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南京明孝陵(一)翁仲路神道 棂星门

(2017-12-21 10:09:03)
标签:

明孝陵

梅花山

翁仲路神道

棂星门

望柱

分类: 有关南京
   明孝陵位于南京市玄武区紫金山南麓独龙阜玩珠峰下,东毗中山陵,南临梅花山,位于钟山风景名胜区内,是明太祖朱元璋与其皇后的合葬陵墓。因皇后马氏谥号“孝慈高皇后”,又因奉行孝治天下,故名“孝陵”。其占地面积达170余万平方米,是中国规模最大的帝王陵寝之一。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
   明孝陵始建于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至明永乐三年(1405年)建成,先后调用军工10万,历时达25年。承唐宋帝陵“依山为陵”旧制,又创方坟为圜丘新制。将人文与自然和谐统一,达到天人合一的完美高度,成为中国传统建筑艺术文化与环境美学相结合的优秀典范。
   明孝陵作为中国明皇陵之首,代表了明初建筑和石刻艺术的最高成就,直接影响明清两代五百余年20多座帝王陵寝的形制,依历史进程分布于北京、湖北、辽宁、河北等地的明清皇家陵寝,均按南京明孝陵的规制和模式营建,在中国帝陵发展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故而有“明清皇家第一陵”的美誉。
   明孝陵的开创性地位还体现在其依山势地形蜿蜒曲折的陵墓神道。明孝陵的神道石刻是中国帝王陵中唯一不呈直线,而是环绕建有三国时代孙权墓的梅花山形成一个弯曲的形状,形似北斗七星。由卫岗的下马坊至文武方门的神道长达2400米左右。
   神道在围绕梅花山成弓背形。相传当年筹建孝陵时,有人建议将孙权墓迁走,朱元璋却说:孙权也是一条好汉,就留着他给我守门吧!但是,神道弯曲的真正原因有传说是朱元璋为了加大神道的长度,以增加陵墓的气势,并且笃信从入口处不能一眼望到陵寝的“风水”。所以,孝陵神道的平面布局不取统一的南北中轴线,完全依山势的回旋变化,任其自然,弯曲布置。这确实是朱元璋突破传统的一个创新。明代南京城墙的建造,同样是这样:依山就水,注重军事实用,没有拘泥传统古制的正方或长方形,而成为一个不规则的平面布局形状。它周长33.67公里,堪称“世界第一大城”。
南京明孝陵(一)翁仲路神道 <wbr>棂星门
观光车乘车点

南京明孝陵(一)翁仲路神道 <wbr>棂星门
明孝陵游览图
南京明孝陵(一)翁仲路神道 <wbr>棂星门
过了这座桥就到梅花山
南京明孝陵(一)翁仲路神道 <wbr>棂星门
湖水清澈,绿树成荫。
南京明孝陵(一)翁仲路神道 <wbr>棂星门

南京明孝陵(一)翁仲路神道 <wbr>棂星门
这水来自梅花湖
南京明孝陵(一)翁仲路神道 <wbr>棂星门

南京明孝陵(一)翁仲路神道 <wbr>棂星门
梅花谷路
南京明孝陵(一)翁仲路神道 <wbr>棂星门

南京明孝陵(一)翁仲路神道 <wbr>棂星门
   每逢初春季节,繁花似锦,暗香袭人,游人如织,已成为全国著名赏梅胜地之一。可惜现在不是梅花开放的季节。
南京明孝陵(一)翁仲路神道 <wbr>棂星门

南京明孝陵(一)翁仲路神道 <wbr>棂星门


南京明孝陵(一)翁仲路神道 <wbr>棂星门

南京明孝陵(一)翁仲路神道 <wbr>棂星门

南京明孝陵(一)翁仲路神道 <wbr>棂星门

南京明孝陵(一)翁仲路神道 <wbr>棂星门

南京明孝陵(一)翁仲路神道 <wbr>棂星门

南京明孝陵(一)翁仲路神道 <wbr>棂星门
   翁仲路神道呈南边方向,长250米,沿途依次布置一对白石望柱(华表),两对武将,两对文臣。望柱向东是石像路神道。
南京明孝陵(一)翁仲路神道 <wbr>棂星门
   望柱的作用主要是标明墓葬之神道的位置,通常望柱均置于神道的最前面,而明孝陵的望柱则置于神道中间,这也是朱元璋的独特之处。
南京明孝陵(一)翁仲路神道 <wbr>棂星门
   望柱高6.25米,柱与基座横断面俱作六棱形,顶端作圆柱形冠,柱身浮雕云气纹,柱头浮雕云龙纹。
南京明孝陵(一)翁仲路神道 <wbr>棂星门

