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南京瞻园(五)雪浪石 明志楼

(2017-11-28 08:58:26)
标签:

瞻园

雪浪石

景徐堂

明志楼

布政使

分类: 有关南京
  江宁布政使司署系清代江苏省级行政机构,全称“江南江淮扬徐海通等处承宣布政使司”,简称“江宁藩司”。
     清顺治二年(公元1645年),清廷改南京(南直隶)为江南省,辖区大致包括今江苏省(含现在上海市)、安徽省。设左、右布政使于江宁(今南京),左为长,右为副,掌全省政令、财赋。
     衙署在大功坊,即今瞻园路128号。顺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右布政使移驻苏州,领江宁等5府,辖苏南(含现在上海市)一带;左布政使仍驻江宁,领淮安等9府,辖今苏北及安徽省一带。
     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江南省分为安徽、江苏两省,左、右布政使相应改为安徽、江苏布政使,驻地不变。乾隆二十五年(公元1760年)八月,安徽布政使移驻安庆、新设江宁布政使于江宁,辖江宁、淮安、扬州、徐州、海州、通州等府州。全国18个直省,惟江苏省分设两布政使(江宁、江苏)。衙署仍在大功坊。
     布政使为从二品。凡诸政务会同督抚议行,乾隆以后实际成为督抚属官。属员有经历司经历、都事,掌出纳文移;照磨所照摩,掌处理案卷;理问所理部,掌推勘刑名;库大使,掌库藏籍账;仓大使,掌稽仓储。
   清朝时,瞻园成为江宁布政使署,绵延长达整个清王朝近300年的恢弘历史
   在此期间,清政府先后任命了137任布政使,他们当中又产生出50多位巡抚,20多位总督、尚书,4位钦差大臣,2位军机大臣和4位大学士,著名的就有林则徐、琦善、叶名琛、托庸、姚成烈、梁国治等,他们都对瞻园倾注了无限的爱,曾多次维修,并营造了许多新的景区。
南京瞻园(五)雪浪石 <wbr>明志楼
这是瞻园东门外面
南京瞻园(五)雪浪石 <wbr>明志楼东门比较小,在外边就看见里面的太湖石。

南京瞻园(五)雪浪石 <wbr>明志楼门内天井中间一太湖石
南京瞻园(五)雪浪石 <wbr>明志楼

南京瞻园(五)雪浪石 <wbr>明志楼这就是有名的“雪浪石”,汉白玉石底座原配汉白玉赏石盆,全系明代王府旧物。
南京瞻园(五)雪浪石 <wbr>明志楼       这块雪浪石是难得的太湖石。《扬州画舫录》中说。"太湖石乃太湖中石骨,浪激波涤,年久孔穴自生"。这块湖石就像一团击在石上的浪花,又像一团积雪,随着太阳自东至百的照射,正在渐渐地融化。石头正面有无数大小不同的涡洞,背面是条条形同雪浪的斜纹,这块石头上的涡洞与斜纹有着极强的透视感和动态感,每面都迥然不同,在不同的光线照射下有各种虚实变化,令人百看不厌,回味无穷。
南京瞻园(五)雪浪石 <wbr>明志楼雪浪石背面

南京瞻园(五)雪浪石 <wbr>明志楼  雪浪石上有“东坡居士书”的字样。苏轼生前酷爱收藏奇石,宋元佑八年,苏轼在河北定县时,曾“于中山后圃,得黑白石脉”,他“用大盆盛之,激水其上,并名其室曰‘雪浪斋’”。他还专门做了一首《雪浪斋铭引》,诗曰:“画师争摹雪浪势,天工不见雪斧痕”。

南京瞻园(五)雪浪石 <wbr>明志楼天井北面是“景徐堂”

南京瞻园(五)雪浪石 <wbr>明志楼东面是门厅

南京瞻园(五)雪浪石 <wbr>明志楼南面是“甘棠楼”的背面

南京瞻园(五)雪浪石 <wbr>明志楼西面(雪浪石后面)是天井西门,门那边是明志楼前院。

南京瞻园(五)雪浪石 <wbr>明志楼

南京瞻园(五)雪浪石 <wbr>明志楼景徐堂,据说是当年布政使衙署的官舍。
南京瞻园(五)雪浪石 <wbr>明志楼“景徐堂”由现代书法家季伏昆书写。
南京瞻园(五)雪浪石 <wbr>明志楼景徐堂大门对联:园中参日月,象外通古今。

