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金融品牌路在何方?(转)

(2009-04-15 13:33:10)
标签:

广告营销

金融

金融品牌

金融企业

杂谈

 

金融品牌路在何方? 
  如今,几乎任何一种商品都有自己的品牌标志,每一家企业都在努力创出自己的知名品牌。但在银行里,由于缺少品牌指路,储户常常让活期储蓄、定活两便储蓄、定期储蓄、通知存款搞得一头雾水。建设银行江苏省分行推出的“喜洋洋”储蓄品牌则大改了这种形象。据悉,“喜洋洋”存单由存单和封套组成。封套有5种,分别为“新春宝”(恭贺新禧)、“压岁宝”(守岁迎春)、“吉祥宝”(吉祥如意)、“寿辰宝”(瑶池集庆)、“婚庆宝”(龙凤吉祥)。存单设计成春、夏、秋、冬4种,体现出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浓浓的人情味。有了品牌,人们再去银行储蓄就简单多了。
  金融品牌款款而来
    市场经济从某种意义上讲是“品牌经济”。现在人们早已对各种实物商品品牌不再陌生。在不知不觉中,类似“喜洋洋”的金融产品品牌也悄然来到了人们身边。从存、贷款、结算、汇兑等基本业务,到越来越多的中间业务,不同的银行都在努力营造着具有自己独特风格的金融品牌。
  同样是教育贷款、汽车消费贷款、个人住房抵押贷款、旅游贷款,它们在利率、期限等实质内容上都由人民银行统一规定,没有太多差别,但各家商业银行办起来却是各有千秋。比如广东中行把6大类个人信贷业务打包成“精明眼”交给客户“看”清楚;广东农行把品种繁多的个人住房贷款业务统统归到一个名叫“金钥匙”的金融超市里“出售”;建行上海分行一个“乐得家”,包含了“建行贷款乐得借,平常百姓乐得家”两层含义,既琅琅上口又意含亲切,在推广该行的住房贷款时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交通银行推出个人外汇买卖“外汇宝”;招商银行先是推出“一卡通”品牌,内含了存款、贷款、中间业务等金融产品,随后又在网上银行业务中打出新品牌“一网通”,并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商标局注册了商标。
  金融品牌何以受青睐
    所谓金融品牌就是为金融产品而设计的名称、术语符号或设计,其目的是用来辨认金融机构各自的产品或服务,并使这一特色金融产品与其它金融机构的产品和服务得以区别。在金融产品易被模仿的市场背景下,一家银行要保持与众不同的竞争优势,品牌无疑是必须重视的竞争手段之一。
  目前银行推出的各种金融产品在种类、结构、功能方面都比较接近,如果没有明显的标识,难以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而金融产品品牌一旦在用户心目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和声誉,就会大大提高金融品牌的附加值和银行的商誉,这对银行整体形象的提高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建行上海分行市场发展部的王昱文说:“品牌效应使得客户对银行业务的认知程度大大提高,更大大促进了个人消费信贷业务的发展。”“钱”途不可限量。
  金融品牌路在何方
    “金融品牌”毕竟是“新生事物”,虽然不少银行都宣称自己的产品是“打着灯笼都难找”的最佳金融产品,但金融品牌的理念,金融品牌的价值,在大部分地区还远远没有得到广泛的认同。
  一是金融政策应有所松动。现在,我国金融政策对各商业银行从事业务范围的规定是统一的,而且我国金融业进行的是银行、证券、保险三业“分业管理”,金融机构的业务范围有限,难以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设计出形式新颖、花样繁多的金融产品,在“个性化”上不能有根本的突破空间,很难给人留下“人无我有”的印象,也不易真正成为“金融超市”、“金融百货公司”。
  二是金融品牌的名称既要独特又要简单明了。一个品牌要想给人留下深刻、鲜明、独特的印象,就需要有独特的营销定位。银行服务的同一性,要求银行业要有争夺受众关注的高超艺术,能有效刺激金融消费者的“购买”欲。尤其是“金融品牌”所列的操作流程、产品说明、价目表要简单明了,让人能一下子看明白。同时,银行要注意把“金融品牌”推而广之,品牌的推广就是银行利用自己的品牌来发展其它新兴业务,利用品牌名气来渗透新市场。如工行天津分行在成功推出“筑巢计划”之后,又推出“筑巢计划二期”,就是在原来的个人住房按揭贷款的基础上,新开发的个人二手房贷款、个人商业用房贷款等新业务品种。这样,既巩固了原来的一期品牌,同时也使二期产品很快为人所熟悉。
  三是赶紧注册,为品牌知识“保险”。银行在重视打造品牌的同时,也要切实增强保护金融知识产权的意识。现在我国很多知名度颇高的金融品牌还没有进行商标注册,甚至还根本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长此以往将会面临被“抢注”的危险,引发很多不必要的麻烦,甚至把自己辛辛苦苦树立起来的品牌拱手让人。
  (迟智广)

    《市场报》 (2001年05月28日第十六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