南京明孝陵(一)翁仲路神道 <wbr>棂星门
   过了石望柱,这由南往北排列着的是8个石人,其中4个文臣,4个武将,人们也把它们叫做石翁仲,因此这段路又叫翁仲路。传说翁件原是秦始皇时的一名大力士,名叫阮翁仲,此人身高一丈三尺,勇猛元比,曾驻守临洮(今甘肃岷县),镇服匈奴有功。死后,秦始皇为了纪念他,便铸了阮翁仲铜像,立在咸阳官司马门外。匈奴人来咸阳,远远看见这尊铜像,都畏惧不敢靠近。从此以后,人们就把铜像、石像通称为“翁仲”
了。这些翁仲全部用整块石料雕凿而成,文臣身穿朝服,端庄肃穆;武将披甲戴盔,威武雄壮。这些石人像和前面的石兽同为明代石雕艺术的珍品。
南京明孝陵(一)翁仲路神道 <wbr>棂星门

南京明孝陵(一)翁仲路神道 <wbr>棂星门
先看到的是一对武将,相对而立。
南京明孝陵(一)翁仲路神道 <wbr>棂星门
武将,身披甲胄,手执金吾,
腰佩宝剑,雄壮威武。南京明孝陵(一)翁仲路神道 <wbr>棂星门

南京明孝陵(一)翁仲路神道 <wbr>棂星门

南京明孝陵(一)翁仲路神道 <wbr>棂星门
这是第二对武将,与第一对武将的服饰略有不同。
南京明孝陵(一)翁仲路神道 <wbr>棂星门

南京明孝陵(一)翁仲路神道 <wbr>棂星门
这一对是
有胡须的
南京明孝陵(一)翁仲路神道 <wbr>棂星门

南京明孝陵(一)翁仲路神道 <wbr>棂星门
然后是文官
南京明孝陵(一)翁仲路神道 <wbr>棂星门
文臣也是相对而立
南京明孝陵(一)翁仲路神道 <wbr>棂星门
   文臣,头戴朝冠,身着朝服,手捧笏板,形象生动。对此,清人有诗写道:“石马嘶风翁仲立,犹疑子夜点朝班”,真是十分传神地描述了主人生前宫城御道的情形。
南京明孝陵(一)翁仲路神道 <wbr>棂星门

南京明孝陵(一)翁仲路神道 <wbr>棂星门

南京明孝陵(一)翁仲路神道 <wbr>棂星门
第二对文臣后面就是“棂星门”
南京明孝陵(一)翁仲路神道 <wbr>棂星门
这一对
有胡须的
南京明孝陵(一)翁仲路神道 <wbr>棂星门

南京明孝陵(一)翁仲路神道 <wbr>棂星门
棂星门处一棵树干奇怪的松树
南京明孝陵(一)翁仲路神道 <wbr>棂星门
裸露躯体瘦骨嶙嶙、疙里疙瘩,刚正不阿、傲然挺立、宁死不屈。

南京明孝陵(一)翁仲路神道 <wbr>棂星门
   神道向北18米的尽头为棂星门,门已不存,仅存石柱础6个。从遗迹看,棂星门应是三开间的建筑。
南京明孝陵(一)翁仲路神道 <wbr>棂星门
   棂星指灵星,为天门之象。在古代,皇宫被比作天宫,入灵星门就是入天门,因此,灵星门被广泛用于宫室、坛庙,作为象征帝制、点缀皇家宫室坛庙的标志性礼仪建筑。
南京明孝陵(一)翁仲路神道 <wbr>棂星门
   明孝陵的棂星门,南向偏西20度,其结构为三间两垣六柱,面阔21.66米。原来棂星门,也是进入皇陵的第一道门在一百多年前就已毁于战火。现在的棂星门为2007年3月按原门基、残柱、柱头修复的。
南京明孝陵(一)翁仲路神道 <wbr>棂星门

南京明孝陵(一)翁仲路神道 <wbr>棂星门
   棂星门的
基座的6块柱础石和9块砷石是明代原物,柱础石等边宽1.02米,高0.85米,侧面浮雕花草纹,砷石两侧浮雕云纹。
南京明孝陵(一)翁仲路神道 <wbr>棂星门

南京明孝陵(一)翁仲路神道 <wbr>棂星门

南京明孝陵(一)翁仲路神道 <wbr>棂星门
棂星门背面
南京明孝陵(一)翁仲路神道 <wbr>棂星门

南京明孝陵(一)翁仲路神道 <wbr>棂星门

南京明孝陵(一)翁仲路神道 <wbr>棂星门

南京明孝陵(一)翁仲路神道 <wbr>棂星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