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听牟原喜讲座有感(自己和老师们的反思)

(2016-04-07 15:58:39)
标签:

教育

分类: 教育之花

这学期正式开始提升老师们的基本功。要想外出评比,一定要从写教案开始。第三周开始第一轮写教案,结果大跌眼镜,很多老师甚至不知道教学设计的流程。有几位甚至只写了教学过程,学情分析、教学准备等大部分没有。到了第六周,按照原先的计划,邀请名师指导。第二轮的写教案进步多了,把语文组的所有教案邮寄给牟原喜老师看,希望他能给予指导。牟原喜老师原来定了是第六周的星期四下午来的,正好育英学校有“浙派名师”语文活动,就移到周五下午。两点半开始,全体老师参加。我坐在第一排,真是听得津津有味、乐不思蜀。他的语速非常快,他想尽可能节省时间,尽可能给我们多一些的指导。

牟原喜老师坐下来的第一句话就是:“我要教什么?化教为学!通过解读教材,了解孩子们该学什么?课文只是一个例子,通过例子得以运用。学习要有发生,语言要有节奏。语文要使孩子成为一个真实的阅读者……

牟老师首先从我们选定的课文开始讲评。老师们的教案《绝招》的不足之处:按照常理设计下来,没有新意。然后拿出自己设计的范本进行讲解:1、以板块式的教学流程,目标要可操作性、可检测,在下面的每一个板块完成一个目标目标要简单,一课一得;2、设计中一定有学生的活动体现,让人一看就知道学生在做什么;3、小组合作最佳对象是同桌,四人一小组最有效……

然后原喜老师拿出自己《陶罐与铁罐》的两个前后不同的设计让我们进行对比。一个是第一天试上过的,一个是当天深夜重新设计的,第二天没有试上就展示的。正如很多老师的体会中写的,为他的钻研、刻苦精神所折服!第二个设计更多层面的是对学生为主体的设计,抓住陶罐的语言为切入点,不单单是读好陶罐与铁罐的对话,读铁罐那些无礼的语言,对学生并无好处。最后指出寓言的特点(写语言的方法)一般都是两个不同特点人物或事物,通过对话描写,得出一个道理。

一堂课中一定要给予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学生会回答的,都知道的东西不用教,学生不知道的通过引导让他们习得。从导学到独学,再到共学,最后延学。不读书的合作是没有意义的。

设计还要注意:1、教为主到化教为学,有形式有内容地学;2、活动充分,积累丰富,很美的文章通过背诵,带进校园;3、学习的第一受众是学生,主体-探究-表现的一个过程。

当然,原喜老师也讲了自己大专班毕业以后在农村学校糊里糊涂地过了6年,然后参加优质课比赛,连续两年败下,第三年才成功。2008年开始崭露头角,2011年就进入了丹霞路小学。一个人的成功难起来很难,简单起来也很简单,就是一个词:努力!只有付出才会得到回报!假如以金钱去衡量,他现在到了乐清市顶尖的学校,收入肯定是比农村多,生活的额状态完全改变了!

记得自己毕业任教以来,目标就是要到城关学校去,可是因为各种原因导致自己没有向着理想走去。真希望学校的老师为了自己的子女,为了自己未来更美好而趁年轻多学习、学实践、多拜师学艺,哪怕进入不了城关,在农村做一个骨干,做一个被人尊重的、有成就的人!

最后,牟原喜老师展示了“试课”的一些要素:1、一定要有眼神的交流;2、请学生回答可以如“那个戴眼镜的男孩”等有画面感、现场感;2、学生的回答要有评价,让学生思考或者小组合作要停顿三秒;3、可以先板书也可以现场板书;4、要让评委感觉到你是面向全体学生的……

原喜老师的讲话中不断流露一些名家的经典,以及自己在全国各地参加活动的信息。不单单是跟我们说如何设计教案,更重要的是传递给我们的最先进的教育理念,最热情经验传授!

原喜老师讲座的情景,特别是最后试课的场景一直历历在目。同样的年龄,他已经成为浙江省教坛新秀,未来一片光明。而我却还在农村学校默默无闻。心情很沉重,对未来很迷茫。能否在未来重拾语文,或者在教育管理上有一番成就,是一个未知!

