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准提寺(一)

(2016-04-23 11:09:21)
标签:

扬州准提寺

阮元

三公石

孙仲彝

准提菩萨

分类: 有关扬州

   准提寺是扬州“二十四丛林”之一。但其地解放前较为荒芜,解放后将寺作治淮指挥部用,以后改作水利物资仓库,其周围从60年代以后逐步建起居民新村。所幸寺宇的主要建筑尚存。2001年,市政府准备拆迁准提寺。韦明铧等一批扬州学者,上书市委书记,终于保住这一明清古刹

 

准提寺(一)

    座明代古刹准提寺,坐落在扬州城北广陵区延阜东路6号,原名准提庵,坐北朝南,现存山殿、天王殿、大雄宝殿和藏经楼等四座建筑,州古城区现存规模的、建筑群保存完整的寺庙之一

准提寺(一)

这是准提寺北面

 

  准提寺寺门朝南,门开一洞。其由南向北依次排列有山门殿、天王殿、大雄宝殿和藏经阁等古建筑。第一、二进殿房皆五间。第三进是大雄宝殿,亦为五间,重檐翘角。殿前天井较大,天井中原植有两棵银杏树,现仅存西边一棵。天井西边有一排五间配房。最后一进是藏经楼,楼上下各五间,楼前两侧各有楼梯道房三间。

     清学者阮元曾在寺内保存有宋代石刻“三公石”,已踪迹不见。院内还存古银杏一株。

    现寺内建有扬州民间收藏展览馆,展出的收藏品有火花﹑烟标﹑票券﹑雨花石和民间古床等。

准提寺(一)
“藏经楼”
准提寺(一) 准提寺(一) 准提寺(一) 准提寺(一) 准提寺(一)
屋顶上有“莲花藏海”四个字

 

准提寺(一)
    有关早期准提寺的故事,见于一位不很出名的清代官员--孙仲彝所写的《纪准提庵》一文。这篇文章告诉我们,准提寺是在明代疏理道的旧址上建立的。疏理道本是管理盐务的衙门,但于明朝末年改建为准提庵,供奉准提菩萨。从此,扬州便有了一座准提庵。"准提"是梵语的音译,意思为"清净"。准提菩萨是佛教密宗莲华部六观音之一,相传生有三目十八臂,主破人间惑业。每年农历三月十六日为准提菩萨诞辰,也是香火最旺的时候。

   明朝末年,权奸当道,纲常大坏。也许正是为了匡救时弊,约束人心,才将疏理道改建为准提庵的吧?

   然而,建成不久的准提庵并没有逃脱"扬州十日"的劫难。清兵攻入扬州城后,一把火焚烧了大殿。康熙庚子年(1720),山门、前殿又圮,致使神像露处,不蔽风雨。至辛丑年(1721)春,有官员孙仲彝等人捐金修葺,并特请一位法号叫做"用中"的禅师主其事。为了解决资金短缺问题,孙仲彝的母亲还将自己的衣饰卖掉,换了五百两银子,全部捐了出去。经过这次修葺,前殿、后楼都重新巍然屹立,惟有山门、正殿未及重修。丁未年(1727),用中禅师因故辞去,准提庵无人主持,诸殿逐渐复又荒芜,甚至连修葺过的前殿、后楼也呈现出破败景象。恰巧,这时御史陈伯闻于辛亥年(1731)来扬州视察两淮盐务,而孙仲彝与陈伯闻有师生之谊。陈伯闻向老师赠银千两以为见面礼,孙仲彝说:"何不将这笔钱用来修建准提庵呢?"陈伯闻听了十分感动,就在第二年六月重建大殿、山门。御史的行动感化了扬州的商人和士子,于是大家纷纷解囊相助,数千资金很快筹集到位。三年后,准提庵赫然成为扬州一大名刹。

