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扬州天宁寺(三)

(2017-07-25 21:24:57)
标签:

天宁寺

大雄宝殿

谢宗遐

藏经楼重修碑记

佛驮跋陀罗法师

分类: 有关扬州
   天宁寺的僧学堂是光绪三十二年(1904)天宁寺住持文希和尚所开办,系扬州佛学教育最早的机构,取名“普通僧学堂”,由文希自任校长。这座僧学堂存在的时间并不长,但在扬州寺院中开风气之先,在全国也有一定影响。
    同治年间,天宁寺得到重建。这时,佛驮跋陀罗在扬州翻译《华严经》传说的影响愈来愈大,加之这时全国佛教界华严宗有所复兴,而华严宗所信奉的经典即佛驮跋陀罗所译的《华严经》,天宁寺理所当然地以弘扬华严宗为标榜。譬如寺内的“华严阁”,
寺门前牌楼上的“晋译华严道场”,都是明证。在实际举措上,天宁寺普通僧学堂也主要以研习华严经论为主。
  关于尼泊尔僧人佛驮跋陀罗法师在扬州天宁寺翻译《华严经》一事,传播已久。李斗《扬州画舫录》就记载说:“义熙间,梵僧佛驮跋陀罗尊者译《华严经》于此。”
  佛驮跋陀罗(359-429),意译“觉贤”,北天竺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人。他原是释迦族甘露饭王的后裔,因祖父在北天竺一带经商,迁居出来。少年时父母相继病故,寄养于舅家。青年时出家,在诵经时显出异常的聪明,一天读完一个月的功课。受了具足戒后,更加勤学,博通经典,以精于禅定和戒律出名。其后去罽宾,在那里遇中国僧人智严。智严请他到中国弘法,这正符合他的素愿。他们在旅途中历尽艰难,先走雪山,继走海道,辗转三年,才到达中国青州东莱郡(今山东掖县)。晋义熙四年(408),他们听到鸠摩罗什在长安,就前去拜见住长安的宫寺。在学问上,他们互有商量,发挥奥义,但他们的学风不同,师承渊源也各异。罗什专弘经教,特别是龙树一派的大乘学说,门下有两千多人,出入宫廷,声势显赫。佛驮跋陀罗则谨守自己的教学规模,修禅习定,聚徒只有数百人,甘于淡泊,不喜繁华。由于这些分歧,发生了隔阂,罗什门下僧指摘佛驮跋陀罗犯了妄语戒,借着群众的势力,逼他离开关中。佛驮跋陀罗的门徒一时感到威胁,几乎全部都散了,只剩下慧观等四十余人随从佛驮跋陀罗南下去庐山。那时慧远住在山中,早就听到佛驮跋陀罗的声名,及相见,异常欢喜。佛驮跋陀罗在庐山为慧远译出了有关修禅的专著《修行方便禅经》二卷,这对慧远的修持给予很大帮助。
  但是,佛驮跋陀罗的志愿是要往各处弘化。一年后,也即义熙八年(412)秋,他便离开庐山西游,到了荆州,受到当时逗留在那地方的太尉刘裕的尊敬。不久他随刘裕去扬州。因为他仪表朴质而有涵养,深受当地僧众钦佩。佛驮跋陀罗到扬州后,依旧传习禅法。不久,法显游历印度归来,他们开始合作,从义熙十二年到十四年(416418)
先后翻译了法显携归的梵本经律《大般泥洹经》六卷,《摩诃僧只律》四十卷,《僧只比丘戒本》一卷,《僧只比丘尼戒本》一卷,《杂藏经》一卷。到义熙十四年(418)又译出《大方广佛华严经》五十卷,后来改分六十卷。这部经典的梵本非常浩繁,一向无人翻译,直到佛驮跋陀罗才完成这一大译事。《华严经》对后来佛教的发展关系甚大,所以翻译地也以“华严堂”为名以示纪念。佛驮跋陀罗于刘宋元嘉六年(429)圆寂,年七十一岁。
  佛驮跋陀罗的翻译,除了以上各种之外,现存的还有《出生无量门持经》、《大方等如来藏经》、《文殊师利发愿经》、《观佛三昧海经》、《净六波罗蜜经》等。他的翻译虽有多方面,但专精禅法。他的传译为稍后的大乘瑜伽学说东流开了先河,这在中国佛教的历史上是有意义的。扬州天宁寺(三)
    大雄宝殿,大殿重檐歇山顶,四面有廊,前后有月台,面阔5间,进深15檩25米,脊檩高19米。
扬州天宁寺(三)    
第三进是大雄宝殿,殿前围以石栏,栏前东西各有一座御碑亭。牌楼及御碑亭均为光绪十七年(1891)寺僧清云所建。大殿中供三尊大佛,旁列十八罗汉,殿后供大悲千手千眼菩萨。现在大殿作为展厅用。
扬州天宁寺(三)
大雄宝殿的斗拱结构
扬州天宁寺(三)

扬州天宁寺(三)
展厅一角
扬州天宁寺(三)

