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绘本《下雪天》介绍 大班组

(2010-12-13 14:06:16)
标签:

杂谈

下雪天

《下雪天》内容简介:

《下雪天》(精装)简单的故事却传神地展现出儿童的天真、好奇、幽默和创意。小男孩彼得,一早醒来发现昨夜下了雪,兴奋地跑到雪地里玩各种游戏,他堆了一个雪人和一个天使。回家前,还把在院子里捏的雪球放进口袋里,想留到明天再玩。回家后彼得泡在浴缸里,还忍不住一再回味,于是睡前去翻口袋,找寻带回来的雪,口袋却是空的,小雪球不见了,让他很失望。上床后又梦到太阳溶融了所有的雪。但他一觉醒来,窗外却正在下着雪……

《下雪天》媒体推荐:

下雪天看见一首诗 (梅子涵 )儿童都是行为诗人。什么叫行为诗人呢?就是说,他们没有吟诵的句子,但是他们做的事情,他们的兴趣,常常是诗。下雪天,彼得就这样行走着,玩耍着,写了一首诗。这首诗是他坐在床上看着窗外雪的眼神。里面的吃惊和兴奋。彼得的脑袋真大。是他穿上红衣服跑到屋子外面,走到雪地上来了。是他的脚走在雪地上的“嘎喳”“嘎喳”“嘎喳”的声音。他脚趾平行走,脚趾朝外走,脚趾朝内走,他还回头看自己的脚印,他看的是自己的印在雪地上的脚印!这是他踩在雪地上的!彼得长大后,还会这样踩吗?“嘎喳”“嘎喳”“嘎喳”?而且还要回头看?不会的了,不大会了哦。长大以后的诗不是这样写了。长大了,甚至可能根本就没有真正的诗了,尽管长大的人还喜欢吟诵。是他拖着脚步在雪地上慢慢地画线。你看看,画了几根? 有一根,还是用树枝画的。 红衣服的彼得,用咖啡色的树枝,拍打树上白的雪。 这不是诗吗?这是天真的,玩耍的,试一试的,含着期望的,没有一点儿利益的,可是却等待着小小结果的……小孩儿的玩意儿。这样的没有“意义”的小孩儿的热情和心满意足,是最明明白白的不用去猜想比喻和象征的诗。如果非要说象征,那就是孩子的明明白白、干干净净、简简单单、充满好奇、易于如愿。这样的诗,只要看看孩子的脚印,看看他们的眼睛,看看他们的跳起,就读得清清楚楚了。看看他想把雪掷到别人身上,结果别人却把雪掷到他的身上;打雪仗没有胜利,但是却堆了一个有笑容的雪人;还把雪放进口袋,留着明天玩……我们就读到了这诗的一行行了。我读到了!于是我便想念童年啊。 很想念。想念不是要诅咒长大。童年是诗,长大也是故事,没有这延续,就没有完整;没有这丰富,生命的文体也就不壮观了。可是想念终究很有味道,因为那味道在童年的进行时总不会细致、珍惜地品出,品出童年总在童年后。想念是生命为自己安排的一种生活。想念了,也就对正是童年的孩子会有欣赏的眼睛,会有放心,会有智慧的姑息,会有合乎天性的“纵容”,会有很多对得起自己的后来的回首。想念是有很多味道的。很多的味道。想念让我们有些摇曳了。彼得坐在浴缸里也在想念。他的好大的脑袋。他想的不是他今天写了一首诗,但是他今天的行走、玩耍、红衣服、白雪脚印、假装爬上了一座很高的山、把雪装进口袋里留到明天玩……却是一首诗的一行、一行。看着那浴缸里的彼得的大脑袋,我又惊异地欣赏到了:孩子会想念的!他们凝神时的情感是这样的!我们会去看见吗?难道只有彼得对面的小鸭子看得见?彼得又走出去了。那漫天雪花的世界是属于所有人的。但是往往只属于孩子。成年人在睡眠。成年人或者在急着铲雪。成年人会想,今天不能开车了,上班要迟到了。这不能怪成年人。我们只是欣赏童年。 只是欣赏着杰出的艾兹拉们对童年的欣赏。欣赏他为我们写出的诗。

绘本《下雪天》介绍 <wbr>大班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