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绘本欣赏《妈妈心、妈妈树》

(2009-01-14 14:43:11)
标签:

杂谈

绘本欣赏《妈妈心、妈妈树》

内容简介

 

  孩子没有独立的能力,必须依靠着大人,他们需要一再地受到肯定、需要知道父母不会轻易地离开他、需要知道自己是可爱的,也是被爱的,所以不论父母离异或死亡,都会无形中伤害孩子,因为他们觉得自己被否定、被遗弃了。这样的伤放在心里,越埋越深,很难治愈。 

  书中的小苹果开始上学,白天的时间得和妈妈分开,妈妈为了让她了解自己的爱不会消减,做了一颗“心”陪伴她。这颗心给了她安全感,也对其他同学起了示范作用。但是对没有妈妈的孩子来说,这样的做法反而勾起了心中的伤痛。 

  阿志和老师都没有妈妈,但是反应大不相同,孩子的反应很直接,他会因为嫉妒,表现出侵害的行为,而成人的心痛却很深沉。能帮助他们的只有体贴与真心的肯定。妈妈的爱似乎是无可取代的,因为在妈妈的眼中孩子永远是可爱的,是可以体谅、宽容的。不过,如果其他的家人或老师也能体会到这一点,一定可以慢慢治愈孩子心中的伤痛。 

  不论中外,单亲的情况日趋严重,造成了许多社会问题。在国外,针对这一现象,除了给成人看的专门图书外,也有不少故事绘本适合亲子共读,或是给孩子自己阅读。这类的图书因为作者观察细腻、体会深刻,常能探触到孩子内心的需要,抚平负面的情绪;对大人来说,也有中肯的提醒作用。但愿我们的绘本作家,也能够多发掘这方面的题材,给予多变的社会中茫然、孤单的孩子心理上的帮助与安慰,也给遭受挫折的父母和老师提供一些反省和思考的空间。 

内页插图

绘本欣赏《妈妈心、妈妈树》

 

绘本欣赏《妈妈心、妈妈树》

    小苹果缠着妈妈,不想上学。妈妈在她的脸上亲了又亲,还在她的手心上“点”了三下,代表“我爱你”三个字。 

    小苹果紧紧地握住那三个字,含着眼泪 向妈妈说再见……

     第二天,小苹果又不想上学了,她哭着说:“那三个字,我又看不到,我还是会想妈妈,我要妈妈陪我上学……”

 绘本欣赏《妈妈心、妈妈树》

   妈妈想了一个办法,她用手绢做成了一颗心。她对小苹果说:“你把这颗心带到学校,挂在教室旁边的大树上,就像妈妈在陪你上课一样。”

    妈妈还告诉小苹果:“放学后,要记得把‘妈妈心’带回来,就像妈妈陪你回家一样。”

 绘本欣赏《妈妈心、妈妈树》

  小苹果踮着脚尖,用一根长长的棍子,把“妈妈心”挂在教室旁边的大树上。她看了又看,嗯……真的很像妈妈坐在树上陪她呢!

  小朋友们都挤在窗口,看着小苹果的“妈妈心”。老师说:“你们也可以请妈妈做一颗‘妈妈心’,带来挂在树上呀!”

  阿志小声地对豆豆说:“好肉麻!我才不要!”

 

绘本欣赏《妈妈心、妈妈树》

   第二天早上,小苹果一道学校,看见大树上挂着好多颗“妈妈心”,也就是说,有好多“妈妈”来陪小朋友上课了,树上好热闹啊!

   小苹果把她的“妈妈心”也挂上去,他对豆豆说:“我的‘妈妈心’都挂在树上,他们也变成同班同学了。”

 

绘本欣赏《妈妈心、妈妈树》

    这一天放学后,小苹果到大树下,把她的‘妈妈心’拿下来,旁边的阿志,忽然伸手就抢:“喂!你的‘妈妈心’借给我。”阿志说完就跑了,小苹果急得哇哇大哭……

    妈妈在家里一直等不到小苹果,只好跑到学校来找她 。

    小苹果一边走,一边哭着说:“讨厌的阿志,他抢我的‘妈妈心’……”

    妈妈搂着她说:“阿志没有妈妈,你别怪他。明天你告诉老师,请阿志把‘妈妈心’还你就好了。我们回去吧!你不回家,妈妈真的‘没有心’做饭呢!”

