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外楹联曰“日积仓箱市上生涯非澹泊,调和鼎鼐个中滋味别酸咸。”
堂内柱联曰“国家岁课千秋富,淮海春煎万灶烟。”
庙内供奉着历史上与盐商有关的三位重要人物——夙沙氏、胶鬲、管仲。夙沙。夙沙氏就是解州盐宗庙里的“宿沙氏”。据说古人第一次煮海水为盐的,就是夙沙氏,所以他应该是人工盐的首创者。胶鬲原为商朝纣王大夫,后经商盐业,后人认为胶鬲是最早的“盐商”,也称“盐宗”之一;管仲是春秋战国时期齐国的政治家,他最早提出
“食盐官营制”政策,即盐由国家控制,此政策对后世盐业税赋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后人称之为最早的“盐官”。
雕像上有“功開食貨”堂匾,雕像每尊重约3吨、高约2米,由河北的能工巧匠用当地的汉白玉打造而成。雕像神态栩栩如生:胶鬲右手捻须,若有所思;夙沙氏长发披肩,身披树叶,右臂内弯,手托盐巴,左手握着一把麦穗;管仲手握书简,满脸庄重。 背景画面为波涛汹涌的海浪,气势恢宏,金碧辉煌。背景位置放置了大幅漆画,该漆画规格为2.4米×4.3米,重量达500公斤,是扬州漆器厂迄今为止制造的最大整幅漆画,由省研究员级大师吕永林设计制作,画面为波涛汹涌的海浪,气势恢宏,金碧辉煌。
两侧还布置了18片总长22.66米的金色漆画《煮海为盐图》,分别反映“收盐”、
“煎盐”、“捆盐”等一系列清代扬州盐务盛况,全面反映煮盐的过程。
走进盐宗庙的照厅,大梁、山板上都能看到若干彩绘,横梁上的人物、山石、花卉、动物、昆虫彩绘扬州绝无仅有,以青、蓝、红、绿、白为主,有明显的北方风格,有别于扬州传统盐商建筑木雕图案的装饰风格,盐宗庙的彩绘尤其引人入胜,也给人留下诸多悬念。
虽然盐宗庙经历了百余年的沧桑,由于建国后盐宗庙作为军方家属区,所以盐宗庙没有破坏太多,而居民在大殿里打上了天花长年封护,所以才让祠堂内构架、梁、枋、桁上的百年彩绘完好的保存了下来。后经整治修复而重现昔日的风采,其中部分彩绘至今仍绚丽多彩,也有部分由红、黄、绿、青、白、黑组成的彩绘显得沉稳庄穆。
西边山板,“百寿图案”所绘为两位对弈老者与一个奉茶童子。
网上下载的比较清晰
东边山板,“圯桥进履”,出自汉代张良为黄石公三拾遗履之典。
在网上下载了一张清晰一点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