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推荐李素娥老师文章:以为是付出,其实是收获
标签:
文化 |
分类: 心得感悟 |
在书院一直享受着大家的服务,10月7日和8日书院举行的第31期中华智慧女子研修班,我决心报名义工为大家服务一次。
头天晚上在婆婆家吃完团圆饭,回到家洗刷收拾好,又把六实共修日报表统计好,已经夜里12点多了。早上义工要7点报到,定好5:50的闹钟。这时心里就犯嘀咕:哎呀,睡这么晚起这么早,自己身体能受了吗?早知道不报名义工了。
第二天七点来到书院。我的义工岗位是负责签到处的卫生。怀着忐忑的心情,第一次在书院穿上红马甲,看到签到处干干净净,头一天同修们就把卫生打扫好,桌子摆好了。签到处只有许飞老师一个人,我就自然加入签到处服务。自己第一次做义工,手怎么放还是李艳秋老师现场教的。看到一个个同修都面带微笑奔向书院,自己也被感染着,一个多小时一直是法喜充满!回想昨晚不合道的念思,真的庆幸自己克服这些困难而投入到义工的服务中,从而拿到了能量。
先生讲课第一天穿的是黑外套白衬衣,特别给人一种能量满满、智慧儒雅、气场十足的感觉。“内心的状态就是生命呈现出的样子”,先生的精神状态就是他灵魂的模样!先生讲课时感觉不是借先生之口将古圣先贤的智慧传给大家,而是圣贤在面对面地给我们传经论道。我听得入神,感觉时间过得飞快。连根养根环节,先生智慧引导我们,通过观想将父母请到自己面前。
我想到了已去世多年的慈善的父亲。记得有一次,我在剥花生时掉了一粒花生米,找了一下并没有找到,心想算了吧。却见父亲继续边找边说:“吃了不心疼、丢了心疼。”他坚持把花生米找到,这小小的事就是最好的节俭教育。
父亲从未与亲邻红过脸。记得我们家建新房时,住家后院的四大爷,说他家宅子小,担心百年之后棺材不好出门。父亲就把我家宅基地给他家让出一米五宽。但等他盖新房时,将两家之间两米多宽的地方全都圈在他自家院里,包括我家让给他的、两家之间一米多宽的路,只在我们两家之间留一个五六十公分间隙。我们小辈抱怨四大爷,但父亲心平气和地说:“你老爷爷常说心田就是福田,多行善就少闹乱子。”我们当时还是不太理解,以为是父亲怕事。
直到多年后进入书院,聆听先生讲了一个典故:“千里捎书为一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那刻才真正理解了父亲。母亲也常常教育我们要多帮人助人,从我记事起,凡是要饭的上门从不让人空手走,并常常接济村里的贫困老人。观想到这些,我泪流满面,他们虽然不懂大道理,生活中处处做着合道的事。他们的纯朴善良一直滋养着我,这也是最宝贵的馈赠。
先生开示,对待老人要孝其身、孝其心、孝其志、孝其慧。回想自己在照顾母亲时,只做到孝其身,没有做到孝其心,更谈不上更高层次的孝。当下我就决定回家一定要先拥抱娘,说一声对不起!感恩先生让我知道了该如何更好地孝敬父母。
研修班第二天,先生讲学《改变的力量》和《家和万事兴》。先生说:“改变是事物发展的必然,也是生命成长的需要。通过‘化秉性、去习性、亮天性、修神性’,成为无私、无我、无为之人,才能一世解脱到永远。”先生强调不要强迫别人来书院,关键是修好自己,“我好了周围的一切就好了”。虽然这句话已经听先生讲过好多次,可就是放不下希望家人来书院的执念。这次的棒喝,让我彻底醒悟,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一切随缘。
我一直有睡午觉的习惯,但在这两天,我一直处于轻松愉快的状态,没有任何疲劳感。这应验了先生所说的“疾病、疲劳都是没有能量的表现,书院就是能量加油站!”更加证明了“不是书院需要我们,而是我们需要书院。”书院人都像我们至亲的家人,可爱又温暖。
感恩这次义工服务,收获满满的能量。今后我将把书院的能量回馈到身边人,在生活中修好每个当下,修掉自己的埋怨,修掉自己的急躁,修掉自己的焦虑。做有道的自己,最终成为道,成为光,成为无限的爱!
感恩天地神明,感恩圣贤祖先,感恩父母师长,感恩一切万有!祈愿天佑中华,国泰民安,世界安泰,道德普天下!
【本文作者为彭城书院中华经典研修第9-3组成员、福德班弟子 李素娥。邮箱收稿日期:2025年10月31日。】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