    准提庵的复兴,仿佛同孙仲彝有一种缘分。

  在此之前,扬州石塔寺曾为庙田被官方所占而打官司,石塔寺一方因为得到孙仲彝的帮助而获胜。准提庵恢复伊始,四方僧侣云集,但僧侣的生计并未解决。石塔寺为感谢孙仲彝的大力相助,特将庙田三百八十五亩赠给准提庵,从此以后,准提庵僧侣才得以衣食无忧,香火日隆。


准提寺(一)

准提寺(一)

准提寺(一)
这个门是准提寺最后一进藏经楼的后门,现在作大门用。

 
准提寺(一)
现在的准提寺开设了民间收藏博物馆,有很多商铺。
准提寺(一)

准提寺(一)
楼上有画展
准提寺(一)

准提寺(一)

画家介绍
准提寺(一)

买卖说明

准提寺(一)
作品展览
准提寺(一)

作品展览

准提寺(一)
房梁结构
准提寺(一)

 


准提寺(一)
这个门才是藏经楼的正门,前面一个大院子。

 

  将近两百年前的一个晴朗的日子,一位精神矍铄的中年官员兼学者,带领着一批力伕前往扬州东关街,去完成一件重要的文化使命。他们将一块宋代残石从东关街二郎庙菜园里小心翼翼地搬出来,抬到附近安家巷的准提庵,安置在庵东侧的长廊里。看到古人遗留下的残石得到了妥善保管,在场的僧众一片欢腾,那位官员与学者也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那位官员与学者,就是大清王朝的元老、乾嘉学派的中坚--阮元。这一天,应该说在准提庵的历史上写下了沟通中华古今文化血脉的华彩一页。

  算起来,这一年是大清王朝嘉庆丙寅年(1806)。四十三岁的浙江巡抚阮元正踌躇满志,在刚刚刻成了卷帙浩繁的《十三经校勘记》后,又与扬州太守伊秉绶商议编撰《扬州图经》、《扬州文粹》等事宜。对家乡文化充满浓厚兴趣的阮元,这一年中几乎踏遍了扬城内外。只要他留心,似乎在扬州这座古城里随时都可能有新的发现:在城外的甘泉山,他发现了西汉厉王宫殿的础石;在城里的二郎庙,他又发现了这块宋代的三公石残碑

  阮元是在前去准提庵访问,路经东关街北的二郎庙菜园时,无意中发现宋代残石的。他走进菜园,先看到一片绿油油的蔬菜,然后蓦然发现菜地中间有一块废弃已久的古井石栏,上面似乎隐隐有字痕。阮元觉得此石不寻常,于是立刻取水洗石,用纸拓字。经过仔细辨认,石头上刻的竟是"□熙十□三公石□"数字。"熙"字上面的一个字残缺不全,像是"淳"字。阮元想到以"熙"字为年号而时间超过十年的,只有宋代的"淳熙",便断定这是宋代残碑。

   于是,一块从不为人注意的残石,在学者眼中却成了至宝。

  一年之后,阮元写了一篇《二郎庙蔬圃获石记》,记载了这一有意义的发现经过:

  嘉庆丙寅(1806),予过扬州新城准提庵僧舍。经二郎庙蔬圃,见有破古石井栏,似有字痕,洗拓之,乃"□熙十□三公石□"数字。"熙"字之上字不完,似是"淳"字。盖以"熙"为年号逾十年者,在扬惟"淳熙"耳。"十"字下似是"年"字。爰移置准提庵东厢内,并记之。丁卯(1807)秋日。

    阮元将在二郎庙菜园得宋三公石,移置寺东廊,后嵌砌在西楼壁上。


准提寺(一)
西边的商铺


准提寺(一)
东边的商铺

 

 

 

准提寺(一)
藏经楼的正面,匾上写着“山藏海纳”。

准提寺(一) 准提寺(一) 准提寺(一) 准提寺(一) 准提寺(一)
房脊上有“佛日增辉”四个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