南京瞻园(五)雪浪石 <wbr>明志楼天井西面的门楣:钟隼来青。

南京瞻园(五)雪浪石 <wbr>明志楼门的背面

南京瞻园(五)雪浪石 <wbr>明志楼
这是明志楼前的天井,前面(东面)是有雪浪石的天井。

南京瞻园(五)雪浪石 <wbr>明志楼明志楼,曾是江
宁布政使衙署。
南京瞻园(五)雪浪石 <wbr>明志楼明志楼西边部分

南京瞻园(五)雪浪石 <wbr>明志楼明志楼东边部分

南京瞻园(五)雪浪石 <wbr>明志楼天井西边
南京瞻园(五)雪浪石 <wbr>明志楼有一梅花形状的洞门

南京瞻园(五)雪浪石 <wbr>明志楼  明志楼前立有一座“江宁布政使司署”木牌坊,不过这里并非原有衙署的主体建筑,只是附属用房。此次复建,恢复了布政使衙署的旧有格局。明志楼现在作“清江宁布政使衙署史料展”。

南京瞻园(五)雪浪石 <wbr>明志楼
明志楼前檐

南京瞻园(五)雪浪石 <wbr>明志楼 南京瞻园(五)雪浪石 <wbr>明志楼  明志楼门联:
水木依然重遇名园寻往迹, 沧来 易几回春梦醒无痕。有一个不认识的字。南京瞻园(五)雪浪石 <wbr>明志楼

南京瞻园(五)雪浪石 <wbr>明志楼木牌坊背面

南京瞻园(五)雪浪石 <wbr>明志楼明志楼门内

南京瞻园(五)雪浪石 <wbr>明志楼  明志楼里,悬挂的“清慎勤”康熙帝颁布著名的《圣谕十六条》,及康熙帝颁布著名的《圣谕十六条》:
敦孝弟,以重人伦;笃宗族,以昭雍睦;和乡党,以息争讼;重农桑,以足衣食;
尚节俭,以惜财用;隆学校,以端士习;黜异端,以崇正学;讲法律,以儆愚顽;
明礼让,以厚风俗;务本业,以定民志;训子弟,以禁非为;息诬告,以全良善;
诫窝逃,以免株连;完钱粮,以省催科;联保甲,以弭盗贼;解仇忿,以重身命。

南京瞻园(五)雪浪石 <wbr>明志楼
  “江宁布政使司署”在清朝是南京地区仅次于“两江总督署”(即现总统府遗址)的第二大官衙(江苏巡抚衙门驻苏州),也是目前国内唯一基本保存完好、形制完整的清代布政使衙署建筑。
南京瞻园(五)雪浪石 <wbr>明志楼

南京瞻园(五)雪浪石 <wbr>明志楼  布政使官名始于明洪武年间,初时每省设左、右布政使各一人,同为一省最高长官,明宣德时出于加强统治及军事需要,增设了总督、巡抚,地位比布政使略高。
南京瞻园(五)雪浪石 <wbr>明志楼  清代正式将布政使定为总督、巡抚的属官,专管一省的财政和人事,大致相当于现在的省长,级别为从二品(总督为从一品至正二品,巡抚为正二品至从二品)。
南京瞻园(五)雪浪石 <wbr>明志楼  
康熙六年,改左、右布政使为每省设布政使一人,唯有物产丰饶、人杰地灵、地位特别重要的江苏设有两位布政使,一在江宁(即南京),辖江宁、淮安、扬州、徐州、通州、海州六府州;一在苏州,辖苏州、松江、常州、镇江、太仓五府州。

南京瞻园(五)雪浪石 <wbr>明志楼
介绍布政使有关情况
南京瞻园(五)雪浪石 <wbr>明志楼
一共展出了120多件相关文物史料
南京瞻园(五)雪浪石 <wbr>明志楼

南京瞻园(五)雪浪石 <wbr>明志楼

南京瞻园(五)雪浪石 <wbr>明志楼

南京瞻园(五)雪浪石 <wbr>明志楼

南京瞻园(五)雪浪石 <wbr>明志楼

南京瞻园(五)雪浪石 <wbr>明志楼

南京瞻园(五)雪浪石 <wbr>明志楼

南京瞻园(五)雪浪石 <wbr>明志楼

南京瞻园(五)雪浪石 <wbr>明志楼

南京瞻园(五)雪浪石 <wbr>明志楼

南京瞻园(五)雪浪石 <wbr>明志楼

南京瞻园(五)雪浪石 <wbr>明志楼

南京瞻园(五)雪浪石 <wbr>明志楼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