1吴玉茹:《我思故我在》

连续两天,听着各种名师的课堂,讲座,心情异常的激动!语文课堂是个很深的无底洞,挖得有多深,就看老师的能力有多少!语文教学从来没有一个特定的界限和指向,因为语文知识的广博深远。语文教材的选编,每一篇课文的录入,都有编写者的意图,这就需要语文老师对文本进行深入的解读,仔细琢磨,才能上出一堂精彩优质的课堂。

下午,听了牟原喜老师的讲座,顿时有了拨云见日的感觉。两个小时的讲座,牟老师侃侃而谈,底下的老师听得津津有味,浑然不觉时间的流逝!当听到他说,上了6.7年课了,教案还不会写,我不禁感慨,我也是这样,现在还摸不着头绪,云里雾里;当听到他说,写好了教案,夜里12点又爬起来重写,被他的钻研精神所感动,真是个有思想的老师;当听到他说,去参加比赛,两次被刷,还能再次参加,并且每天捧着名师的课堂实录看,不禁又被他的越挫越勇的勇气所震撼...每一个成功者的背后都付出了多少不为人知的艰辛和汗水,没有付出就没有回报!他们的成功,不是偶然的!想想自己,反思一下,庆幸我很努力地在教书,也很努力地在教好书,没有拿着自己原有的优势沾沾自喜,每一轮的语文教学,我在随着教育改革的步伐不断地更新,认认真真学习。听到牟老师说,要去看余映潮老师的书,我好开心,我正看着;听他说起曹鸿飞老师,我又庆幸了,我听过他的讲座,知道他说的语文课不能按线形推进,要做到一堂课的增量是多少;又想起昨天听课,看见了任为新老师,去年他是我学时培训的班主任...我发现,我也认识好多的名人。哈哈!继续听他讲解一篇篇课文的精彩分析,我恍然大悟,原来文本是可以这样解读的,还可以那样解读!我惊呆了,我怎么没有想过这样去设计教案呢?!最后,看牟老师手舞足蹈地给我们演示怎样叫试课,真人版演绎,没有纯理论的东西,完完全全用直观的形象,让我们一下子就看懂了试课的方法。

看来,学习是多么的重要,感谢学校给我们提供这样的平台,能请到这样接地气的老师,直接给我们上了一堂实践课,感觉简直太棒了!接下来,我要更努力地学习,多学习名师的经验之道。要是一直能有这样的老师来给我们指点迷津,相信不久的将来,我们学校出来的老师,都能成为一代名师!赞一个!!!

 

2章小蔓:《让学习真正发生》

    听了牟原喜老师的讲座,感想颇多。

   《新课程标准》已经颁布多年,但我们现在的大部分老师,所做的事情还是教课文,而不是教语文,关注的更多的还是教师的教,而不是学生的学。在大部分的课堂上,学习,根本没有发生。

所以,当务之急,还是要老师们转变教学观念,学习先进的理念,化,让学生真正地学到知识。并且,在一堂课结束之后,学生能得到真正的成长。

    那么,如何设计一堂课,让学习真正在课堂上发生呢?牟老师给了我们一些建议。

一、学什么?

    什么叫教语文教语文是指有确定的语文本体性课程内容,围绕教学目标组织教学过程,在教学语文知识、方法和技能的同时理解课文思想内容的阅读教学。

    所以,在设计一堂课之前,首先要细读文本,读出文本中有价值的学习着力点,考虑到学生已有的学习的经验,精选教学内容,去设计大板块的学生活动。

二、怎么学?

   《温州新常规》说,学的活动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地占有时间进行有形式也有内容的学习语言、习得技巧、发展智能、训练思维的实践过程

    因此,我们必须要进行一场课堂变革,化,把课堂还给学生,给学生充分的大板块的学习活动时间,把课堂真正变成学生学习的场所。

三、怎样是好的教学设计?

   牟老师的讲座让我明白,要设计一个好的教案,教师要考虑到文体的特点,要熟读《新课标》,对每个年段的要求了然于心。要设计一个好的教案,还要有明晰单纯的目标。一篇课文,学力点何其之多,面面俱到必然学得芜杂反而一无所获。教师应该精选最有价值的内容,制定明确的目标。而最重要的是,一个好的教学设计,必然是一个以学生学的活动为主体的教学设计,学生活动是否充分、积累、丰富,是评价一个教学设计优劣的重要指标。

    总而言之,教师要设计一个好的教案,心中要有这样的概念:

    我要选择什么让学生学(精选教学内容,设计教学目标)?

