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国随粮王庙,俗称“七老爷庙”,一个地方就有一个地方神,在浙江嘉兴市西塘护国随粮王庙供奉的就是西塘的地方神。历史上真有其人,姓金,排七,百姓称之为七老爷。农历四月初三是七老爷生日,所以每年的这一天,都会在七老爷庙举行庙会,在那天,西塘的人们都会走上街头游行,并为今年祈福,非常热闹。
护国随粮王庙,位于西塘古镇西端雁塔湾西首湾,始建于明代。相传明代崇祯年间,嘉善一带闹旱灾,乡野颗粒无收,处处饥民。当时有个姓金的老爷,家中排行老七,人称金七,是个朝廷押运粮食的小官,他专门在运河上押送粮船。一天,金七督运皇粮路经西塘,见鱼米之乡的百姓挨饿,在岸边围着求粮食,动了恻隐之心,将运粮船队所有粮食尽施于民。皇粮给了百姓,可是欺君之罪,金七知道逃不过惩罚,投身于雁塔湾的河里,自尽了。当地百姓为了纪念这位舍己救百姓的好官,集资造了一座七老爷庙。
七老爷投河自尽后朝廷查清真相,追封为“利济侯”,后又加封为“护国随粮王”,七老爷庙也同时改名为“护国随粮王庙”。每年的农历四月初三七老爷生日,西塘要举行庙会,大家把七老爷、七夫人两尊行宫抬出庙门,从晚上十一点出发,各按预定路线巡游,一路旗帜飘扬,锣鼓震天,鞭炮齐鸣,浩浩荡荡巡游,镇上经过的许多地方都搭了帐篷,供七老爷与七夫人在帐内稍歇受供,到次日下午才回到庙中,然后在庙内开始演大戏,连演三天。场面热闹非凡,现在四月初三已成为西塘人一年中最大的民间节日。
庙脊梁上的砖雕气势非凡


一进山门就看到佛像

与一般佛教寺院相同,弥勒佛笑迎来宾。
韦陀菩萨持金刚宝杵立在弥勒佛身后
山门背后有天井,天井里有铁香炉及一些祭祀用品。
随粮王的祭祀范围较小,仅在嘉善的魏塘、西塘两镇,但就地方神受祭祀的时间来说,确实是很长了。这正好说明:无论是在现代还是古代,清官对于百姓来说是太重要了,也确实能让百姓铭记在心。嘉善的百姓确实也是较为宽厚的,嘉善历史上不会没有贪官,没有赃官,但是没有一个被百姓骂到现在。相反,七老爷为百姓做了好事,人们已经纪念了几百年,而且肯定还会永久地祭祀下去。原来的庙解放后被毁。
文革后,每年四月初三前后,在原址的大门左右,香火通夜不灭俨然是一副大庙的模样。在政策较为宽松的环境下,人们自发地重新修建了现在的新庙。不过,后来因为旅游的需要,政府又把护国随粮王庙重新翻修了。

天井北面是正殿,金公殿。

金公殿前廊宽敞,左右两侧有洞门,右侧东走经回廊进入东边大院。

因香火旺,香炉很憔悴。
山墙侧面有墀头,墀头上有绘画。

两侧大柱上的对联:“旱裂连阡,施赈活人万众。仁留金邑,追恩长祀千秋”。虽只有短短十个字,但记述了七老爷那一段可歌可泣的事迹。

在七老爷像前挂了很多形似叶子的东西,称为秋叶,因为秋天象征着丰收,这些叶子都是当地60至70岁的老人家手工缝制的。
东侧的厢房,名称是“听雨轩”,但是没有对外开放。

东边大园有回廊,有碑廊。
东院东侧有一个古戏台,又称“听雨轩”。这是每年的农历四月初三,也就是七老爷生日的时候,当地老百姓在这里举行隆重地庆祝仪式。
东院一角
东园北侧是七老爷庙会展示馆

游客在回廊上休息


泥塑的小人颜色鲜艳、惟妙惟肖,再现当时的庙会盛况。

各种仪仗队依次排列
敲锣打鼓、吹拉弹唱。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