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幸福的种子》有感 cj

标签:
杂谈 |
很庆幸身兼老师和妈妈双重身份的我,能够品读松居直先生的《幸福的种子》一书。说是品读,实际上是自己细细的品味,用心阅读,领会松居直先生的思想。读过之后感受到给自己的启发和收获真的很大。
幸福的种子是什么?其实答案就在书的封面,仔细观察会发现书名的后面有个副标题“亲子共读图画书”,松居直先生在前言部分就明确地指出:“这就是书。书里清楚记载了什么是幸福。重要的是,父母要用自己的嘴、自己的声音,告诉孩子书里所写的事情,这比起让孩子自己看更有意义。”“盼望您能用自己的声音和话语拥抱孩子,让他在温暖生动的话语中成长。因为,亲子之间交换的丰富语言,是一个家庭最大的财富。”由此,不难看出,松居直先生提出的“幸福的种子”本意并不是单指图画书,他的重点是“亲子阅读”。书中介绍到:“图画书的文字都是经过精心的挑选与整理,字字包含艺术家们丰富的感性与理性。父母亲用自己的口,将这些文字一句一句的说给婴儿听,就象一粒一粒地播下语言的种子。当一粒种子在孩子的心中扎根时,亲子之间就建立起无法切断的亲密关系。”的确,当种子生根发芽、枝繁叶茂的时候,我们和孩子再也无法分开。
松居直先生在书中反复提出观点“图画书对幼儿没有任何用途,不是拿来学习东西的,而是用来感受快乐的。”“读书不是修行,而是享受,尤其在孩子小的时候,大人更要多花心思,让他们高高兴兴的读书。”我想这里面应该有物质因素和精神因素两方面,一是要选择有趣的,适合的图画书,让孩子在书中感受快乐,二是要有轻松愉快的读书氛围。想到自己的女儿从几个月大的时候就把她抱在怀里读书给她听,不管她是否听得懂,她很专注的表情给了我很大的鼓舞。到现在为止,每次看书的时候她总是要我讲给她听,还要依偎在怀里,(再没看《幸福的种子》的时候,前不久我还曾经教育过她——“你已经长大了要学着自己看书”,现在看来继续亲子共读是必要的)现在回想,也许幸福的种子在那时已经在心底种下了。
对于第五章《图画书与幼儿教育》中的观点,相信作为老师的我们会有触动和同感。不可否认,一本好的图画书,潜移默化的教育着我们的孩子,也教育着我们自己。松居直先生举例诠释着在幼儿园中读图画书给孩子听的意义:“语言相通,心灵才能相通,才能产生共鸣。共鸣愈多,心灵就越能结合在一起,从而产生认同感。有了这种共同生活的基础,才能够展开团体育儿的工作。”因此,我们小班开展的阅读活动以亲子共读的方式进行是十分适宜的。在班中我们也要多为幼儿读图画书,已引起老师和孩子们之间的共鸣,同时在图画书中逐渐培养默契。共同的阅读,形成共通的语言,孩子们一起看过、体验过一些书中的活泼画面,并把它们应用到游戏或其他方面,这样种感受和乐趣源于图画书在幼儿园的教育。松居直先生还提出“孩子们一定要将幼儿园老师为他们念过的图画书带回家,然后”务必“——这一点非常重要——请父母亲在家里念给他们听。”使我想到去年小二班开展的“图书借阅活动”,很有效的促进亲子共读。“家庭与幼儿园拥有共通的文化、语言和影像,对幼儿来说,是不可取代的成长动力。”
读过《幸福的种子》,受益匪浅,回想到那时已经上小学的自己曾经是多么迷恋“小人书”,而现在我却要求我五岁的女儿念图画书,谢谢《幸福的种子》让我明确了方向,还有这么多的思考和感悟,让我有机会又将幸福的种子种回我和女儿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