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桐乡凤鸣禅寺(三)

(2017-06-04 08:08:25)
标签:

大雄宝殿

五百罗汉

观世音

释迦摩尼

桐乡凤鸣禅寺

分类: 浙江风景

    至上世纪30年代前后,凤鸣寺的寺屋已严重坍损,墙垣斑驳颓然,寺区一带大部分已属旷野之地,蔓草遍生,头山门石槛后面尚留古甬道遗迹,碎石铺道“惠云桥”(俗称“软桥”)。该桥南北向,长4米左右,桥面平铺三块条石,两侧立石为栏,桥型为单孔石梁式桥,桥面中间之条石,人站在上面一跳跃,即发生明显的颤动感,多人站上,一人跳跃,其他人也都有此感。因此被称为“软桥”,过往行人都以亲自一试为快。软桥之南有覆盆式石柱础和垫石等大殿遗迹,桥北正中为大士殿三间和二廊房,偏东为十王殿。钟房紧毗大士殿,房顶端悬钟一口,钟高2米许,钟口比蚕匾还大,钟身周围浇铸经文佛号及乐助损款的信士姓名,钟属混合金属铸成,以棕榈树干为钟槌,钟声洪亮而沉厚绵长。每日晨、暮,寺僧做“功课”按规定时刻撞钟,俗称“天亮钟”、“黄昏钟”,钟声远扬,数里之外仍清晰可闻。据传,旧时桐乡城区一遇火警,即以“撞乱钟”呼吁各方救火。

  天集禅师所建的双塔,后仅存一塔,塔顶已坍塌,另一塔倒于何时无从考证。上世纪60年代初,省文物部门曾来桐进行调查,此塔曾拟列为桐乡县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桐乡凤鸣寺的建筑布局,具有我国独特之古代民族风格,寓有“龙地凤脉”之含义。据民间传说,曾有凤凰自东南飞来,于西街一棵梧桐树上停歇片刻,旋即飞至软桥上鸣叫三声,向北飞逝,故惠云寺俗称凤鸣寺。

  时光流逝,物换星移。1992年,政府先在凤鸣公园内建起凤鸣塔。1998年,又在原梧桐乡幸福村的秦皇庙基址新建起规模宏大的凤鸣禅寺,既让信奉佛教的善男信女有了一个烧香拜佛去处,又为桐乡新城增添了一处新景点。

桐乡凤鸣禅寺(三)
    大雄宝殿: 寺庙中心主体建筑。在佛教寺院中,大雄宝殿就是正殿,也有称为大殿的。大雄宝殿是整座寺院的核心建筑,也是僧众朝暮集中修持,做佛事的地方的地方。凤鸣寺的大雄宝殿刚刚修整过,金碧辉煌,宝光灿灿,四壁生辉。
桐乡凤鸣禅寺(三)
殿前有旗杆一对,两边各设一对玲珑经幢以及两只白色大象,不是石狮。
桐乡凤鸣禅寺(三)

桐乡凤鸣禅寺(三)
大雄宝殿前大院正中摆放着一个大宝鼎
桐乡凤鸣禅寺(三)
宝鼎做的很精细,三只麒麟中间一个绣球。
桐乡凤鸣禅寺(三)


桐乡凤鸣禅寺(三)

桐乡凤鸣禅寺(三)

桐乡凤鸣禅寺(三)

桐乡凤鸣禅寺(三)

桐乡凤鸣禅寺(三)
精美的圆形雕花窗
桐乡凤鸣禅寺(三)

桐乡凤鸣禅寺(三)
色彩艳丽的彩绘
桐乡凤鸣禅寺(三)
楹联:
永离尘秽毕竟清净,修众善具足菩提。

桐乡凤鸣禅寺(三)
大殿内更是精美无比
桐乡凤鸣禅寺(三)
    殿内佛像前张挂着许多经幡、欢门及各种法器,使大雄宝殿显得庄严肃穆,令人肃然起敬。
桐乡凤鸣禅寺(三)
横三世佛像
桐乡凤鸣禅寺(三)

桐乡凤鸣禅寺(三)
正中是娑婆世界的释迦牟尼佛

桐乡凤鸣禅寺(三)左面是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

桐乡凤鸣禅寺(三)
右面
是东方净琉璃世界的药师佛

桐乡凤鸣禅寺(三)
东面的十八罗汉和文殊菩萨
桐乡凤鸣禅寺(三)

桐乡凤鸣禅寺(三)
凤鸣禅寺的种,不知是否原来钟楼里的。

桐乡凤鸣禅寺(三)

桐乡凤鸣禅寺(三)
西边的十八罗汉和普贤菩萨
桐乡凤鸣禅寺(三)

桐乡凤鸣禅寺(三)
大鼓,也不知是否原鼓楼里的。

桐乡凤鸣禅寺(三)
骑象看书的普贤菩萨

桐乡凤鸣禅寺(三)
    大雄宝殿中在能看到整个大殿的许多地方,都安放了五百罗汉,甚至在大殿的横梁、飞檐翘角上也放上了罗汉,那些罗汉萨姿态万千、形状各异,这在全国的寺院中是绝无仅有的。
桐乡凤鸣禅寺(三)

桐乡凤鸣禅寺(三)


桐乡凤鸣禅寺(三)

桐乡凤鸣禅寺(三)

桐乡凤鸣禅寺(三)
墙上的佛字

桐乡凤鸣禅寺(三)

桐乡凤鸣禅寺(三)

桐乡凤鸣禅寺(三)
三尊涂金大佛的背后是大型海岛观音群像
桐乡凤鸣禅寺(三)
    观音脚踩鳌鱼,据说鳌鱼经常兴风作浪,被观音镇住,一脚踩在鳌鱼头上。

桐乡凤鸣禅寺(三)

桐乡凤鸣禅寺(三)

桐乡凤鸣禅寺(三)
离观音最近的是善财童子和小龙女

桐乡凤鸣禅寺(三)
观音的周围众仙聚集,其中一位脚特别长,一位手特别长,手上还托着一个月亮。
桐乡凤鸣禅寺(三)

桐乡凤鸣禅寺(三)

桐乡凤鸣禅寺(三)
大殿的北墙上也放满了罗汉

桐乡凤鸣禅寺(三)

桐乡凤鸣禅寺(三) 桐乡凤鸣禅寺(三)           对联:菩萨现金身,宝殿庄严观自在;梵主说妙法,诸天激荡海潮音。

桐乡凤鸣禅寺(三)
大雄宝殿背面
桐乡凤鸣禅寺(三)
    大殿北面屋沿上高悬已故前中国佛教协会主席赵朴初书写的“度一切苦厄”五个金色大字,为殿后增添了不少佛意,让人静悟佛禅妙语,其意博大深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