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卢宅(三)头门 仪门

(2016-11-19 13:59:18)
标签:

头门

仪门

笔架山

风水

报捷

分类: 浙江风景

 坐落于浙江东阳城东的卢宅,是江南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明清古建筑群。它不仅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一个物质外壳,而且还显示出复杂的传统文化内涵,堪称中国现存明清以来乡土建筑的典范,它充分体现了江南民居特色,展示了当时人们高超的建筑艺术,具有历史、文化、艺术、科学等方面的精深内涵和极高价值。是我国东南久负盛名的明清古建筑群。由于家世兴盛,卢宅相继兴建了规模宏大的厅堂宅第、园林台榭。它是国内唯一一座拥有九进纵深、面阔五间的古民宅,因其空间序列与北京故宫紫禁城如出一辙,而被称为“民间故宫”。卢宅聚落布局构思独特,厅堂宅地气势恢弘,装饰雕刻豪华艳丽,卢宅被古建筑专家称之为“具有国际水平的东方住宅”。

 建筑语言表述着社会物质文化和观念形态,卢宅的建筑系统地反映了明清时期东阳的建筑技术和住宅装饰水平,同时也典型地显示出家族聚居、宗法观念等传统文化和古代盛行的相形取胜、藏风聚气等风水理论,具有极高的文化欣赏价值。 


卢宅(三)头门 <wbr>仪门
卢宅平面图



卢宅(三)头门 <wbr>仪门宽阔的甬道一拐弯就看到了头门

    雅溪卢宅的格局形成于明代中叶,以复荆堂、肃雍堂、树德堂三大宗支为主脉,在卢宅街南北和雅溪河东西逐渐发展成为三大聚落群,各有多座厅堂宅院, 其中尤以肃雍堂一支为最盛。 

    卢宅之南有东阳名胜东岘和西岘,两岘之间为笔架山,因形似笔架而得名,《东阳市志》载“笔架峰在县南十三里,三山相峙,若笔架然。”肃雍堂位于雅溪西河和中河的环抱之中,主轴线偏西南约30度,正对着笔架山丰峰,具有面山环水的环境特征。

卢懋殿《笔架横峰》诗中咏道:“敝庐攒聚雅溪边,尽日南山对户前。”对其居住环境作了准确的描述。明金涮《日休亭记》也曾称:“吴宁 多佳山水,峰迥江纾,二岘交峙。邑之东偏三里,卢氏家焉。周居前后,则有笔 峰兆文,带水环碧,诸山杂间,左右相翼,绮绾绣错,若造物者钟秀于此。” 整个肃雍堂聚落与环境结合紧密,各堂宅院以肃雍堂为中心渐次展开,另在宅院外围创设宗祠、园林、牌坊等,主次分明,条理清晰。

卢宅(三)头门 <wbr>仪门    卢宅房屋数千间,现存自明景泰至民国初的建筑20余座。建筑群三面环水,南对笔架山。雅溪环绕,一条卵石小街贯穿东西,肃雍堂为主轴线,左右与之平行的有世德堂、大夫第、世进七第、五台堂、柱史第、五云堂、冰玉堂等组建筑群。还有卢氏祠堂、善庆堂、嘉会堂、宪臣堂、树德堂、惇叙堂等建筑

     肃雍堂轴线是主体建筑,肃雍堂轴线前后九进,依次是捷报门、国光门、肃雍堂大厅、肃雍正堂、乐寿堂、世雍门楼、世雍堂、中堂、后楼。

 卢宅(三)头门 <wbr>仪门头门,是肃雍堂的大门,俗称报捷门。


卢宅(三)头门 <wbr>仪门
    捷报门,属于卢宅真正的大门,东、西次间为肃雍堂守护和打更人的居室。门厅面阔三 间,进深五架,硬山顶,明间特别高起做成悬山顶,有高大重檐之感。平面分心 设中柱以按门扇。门前院落西侧设有窄长的辅助用房,采用穿斗式构架。

