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推荐李向东老师文章:以德为帜,向光而行
标签:
文化 |
分类: 心得感悟 |
去过彭城书院的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感觉,书院是最温暖、最光明、最和谐的地方。那里有热情洋溢的志愿者、国学班的大弟子、启蒙班的小弟子、家长学堂的家长、福德班的长辈……他们为这座城市带来了一种蓬勃生机,为修身证道者提供了一处依止的道场。所以,书院对于很多人真的很重要。关注书院,其实也在关注我们的心灵家园。
生命是什么呢?生命是一种选择和填空。你选择什么样的人生,是我们的天赋人权。天赋人权就是大自然赋予我们的一种权利。它包括两点:第一,我们选择过什么样的人生;第二,选择之后有什么样的心灵世界。
一个人要想成功,其所在的环境非常重要。这一点,我们从《论语》中,通过孔子对子贱的评价就可以得知。孔子说,子贱是个君子。鲁国如果没有君子的话,子贱哪有这种品德?言外之意,鲁国肯定有君子,因为有君子,子贱才有这种品德。
在这个时代,君子的品德非常珍贵。君子不一定多,只要有就行。为什么呢?因为,子贱身上所具有的那种特质,也就是君子的品德,让孔子惊喜不已。于是,他知道鲁国肯定有君子,肯定有诞生君子的土壤。所以,品德是可以传承的。在一个狼群中不可能拥有狮子的品德,在一群老鼠中不可能有大象的品德,它必然会有一种比它更伟大的东西。
同样,我们每个人都是子贱。当我们生活在一种环境中的时候,必然会耳闻目睹地受其熏染,就会与之发生关系。那么,发生关系之后,我们的身上就会具有这种环境带给我们的某种特质,这就是品德。
我身边的志愿者,有时候快乐无忧,有时候“如临大敌”,为什么?因为先生会“关注”他们。先生“关注”人的时候,一般不“关注”一些偶然的事件,而是“改造”一种习惯性的品质。这种品质在日常生活中,它可能一直存在,但你自己不知道。换句话说,就是“狼孩效应”,当你在一种环境中待久了的时候,你的身上就会带有一种习气,非常顽固,如跗骨之蛆,会成为一种生命的本能。
那么,当先生发现你的习气发作的时候,就会提醒你,然后看你接受不接受。如果你接受,先生会悄悄地批评几句。但如果你不接受,那先生可能就会穷追猛打,毫不留情,直到你接受为止。而这种情况的前提是你要有足够的能量以承受住先生的棒喝。这是先生教育我们书院人的特质。为什么?让你一次就记住,再也忘不了了。这就像中药治病一样,必须有足够的疗程。没有疗程不行。我们要想改变一种坏习惯,养成一种好习惯,就要流程化地熬出来,它需要时间,需要环境的熏染。
我常常感叹,孔子是最伟大的教育家。在《论语》中,我们可以看到,孔子非常注重教育,总是因材施教,诲人不倦。所以,他后来有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可见,真正的教育是可以立德的。
国学大师季羡林说,他活了一辈子,总希望坏人变好,但没见过一个坏人变好。以前,我还认可他的这一观点,但后来发现不是这样,人是可以改变的。为什么呢?大家想一想,红色文化中,最早的时候,大部分的人都是农民,有的还当过土匪,甚至是黑社会的头子,但后来经过培养、教育,慢慢地变成了革命骨干。所以,我们不能否定教育的功能,也不能否定文化的力量。教育可以改变人心,文化可以重铸灵魂。人心变了,行为也就变了,那么积善就成德了。所以,立德源于教育。
所有的品德中,最应该看重的是什么呢?担当。担当是一种素养和品质。担当也是君子的一种品德。人立,方能立德。人能立的重要原因,就是担当。当我们承担了某件事,一定要尽善尽美地完成它。比如,有人说“老师,我想加入书院新闻中心,给书院做点事。”然后,当我把事交给他的时候,他如果做得不好,或者做砸的时候,我会批评他。为什么?他可以不做,都不要紧。如果做,就一定要做好,做到极致。所以,如果一个人没有这种尽职尽责习惯,而又想极力担当某个事情的时候,就会出现问题,他会把事情搞砸。因为这需要一种培养,需要一种担当,需要养成一种习惯。
人是文化的载体。只要我们有了担当之心,有了担当之愿,有了相应的行为,那么我们就能将文化传承下来,传播出去,就能获得真正的成功。
弘扬传统文化,温暖世道人心。
一群人,一件事,一辈子,一起走……
感恩天地神明,感恩圣贤祖先,感恩父母师长,感恩一切万有。祈愿天佑中华,国泰民安,世界安平泰,道德普天下!
【本文作者为彭城书院中华经典研修第2组成员、2020级国学班班长、书院新闻中心编辑组组长

加载中…