    学生要怎么学(设计教学活动,教与学习方法)?

    学生学到什么程度(有没有学得展开呢,学生亲历过程了吗)?

    学生学会了吗(目标达到了吗,学生学得怎么样)?

我相信,只要带着这些思考去设计教学内容、去教学、去反思,那么教师的教案设计水平与教学水平一定能得到长足的进步。

 

3潘建丹:《一点思考,一点收获》

   上周四参加了小学英语教研活动,周五听了牟老师的讲座。我更加认定,这个世界越努力越幸运,越努力你才能拥有越多的机会。教书这么久以来,觉得我跟牟老师一样的一点是我也有六七年的时间,不知道自己怎么面对教师这个职业。或者说有六七年的时间里,我一直是在抗拒的,一直觉得我无法融入这个职业,也无法做那些“表演”。慢慢地,发现换种心态,或许一切就都不一样了。我开始去发现别人值得我学习的地方,我能学着做的地方。比如周四的教研活动,让我也想试试怎么做个微课的内容,如果能够做得好,或许也能有机会给学校的老师们讲一讲微课。周五牟老师的讲座,虽然讲的是语文,我真的听得非常认真。我相信学科之间是相通的,学习的方法是相通的。牟老师怎么研究语文文本,怎么分析文本,在英语这块也一定是相通的。我想对待教学认真的态度,仔细钻研新课标,新常规的毅力,是每一位名师的必经之路。我的目标不一定是成为那一位名师,我至少不愿意让自己成为一个无知的人。努力学习,成为更好的那一个才是我一辈子的目标。希望以此勉励自己,努力加油!

 

4郑珍珍:

听完牟原喜老师的讲座,我对我以往的教学方式感到汗颜。我到底教给了学生什么呢?当我在讲台上滔滔不绝时,有多少孩子在真正倾听。我感到我没有站在学生的角度在教学,我总是觉得需要教授孩子什么知识,但并不了解孩子想学到什么。

牟老师的《陶罐与铁罐》这课的创新教学我印象颇深,我以往是不是也在教孩子怎样骂人呢?孩子早已知晓的道理我还是在一而再再而三地强调,牟老师的教学方法让我耳目一新。我现在还在做不到像牟老师一样推层出新,但我尽可能去学习优秀老师的教学方式。

也许牟老师很多的教学方式并不全部适应于我的学生,但我相信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老师不仅要懂得教书,更为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独立去思考、去梦想、去想象,去行动!往后我会试着上课少说一些话,多听听孩子的声音。

 

5周彬彬: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这句话的现实意义,在今天就展现的淋漓尽致。

牟老师的语速很快,表达方式也不是引用各种拗口的名言和专用词汇,而是将我们最需要的知识隐藏在浅显朴实的语言里,着实让我获益匪浅。

作为一个没有接受过系统教育的老师,哪怕我经历了一个学期的历练,在教育方面的也确实如幼儿学步,经常不知所措。

第一次团体写教案的时候,我甚至只写了一个教学过程就上交了。尽管,我在第二次把教案应该有的元素都加上去,但对这些步骤的具体展现方式却仍是一知半解。

今天牟老师的讲座不只是让我初步理解了在写教案时要做的步骤的内容,更是直观的让我意识到该如何去写。以往的教材分析只知道应该写文章内容,却忽略了更为主要的让学生学的价值,而对于如何挖掘一篇课文的核心语言特色也正是我薄弱的一点。

至于学生的学习过程,在牟老师的讲座后,我才意识到,原来我每次没有让学生经过个人思考,就直接小组合作讨论的过程是没有任何价值的。

不用在乎学生开篇就已经能回答出的课文的用意,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去挖掘这篇文章的创作方式。原来学生还可以这么去学习,把纯粹以我为主导的教学,演变成以他们思考为主的展现他们思维的舞台。教案上就把那些罗里吧嗦的语言去掉,留取以学生思考为主的板块式目标。让我教案的目标更明晰单纯,活动内容更丰富实用,深入语言的内在去引导学生思考。更重要的是,我需要化整为零,首先要让自己意识到这个一课、这一单元、这一本书直至这一学段的教学重点,      从而才能更清醒正确的去引导孩子学他的意义。

而且要去摒弃那些我为了展示文化深度而故意使用的拗口语言,不适合我的教学方式还是不要去邯郸学步。哪怕我的引导语言没有那么诗情画意,没有那么意味深远,只要能达成目标引导他们思考,浅显点又何妨?

