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绘本故事《换一换》阅读实录   陈爱玲

(2010-07-14 08:53:22)
标签:

杂谈

 第一次阅读

情境记录:

今天陈老师给你们讲一个新故事,一边说一边举起书,手指着书名说“书的名字叫《换一换》,这本书是日本的作家XXX写的,翻到第一页,“我要出去玩,叽叽”“喂,小老鼠,换一换叫声好吗?叽叽  吱吱”。翻到老鼠叽叽叫,小鸡吱吱叫,小朋友很安静,宗宗瞪大眼睛。“喂小猪,换一换叫声好吗?吱吱  哼哼”,小猪吱吱叫着走了,小鸡哼哼着走了,睿睿笑得前仰后合,大家也跟着笑,思思手放在嘴边发出哼哼声,佳怡、宸宸、旺旺也跟着学起来,讲到和小青蛙换叫声,,孩子们“呱呱呱”地叫起来,丁丁还一边叫一边学青蛙跳起来。小鸡遇到小猫,小猫张开爪子对准小鸡,露出凶光,孩子们一下子安静了下来,钰儿用手盖住了头。“汪汪”,小猫“喵——吓死我啦”,掉头就跑,小鸡说到“我和花猫换叫声了!喵——喵——”孩子们一直很安静的将故事听完。

 

反思:

第一次阅读时,幼儿对绘本还不够熟悉,他们更关注老师给他们讲,注意力基本集中在故事的情节,他们关注小鸡换了什么,整个故事的经过和起伏。从幼儿的表现可以看出幼儿能够比较好的理解故事。比如,他们觉得换了声音很好玩,模仿者动物的声音和动作。再比如,当小鸡遇到花猫时,幼儿的情绪是紧张的,气氛是安静的,他们能够体会小鸡的当时的心情。

 

第二次阅读   一周后

情境记录:

     我拿起这本书“谁还记得书的名字”。“《换一换》,”丁丁大声说道。“你说的非常对,小动物们换的是什么呢?”“叫声”“叫声”,大家陆陆续续说着。“好,今天我们再听一遍,小朋友们要听一听,小鸡都和谁换了叫声。讲到小鸡和小猪换叫声时,乐乐学小猪的哼哼声像极了,大家也跟着学起来,翻到青蛙这一页,钰儿跑上来大声说道,“瓢虫”,小手指着地上的瓢虫。“是的,我们数一数他的身上背了几个点”。“1、2、3、4、5”许多小朋友伸出小朋友,随着数数声一点一点的,“对了,他的名字叫五星瓢虫,瓢虫的种类很多,但是只有七星瓢虫是益虫,其他的都是害虫”。“老师,什么叫益虫”?小宗宗问道。“益虫就像蜻蜓一样做好事,害虫就像蚊子一样做坏事。”“青蛙是益虫”“对,我们接着看一看,下面小鸡又遇到了谁?”讲到我和花猫换叫声那一页,“老师,蜘蛛,蜗牛”

 

反思:

第二次阅读时,他们更关注故事的细节,并且这些细节是与他们生活相关性更大的内容。在跟随老师讲故事的过程,幼儿对故事有一定的熟悉,他们的注意力基本上不会像第一次一样,基本上关注故事主要人物的发展,他们能分配一些注意力在自己喜欢的,感兴趣的内容。比如,他们会和老师说,瓢虫,蜗牛,蜘蛛,这是他们在户外经常看到的昆虫,而不是豆豆虫等不熟悉的小动物。

 

第三次阅读   两周后

情境记录

       刚拿出书,孩子们说道“换一换”,“你们说的非常对,这本书的名字叫《换一换》。今天讲完这本书,请小朋友告诉我,小鸡换了叫声,对它有什么好处?”讲到小鸡和小猪换叫声,迪迪、丁丁哈哈大笑。于是,我问,“你们为什么笑啊?”很多孩子都会回答,“交换特别好玩。”讲到大花猫叫着扑向小鸡时,孩子们个个都盯着书,一点声音也没有,安静极了。小鸡“汪”一声大叫,我的声音很大,花猫“喵——吓死我啦!”我的声音很轻很小,孩子们都跟着学起来。故事讲完后我与孩子们进行讨论:“你们觉得小鸡换叫声好吗?”“好”大家一起说道。“为什么好”“因为它把大花猫吓跑了”。丁丁说道。“是怎样吓走大花猫的”?刘奕说到“汪汪叫把大花猫吓走的。”“花猫被吓跑时是怎么叫的?”许多小朋友“喵——喵,”小声叫起来。“为什么花猫的叫声变小了?”“害怕了。”甜甜、端端异口同声的说到。“小动物可以交换叫声,我们小朋友可以交换什么呢?”“可以交换玩具”,“交换宠物”“交换好吃的”“交换手工作品”“交换椅子”“交换衣服”“大家分享好看的东西”。

 

反思:

第三次,在老师的引导下,开始关注对小鸡来说交换的好处,开始动脑思考故事背后所隐含的内容,这样的思考可以帮助幼儿更深入的理解故事,理解交换行为,进而话锋转向幼儿的实际生活,帮助幼儿将故事经验转化为实际行为。比如,交换让生活变得更丰富多彩,幼儿在听故事的同时也感受到了交换的喜悦,比如老师问,“你们为什么笑?”孩子们会说,“换了以后特别的好玩。”幼儿还认为交换的好处是能够把花猫吓跑。

 

第四次阅读   三周后

情境记录:

“老师,我想听《换一换》”。霏霏说道。“好的,请你把这本书取来”。“小朋友一边听故事一边想为什么小动物都愿意和小鸡换叫声?它是怎样和小动物说的?”故事讲完后,我们开始讨论“小鸡怎样和小动物说的?”乐乐说到“它说换一换叫声好吗?”你们觉得小动物为什么都愿意和他换叫声呢?”菲菲说“他说话好听”,阿娇说“她小声说话”,麦坤说“他说话有礼貌”。“你们说的真好,原来小声有礼貌说话,大家都愿意和你交换东西,以后我们也像小鸡一样和小朋友说话好吗?”这时睿睿爬在迪迪的耳朵边不知在说些什么,一会儿迪迪跑过来说到“老师,刘博睿说想让我送给他一个小电风扇”。

反思:

第四次,在老师的引导下,他们更关注,其他动物为什么愿意和小鸡交换声音,从另一个角度说,老师在引导幼儿认识交换这种亲社会的交往技巧。比如,幼儿可以自己商量要交换或赠送物品。并且用温柔的声音等。

 

幼儿活动区中的自主阅读

霏霏很喜欢这本书,我已经发现她连续好几天都在看这本书。今天同样拿了这本书,一下子翻到小鸡和小猫换叫声这一页,学小猫“喵喵叫”,数地上的小蚂蚁有几只,自言自语着“蛋宝宝孵出小鸡了,1、2、3、4、5、6、7、8、9,”一直往后翻,数每一页下角孵出的小鸡。

 

反思:

        从幼儿的自主阅读可以看出,幼儿把教师指导的方式带到了他们自己看书的过程。这说明教师的教育效果比较明显。在将来的教学中,老师仍然要秉着尊重幼儿的阅读特点和发挥绘本的价值继续引导幼儿读好每一本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