卢宅(三)头门 <wbr>仪门 卢宅(三)头门 <wbr>仪门       铁杆旗用的石头基座

卢宅(三)头门 <wbr>仪门 卢宅(三)头门 <wbr>仪门
看似普通的石鼓,下半部分是后配的。

 卢宅(三)头门 <wbr>仪门  捷报门建于明景泰年间,门上原明代所书“捷报”匾额已毁,现为今人所书。大门两旁的楹联:“衣冠奕叶范阳第,诗礼千秋涿郡宗”,系明成化状元、礼部尚书王华书赠,从字面上道出了雅溪卢氏家族源出秦汉时期的范阳(“涿郡”的称谓出自隋唐时期),文章报国、诗礼传家、科第绵延、门第兴旺的家史。

  “明朝天顺六年(1462年)的春天,肃雍堂刚刚落成,又正好赶上雅溪卢氏第十四世孙、肃雍堂堂主卢溶夫妇的五十大寿,而且同年他们的大公子卢楷乡试夺得头魁(中了解元)的捷报传来,真可谓三喜临门,于是把头门改名为“捷报门”。

 卢宅(三)头门 <wbr>仪门现在的“报捷”匾额原文化部部长周巍峙所题。

    原来悬挂的是明万历七年己卯科举人卢洪远所书。卢洪远为卢氏第十九世,当年在乡试中了举人,并被朝廷授任为知县,欣喜之余,挥毫题写了“捷报”两字。由于年代久远,原有的匾额早就不见踪影了。


卢宅(三)头门 <wbr>仪门
    解元,就是乡试第一名。“解元”匾是头门上的另一块匾,现在这块是复制品,卢楷是“卢氏”家族29个举人中的第一人,明天顺壬午(1462)中解元,钦差巡按浙江监察御史孙珂书赠此匾。


卢宅(三)头门 <wbr>仪门    卢宅的斗、梁、枋、拱、檀、雀替、门、窗,还是室内的家具,都巧构细接,精雕细琢,体现出东阳木雕的最高水准

卢宅(三)头门 <wbr>仪门黑红二色装饰,显得稳重大气又喜庆。


卢宅(三)头门 <wbr>仪门

卢宅(三)头门 <wbr>仪门
  雅溪卢氏为显示自己世出名门望族,特意在捷报门前檐柱牛腿琴枋上雕刻了这样一个故事:春秋时,已至古稀之年的姜太公垂钓于渭水边,被周文王访得,拜为太师,后助周武王灭商纣,分封于齐国,传十一世高傒肇卢。明间前后额枋上分别雕刻“一品当朝,加官进爵”、“笔锭如意”图案,既反映出卢氏家族的宏大志向,又反映出卢氏家族实现这一宏大志向的坚强决心。 

卢宅(三)头门 <wbr>仪门

卢宅(三)头门 <wbr>仪门


卢宅(三)头门 <wbr>仪门

卢宅(三)头门 <wbr>仪门

卢宅(三)头门 <wbr>仪门

卢宅(三)头门 <wbr>仪门                      墀头(山墙的侧面)的水墨画:梅、兰、竹、菊等花卉。

    墀(音池chí)头:是指古建筑物山墙两端伸出至檐柱外的砌体。墀头其实在整个建筑中只能算微小的一方天地,但在这很有限的空间中屋主和工匠却尽情的挥洒着自己丰富的情感,鲜活了墙头屋顶,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对封侯拜相的渴望,是对清高雅逸的追求。 

卢宅(三)头门 <wbr>仪门                                                   墀头水墨画

卢宅(三)头门 <wbr>仪门
“云外插三峰,好安画石笔”  

    站在捷报门内, 对面的笔架山正好嵌入门内,正是“开门见山”,进门又有几曲几转,将这笔架山的灵气迂回纳入宅内。难怪卢姓之后出过8位进士,29个举人。据说现在的卢姓也出过N多的两院院士,素有教育之乡美誉。看来自古就重视教育。           据考证,卢氏祖先由河南范阳迁居浙江天台,后迁至东阳。在东阳义乌交界的地方,居住了300年,但人丁却不太兴旺。最开始的17代,卢氏都是一脉单传。在封建社会,人丁不旺,意味着这个家族不太可能兴盛起来。正因如此,卢氏族长请人前往各地勘察地形,希望找到一处可以发族的宝地。 

