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推荐杨毅老师文章:这场游学改变了我对家人的认知
标签:
文化 |
分类: 心得感悟 |
从淮安游学回来已经五天了,想写点什么又不知从何处下笔。直到昨天整理照片,看着游学时的点点滴滴,最后决定把自己的一点点感悟记录下来。
十一期间,在书院参加中华智慧女子研修班时,先生说过一段时间,书院会组织去淮安游学。当时我就无比期待,虽然从没参加过书院组织的游学,但我知道,书院的游学一定与普通的旅游和其它研学是不一样的。当书院发布了游学通知后,我立刻与孩子爸爸沟通了他的工作时间,并给我们一家四口报了名。
出发前,我最担心的就是两个孩子当天早上起不来床,还有白天走路时间长会累,甚至可能会无聊。实际上,当天五点半,我喊了一声,两个孩子立马就坐起来了。我说,要马上准备穿衣服吃饭然后出门,他们都很积极配合。出门前我一直在犹豫,要不要带作业,明德早教和周六的启蒙班每天都有诵读打卡任务,外出后还能否按时完成?最后我决定先带着,于是把七本书单独装了一个书包。
大巴车启动以后,等车内稍稍安静一些,我试探着问大宝:“我们先读经典吧。”没想到她爽快的答应了。于是,我分别带着大宝和二宝在车上读完了《孟子》《大学》《诗词》《英语》《千字文》的相应内容。最后,又带着大宝把《大学》全文通读了一遍。我没有想到,在家还要催着孩子做的事情,在这个流动的能量场中,他们如此配合。
周六这一天,淮安一直在下着蒙蒙细雨,我们把伞装在了行李箱里,因为又不想麻烦司机师傅去拿箱子,就一直没打伞。雨稍大时,我就给孩子带上帽子或者用丝巾裹在头上。下午,先生在吴承恩故居前冒着雨讲学,大家也都打着伞听讲。一开始大宝和我在一起听,中途上厕所后她和二宝就跟其他小弟子去玩了。如果在平时,我一定会担心他们淋雨生病,但当时,我想着:“先生在这里,众多书院人在这里。这里的能量是非同寻常的,疾病也会绕道而走。”于是就任由孩子在雨中奔跑玩耍去了,我继续听先生讲。
先生讲到白龙马和黑龙马的故事,为什么白龙马西天取经后成圣成佛,而黑龙马在家走了同样的路,却没有变化?因为白龙马跟着唐僧,它有目标,它做的是利益众生的事。那我能做什么有意义的事呢?以前只觉得我的任务就是上课批作业,学生是什么样的人跟我也没关系,还经常抱怨生源不好,教学任务难。自从来到书院,我的观念也在一点点发生改变,我开始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我会在早读时带领学生诵读《学生立志文》,我会认真准备每一次班会课,我开始发现不同学生身上的特质,面对不学习不听课的学生我也学会微笑着和他们说话……
我想,让每一名学生都感受到自己是被认可的、被需要的,也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因为我的改变,我甚至庆幸我来到这个成绩在全市排名最后的学校,我感谢我的学生们帮助我成长。正如先生所说“我是一切的根源,爱是一切的答案”“我好了,孩子就好了,家庭就好了,世界就好了。”同样,我好了,学生就好了,世界就好了。
返程时,我们二车车长郑敏老师说:“要请组长和到场的爸爸来分享。”我听了以后,心里一咯噔,我总觉得孩子爸爸对书院的活动并不多感兴趣,只是因为要照顾我和两个孩子才陪着来的。这又给安排任务来分享,万一下次不愿来怎么办?后来因为时间的关系,只安排了两名组长分享,我还长舒一口气。下车后,在回家的路上,孩子爸爸跟我说:“当时,我在手机上编辑好了一段分享发言。”我很意外,同时也为自己狭隘的心理感到羞愧。后来,他把当时写的那段话发给了我:
“首先是感谢,感谢车长,组长,司机师傅的辛勤付出。感谢有缘能够跟大家在一辆车出游。感谢汉风先生和书院组织的这次活动。其次是,我觉得这次淮安之行非常有意义。这种形式的游学让大家在游中学,又在学中游。特别是小朋友,今天有小朋友说为中国的复兴而读书。算算时间,2049年要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各位小朋友都是中坚力量,能立这种志向我觉得很了不起。在游的过程中还在现场聆听汉风先生的讲授。我觉得书院组织这次游学一方面是让吴承恩先生、周恩来总理、,西游记、漕运精神逐渐内化于心。更重要的是游学回去经过消化吸收,如何在自己的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真正的外化于人。内化于心是第一阶段,外化于人是更高的要求。这是个很大命题,值得我们学习思考并付诸行动。路很长,道且难,与大家共勉。谢谢大家!”
孩子爸爸是个善于思考的人。论学历,我比他高,但是论学习力,他比我强。这也应了先生说的“智慧不等同于学历,有学历的人不一定有智慧。”这次游学使得我对家人和对我自己的看法有了重新认识,也更加坚定了我跟随书院的信念。出行前一夜,很多东西不知道要不要带,整理行李花了很长时间,孩子爸爸对我说:“下一次你就不会去了。”现在我会坚定地说:“下次我还要去!”同时我也坚信,下次游学,孩子爸爸也会继续和我们一起。
感恩天地神明,感恩圣贤祖先,感恩父母师长,感恩一切万有!祈愿天佑中华,国泰民安,世界安平泰,道德普天下!
题图说明:汉风先生11月8日下午,在吴承恩故居门前广场为参加游学的师生做现场讲学。
【本文作者为彭城书院2025级国学班弟子、明德早教中心小弟子冯念一与冯敬棠家长 杨毅。邮箱收稿日期:2025年11月14日。】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