结尾,牟老师直接展示了试课的内容及方式,这彩蛋非常直观的让我体会到了什么是试课,什么是名师。以后若再有机会围观名师的指导,我应该全程视频记录的。毕竟像牟老师语速这么快,很多内容转瞬即逝,我需要多回顾几次才行。

万分感谢牟老师!感觉又有新偶像了呢!

 

6叶嘉宾:

通过牟老师的这次讲座,让我对写教案有个初步的认识,对试课也有个初步的了解,虽然一次讲座对自己提升也不是非常大,但是如果每次收获一小点,多次下来还是有所提高的,感觉这次讲座还是让自己学会了不少

 

7林贤圣:

牟原喜讲的挺符合实际的,语气上很有感染力,特别是最后的说课,各学科应该都有共同点,而且在细节上处理的很好,有些都是想不到,动作表情都和学生很接容。但是不是每一节都这样上,上课和学生的成绩成正比关系。但是总是会有一部分学生没有办法顾及的。写教案,还是写说课稿呢???

 

8郑叶童:

这次虽然是针对语文教学的讲座,但是对于我这个经验欠缺的新手而言,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

讲座内容在我的理解下分为“教案”和“课堂”两大块。教案的目标要明确,因为流程设计都是围绕目标展开的,而我的教案目标虽然明确了,但是流程设计还有些模糊。关于课堂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知识不光要老师懂,重要的是学生要懂,上课不能只是老师一直在讲,还要给学生机会讲。讲师所讲大概就是这个意思。老师的知识再渊博但是学生没有吸收又有什么用呢?第二点就是思考,给学生时间思考。而我发现我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太少了,往往都是我做主导。思考是学习必不可少的部分,对于英语这门课程如果学生不在上课给他们机会思考下课是不会主动思考的。第三点就是眼神交流和肢体语言,眼神交流我做到了,但肢体语言还远远不够。英语这门课程对于部分学生可能跟听天书无异,所以更需要配合肢体语言来讲解。第四点就是学习未知的知识,不要一直拘泥于已知。英语对于小学生而言有太多的未知,所以要小心把未知误认为已知。第五点就是掌声,老师引导学生思考,这个时候的学生是小心翼翼的,当他回答问题时,无论对错,都来点掌声,以资鼓励。第六点就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碰撞。课堂上不单单要老师问学生答,更需要学生与学生间的合作互补。例如互改作业、互相纠正错误。

 以上是我听了这次讲座印象最深刻的几点,还有几点是语文上的,但都是很珍贵的经验,讲师真的很厉害,让我了解到当一个真正有责任感教师的不易,非常感谢这一次的讲座!!!

 

9章慧:

趁热打铁,讲座反思:今天听了讲座,最大的感受是——当我们靠近优秀卓越的前辈时,可以少走好多弯路啊学习真的需要把握机会,就像昨天,虽然还是发烧,但是坚持去听课,也听听同事们的讨论,收获了很多。昨天中午和伙伴们的的午餐,也感觉大家越来越熟悉,越来越多凝聚的力量。今天的讲座,有种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感觉。这些都是经验之谈,非常宝贵。让我感觉踩在巨人肩上的感觉,是另一个高度的起点。反思:想要给学生最好的教育,必需先给自己更多尝试、提升的机会,当目标清晰,迈开步伐大胆走过去,一定会有惊喜的,哪怕是失败,也是一次美好的经验。

 

10王素蕊:

校长早上好!感谢您和牟老师。牟老师语言朴实,内容很受用。一位老师要想成为优秀的老师必须要多看名师的书、听名师的课,多思多写,取众家之长结合自己实际才会有质的变化。课堂上教师不能有过多的语言。数学新课我还是喜欢让学生先试后讲再练。用尝试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谢谢您