扬州天宁寺(三)
柱础很矮,与天王殿不同。
扬州天宁寺(三)

扬州天宁寺(三)
高高的梁上还有彩绘
扬州天宁寺(三)

扬州天宁寺(三)

扬州天宁寺(三)顶上的彩绘很精美,可惜相机不够好,拍得不清晰。
扬州天宁寺(三)

扬州天宁寺(三)

扬州天宁寺(三)

扬州天宁寺(三)

扬州天宁寺(三)

扬州天宁寺(三)

扬州天宁寺(三)

扬州天宁寺(三)

扬州天宁寺(三)

扬州天宁寺(三)

扬州天宁寺(三)     大雄宝殿后走廊东壁嵌有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立《重修天宁寺碑》,西壁嵌有1987年立《重修天宁寺碑记》。
扬州天宁寺(三)

扬州天宁寺(三)

扬州天宁寺(三)
《重修天宁寺碑记》1987年扬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立

扬州天宁寺(三)
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立《重修天宁寺碑》
扬州天宁寺(三)能辨认的字已不多

扬州天宁寺(三)
大雄宝殿东西侧面长廊
扬州天宁寺(三)

扬州天宁寺(三)大雄宝殿后面
扬州天宁寺(三)
大雄宝殿的屋脊上有“国泰民安”四个字
扬州天宁寺(三)

扬州天宁寺(三)

扬州天宁寺(三)大雄宝殿背面西侧有一石碑
扬州天宁寺(三)
大雄宝殿背面东侧有遗留的石像及僧塔残件

扬州天宁寺(三)    说起这块碑,还有一个动人的故事。谢宗遐曾在西园大酒店工作,1970年,谢宗遐所在的单位在长征路6号分给他一套新房。新房其实是位于天宁寺东侧的一处老房子,房子最北边的一间屋子曾是鸡鸭窝,又脏又臭,还杂七杂八地堆放着木板、柴火等杂物。
    可就在打扫这间屋子时,谢宗遐发现了一件宝贝:屋子北墙墙体内,嵌着一块石碑,高约2米、宽约1.5米,上面写有“光绪”字样。谢宗遐当天就向有关部门作了汇报。经过考证,该石碑为光绪年间立下的藏经楼重修碑记,是天宁寺的重要历史见证。他将床搬到石碑面前把它挡起来,又弄来些石灰水和黄泥彻底给石碑“化了个妆”。之后他就多了个“毛病”,不请外人进家门。夫妻二人在这里“蜗居”37年,房子一直没有装修,怕装修破坏了这块石碑。谢宗遐一直守护这块石碑37年,直到2007年,相关部门将石碑暂存在扬州文物考古研究所。
    谢宗遐所住的房子,过去为天宁寺僧房,这块碑是天宁寺“藏经楼重修碑记”,为光绪年间碑刻。大致内容应该是,天宁寺的藏经楼经过重修后,刻下一块碑,介绍重修的一些情况,比如竣工的时间、重修藏经楼的募捐情况等。扬州天宁寺(三)    碑石有三块,其中碑文石两块,左右拼合成为一体,还有碑顶一块。此外,还有少量的须弥座构件。石碑长约162厘米,厚度约27厘米,两块青石宽度分别为74厘米和76厘米,碑额高约73厘米,宽约160厘米。
    碑文部分由于青石风化严重,上面的楷书字迹不是非常清晰。桑勇凑近仔细辨别了一番,还是能够看到“重建藏经楼记”“大清光绪八年十一月”“刘坤一谨撰”等字样。
    刘坤一为晚晴军事家,政治家,湘军宿将,在甲午战争、百日维新、义和团乱、清末新政等晚清历史事件中均扮演过重要角色。
扬州天宁寺(三)

扬州天宁寺(三)

扬州天宁寺(三)缺首的佛像
扬州天宁寺(三)
佛像背后

扬州天宁寺(三)佛像下面的基石刻着一些飞禽(喜鹊)、麒麟、鱼、人物等。
扬州天宁寺(三)

扬州天宁寺(三)

扬州天宁寺(三)

扬州天宁寺(三)

扬州天宁寺(三)僧塔
扬州天宁寺(三)     若人散乱心,入于塔寺院,一称南无佛搜索,皆已成佛道。”出自经中之王妙法莲华经”。扬州天宁寺(三)
    
扬州天宁寺(三)

扬州天宁寺(三)

扬州天宁寺(三)
……老和尚塔,看不清楚。
扬州天宁寺(三)生于麒麟某某年,死于嘉庆某某年。

扬州天宁寺(三)几块零碎残件

扬州天宁寺(三)没有四肢的武士像

扬州天宁寺(三)没有双臂的武士像

扬州天宁寺(三)另一座僧塔,“传临济正宗第四十长生堂上第三代海曙云禅师塔”
扬州天宁寺(三)
    “有情来下种,因地果还生。无情亦无种,无性亦无生。”这是禅宗经典《六祖坛经》里五祖与六祖传法之后,说出的偈子。扬州天宁寺(三)

扬州天宁寺(三)

扬州天宁寺(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