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分享《好饿的毛毛虫》

标签:
杂谈 |
图书区《好饿的毛毛虫》绘本分享及互动墙饰创设
《好饿的毛毛虫》是一本科学知识性较强的绘本书籍,书中用精美的图画辅以简洁的文字说明毛毛虫的生长发育的整个过程。在针对绘本进行详细分析后,考虑到本班幼儿对昆虫及其变化的小动物感兴趣的特点,在图书区循序渐进的开展相关内容的阅读活动,并把活动目标定义为,在阅读过程中引导幼儿欣赏故事中反复的情节结构,喜欢倾听、讲述绘本故事,理解简单的故事内容,初步了解昆虫的成长变化过程,并在阅读中逐步初步感知10以内的数量的特征。
首先教师安排了一次集体分享活动,鼓励幼儿逐页大胆猜想画面内容,以开放性提问为主导:这是什么,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情,毛毛虫会怎么样------。其中教师不做任何的肯定或者否定性的评价,目的是引发幼儿对图书的画面表达建立初步的认知。接下来师生进行二次阅读教师运用和第一次同样的提问,却收到了不同的答案。如:针对环衬一页圆形的含义时,教师提问:“这是什么”,幼儿不再回答是雪球,而是肯定的说出是毛毛虫咬的洞洞,一块一块的颜色是毛毛虫吃到的食物。幼儿通过观察、猜想、思考的过程,建立画面之间的简单联系,感受着阅读图书的乐趣和猜想发现的快乐。
绘本分享完之后,孩子们对故事的阅读兴趣还很大,老师又创设新的情境游戏延续幼儿的阅读兴趣。引导幼儿通过简单的涂鸦、粘贴,运用绘画涂色的方式绘制了一条形象生动、可爱的毛毛虫。在制作过程中教师引导幼儿一边绘画一边和伙伴交流,尽情表现着自己的感受和发现,如有的幼儿一边:给毛毛虫穿衣服啦!毛毛虫吃了很多有营养、带颜色的食物,变成了美丽的花蝴蝶。给漂亮的蝴蝶穿一件花衣服等。
基于小班幼儿爱操作,认知靠行动的年龄特点,我们把毛毛虫吃到的食物制作成可以操作的图片玩具,这样把绘本和操作材料同时投放到班级的语言区。在区域游戏中教师带领幼儿一边讲述图画书,一边请幼儿进行对应互动性材料操作。如:教师说:“星期一,毛毛虫吃了一个苹果,快来找一找一个苹果在哪里?送给毛毛虫吧。”幼儿说:“一个苹果找到了。”边说边插进毛毛虫身体上,教师接着提问:“毛毛虫吃到一个苹果说了什么?”幼儿说:“星期一,毛毛虫吃了一个苹果。”教师说:“接下来星期二毛毛虫吃了------”幼儿会和教师齐说:“两个鸭梨。”教师又继续引导幼儿寻找两个鸭梨的图片。在幼儿已经了解和如何在绘本和墙饰环境之间建立互动之后,孩子们逐步变成了幼儿自主阅读操作,幼儿之间自发在区域游戏中开展为好饿的毛毛虫喂食的游戏,一名幼儿翻阅图书,另一名幼儿根据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