 

11潘恩朋:

周五下午听完牟原喜老师的讲座,有以下三方面体会:

1.      牟老师的讲座非常接地气,用朴素易懂的语言阐述如何研读教材,如何写出一份合格的教学设计;

2.      牟老师的讲座非常具有实用性,牟老师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由点及面,几乎是手把手教我们如何书写教学设计,讲座的最后,牟老师讲解的模拟课堂具有极高的实用性,通俗易懂的让我们了解什么是模拟课堂及应当如何上好模拟课;

3.      牟老师的讲座对我们新老师具有启发性,牟老师毫不保留地和我们谈及自己在农村学校的经历以及自己在教师生涯第八年还不会写教案这些往事,这对我们新教师来说更是一种激励。和牟老师相比,我们的条件好太多了,更应当珍惜现在,努力工作,在教学上业精于勤,早日出成绩。

以上是本人在听完牟老师讲座后的一些个人体会。

 

12郑行:

反思:我时常拿着课文迷惑不知道怎么教,要教些什么。语文学习不再是分析课文,而是学习语文方法,让学生习得方法会迁移运用,如此才能提高语文水平。如何在教材中解读出语言特色,便是对教师能力的考验。不知道教些什么便是文本解读能力的欠缺。今天,牟老师所呈现的每个教案都体现了他对每一课语言特色的准确把握。反观自己的解读,与之对比显得相当局限。教材解读时还需有统揽全局的视角,学段特点、本册目标、单元特点,会给我们的解读指引方向。

 

13蒋素丹:

今日感触:虽然今年离开了语文教师的行列,但是一听牟老师的讲座就倍感亲切,毕竟语文教师这个职位伴随了我6年半。听着牟老师全面、实在的语文教学设计方法和朴素、亲民的教学心得,我也不禁也开始回忆自己这六年的语文教学时日里,自己到底是否是一个合格的语文老师?那时的我时常重在如何设计花哨的教学环节,重在如何“教”,而不是如何让学生“学”。时常为一节课我说了很多,学生听得很认真而沾沾自喜。今天牟老师的教学方法、理念给我一个很大触动:作为教师一定要多多学习,不能再固步自封,只有自己不断进步成长,学生才能获得更多,自己的教学的生涯才会变得多姿多彩,那么教师的幸福感才能直线上升!

 

14施瀚淇:

历时两小时,听了牟原喜的讲座,让我感受颇多,受益匪浅!尤其是牟老师最后的说课,使我觉得在语言和组织能力上还有很大的缺失。听牟老师的讲座,我深深地被她那崇高的师德师魂而感动,更被他那乐观与敬业所感染。她实践着一个人民教师的价值标准,从他平凡而伟大的身上,我们应该学习他的优秀品德。牟老师的讲座,我感觉特别短暂,他用诙谐生动、简洁易懂的语言,让我对教案的书写有了新的认识。一句句平凡朴实的话语给了我不平凡的感触和思考,我会好好体会他的理念和心得,慢慢的融入我的课堂、我的人生。

 

15黄陈驹:

讲座反思:不教语文已经是三个学期,这期间几乎没再钻研过语文教学,听的课也少,没想到自己的大学几年接受的一些教学思想已经落伍。“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工作六年来我感觉到自己的教学水平在退步。今天听牟老师的讲座仿佛将我这生锈的脑子涂上了润滑油,脑子一直跟着他的教学思路转。我收获很多先进的、使用的、操作性强的教学设计理念,这些理念是我们当前的老师迫切需要的,我们需在实践中慢慢消化,进而转化成为自己的教学思想。听这次讲座也让我重新认识了语文这门课程,语文该教什么,学生需要学什么,怎么样的课才是真正以学生为主体的课而不是口号。除此之外,更加引发我思考的是牟老师的成长经历和成功经验,对于他在语文教学领域的成功我很是欣赏,但并不羡慕。我想我不会成为牟原喜那样优秀的语文老师,这不是我不思进取,而是因为那不是我的人生方向,每个人只要明确自己的人生方向再用心去实践都可能在不同于他的领域有所成就!

16听牟原喜讲座有感(自己和老师们的反思)

17听牟原喜讲座有感(自己和老师们的反思)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