 

绘本欣赏《妈妈心、妈妈树》

   第二天,阿志乖乖的把小苹果的‘妈妈心’交出来了,但是,每天都有小朋友库着说:“老师,阿志抢我的‘妈妈心’……”

   每一次,老师都要更温柔的说:“阿志,乖,把‘妈妈心’还给小朋友。”

   可是,有一次,阿志大声地对老师说:“我讨厌你!我讨厌‘妈妈心’!”

   阿志哭着跑出教室,老师愣住了! 他的眼睛红红的……

 

绘本欣赏《妈妈心、妈妈树》

    小苹果走过去,小声地问:“老师,你为什么哭?你是不是也不想上学?你也可以请你妈妈做一颗‘妈妈心’,带来挂在树上呀!”老师没说话!

     豆豆拉一下小苹果,说:“你好烦人呀!老师说过,她只有奶奶,没有爸爸,也没有妈妈,谁给她做‘妈妈心’呢?

    小苹果不知道该说什么好,她跑出去找阿志,阿志也不理她……

 

绘本欣赏《妈妈心、妈妈树》

 

     这天晚上,老师回家后,一直在为阿志的事犯愁,奶奶帮老师想了一个办法。

     老师打了一个电话给阿志的爸爸。爸爸很紧张,对着电话筒说:“是、是、是……对不起、对不起……好、好、好……我马上做一颗……谢谢老师、谢谢、谢谢。”

     放下电话,爸爸立刻翻出彩纸、浆糊、剪刀、彩色笔和订书机,笨手笨脚 的开始剪贴贴……

 

绘本欣赏《妈妈心、妈妈树》

 

     一大早,阿志就来到学校,他很得意的对小苹果说:“你看! 这是爸爸做的‘妈妈心’!”

  他们正要把心挂上去的时候,发现树上已经有一颗浅蓝色的‘妈妈心’了,咦?那是谁的呢?

     老师走过来,她说:“那时我奶奶做的‘妈妈心’。”

     小苹果说:“哇! 我们的‘妈妈心’都挂在树上,这是‘妈妈树’呢!

 

绘本欣赏《妈妈心、妈妈树》

 

                     “妈妈心”代表关心和爱心,

                      一直在身边爱我们的那个人,

                            不论他是谁,

                         他的关心和爱心,

                          就是“妈妈心”。

 

 

   

 

 

 

 

 

 

 

 

 

 

 

 

 

 

 

 

 

 

 

 

作者/绘者介绍

 

方素珍,台湾宜兰人,资深儿童文学作家。1975年投入儿童文学圈,从事童诗童话及绘本故事创作、翻译﹑编写语文教科书、进行校园阅读推广及说故事义工的培训。   
著有《萤火虫去许愿》、《我有友情要出租》、《妈妈心‧妈妈树》、《祝你生日快乐》、《真假小珍珠》、《外婆住在香水村》及翻译《花婆婆》、《是谁嗯嗯在我的头上》、《鳄鱼爱上长颈鹿》等八十余册作品。   
曾获台湾洪建全儿童文学奖、杨唤儿童诗奖、国语日报儿童文学牧笛奖、联合报年度最佳童书等。   
历任海峡两岸儿童文学研究会理事长、康轩教科书编委、香港教育出版社语文顾问、《儿童文学家》社长。 

导读/书评

 

妈妈的爱不能少 
                          李文馥◎中国社会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主任 
  母爱是天下之最重要、最伟大、最无私的爱,源自于妈妈的天性,源自于孩子成长和发育的需求。“妈妈心”是妈妈的爱心与孩子的心爱的结合体,它告诉我们这两种爱是紧紧结合在一起的,是互动的,是不可或缺的。而处理好孩子对母爱需求的每一个环节,是母亲和教师极为重要的责任。 

