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天宁寺(三)

标签:
天宁寺大雄宝殿谢宗遐藏经楼重修碑记佛驮跋陀罗法师 |
分类: 有关扬州 |
寺门前牌楼上的“晋译华严道场”,都是明证。在实际举措上,天宁寺普通僧学堂也主要以研习华严经论为主。
关于尼泊尔僧人佛驮跋陀罗法师在扬州天宁寺翻译《华严经》一事,传播已久。李斗《扬州画舫录》就记载说:“义熙间,梵僧佛驮跋陀罗尊者译《华严经》于此。”
但是,佛驮跋陀罗的志愿是要往各处弘化。一年后,也即义熙八年(412)秋,他便离开庐山西游,到了荆州,受到当时逗留在那地方的太尉刘裕的尊敬。不久他随刘裕去扬州。因为他仪表朴质而有涵养,深受当地僧众钦佩。佛驮跋陀罗到扬州后,依旧传习禅法。不久,法显游历印度归来,他们开始合作,从义熙十二年到十四年(416-418),
先后翻译了法显携归的梵本经律《大般泥洹经》六卷,《摩诃僧只律》四十卷,《僧只比丘戒本》一卷,《僧只比丘尼戒本》一卷,《杂藏经》一卷。到义熙十四年(418),又译出《大方广佛华严经》五十卷,后来改分六十卷。这部经典的梵本非常浩繁,一向无人翻译,直到佛驮跋陀罗才完成这一大译事。《华严经》对后来佛教的发展关系甚大,所以翻译地也以“华严堂”为名以示纪念。佛驮跋陀罗于刘宋元嘉六年(429)圆寂,年七十一岁。
佛驮跋陀罗的翻译,除了以上各种之外,现存的还有《出生无量门持经》、《大方等如来藏经》、《文殊师利发愿经》、《观佛三昧海经》、《净六波罗蜜经》等。他的翻译虽有多方面,但专精禅法。他的传译为稍后的大乘瑜伽学说东流开了先河,这在中国佛教的历史上是有意义的。




……老和尚塔,看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