    相传为风水师寻到的宝地。后来,卢氏族长花费巨资从外地请来一位风水先生。此人鹤发童颜,大袍宽袖。一连数天,走走停停,族长跟在后头,大气也不敢出。最后一天,先生来到东阳城东面,凭风而立,手搭凉棚,凝目远眺,猛然间拔下发结上的玉簪,往土里一插,拂袖而去。族长立马仔细清理玉簪边上的泥土。说来真神,只见泥土深处有一枚铜钱,玉簪不偏不倚,簪尖恰在铜钱的方孔之中。卢氏随后迁居于此,后果然发族。到清末,卢宅发展成为总面积达2250亩的大村落。 

    门对笔架山。卢氏开始经营新村落时,特意将玉簪所在的南北方向定位为中轴线。这处位置,盖了一块四方的巨石。站在石头上,往南可以看见由三座山峰组成的笔架山,刚好“镶嵌”在宅子第一进的大门内。 

  过多年经营,卢宅终于初步形成“三峰峙其南,两水环其北,前有蔬圃,后有甫田”的大型村庄。以肃雍堂为中心的住宅建筑群,有着严整的规划设计。从明景泰丙子(1456年)始建,最后到清康熙(1662~1722)年间全部完成,前后历时200多年。

卢宅(三)头门 <wbr>仪门仪门

卢宅(三)头门 <wbr>仪门  “仪门,又称“国光门”、“照厅”。与“肃雍堂”同时建起,清同治六年(1867年)重修前后廊,1985年按现状落架大修。七开间,明、次间七架分心造,前后廊,硬山顶,中央三间高起为悬山顶。门前院落设有 两排旗杆石,两侧另设东西跨院。布局、设计内涵深奥,耐人寻味。

卢宅(三)头门 <wbr>仪门
    在仪门、肃雍堂屋脊有貌似龙头鱼尾的吻兽——鸱吻。鸱吻(chī wěn)是中国古代传说中龙的九个儿子之一,表面饰龙纹鳞甲,四爪腾空,龙首怒目,张口吞住正脊,脊上插有一柄宝剑,能降雨消灾灭火的神物,一般用于装饰在殿堂建筑的正脊两端,具有防火、辟邪作用。“鸱吻防火,玄武保佑”虽然在预防火灾或发生火灾时并无多大实际作用,但体现了人们防火的良好愿望和精神寄托。

 
卢宅(三)头门 <wbr>仪门
仪门内的院落

卢宅(三)头门 <wbr>仪门
仪门内的院落

卢宅(三)头门 <wbr>仪门
    旧有“国光”匾额一块,故有“国光门”之称。“国光”一词出于《易-观》:“观国之光”,“国”有地域的意思,“光”是指“礼乐文物”,“国光”即“明习国之礼仪”。族中父老相传,三品以上大员来访,大开中门,搬掉门槛,以示礼遇这不仅在儒家礼仪上体现了内外有别的观念,同时,也符合风水观念的要求,因为风水理论上讲,大门不能开在同一条直线,否则会伤到主人的身体。

卢宅(三)头门 <wbr>仪门仪门的一对石鼓

卢宅(三)头门 <wbr>仪门 卢宅(三)头门 <wbr>仪门 看来是原物,底座是后配的。左边的图案是鱼儿,右边看不清了。

卢宅(三)头门 <wbr>仪门 卢宅(三)头门 <wbr>仪门 左边的看不清了,右边的还是鱼儿。 

卢宅(三)头门 <wbr>仪门仪门前廊

卢宅(三)头门 <wbr>仪门    “国光”是受国家厚恩,惟以精忠报国为荣光的意思。旧匾为明朝万历年间东阳知县赵善政所题,但在“文革”期间被毁。现在悬挂的匾额是原浙江文史馆馆长、书法家郭仲选所书,雄浑而俊丽,丰伟而挺拔。

卢宅(三)头门 <wbr>仪门
“风神昭世”匾

卢宅(三)头门 <wbr>仪门
“方岳重臣”匾

卢宅(三)头门 <wbr>仪门
仪门西边的小

卢宅(三)头门 <wbr>仪门看上去有点旧 

卢宅(三)头门 <wbr>仪门
一个狭小的院落,应该是下人住的。旁还有一门不知通到哪里。

卢宅(三)头门 <wbr>仪门
仪门的背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