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推荐骆建芳老师文章:在书院我读懂了父母一生的坚守
标签:
文化 |
分类: 心得感悟 |
9月24日,咱们书院的大家长汉风先生讲完《毛泽东诗词鉴赏》第三课,给福德班弟子布置了撰写家谱的作业。彼时我仍沉浸在伟人诗词的磅礴意境中,为革命先辈的坚毅与伟人的胸襟心潮澎湃,只觉自家祖祖辈辈皆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普通人,日子绕着油盐酱醋茶,实在无甚可写,便将这份作业暂且搁置。
直到10月1日国庆,做完六实早共修后闲来无事,我翻出笔记重温了先生给福德班上的开学课——2024年9月4日《深根固柢,才能根深叶茂》,以及2025年9月3日《夕阳无限好,何叹近黄昏》。一字一句入心的瞬间,我才懂先生的良苦用心:他要我们在书写家族故事中连根养根,于修身证道里积德行善。而老百姓的烟火日常,恰是最珍贵的根脉所在。
我出生在普通工人家庭,家中有两个弟弟,父亲是位退伍军人,也是刻在我们童年里“严厉”的代名词。他话少,我们姐弟仨都怕他,平日里鲜少主动与他交流,却在岁月沉淀后,渐渐读懂他沉默背后的力量。父亲退伍后到矿务局采购站工作,那时干业务是“香饽饽”,常有上门送礼的人,可每次都被他严词拒绝,半点情面不留。
父亲骨子里带着勤劳的韧劲。当年我们住简易二层楼,他每天凌晨四点多就起床,把楼梯过道扫得干干净净,家里也收拾得整整齐齐,等我们醒来,总能吃上热乎乎的饭菜。文革时,父亲因正直敢言、好打抱不平被打成“右派”,平反后重回单位,依旧没改那股“古板”劲儿。1982年我高中毕业,想让他走后门找份工作,他却一脸严肃地告诫我:“要凭真本事自己考。”那时我满肚子怨气,背后偷偷埋怨他“傻”。此后更是很少跟他说话,这份不解像块疙瘩,在心里搁了许多年。
如果说父亲是沉默的山,母亲便是绕山的溪。作为基督教徒,她的善良从不刻意,却像檐角垂落的雨,悄悄浸润着我和身边人的生活。 我们家离菜市场不远,母亲常给摆摊的摊贩送饭送茶;看到流浪街头的人,她会把家里洗干净的旧衣服整理好送过去;邻居有事忙不过来,她也主动帮忙照看孩子。我曾问她:“天天帮别人,不怕麻烦吗?”她却笑着说:“大家过日子都不容易,能帮一点是一点。” 那些细碎的善意,没有惊天动地的模样,却在日复一日里,为我种下了“善”的种子,让我明白温暖从不是抽象的道理,而是具体的行动。
如今父母已离开我们,可有时恍惚间,还能听见母亲在厨房喊我吃饭的声音,转头也似能看见父亲坐在藤椅上,戴着老花镜看报纸的模样。他们从未真正走远,只是化作天上的星星,化作回忆里的暖流,永远陪在我身边。直到后来结缘彭城书院,走进福德班跟随汉风先生修习,我才真正解开了对父亲的怨恨与不解,也读懂了父母一生的坚守。先生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父亲拒绝走后门的“傻”,是军人底色里的原则与担当;母亲不求回报的帮衬,是信仰里最纯粹的温柔。他们没有耀眼的光环,却用一辈子的行动,把“行善积德”刻进了我的做人底色。
我家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故事,只有老爸沉默的守护,和老妈温柔的陪伴。他们像两杯不一样的茶,一杯清淡坚守,一杯温润暖心,泡在一起,便是人间最踏实的烟火气。
亲爱的父母大人,女儿现在才真正懂了你们。对不起,过去让你们操心;请原谅,当年我的幼稚与不解;谢谢您,把最好的品格传给了我;女儿永远爱您。祈愿另一个世界里的你们,一切安好!
感恩天地神明,感恩圣贤祖先,感恩父母师长,感恩一切万有!祈愿天佑中华,国泰民安,世界安泰,道德普天下!
【本文作者为彭城书院中华经典研修第9-3组成员、福德班弟子骆建芳。邮箱收稿日期:2025年10月31日。】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