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扬州吴道台(一)

(2017-07-16 10:54:01)
标签:

吴道台府

吴引孙

芜园

吴门四杰

99间半

分类: 有关扬州

    吴氏宅第又称吴道台府,是江苏三大名宅之一,位于扬州市广陵区泰州路45号。当年吴引孙用40万两纹银,模仿宁绍台道衙署,结合扬州建筑风格建造而成,号称“九十九间半”。是江苏省规模最大的浙派建筑群。吴氏宅第始建于光绪十四年(1888年),光绪三十年(1904年)建成,为吴引孙与其弟吴筠孙共有。整个宅第东西长80米,南北宽70米,规模宏大,结构精巧,雕工精致,保存完好,为扬州古建筑中独具一格的住宅建筑群,其宅内的测海楼是全国四大藏书楼之一。

    抗日战争期间,花园被日军占用,强行将花园与祠堂铲平,作为日军的练兵场。建国后改为医院。宅第原由住宅、花园、祠堂三部分组成,现仅存住宅部分。2013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扬州吴道台(一)    吴道台宅第除住宅部分外,在原北河下街东面,有一花园,名为“芜园”。芜园是吴道台府第的私家花园,占地15亩,南北长约200米,东西宽约50米。芜园曾叫百草园,主人吴引孙道台在这里种了很多花花草草,对其子女产生了深刻影响,产生了著名植物分类学家吴征镒和医学寄生虫学家、医学昆虫学家吴征鉴。

    2014年扬州市利用原先地下停车场上部的空间,在吴道台府建筑群东侧,原址复建部分吴道台宅第及门前私家花园“芜园”, 增设“吴门四杰”塑像。
扬州吴道台(一)    吴道台宅第因为走出了“吴门四杰”而声名显赫,吴氏家族也因此被人尊称为院士家族。
扬州吴道台(一)    吴道台宅第吴引孙的弟弟吴筠孙之子吴启贤生有6个儿子,其中吴征铸(吴白匋), 
著名剧作家、学者、教授;吴征鉴,著名医学寄生虫专家、中国医学科学院副院长;吴征铠,中科院院士、著名物理化学家、核科学家;吴征镒,中科院院士、著名植物分类学家。

扬州吴道台(一)    吴道台宅于1982年定为扬州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吴道台名引孙,字福茨,先世系安徽歙县人,自高祖迁居扬州。吴引孙于光绪五年(1879年)中举,光绪十四年,在浙江宁绍道台任上,聘请浙江上匠来扬营建私宅,整个宅第为长方形大院落,东西长80米,南北宽70米,建筑面积2950平方米,原有房99.5间,今剩86间。宅第规模宏大,结构精巧,雕工精致,保存完好,以浙江建造法则为基础,又揉合了扬州传统的建筑风格,为扬州古建筑中独具一格的住宅建筑群。中轴线上有门厅、西式楼、朱雀厅、凉厅、鱼池、测海楼等建筑,西部为内宅,前后三进,周以回廊,以开阔的石板天井相隔,高大宽敞。门厅是砖刻门楼,配以两个圆形大石毂,气势宏大。鱼池由矩形花岗石砌成,长方形,四周置镶花铁栏杆,池水与宅外水域相通。鱼池之大,为扬州之最。
扬州吴道台(一)

扬州吴道台(一)宅前是青石板路

扬州吴道台(一)草坪中一块卧石上刻有“成才未可忘忧国,有福方能坐读书”的“吴氏家训”。

扬州吴道台(一)吴道台旁边的巷内有“朱自清故居

扬州吴道台(一)    像“九十九间半”吴道台宅第这般规整宏伟的,已硕果仅存,这是光绪年间浙江宁绍道台吴引孙聘请浙江工匠仿造宁绍道台府,在扬州修建的一座私人宅府,是扬州唯一一处浙派古住宅建筑群,也是扬州最大的官宅建筑。扬州明清建筑成百上千,民宅、商宅、官宅各具特色,但是以官宅最为稀少,而如吴道台宅第这般占地面积上万平方、五路七进的大官宅真是绝无仅有了。其规模之大、构架之奇、文史之丰,在扬州清末住宅中堪称首屈一指。
扬州吴道台(一)现在吴道台已是全国重点文保

