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北京故宫博物院的专家考察后说,肃雍堂“前堂后寝”的结构与故宫的平面布局、空间序列、文化理念及功能用途如出一辙。前四进呈“三大殿”格局,为聚议、喜庆、娱乐、祭祀等公共活动场所,后五进为家眷、仆人等生活起居空间。所谓中心突出,主次分明,内外有别,各就各位。
这种秩序,体现在平时,乃尊卑长幼的严格排序。老人们回忆,当年肃雍堂春夏秋冬四节均有祭祀活动,届时值祭者先期斋沐夜宿家庙,鸡鸣即起,具馔陈器,各执其事。参祭人等当堂排班就位依世系序立,女眷分立两廊之下观礼,人人竭诚恭敬,决无喧哗。祭毕,相互揖让而退,仍按长幼尊卑之序散去。就是在平日的生活中,晚辈见了长辈,都要后退肃立,并不以年纪之大小争论短长,更不以各人之强弱欺长凌众。
成长于如此严格的礼制环境中,“非礼勿视,非礼勿行” 成为卢氏家族的人生之大防。古代社会,以父权观念为中心,家国一体,家是国的细胞,国为家的放大。做人讲名份,处事不越份,上下有序,内外有别,被视为“齐家”的法宝。一旦走上社会,维护统治秩序也就自然被看作“治国平天下”的首务了。
乐寿堂在石库门的后面是家眷、仆人的生活起居空间,平时石门关着,外人不得入内。
“乐寿堂”为肃雍堂纵轴第五进,五开间带左右厢房,前立门坊。据介绍,明景泰七年建肃雍堂时基而未楹,后由卢溶三世孙续建。“乐寿堂”出自《论语·雍也》:“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其意为:智者善动,故能常乐;仁者安静,故能长寿。现存建筑为后世重建。
乐寿堂前有东西厢房各一间。
乐寿堂之后的四进院落按中轴线依次布置门楼、世雍堂、世雍中堂和世雍后堂四座厅堂,东西各有二十间另加二弄厢楼彼此相接,布局严谨统一,
形成整体效果。
乐寿堂前院西北角
乐寿堂前院东北角。世雍门楼东厢紧靠爱日堂,
其后堂兼作爱日堂西廊。

乐寿堂前廊是柱子没有撑拱
乐寿堂左右厢房的花窗
在乐寿堂里看世雍门楼,屋顶大梁也没有什么修饰的地方。
乐寿堂前院西边

乐寿堂前院北边

世雍门楼

“世雍门楼”是肃雍堂纵轴的第六进,系“世雍堂”的门厅建筑。东西两侧各有三明二暗厢楼,东厢紧靠爱日堂,其后堂兼作爱日堂西廊。
世雍门楼实为一座楼厅,面阔三间,进深七架,硬山顶,
明间开敞,次间围合。七架前后单步廊用四柱,楼层草架梁枋。正里面重檐,平身科施一斗六升丁字型,明间四攒,次间三攒,明间前廊用卷棚轩,背立面高檐落水。

世雍门楼的前门、后门及世雍堂
世雍门楼的门槛超高,有二个方形石鼓。

世雍门楼前窗的木雕

世雍门楼前屋顶
世雍门楼前屋顶檩条及墙面木雕
世雍门楼前屋檐斗拱
斗拱雕刻复杂精美
世雍门楼前屋檐斗拱
世雍门楼屋内
世雍门楼屋内西边有三顶花轿
世雍门楼屋内东边有二顶花轿
花轿上也是精雕细刻
屋顶局部
屋顶局部
世雍门楼西厢房
世雍门楼西厢房

厢房上的牛腿

世雍门楼上的牛腿
世雍门楼的背面
据说世雍门楼上的后廊可以演戏供女眷门看戏娱乐

角落的一只大水缸是蓄水防火用的,几乎在每个院落都看到。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