经”的场所,却成了市井民众欢乐的舞台,每一个孩子都能在这里收获快乐,这可能是当年重建朝天宫的曾国藩没想到的。

南京朝天宫(一)棂星门背面

南京朝天宫(一)

南京朝天宫(一)

南京朝天宫(一)棂星门后是文庙一进院落 迎面是一尊青铜孔子行教像。

南京朝天宫(一)    棂星门内两侧是厢房,东西各有两间厢房,东边为文吏斋、司神库;西侧为武官斋、宰牲亭。文吏斋、武官斋是文武官员参加祭孔典礼时休息、斋沐的地方;司神库、宰牲亭分别为存放孔子神主牌位和制作三牲供品之所。

 

南京朝天宫(一)西厢房为武官斋、司牲亭等。

南京朝天宫(一)青铜孔子行教像,这是香港孔教学院院长汤思佳于孔历 2548 年(1997 年)所立。

南京朝天宫(一)孔子像的背面是《礼运大同篇》中的一段
南京朝天宫(一)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礼运大同篇》描述孔子的理想世界。能成就大同世界,天下就太平。没有战争,人人和睦相处,丰衣足食,安居乐业。这是孔子的政治政策,可惜行不通,因为人人皆自私自利的缘故。

南京朝天宫(一)

南京朝天宫(一)塑像后面是中轴线上的第二道门,大成门。
南京朝天宫(一)“大成”典出 《孟子》 句“孔子之谓集大成”, 寓意孔子的学说集古圣先贤之大成。
南京朝天宫(一)    大成门是在明代朝天宫三清殿基础上改建而成。因为旧时门两旁曾陈放仪仗棨、戟等用作迎接封建帝王或钦差大臣用的仪仗,又称戟门。
南京朝天宫(一)    大成门为重檐歇山顶,琉璃瓦屋面。分左中右三门,中门专供皇帝祭祀时出入,亲王、郡王走左右两门,一般官员只能走戟门两端的“金声”和“玉振”小门。“金声”、“玉振”之名亦出自《孟子》。
南京朝天宫(一)

南京朝天宫(一)

南京朝天宫(一)    大成门背面。据说朝天宫的孔庙,清代皇帝从没来过,大成门这中间的大门形同虚设。于是民间传说,朝天宫大门正对天上的南天门,这个门不能开,否则玉皇大帝必降灾南京,会发洪水、生瘟疫。

南京朝天宫(一)    大成门后能容纳千人的广场,便是明清习仪、祭孔的场所。 明代朱元璋为恢复礼治,倡导文明,建成朝天宫后,钦定礼仪制度。朝廷遂于正 旦(春节)、冬至、圣节(皇帝诞辰)三大节日举行大朝会。节前三日,百官威 仪, 到朝天宫演习礼仪, 盛况空前。 史载朱元璋曾亲临朝天宫接受百官朝贺。

南京朝天宫(一)大成门后的大树,可能有几百岁了。

南京朝天宫(一)大成门后的东侧的廊房里放置了几个大钟及大鼓
南京朝天宫(一)可能是进行一些活动时用的
南京朝天宫(一)

南京朝天宫(一)东厢房
南京朝天宫(一)再往北就是文庙的主体建筑大成殿
南京朝天宫(一)

南京朝天宫(一)西厢房里面是《胜迹千年——朝天宫历史展
南京朝天宫(一)厢房与廊之间的半亭

南京朝天宫(一)厢房与廊之间的门洞

南京朝天宫(一)沿长廊向北走就到了大成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