扬州吴道台(一)    精雕细琢的门楼,上层为“连绵卍字”,两边为“八仙过海”,下层为“寿”,两边为“喜鹊登梅”和“松鹤延年”。

扬州吴道台(一)
门旁的石狮子虽是新的,但造型别致。
扬州吴道台(一) 扬州吴道台(一)
每座都是上面二个狮子趴在石鼓上,下面四个坐在基座四角。
 扬州吴道台(一)  扬州吴道台(一)

扬州吴道台(一)门楼只是摆设,这在是大门。
扬州吴道台(一)

扬州吴道台(一) 扬州吴道台(一) 门旁的枕石

扬州吴道台(一)    大门和仪门,清制规定下的高级官员的建筑,更是要求严格,不得越制。因为是二品大员,门前的台阶不能超过三级。
扬州吴道台(一)“大门厅”与“仪门”之间有一个庭院,但庭院很窄,因为不能越级。

扬州吴道台(一)    吴道台宅第照壁的福字砖雕,其菱形边框浅刻“卍字不到头”图案,在满布的立体浅雕如意云纹及四只飞舞的蝙蝠衬托下,居中平雕的福字光洁饱满、气韵生动,表达着“五福临门”的吉祥寓意。此图案是扬州传统照壁中最为喜用的福字砖雕形式。

扬州吴道台(一)  “仪门”系道台府第总门。门前旧为北河下街,街东有照壁,并建有吴氏祠堂和“芜
园”,均早毁。今据残存之水磨砖砌门垛和墙基,并参考宁波同类建筑风格设计修复。

扬州吴道台(一)庭院尽头墙上有一砖雕图,好像是吴道台府前的码头。

扬州吴道台(一)    门堂两侧各立一齐人高的石鼓,托以卷云石雕基座。门厅上置卷棚,拱式轩梁,其木雕之精美,令人叹为观止。
扬州吴道台(一)    门楣上“院士博物院”,檐柱楹联:处事无他莫若为善,传家有道还是读书。
这副楹联是特意邀请吴家后人、书法家吴娃撰写的。
扬州吴道台(一)
“仪门”门楼上方两侧有砖雕纹饰

 

扬州吴道台(一)    仪门墙下为青石基座,浮雕香炉、汉瓶、喜鹊登梅等图案,其上,据传为砖雕飞蝠,惜为水泥所封,再上是磨砖起线滚头镶框,中嵌磨砖几何图案。

扬州吴道台(一)     这种门厅为官府之“台门”,大门叫金柱门。 “这个门厅,砖雕、石雕、木雕三位一体,可以说是扬州唯一。
扬州吴道台(一)
   门的左右有约1.5米高的抱鼓石一对,系青石制成,表面非常光滑,有“明镜高悬”
的意义。“圆形抱鼓石普通百姓是不能用的,民宅商宅门前,只能用长形或方形的抱鼓石。”
扬州吴道台(一)
俺老眼昏花,这圆圆的石鼓并不是“青”色的,到有些发白发红,或者说是米色的。
扬州吴道台(一)


扬州吴道台(一)真可很,这么好的石鼓竟被人涂鸦,恐怕擦不掉了。

扬州吴道台(一)
梁柱下端为云纹石雕鼓磴
扬州吴道台(一)

扬州吴道台(一)    门厅内悬“传胪”金字匾额,上首为“光绪甲午恩科”,下首为“吴筠孙”,为吴引孙之弟吴筠孙所书。吴筠孙在光绪二十年殿试时得二甲第一名,称之为“传胪”。

 

扬州吴道台(一)     中轴线上有门厅、西式楼、朱雀厅、凉厅、鱼池、测海楼等建筑,西部为内宅,前后三进,周以回廊,以开阔的石板天井相隔,高大宽敞。

扬州吴道台(一)

扬州吴道台(一)

扬州吴道台(一)入门厅,见一方宽敞的天井,四周有回廊。左右各有廊房三间,西南厅房五间。
扬州吴道台(一)
西边厢房

扬州吴道台(一)南边正厅

扬州吴道台(一)东边,
廊东有耳门通东北隅的鱼池、测海楼。

扬州吴道台(一)北边仪门背后

扬州吴道台(一)号称99间半的吴道台府现在只开放了这么一点

扬州吴道台(一)东面墙上的福字木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