  小苹果要上学,要与母亲分离,产生了焦虑感,出现了离开妈妈在陌生环境中的不安全感。她哭泣流泪,渴求妈妈的陪伴,渴望着心灵上的安慰。妈妈听懂了孩子的心声,她用那颗看得见摸得着的“妈妈心”作为寄托母爱的载体。而小苹果得到的是眼看有物、触摸有形的妈妈的心,是心灵安全的依托,是在陌生环境中仍能感受到的“母爱”。“妈妈心”使小苹果的心灵得到了安抚。这颗“妈妈心”给所有母亲的启示是,在孩子处于“困境”时,母亲要学会善于给孩子排忧解难,抚平孩子小小心灵上的不安,使他们时刻感觉到有母亲的爱自己是安全的,是幸福的。“妈妈心”也是母亲对孩子施爱的技巧,善于对孩子施爱,特别是善于对不同年龄的孩子施爱,是母爱质量的体现。 

  “好多‘妈妈’来陪小朋友上课”,这是全班孩子们对许多“妈妈心”的欢呼声。孩子们看到这么多“妈妈心”,高兴得欢呼雀跃,手舞足蹈。这种兴奋不仅仅是因为树上有自己的“妈妈心”,也是为了好多的妈妈献出的好多“妈妈心”。入学的孩子自然而然地有了集体归宿感的需求,有了在集体中获得爱和得到尊重的需求。满树的“妈妈心”是为了他们而挂的,是他们自己亲手挂上去的,这使他们在集体中感到无比的光荣和自豪,使他们体验着共同被爱的幸福感。随着孩子们接触的社会环境的扩大,他们对爱的需求范围也在扩大。自幼对母亲的特殊依恋,到对父母和家庭成员的依恋,再发展到对小朋友的同伴关系的需求,并逐渐产生儿童的集体归宿感。孩子们对“妈妈树”的喜爱,正是这种集体归宿感的表现。在这种令人鼓舞、令孩子们感到幸福的集体活动中,每个成员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每位小朋友为自己给“妈妈树”挂上了一颗“妈妈心”而感到骄傲和自豪。反之,在这样的场合里,如果某个孩子因为某种原因缺失了他应有的那份参与和奉献,这孩子便会感到尴尬和不安,甚至为此而伤心。所以作为人父人母,一定要善于体认童心,在孩子的集体活动需要家长参与和奉献的时候,尽可能做出积极的努力以满足孩子社会情感的需要。 

  阿志的行为是缺失母爱的表现。母爱的缺失是对孩子心灵最大的伤害,会给儿童的心灵印上深深的伤痕,这伤痕是看不见的暗伤,是时时都会发作的隐痛。在平静的生活中,孩子会自己体味内心的孤苦,他们还要学会自己舔疗那无以言说的心中的伤痛。“妈妈树”上挂满了全班同学的“妈妈心”,“妈妈树”使全班同学的妈妈们“也变成同班同学”,可是这其中唯独缺失阿志的妈妈,缺少阿志的“妈妈心”。在同学们异常热烈的氛围中,阿志的失落感、阿志缺失母爱的伤痛受到强烈的刺激,这样的刺激使他小小的心灵再也无法承受,于是他要排斥那一颗又一颗的“妈妈心”,他要抵制挂满“妈妈心”的“妈妈树”。他愤怒,他呼喊出“讨厌”,他无助地、孤苦伶仃地独坐在大树下……幸好老师理解了小阿志那缺失母爱的心灵,动员他爸爸给小阿志献出一颗“妈妈心”,使小阿志得到些许安慰,使他缺失的母爱得到一定的补偿。阿志现象提醒我们缺失母爱的孩子,需要爱的寄托,更渴望得到如同真正母爱的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