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实的核心在日常的践行
标签:
文化 |
分类: 心得感悟 |
1、王水艳:在红尘中历事炼心
今晚的共修太有能量了,感受深刻,每次的共修感受都不同,三位大德老师的分享,让我内心触动。赵正玲老师分享了“放下我执便是新生”;苏娟老师分享了“真正的成长从管好自己开始”;陈祥燕老师分享了“于遗憾中守心,在放下里新生”。三位老师从内观、自觉、觉醒,让自己蜕变的故事,如同自己身临其境。听别人的故事,悟自己的人生,正如新生月祈祷文所言“新生来自勇于蜕变”。只有直面自己的内心,看到自己的脆弱、秉性、习气,在不断修习的过程当中,去掉习气,化掉秉性,如鹰之重生,最后才能亮出自己的天性和神性品质,从改变自己,完善自己。
一、 自己的事,尽力就好。做好自己该做的,如我所愿,感恩;不如所愿,那就如其所事,尽人事而听天命;二、他人的事,尊重就好。不要试图改变他人,控制他人,扭转他人。每个人都活在自己的因果里,都有自己的生命路线图。三、老天的事,接受就好。接受就不难受,接受就释怀。这些箴言就是盏盏明灯,照亮心田,这些高维的能量流淌浸润着我的生命,就是打开生命大门,通向光明的金钥匙。感恩先生。
2、江华:尊重父母的习惯
先生说世上就三件事:自己的事,别人的事,老天的事。自己的事尽力就好;别人的事尊重就好;老天的事接受就好。我对照自己,发现自己的事和老天的事都可以做好,唯独别人的事不能做到尊重就好。
先生说这个“别人”包括父母、子女和配偶,而我恰恰没有把他们当做别人,往往横加干涉,从而徒生烦恼。比如公公婆婆总是把我们买回去的食物收起来,不舍得吃,最后被发现过期了,也不舍得扔,骗我们给鸡或者鱼吃,有时候就是自己偷偷吃了。为此我和爱人以及大姑姐他们不知道抱怨过多少回。今天听了先生的赋能,我才豁然开朗,再也不会去为此而心生抱怨了。因为他们失去的是有形的物质上的东西,得到的却是子女的孝心和自己俭和啬的优良品质。
作为子女,不应该去干涉父母的生活习惯,更不应该打着关心的旗号去扔掉自认为没有的东西。父母需要我们的尊重,我们只要尊重他们的选择就好。他们不愿意去饭店过生日,那就由着他们,在自家庆生也很好;他们不肯把田承包出去,那就我们每周回去,帮着忙活也很好。总之,尊重他们的决定,敬顺他们的行为。
3、亚玲:先生的三句话
最近一段时间,先生在不同的场合给我们做赋能分享时,赠予我们不同的三句话,我都铭记在心,笃行实践,所以常读常新:
第一、顺则凡;逆则仙;战胜自己才能入道!
第二、无论别人怎么想,反正我不受影响;无论别人怎么说,反正我不受影响;无论别人怎么做,反正我不受影响!
第三、要百分百接纳;要百分百感恩;要百分百祝福!
第四、千万要抱一书院,深挖一口井;千万要跟上队伍,做好六实功课;千万要牵手有缘人,把爱传出去!
第五、自己的事尽力就好;别人的事尊重就好;老天的事接受就好!
4、张红燕:六实的核心在日常的践行
起初我难免心生辩解,对他的夸大之词略有不满。但静心思量,夫君的抱怨实则是积久的牵挂——自欧洲归来这一月余,我总将六实功课攒至侍奉老娘洗漱完毕后才在书房打卡,常常至凌晨一点多方休。他平日屡屡提醒,我皆以“马上完工”轻描淡写回应,未曾真正体察他的忧心。今日他在家人面前直言我的执拗,不过是担忧熬夜耗损身体的真情流露。细想之下,夫君每日包揽晚餐,我七点归家便能享用热食,这份默默的付出与包容,更让我意识到:是自己规划失当,才让他如此揪心,他的“控诉”,实则是对我最深沉的关爱。
在今日,品读亚玲老师《这简单的嘱托让我泪目》一文,文中先生“暂停六实,和谐共生”的嘱托如醍醐灌顶——“家和万事兴,把孩子培养好,父母孝敬好,夫君侍奉好,无怨无悔练‘接纳、感恩、祝福’的品质,这亦是真正的‘六实’”。反观自身,竟执着于功课分数的表象抓取,反倒忘了《道德经》“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的智慧,六实的核心本不在数量的堆砌,而在入心的践行。
一念释然,遂生改进方法:一,调整作息,将拳操舞与读经移至晨间,晚间功课随缘而为,力保晚上11点休息;二,牢记“总是微笑,总是立德,总是敬畏,总是感恩,总是清理”的箴言,在家庭和谐中践行“道法自然”、无我利他,家族和分院的道场才是实学实干,实修实证,知性合一的道场。
顿悟《道德经》第七章:“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真正的学修从来不是执着于形式,而是在待人接物中涵养包容之心,在家庭责任中践行感恩之德。感恩母亲努力锻炼,让子女们进家有娘叫;感恩夫君的直言警醒;感恩亚玲老师的文字点化,感恩先生的大爱传播,感恩一切万有让我在觉察中成长。
感恩天地神明、感恩圣贤祖先、感恩父母师长、感恩一切万有。祈愿天佑中华,国泰民安,世界安平泰,道德普天下!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